跳到主要內容
:::
:::

總統令

授與榮典

中華民國104年8月28日總統令:

茲授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前主任委員陳振川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行政院前政務委員蔡勳雄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內政部前部長廖了以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國防部前部長高華柱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交通部前部長毛治國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陳武雄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大川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前主任委員范良銹三等景星勳章。

馬英九總統今(25)日上午親自頒發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女士褒揚令,由張純如父親張紹進博士代表接受,以感謝及表彰渠撰寫《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讓世人重新注意到南京大屠殺慘劇,並重申政府秉持「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的態度面對我國與日本的關係。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非常榮幸能代表政府頒發張純如女士褒揚令,這是一份象徵我國政府與人民遲到11年的感謝、敬佩與懷念。張純如長期關懷人權議題,以犀利流暢的文筆,撰寫《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讓日軍在抗戰時期於南京所進行的暴行,因此重新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

總統說,張母張盈盈博士在2012年所著《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一書中,曾提到張純如撰寫該書的背景:張純如自幼即對我國對日抗戰之歷史懷抱興趣,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尤其難忘。直到1994年在舊金山灣區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中,被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虐照片所震懾,始決心投身這場歷史悲劇的研究,展開廣泛的資料探索以及與被害者的深入訪談。

總統指出,張純如不僅以深刻、細膩、可讀的文字揭發日軍在南京的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更是第一本以英文撰寫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著作,曾登上《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排行榜十週,並再版十五次,銷售五十萬冊以上,在國際社會引起廣大迴響,係見證我國抗日史實的重要文獻。

總統談到,張純如在書中除了翔實描述日軍暴行,渠也提到在抗戰時期,許多在華外國人不顧自身安危,保護我國民眾的性命。如德國義商約翰拉貝(John Rabe)、美國傳教士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以及醫生威爾遜(Robert Wilson),皆為典型案例。總統說,他於本(8)月14日,親頒褒揚令予拉貝及魏特琳之後人,目前也已尋獲威爾遜醫生之後人,將邀請渠來華接受表揚,以感謝他們的先人在抗戰時期保護我國人性命的善行義舉。

總統指出,張純如出版此著作時距離南京大屠殺有60年之久,距離二戰結束也已經50多年,為何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之後,這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著作仍然暢銷?他認為,在這5、60年間,世界局勢丕變,國共內戰後,兩岸在冷戰格局下隔海分治,國際焦點不再是二戰,而是冷戰。同時,各國政府檔案資料並未開放,甚至沒有妥善蒐集整理,使得我國對日抗戰的血淚以及對二戰的貢獻塵封湮沒,遭到國際社會忽略。

總統強調,張純如發掘各種史料,具體描繪出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慘況,道出了相隔50多年依然震撼人心的正義之聲。此種歷史真相的吶喊,以及全世界民眾對二戰歷史的關注,正是她的著作能夠在相隔多年後依然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談及各國政府面對歷史的態度,總統提到,德國政府在二戰後以至少20年的時間認錯、道歉及賠償,面對納粹所造成的傷害,還特別創造一個單字 「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意思即為「告別過去、改正錯誤;走出陰霾、邁向未來」。同時,該國政府也透過學校、教會及社會團體不斷教育民眾有關納粹的歷史,各邦多半訂定課綱,讓學生參訪集中營舊址,更邀請受難者或其家屬到學校演講,這些做法的目的是希望民眾記取教訓,不讓慘劇再度發生。此外,德國總理願意到波蘭集中營或以色列向當地居民道歉,並向紀念碑獻花下跪。德國政府的各項舉措,讓二戰時期遭納粹侵略的國家沒有話說。

