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總統令

授與榮典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美籍人士羅伯特威爾遜先生,槃才明敏,亮直方正。髫幼生長於南京,少歲負笈母國,卒業普林斯頓大學,續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醫理精專,妙術深微。嗣遄返中土,膺聘金陵大學鼓樓醫院外科醫師,掬誠輸暖,望重杏林。抗戰軍興,四郊多壘,日軍攻陷南京城,劫搶殘掠,肆虐荼毒,迺慨然施與援手,體現人道關懷,居仁由義,撫孤恤矜。其時無視危篤,堅拒撤離,隻身留置鼓樓醫院,救治萬千傷患難民。復結合外國友人成立「國際安全委員會」,劃定中立安全區域,組建暫時避難場所;匡維區內警力秩序,保障婦女身家性命,拯溺二十餘萬國人同胞,和風甘雨,橫絕中外;大愛懿行,昭如日星,允為金陵古城最黑暗時刻之曙光,爰鄉曲贈匾譽之「愛眾親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弗畏恫脅,挺身作證,於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揭破強權猙獰暴行,兇魁直指,正義凜然。綜其遺徽,馨德播於華夏,惠澤溥乎黎元,頌聲遐舉,奕世昭垂。巨人已遠,典範夙昔,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國際義人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10月22日總統令

外交部駐沙烏地阿拉伯前特命全權大使田寶岱,沖懷惇篤,才猷練達。少歲國故頻仍,淬勵奮勉,卒業北京大學法學院。歷任外交部駐雪梨總領事館總領事、駐菲律賓大使館公使、亞太司司長以及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等職,潛心悉力涉外事務,關注南海疆域議題,折衝樽俎,敦睦宣勤。尤以駐沙烏地阿拉伯特命全權大使任內,毋畏國際情勢險阻,協成沙國國王訪華,振奮全國民心士氣,開啟臺沙堅實邦誼。復遭逢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機,力促財經部會首長訪沙,確保國家油源供應無虞;精進農業電力合作計畫,豐厚經濟技術交流管道。竭智殫慮,紓籌揚聲;靖獻令譽,惠益邦家。曾獲頒四等景星勳章暨伊朗王國三等和曼榮勳章、泰王國二等白象勳章等殊榮,公忠恪慎,懋績脩廣。綜其生平,秉書生報國之志業,成淑世惠民之禎幹,誠藎嘉厥,楷範聿昭。遽以上壽凋零,悼惜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10月22日總統令:

茲授予貝里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妮絲畢大綬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10月08日總統令:

茲授予巴拉圭共和國副總統艾法拉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10月08日總統令:

茲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召集人林百里二等卿雲勳章。

馬英九總統今(23)日上午頒贈美國外科醫師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O. Wilson)褒揚令暨抗戰勝利紀念章及證明書,由威爾遜醫師長女伊莉莎白.喜森(Elizabeth Wilson Hissing)女士代表接受,以感謝並表彰渠於二次大戰期間保護我國人免於日軍暴行的貢獻與道德勇氣。

總統致詞時表示,威爾遜醫師1906年在南京出生,渠父衛理生(Wilbur F. Wilson)為來華傳教的傳教士,長期旅居中國大陸,也曾擔任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與金陵大學外文系主任,與我國頗有淵源。威爾遜醫師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完成學業後,於1935年返回中國大陸,並在南京金陵大學鼓樓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對日抗戰期間,渠不顧自身安危,堅持不撤出南京,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唯一留下的外科醫師,救治了無數我國民眾。國民政府更在1938年7月頒贈時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威爾遜醫師「六等采玉勳章」,以表彰渠保護我國人民的偉大貢獻。

總統提到,威爾遜醫師的事蹟也記載於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女士所著、在美國紐約時報超過10周連續名列排行榜冠軍的《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一書,讓威爾遜醫師的義行廣為世人所知。書中提到,威爾遜醫師為了家人的安全,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將妻女送回美國,一個人留在南京。其後威爾遜醫師的夫人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及當時威爾遜醫師怎麼會想要這麼做?夫人回答,因為他認為中國人是他的同胞,顯見威爾遜醫師對我國人具有深厚的感情,令人動容。

總統也提到,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之後,威爾遜醫師、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約翰.拉貝(John Rabe)先生,美籍女傳教士、金陵女子大學教務主明妮.魏特琳(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女士以及其他在南京的歐美人士,在占地不到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建立「南京國際安全區」,保護了超過20萬民眾免遭日軍的暴行,無私的大愛精神令人感佩。