總統提到,日本面對過去戰爭暴行的態度與處理方式,與德國有所差別,經常成為國際議論焦點,也是造成當前東亞情勢緊張的因素。本月15日,日本天皇在戰爭結束70年後,首次發表對於戰爭「深刻反省」的自責話語。我國深切期盼日本政府今後持續正視歷史,以更誠懇、前瞻及負責任的態度,採取具體行動,與周邊國家達成和解並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他也期盼國內各界,能正視這段「殖民」與「侵略」的歷史,從而使得海峽兩岸深受戰爭之害的人民,都能夠誠實面對過去,勇敢邁向未來。

總統說,臺灣在戰後10年間發生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中國大陸則在1989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近年來,我國政府始終秉持「面對歷史,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將心比心」的精神,坦然面對二二八事件的錯誤,一再認錯及道歉,也透過賠償、建碑、平反並且訂定國定假日等措施,期能撫慰受害者及家屬。他深切期盼,政府以正面態度面對歷史,臺灣社會能因此逐漸恢復互信與和諧。至於中國大陸政府面對「六四天安門事件」始終未採取正面的行動,總統對此表示遺憾。

 談到張純如寫作的過程,總統引述張盈盈博士書中所提到:「張純如在寫作過程中最感到痛苦的,是閱讀一則又一則悲慘案例。1937年至1938年間,日軍在南京用難以言喻的暴虐手段,殺害、凌虐、姦淫大量無辜民眾,張純如讀到的事例不下數百則,久了不禁難以自拔。她說有時她不得不從文件中抽身而起,深深呼吸,她覺得自己似乎在痛苦中窒息了」。張母曾問渠是否真的要將這本書寫完,渠回答:「身為作家,我要將受害者從世人的遺忘中拯救出來,替那些喑啞無言者發聲」。此悲天憫人的情懷,令人感佩。

總統認為,因為張純如的努力,南京大屠殺的慘劇,已經廣為世界各國所知,這不僅是她對中華民國的貢獻,也是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而今(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七十週年,政府特別邀請渠雙親-張紹進博士與張盈盈博士伉儷,共同紀念這段歷史,也藉此機會表達對張純如的感謝。

談及我國與日本之關係,總統強調,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有許多恩怨糾葛,他向來秉持「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的態度。

總統說,《中日和約》的開頭記載:「鑒於兩國由於其歷史文化關係及領土鄰近而產生之相互睦鄰願望;了解兩國之密切合作對於增進其共同福利及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均屬重要」。從他就任總統以來,我國政府繼承並發揚《中日和約》之精神,將臺日關係認定為「特別伙伴關係」。至去(2014)年為止,我國與日本一共簽署58項協議,而在他任內即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及《臺日漁業協議》等25項協議,佔總數43%。他也說,當前我國與日本雙邊關係正處於1972年斷交以來最佳的時刻,但這並不影響政府今年擴大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七十週年。

總統強調,「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才是朋友的本質,秉持此原則,才能讓我國與日本,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建立可大、可久的友誼。因此,他上任後也曾表揚對臺灣有貢獻的日本人,如工程師八田與一,紀念渠在嘉南大圳工程的貢獻,而臺灣於日本發生311大海嘯及福島核災時踴躍募捐,日人至今仍然感恩。總統說,中華民族與人為善,但也恩怨分明,對於過去的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他至盼日本政府能以誠懇面對歷史的態度,對二戰時期的歷史有更深刻、更人道的反省。

隨後,張紹進博士分享張純如的寫作生涯,渠時常與女兒講述二戰時的生活點滴,後來成為張純如的寫作動機。渠曾向張純如說「妳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做得最好」,這讓本來念理工的張純如毅然轉到新聞系。後來張純如在一場研討會中看到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虐照片,即運用兩年時間,日以繼夜地將著作完成,讓世界瞭解這段歷史。渠為女兒感到驕傲,也感謝總統的褒揚。