談及抗戰期間我國際友人的善行義舉,總統表示,約翰.拉貝先生在當時除了積極奔走與日本軍方周旋,維護安全區的運作外,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的槍口下挽救我國人民;此外,渠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持續記錄日軍的暴行,相關資料均被收錄在1996年才重見天日的《拉貝日記》中,讓後人得以瞭解日軍在當時的作為。而威爾遜醫師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1946年時受邀在東京舉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出庭作證,相關證詞除受到法庭高度重視外,也引起全世界注意到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令人髮指的暴行。

總統提到,政府在今(2015)年8月已經邀請明妮.魏特琳與約翰.拉貝的親屬和後人來華參加紀念活動,並頒贈褒揚令,以感謝渠等先人的無私貢獻,同時讓世界知道「中華民族不但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也是知道感恩的民族」。

隨後,代表受頒褒揚令的喜森女士致詞表示,她很榮幸在此代表父親接受褒揚令。她的父親威爾遜醫師是一位相當謙虛的人,從來不曾向她或家人講過中國1937年至38年間這段黑暗的歷史,直到父親過世後,才在信中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故事。她的父親也是個仁慈無私的人,當時在返回美國後,又加入美國陸軍擔任軍醫將近4年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她的父親過世迄今已過48年,然而其偉大的精神依然與我們同在。

在場觀禮者尚包括威爾遜醫師次女瑪嘉瑞.葛瑞(Marjorie Wilson Massey Garrett)女士伉儷、長子小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Ory Wilson, Jr.)伉儷、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資政胡為真、第三局局長張芬芬及外交部主任秘書石瑞琦。

中華民國104年9月24日總統令:

資深藝文作家羅蘭,本名靳佩芬,姿性貞穎,毓秀苕華。少歲趨庭承訓,受業名師薰沐,書香傳家,鍾愛律呂,卒業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敏求好古,專務惟勤。來臺後,先後出任現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節目製作兼主持人,扢揚樂音妙理,融匯文學哲思,口若懸河,詞如瀉水;善言雅韻,沾溉人心。尤以《羅蘭小語》、《羅蘭散文》、《飄雪的春天》等經典佳作,文風平徹閑雅,筆觸精微朗暢,涵泳瑤軸,元經秘旨;逸趣橫生,妙絕時人。其《歲月沉沙三部曲》一書,刻劃大時代變遷個人與歷史意義,為自傳性文學最佳典範,誠迺臺灣第一代女性作家之翹楚。曾獲頒中山文藝獎、金鐘獎、教育部社會教育獎、國家文藝獎、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暨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終身成就獎等殊榮,渾俗和光,卓蜚清譽。綜其生平,志道游藝-馳廣播之弘聲,筆墨淵海-成名山之盛業,徽德懿行,林下風範;雅化懋績,奕世流詠。遽聞鶴齡捐館,震悼曷極,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芳賢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9月23日總統令:

茲授予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一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榮耀二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林明瑞二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黃光男二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國立臺中啟明學校退休教師王明理三等景星勳章。

茲授予臺北市南海實驗幼兒園前園長張衛族三等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9月15日總統令:

茲授予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議長韋拉斯格斯特種大綬景星勳章。

中華民國104年9月11日總統令:

醫療財團法人臺灣血液基金會前董事長胡惠德,幹練敏贍,襟素沖和。少歲卒業現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旋負笈重洋,入澳洲雪梨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深造,砥淬潛研,術業專攻。歷任臺灣省政府委員、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暨防疫會報召集人等職,建置周延審議制度,妥善處理各項事宜,劃策出奇,開物成事。於省政府衛生處處長任內,推動成立縣市省轄醫院,提供國人就近診療便利性;籌設家庭計畫相關業務,開辦山地籍醫護養成教育,慮周行果,百舉紛陳;遠識前瞻,明效大驗。復銜命編纂「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潛心指導史料編撰,深化經驗傳承保存;復協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寄生蟲防治會」,結合民間珍貴資源,健全地方防疫措施,爰有砂眼、腸內寄生蟲幾近零感染實效,應務適時,卓蜚靖獻。嗣接掌臺灣血液基金會,執秉安全用血原則,實施無償供血機制,居仁由義,顯績揚聲。綜其生平,畢生獻力公共衛生志業,完善國家綿密醫療網絡,惠民厚生,令聞遐舉;流風餘澤,典範矜式。遽以嵩壽凋零,彌殷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9月11日總統令:

前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中校飛行官戴樹清,識慮通朗,器宇軒昂。抗戰軍興,舉家西遷重慶,日機肆意轟炸荼毒,同胞流離失所躓頓,爰以年少之姿,矢志護民衛國,遄入空軍幼校、官校,時艱彌奮,壯心凌霄。戡亂烽起,歷預多項關鍵戰役:徐蚌會戰,弭平敵匪工事補給線,協濟陸軍部隊突圍;上海戰役,掃蕩碼頭兵艦造船廠,爭取國軍轉進空間;金廈血戰,殲除共黨高射砲臺,機體受創仍得安返;一江山戰鼓,橫擊匪寇陣地艦艇,有效阻扼敵方襲犯,負弩前驅,義無旋踵;匡攘蕩寇,忘身度外。嗣隨政府播遷來臺,分派至新竹基地,擔任轟炸機副駕駛。嗣入空軍第三十四(黑蝙蝠)中隊,駕機潛行大陸要地,續執偵察空投任務;妥慎善用技術地形,誘使敵機攔截撞毀,先後勇闖七十八次,允為我空軍穿越鐵幕為數最多者之一,瀝膽披肝,出夷入險;竭智殫謀,益抒貞固。曾膺選第十屆國軍戰鬥英雄暨多項勳獎章等殊榮,武德弘烈,衣冠盛事。綜其生平,鐵鷹神技,遏赤氛之進窺;飛將虎旅,支前哨之聖戰,懋著勳猷,簡冊聿昭。遽聞嵩齡捐館,悼惜軫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忠藎之至意。

馬英九總統今(10)日上午頒贈何故大使鳳山褒揚令,由何故大使女兒何曼禮女士代表接受,以表彰渠於二次大戰期間,為營救猶太難民而核發數以千計的生命簽證,堅持人道關懷之善行義舉。

總統致詞時表示,何鳳山大使生前是一位非常傑出、有愛心且具膽識的資深外交官,曾擔任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以及我國駐埃及、墨西哥、玻利維亞與哥倫比亞等國大使。渠於1938年至1940年間擔任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當時我國正遭受日本侵略,艱苦抗戰;歐洲也不平靜,因為納粹德國在1938年併吞奧地利之後,實施反猶太政策,將奧地利境內的猶太人囚禁在集中營,面臨死亡的命運。

總統指出,對於當時奧地利的猶太人而言,唯一能獲得生存與自由的方式就是離開奧地利。然而1938年7月6日許多歐美國家在法國埃維昂召開會議(Évian Conference),討論猶太難民問題,大多數的與會國家皆不願意大量接受猶太難民;因此,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領事館間,絕大多數都無法取得簽證,當然也不能前往其他國家。當時,擔任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大使有感於猶太人艱困的處境,基於人道主義立場,不畏艱難、不顧反對,大量核發猶太人赴上海之簽證,一共發出數千份,協助猶太人逃離納粹迫害。

總統並以與會的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懷思(Daniel Weihs)為例,說明何鳳山大使的義行影響深遠。懷思教授1942年在中國出生,其全家就是因為何大使的協助而免於遭受納粹迫害;渠在1949年返回以色列,之後成為以國頂尖的科學家。有感於當年何大使的義舉,懷思教授曾在2011年來華訪問,也積極促進臺以雙方的科技合作。

總統指出,何鳳山大使的個性謙沖為懷,在世時極少談及幫助猶太人的事蹟,直至渠去世之後,何大使的家人在美國《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及《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等報刊登訃文,提到他爲猶太人核發簽證的事蹟,立刻受到猶太裔美國人注意,並向曾獲何大使救助過的倖存者查證,渠的義舉才公諸於世,也因此獲得「東方辛德勒」或「中國辛德勒」的美譽。此外,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也在2000年宣布頒發「國際義人獎」(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予何大使,並於2001年舉行頒獎典禮。

對於中華民國遲至今日才頒發褒揚令予何鳳山大使,總統除向家屬表達遺憾與歉意,並表示,何大使當年不畏險惡,對猶太人伸出援手的義行,不僅獲得國內外的推崇,也使我國在國際上受到極大注意,殊值肯定。

總統也提到,今(2015)年是二戰結束及我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在此饒富歷史意義的時刻,政府除表揚何鳳山大使的義舉,也陸續邀請多位在抗戰時期協助我國的外國人士及其後人來臺,接受政府頒贈之褒揚令及感謝狀,包括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時,成立「南京國際安全區」保護我25萬國人的德國西門子公司中國總代表約翰拉貝(John Rabe)、金陵女子大學教務主任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與金陵大學鼓樓醫院外科醫師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O. Wilson),以及支援我國抵抗日軍侵略的蘇聯及美國將領後人等。此外,政府也邀請比利時僑界重要人士錢秀玲女士家屬來華參與相關紀念活動,她在二次大戰期間拯救近百名反納粹的比利時愛國青年免受德軍迫害,令人感佩。