張盈盈博士致詞則指出,美國歷史向來重視歐陸戰場勝於亞洲戰場,當時中國的犧牲經常被忽略。自《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問世後,對二戰時期亞洲戰場的研究與著作紛紛出爐,渠感到相當欣慰。渠也提到,德國自發地不斷道歉,但日本卻沒有這樣做,甚至在國內教育淡化這段歷史,渠認為日本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態度,提出正式道歉,「只有面對過去,才能避免再次犯下錯誤,獲得和平」。

在場觀禮者尚包括外交部主任秘書石瑞琦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包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明慧毓秀,貞毅高華。早歲卒業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新聞系,旋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白玉映沙,文藻斐然。先後出版《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在美華人》等暢銷名作,尤以《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秉執鏗鏘張力刀筆,揭露強權暴虐真相;兼具獨特文化背景,眷懷人權公民議題,遠泝博索,正本澄源;殷憂啟聖,醒世洪鐘,該書為世界上第一本以英文寫成有關南京大屠殺之長篇著作。曾登上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十週之久,再版十五次,銷售五十萬冊以上,極受好評,再次掀起全球檢視二戰日軍罪行浪潮,引發國際社會巨大迴響,為我抗戰死難軍民同胞作歷史見證。嗣宣勤筆耕,撰寫報章雜誌專文,受邀電視電臺特訪,屢見《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新聞週刊》暨《夜線》、《早安美國》等平面電子媒體,拒斥右翼分子恫嚇,闓闡和平正義公理,容寂端視,立掃千言;洞中肯綮,時論譽稱。曾獲頒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及國際合作獎」、美華協會「年度風雲女性獎」、俄亥俄州烏斯特學院暨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榮譽博士學位等殊榮,琦行聲采,卷帙揚芬。詎意攖疾陷身,迺以芳華驟逝,悼惜彌深,應予明令褒揚,用昭志節,而表遺徽。

中華民國104年8月17日總統令:

茲授予歐盟對外事務部東北亞暨太平洋司司長沙巴提爾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8月17日總統令:

行政院顧問、內政部營建署前署長丁育群,識宇宏曠,瑋質通敏。早歲即獲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學位,爰以教育部公費負笈遊美,入加州柏克萊分校土木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礱淬浸灌,術業專攻。歷任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暨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等職,竭智攄忠,適時當務;承命宣勤,迭膺重寄。賡續執教國內知名大學,講授建築法規、都市防災等課程,陶鎔鼓鑄,良苗懷新。尤於接任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暨營建署署長期間,提升防災應變能力,開展重建安置措施;完善相關法制規範,形塑城鄉景觀風貌;推動自然環境保護,匡維海洋生態資源,謨慮運帷,吐舊容新;明效大驗,船驥是託。復推動居住正義公營住宅政策,開啟我國建築營造史新頁,意度洞見,靖獻多所。曾二度膺選內政部模範公務人員、獲頒內政一等獎章等殊榮。詎意鴻猷方展,迺以攖疾驟逝,悼惜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彰賢彥,而表貽徽。

馬英九總統今(14)日上午親自頒贈德國義商約翰拉貝(John Rabe)及美籍傳教士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褒揚令,由約翰拉貝後人湯瑪斯拉貝(Thomas Rabe)及明妮魏特琳後人辛蒂魏特琳(Cindy Vautrin)代表接受,以感謝及表彰渠等在二次世界大戰時保護我國人免於日軍暴行的卓越貢獻與道德勇氣,並強調中華民國永遠不會忘記渠等的善行義舉。

總統致詞首先指出,湯瑪斯拉貝是在民國26年南京大屠殺期間,設立國際安全區,擔任主席,保護我國25萬難民的德國正義商人約翰拉貝之孫;而辛蒂魏特琳則是美籍傳教士明妮魏特琳的曾姪孫女。魏特琳當年代表國際安全區內的金陵女子大學與拉貝合作,保護了近萬我國婦女與兒童,免於被日軍強暴或殺戮。

總統表示,今(10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七十週年。今日也是日本投降的前夕。70年前的今晚,日本裕仁天皇錄下了日本接受盟國-包括中華民國在18天前,也就是7月26日,提出的《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帶,且在8 月15日對外宣布,結束了太平洋戰爭,也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總統說,他非常高興能在這富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邀請約翰拉貝及明妮魏特琳的後人,共同紀念這段歷史,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對渠等在78年前保護25萬我國人民生命安全的義舉,以頒贈褒揚令方式再次表達由衷感謝與敬佩之意。

總統提到,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德國西門子公司在中國的總代表,也是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約翰拉貝,以及金陵女子大學教務主任明妮魏特琳、金陵大學鼓樓醫院外科醫師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O. Wilson)與其他在南京的歐美人士,共同成立「南京國際安全區」,以保護我國人民免受日軍的屠殺與強暴。

談及約翰拉貝的事蹟,總統指出,拉貝是當時「南京國際安全區」的主席,渠開放自己的住宅做為避難所,在家中收容了600人,並維護一個3.8平方公里安全區的運作,也收容了25萬人,且以一己之力與日本軍方周旋。渠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的槍口下,阻止日軍屠殺、強暴我國人民。

總統引述張純如在1997年所撰《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書中內容,說明拉貝留在南京的決定,並指出,拉貝的義舉,受到安全區內難民極大的尊敬與熱愛,如果生了男孩,就取名拉貝,如果是女孩就取渠夫人的名字多拉(Dora)。

總統說,拉貝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致函給各國政府請求阻止日軍暴行,也持續記錄日軍大肆屠殺的過程,相關資料都被收納在1996年出版的「拉貝日記」當中,使得後人得以全面、深入瞭解日軍的暴行,該日記也成為「南京大屠殺」最重要且最翔實的史料之ㄧ。尤其是渠當時具有納粹黨員的身分,有助與日軍打交道,也使渠的日記更具有公信力。

提及魏特琳的事蹟,總統指出,渠所管理的金陵女子大學安全區,容納超過1萬民婦孺,使渠等免於殺戮與強暴。魏特琳盡全力地保護我國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安全,甚至還曾因此遭到日軍的毆打,但仍堅持不退讓,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殊值崇敬與感佩。

總統除說明魏特琳救助、照顧難民的善行義舉,並指出,渠曾鼓勵難民:「你們不要擔心,日本人會打輸,中國不會亡。日本注定最後要失敗。」78年後,我們看到渠在難民幾乎絕望的情況下的這段談話,令人由衷感動與敬佩。

總統也向與會者分享威爾遜的事蹟,他指出,威爾遜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堅持不撤退,是金陵大學鼓樓醫院唯一留下的外科醫師,救治了無數我國民眾。渠先將妻女送回美國,自己留下來。60年後,渠妻曾在受訪時表示:「他認為這是他的職責,因為中國人是他的同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渠曾受邀在東京舉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出庭作證,揭露日軍的暴行。可惜的是,目前我國尚無法聯絡到威爾遜的家屬,但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絕對不會忘記威爾遜醫師的仁心仁術與道德勇氣。

總統強調,拉貝、魏特琳與威爾遜,以及諸多參與當時「南京國際安全區」運作的在華外國人,渠等大多是商人、教授、醫生,可以像大部分的在華外國人一般,離開南京,躲避戰火。但渠等選擇留在南京,保護我國民眾的安全,當中許多人因此受到日軍的恐嚇、攻擊與毆打,但這些都無法阻止渠等憑藉著心中的良知與熱血,挽救了超過25萬我國同胞的生命。毫無疑問地,渠等都是中華民國的恩人。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座的湯瑪斯拉貝繼承渠祖父慈悲為懷的人道精神,不僅在德國的海德堡成立「約翰拉貝交流中心」,展出拉貝的遺物,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促進國際對話與理解;也在2009年起頒發「約翰拉貝和平獎」致力推動國際和平,令人敬佩。