總統強調,包括何鳳山大使在內,上述多位人士的善行義舉,適足以彰顯人道與人權的可貴。渠等在艱困的環境下,不吝對他人伸出援手,使人性的光輝充分發揚,也讓這個世界更為美好,「助人者人恆助之,這正是我們紀念抗戰最好的方式」。

隨後,何曼禮女士表示,其父何鳳山大使在中國外交戰場最艱難的時代,為國家奮戰將近40年,並與每一個駐在國維持良好關係。渠在奧地利拯救猶太難民的人道義行已獲得多項國際表揚,但今日能獲得祖國頒贈的褒揚令,是對渠40年來忠心為國及優秀表現的最大肯定,意義深遠,在此要向總統表達誠摯謝意。

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 Asher Yarden)也指出,他的家族正是遭受納粹迫害的倖存者,當時何鳳山大使挺身而出,拯救猶太人性命的義舉,彰顯了人道主義的價值,令人感佩。隨著時間演進,猶太人的倖存者越來越少,因此研讀並且深入瞭解大屠殺的歷史非常重要。在臺灣,民眾對大屠殺的瞭解可能不如美國、歐洲或以色列的人民,因此,感謝總統與中華民國頒贈褒揚令予何大使,也希望何大使的事蹟能傳揚至全世界,讓世人緬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人物。

在場觀禮者尚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何曼禮女士夫婿吳約翰(John B. Wood)、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龔行健、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懷思、大屠殺博物館「國際義人」部門主任石丹芬( Irena Steinfeld)及外交部次長史亞平。

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外交部已故大使何鳳山,才豐學溥,器宇軒昂。出身寒素,砥礪琢磨,成業湖南雅禮大學;旋獲公費負笈深造,真積力久,潛研遠致,榮獲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崢嶸歲月,迍邅年華,矢志經綸寰宇,運籌計議是非;迭任外交部情報司司長暨駐埃及、墨西哥、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等國大使,敦睦邦誼,折衝樽俎,竭智盡忠。尤以民國26年奉派奧地利,嗣於27年派任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厄逢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納粹氣熖高漲、各國拒收猶太難民之際,義抗國際姑息逆流,無懼外力肆虐恫嚇,為拯救猶太族裔免遭殺戮,毅然簽發數千份前往上海之「生命簽證」。大愛盛德,俠骨高風;弘烈義舉,芳騰異域。爰於2000年獲以色列追授該國最高榮譽「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獎章;其姓名遂永遠鐫刻在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正義花園榮譽牆上。全球譽稱其為「中國的辛德勒」。2008年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決議表揚何故大使;同年及2015年,美國政府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與以色列政府先後於我國駐維也納兩總領事館舊址鑲崁紀念牌,以中、英文及德文鐫刻其感人事蹟。何故大使於外交建樹上,標揚人道主義,毋畏強權;陶鑄千秋奇勳,輝耀青史;綜其一生,無可指責。先聖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斯人懷抱,天下與歸焉。嗣以嵩齡遷化,軫念貽徽,應予明令褒揚,以旌卓行。

中華民國104年9月1日總統令:

前空軍總司令部後勤署上校李繼賢,恢奇朗暢,鯁亮端宜。蘆溝橋事起,倭人交侵,立意請纓行伍,矢誓書生報國,卒業中央軍校;爰以凌雲壯心,續入空軍官校,砥淬堅白,義無旋踵。結訓後分派擔任中美混合團(飛虎隊)第五大隊第二十六中隊飛行官,持秉湛精飛航技藝,躬身多項型機換裝,出膺重寄,彌彰智勇。首執「駝峰航線」接機任務,跨越喜馬拉雅山脈,允為世界航空史暨軍事史上最艱險航線,控阨蹈危,謨慮攄略;鋒鏑浴血,邦家是託。抗戰後期,參與湘西會戰,銜命出擊五十餘次,逆襲日軍於強弩之末;剿匪伊始,迭預雷溪鐵橋、湘潭機場、膠濟、魯南、膠東暨魯省諸戰役,承奉馳援十數來回,遏阻赤氛於河海之濱,安攘護土,戡亂蕩寇;飛將虎旅,鐵翼鷹揚。曾獲頒國內多項勳獎章暨美國航空獎章、優異飛行十字勳章等殊譽,旂常懋著,身退有榮。綜其生平,振華夏之聲威,成先軫之勳業,猷為志績,英風偉烈;燕然勒石,貽範今古。遽聞期頤殂落,悼念曷勝,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忠藎之至意。

中華民國104年8月8日總統令:

題頒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臺灣世界展望會、財團法人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仁惠濟群」匾額各乙方。

42
107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