總統告訴訪賓,在上海、漢口、廣州、福州、深圳及香港各地外僑,紛紛仿效上海饒家駒神父與南京拉貝等人設立安全區的做法,救助了無數中國人,渠等可謂為「拉貝們」,渠等貢獻有三:第一,救助人民; 第二,揭露日軍暴行;第三,保存關鍵證據,而這些對我國抗戰與抗戰史的撰寫極具助益。

總統表示,湯瑪斯拉貝昨(13)日在外交部與媒體座談時曾提到:「了解過去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若無法從反思歷史中記取教訓,就無法正視並接受過去發生過的事」。事實上,這也是我國「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的意義。我國不是要炫耀勝利,而是要防止戰爭;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譴責侵略,追求和平。這樣才能正確地總結歷史教訓,從中體悟「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真諦。

總統也提及,德國、日本與其他的軸心國,都必須面對歷史,深刻反省。過去60年,德國一直在推動反省、改錯與克服的工作。德國戰後各邦,從1950年後,大多設立去納粹化的機制,統一編寫教材,教育小學五年級以上的兒童與青少年,安排他們參觀納粹集中營的舊址,邀請受害者或家屬來校演說。而德國1952年成立、1963年改名的內政部聯邦公民教育署(Federal Agency for Civic Education, Bundescentrale fur politiche bildung, bpb)長期提供民主教育教材,防止極端主義復辟,這整個運動,就叫做「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 」(英文的意思是:Coping with, accounting for, and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past.) 德國的總理願意到波蘭集中營或以色列向人民道歉,並向紀念碑獻花下跪。在這方面做得讓被德國侵略的國家沒有話說。別的軸心國就沒有像德國做得這麼澈底。「也許今天就會有新發展也不一定」。

隨後,湯瑪斯拉貝致詞表示,非常榮幸能在今年抗戰勝利70週年暨渠祖父約翰拉貝逝世65週年時,代表渠祖父接受此一榮耀,渠祖父在二次大戰時曾被譽為「南京活菩薩」,然在1945年因具有納粹黨員的身分而飢寒交迫時,也曾獲得南京民眾的善款捐助,才得以生存下來。渠祖父於1950年逝世,當時國際間尚未知悉其人道義行,1990年代末期《拉貝日記》終獲出版,其後並製成影片在國際間播放,令人深感欣慰。

稍後,辛蒂魏特琳致詞指出,她曾與家人造訪先祖明妮魏特琳在南京的墳墓,碑文上載有「永遠的南京女神」,渠先祖全心全力奉獻自己給全中國及金陵女子大學,今日能代表接受此一榮耀,深感榮幸,也希望渠先祖的遺澤能永遠流傳下去。

訪賓尚包括湯瑪斯拉貝夫人伊麗莎貝塔拉貝(Elisabeta Rabe)、德國在臺協會處長歐博哲(Martin Eberts)、臺灣西門子集團總裁艾偉(Erdal Elver)及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主席白邦德(Bernd Barkey)等人,由外交部次長柯森耀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也在座。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德籍人士約翰拉貝先生,清邁恢奇,瑋質英毅。幼歲失怙困蹇,輟學就業,勉力自持;遠渡重洋往赴北京供職,旋出任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辦事處經理,從事地區電話系統營置,精進醫療院所設備維修,敦業惠群,益彰績效。抗戰軍起,紅羊浩劫,民國26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城,六週期間,劫搶虜掠,肆虐荼毒,迺慨然施與援手,體現人道關懷,於自家庭園庇護六百餘名難民,恤矜輸暖,居仁由義。復結合外國友人成立「國際安全委員會」,獲膺選主席,劃定中立之國際安全區,組建暫時避難場所;籌措日常支出經費,提供多項民生必需;匡維區內警力秩序,保障婦女身家性命,濟拯二十餘萬國人同胞,和風甘雨,橫絕中外;大愛懿行,昭如日星,允為金陵古城最黑暗時刻之曙光,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爰有「南京活菩薩」稱譽。嗣遭解職遄返母國,無畏環境逆厄,無視己身危篤,以其逐日詳錄之八本日記,進行公開系列演講,揭露日冦猙獰暴行,晨鐘暮鼓,當艱彌奮。綜其遺徽,馨德播於華夏,惠澤溥乎黎元,頌聲遐舉,奕世昭垂。而其「拉貝日記」亦成為張純如所著暢銷書「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之主要依據。巨人已遠,典範夙昔,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國際義人之至意。

美籍傳教士明妮魏特琳女士,敏練慈愷,溫潤恬和。少歲境遇困窘,奮勉砥礪,卒業美國伊利諾大學,旋奉派來華宣教,掌執安徽合肥基督會三育女中,薰沐諄誨,沾溉啟迪。嗣南京金陵女子大學肇建,出任教育系系主任、教務主任暨代理校長等職,闓闡教育原理精義,豐厚實習教學內涵;興辦初級義務學校,提供弱勢健康體檢,陶津育民,敦化流詠。抗戰軍興,四郊多壘,日軍攻陷南京城,展開「南京大屠殺」,劫掠搶虜,荼毒殘戾,迺義無旋踵施援,踐履人道關懷,於校區內庇護上萬名婦孺難民,免遭強寇凌賤脅辱,調濟折衝,殫精竭慮;輸暖恤矜,貫道體仁。復挺身籌設「國際安全委員會」,劃定中立安全區域,組建暫時避難場所;匡維區內警力秩序,保障婦女身家性命,拯溺二十餘萬國人同胞,和風甘雨,橫絕中外;大愛卓行,明並日月,允為金陵古城最黑暗時刻之曙光,爰鄉曲譽稱「南京女神」。嗣飽受浩劫創傷摧殘,積勞成疾,始返故國醫治。綜其遺徽,溢馨德於華夏,溥惠澤以兆民,頌聲遐舉,奕世芳垂。仁者已遠,典範夙昔,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國際義人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8月11日總統令:

前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前立法委員高忠信,敏練慈愷,思慮恂達。少歲境遇困蹇,砥礪自振,勤奮操持;因緣得沐前修啟蒙,孜孜矻矻,靈潤經典。歷任臺北市道教會理事長暨義勇消防總隊總隊長、中華道教總會理事長、中正獎學金管理委員會董事長等職,平素投身公共事務,踐履自然人文關懷。尤以出任臺北市指南宮主任委員,悉心恢弘宗教奧旨,踐履協濟利人志業;擴建殿宇園區景觀,推展植栽環保公益,康濟施惠,恭桑敬梓;前瞻遠識,覃思日新。復草創中華道教學院,涵濡沾溉,陶育啟迪,允為華人社會培植道教專才魁首。嗣膺選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暢申基層民意需求,審議民生預算法案;參與總統直選修憲,廢除國代職權實務,排解折衝,竭智宣誠;藎籌紓策,獻替多所。爰應聘總統府國策顧問,諮諏建言,廊廟有聲;曾當選好人好事代表暨模範父親等殊榮。綜其生平,逾六十載弘道淑世-卓行厚德,越半世紀服務信眾-居仁由義,宿望嘉猷,揚芬矜式。遽聞溘然長辭,悼惜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7月31日總統令:

茲授予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部長賀姆斯大綬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7月30日總統令:

茲授予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龐維德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馬英九總統今(29)日下午出席總統府國策顧問廖德政公祭典禮並親自頒發褒揚令,表彰渠對本土藝術教育美學之卓越貢獻。

總統頒贈褒揚令,由廖國策顧問長子廖繼斌代表接受;隨後,總統向廖國策顧問靈位致祭,並與家屬握手致意,儀式過程莊嚴而隆重。

包括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及文化部次長陳永豐等均出席是項典禮。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總統府國策顧問、藝壇耆宿廖德政,慧性謙謹,沖靜澹泊。及幼趨庭承訓,義禮傳家,鍾愛樂音文學,嶄露繪畫天賦,適性秉才,宣勤自持。少歲失怙益勵,卒業現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旋負笈東瀛,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志業專攻,展驥出群。嗣遄返國門,歷任臺北師範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暨開南工商等校教職,啟迪陶甄,銳意敷教;弦歌績著,桃李門牆。平居鑽研多元媒材畫風,析解色調空間本質;覺察氣候變遷特性,發揮堆砌疊映殊效;體究光源草木變幻,優游靜物風景系列,握素懷鉛,拔新領異;丹青彩筆,技法超詣。曾獲頒第一屆省展特選、第七回省展教育展教育會獎、第四屆臺灣省教員美展第二名等榮名;復數度舉辦聯展暨個展,其作品迭獲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才雄德茂,譽流芳騰。綜其生平,探索當代油畫創作內蘊,恢弘本土藝術教育美學,妙技雅藝,薪傳流詠;弘聲盛業,矩範揚芬。遽聞上壽遷化,軫悼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賢達之至意。

馬英九總統今(23)天明令褒揚總統府國策顧問、考選部前部長吳挽瀾,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總統府國策顧問、考選部前部長吳挽瀾,殫見軒秀,簡練通達。少歲渡海來臺,卒業中興大學行政系,旋負笈菲律賓,獲馬尼拉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遜志時敏,卓犖超倫。歷任救國團總團部副主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考試院秘書長等職,拓展青年就業機會,推動志工交流事宜;協和試院部會業務,詳析人力資源方略,運智秉誠,奉公克己;覃思求新,迭彰靖獻。尤於考選部部長任內,健全考選法規制度,提升專業人才素質;加強行政作業效能,維護考生基本權益;建構題庫資訊系統,活化試題組合配置,長慮遠圖,藎籌紓策;公聽並觀,明見萬里。復賡續執教上庠,肆力著書撰述,援筆立就,精闢多元。晚歲膺聘總統府國策顧問,久標沖靜之風,益著老成之望,諮諏雅言,卓蜚聲采。曾獲頒行政院暨考試院一等功績獎章、韓國南部大學教育學名譽博士等殊榮。綜其生平,開青年服務之志業,揚玉尺衡才之懋績,耆年劭德,令聞廣譽;前緒遐舉,貽範古今。遽聞溘然長逝,悼惜軫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邦彥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7月20日總統令:

茲授予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卡布亞大綬景星勳章。

馬英九總統今天明令褒揚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廖枝德,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廖枝德,惇厚通敏,愷悌勞謙。年幼失怙困蹇,砥志脩習漢學,操持勤奮,益勵誠篤。少歲從師學藝,竭智殫精,時長意執,開啟日後安身立命之「起厝」職涯。其作品概分布於臺南地區,專務傳統穿鬪式架扇民厝設計造構,兼資寺廟梵宇修築,無復雕刻彩繪裝飾,咸以渾古質樸見稱,保存建築工藝營造技術,體現傳統地域屋厝風華,超拔出群,譽流桑梓。平居傳承無私,悉力提攜後進,講授傳統養灰技法,闓闡穿鬪式落篙技藝;指導「傳統灶製作」工序,備陳「竹攏仔厝建造」內涵,深微奧妙,朗悟博古;斫輪老手,允推獨步。曾以「大木作工藝」登錄為臺南市傳統藝術暨文化部指定為文化資產「大木作技術」保存者等殊榮,顯績揚聲,清芬廣挹。綜其生平,恢弘地方無形文化資產,盡瘁臺灣庶民建築美學,郢匠揮斤,千秋絕技;緒業令名,楷範足式。遽聞溘然長辭,悼惜殊深,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宿之至意。

43
107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