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4月07日
總統:全力捍衛臺灣民主,確保言論自由和轉型正義持續走在正確道路上
總統出席「鄭南榕殉道30周年追思紀念會」

今天是「言論自由日」,蔡英文總統上午出席「鄭南榕殉道30周年追思紀念會」時強調,全力捍衛臺灣的民主,確保言論自由和轉型正義都可以持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就是我們的責任。不分世代、不分性別、不分族群,我們都應該為這塊土地共同來打拚。

 

總統致詞內容為:

我做總統後,每年4月7日,一定來金寶山參加Nylon的追思紀念會。今年是連續第3年,也是Nylon離開我們30周年。

為什麼每一年都要來?因為Nylon是言論自由的指標,他殉道的4月7日,已經是國定的言論自由日,提醒了我們這就是臺灣人最珍貴、珍惜的價值。

這幾天,除了在金寶山的紀念活動,在全國各地還有音樂會、攝影展、藝術節,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野餐的活動,以各種方式提醒著我們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言論自由不是一個抽象又遙遠的權利,而是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我相信這就是當年Nylon希望看到的理想。

當然,我們要達到Nylon想要的「好國好民」,我們還要做的更多。從去年開始,促轉會正式展開運作。陸續撤銷的4千件不當有罪判決,這不僅僅是一只文書,更是受難者家屬心理的療癒。

此外,二二八基金會也挖掘出更多可能的受難者名單。新成立的國家人權博物館,也把轉型正義的議題,轉化成多元的展覽和教材。

越來越多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被攤在陽光下,也代表著我們朝向Nylon理想中的「好國好民」之路,更近了一步。

讓言論自由成為臺灣人共同的DNA,讓轉型正義落實在島嶼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紀念Nylon最好的方式。

不過,在言論自由日這一天,我要提醒大家,我們所珍視的價值正遭受挑戰。來自外部的假訊息正假自由之名,行傷害自由之實。

這兩天因為有收購臉書粉絲專頁,或者是金錢利誘,培養特定主張的網紅的宣傳,引起社會惶惶不安。沒有錯,臺灣言論自由的邊界正在被侵蝕,社會的信任紐帶正在瓦解,假訊息正給臺灣的民主和自由帶來嚴峻的挑戰。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這是《伯羅奔尼撒戰記》裡的一句話,也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在面對恐怖主義威脅時曾經引述的一句話。對當前的臺灣來說,來自外部的假訊息作戰,也正如歐洲面對恐怖主義的挑戰。

自由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它可能遭受威脅,更有可能倒退。所以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挺身而出,勇敢的捍衛自由。利用臺灣的言論自由,侵蝕我們所擁有的自由,這種事情我沒有辦法接受,我相信臺灣人民也都不能接受。我做總統會堅守立場,為民主奮鬥、戰到底。

Nylon殉道那年出生的孩子,今年已經是30歲的大人了。這一個世代的年輕朋友,雖然沒有經歷黨外的年代,但他們經歷過野草莓、經歷過太陽花,同樣曾經為了守護民主做出關鍵的貢獻。

各位,全力捍衛臺灣的民主,確保言論自由和轉型正義都可以持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就是我們的責任。不分世代、不分性別、不分族群,我們都應該為這塊土地共同來打拚。

在言論自由日這一天,我們互相勉勵,一定要把Nylon的精神傳遞下去,一定堅定決心、守護最重要的價值。

 

隨後,總統由鄭南榕遺孀、總統府資政葉菊蘭等人陪同,步行至鄭南榕之墓「自由之翼紀念碑」前獻花致意。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立法委員陳曼麗、鍾孔炤、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及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許景河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28日
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紀念儀式 承諾將落實轉型正義 追求社會和解 團結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78周年中樞紀念儀式」,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表示,政府將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追求社會和解,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總統強調,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他會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並期許大家一起努力,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我第一次以總統身分出席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首先,我要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向當年所有勇敢面對威權的受難者表示敬意;向不幸喪失寶貴生命的受難者表示哀悼;向逃過死劫,如今仍然健在的受難者表示關懷;也向所有家屬表示慰問之意,我的心一直都跟你們在一起。 二二八事件已經78年了,當年死裡逃生的受難者,也在無情的歲月中漸漸凋零,最近,使人欽佩,劫後餘生都為轉型正義打拚的彰化縣二二八關懷協會創會長林才壽前輩也離開人世,受難者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們很不捨。 我在這裡希望每一位離開我們的受難者,都能捨去世間一切勞苦,安享天堂自由自在。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不是族群衝突,現在追思紀念也不是在製造族群衝突。把整個二二八事件推給族群衝突是毫無反省、毫無歉意,完全不負責任,非常不應該的行為。 二二八發生的原因是當年臺灣社會已經開始享受現代化的文明,夜晚、白日門都不用關;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腳踏車也不必鎖;雞、鴨就一籠一籠飼養在門口,不必煩惱會被偷抓,這是當時的臺灣社會。 但是來自大陸的軍隊,經過北伐、抗日、剿匪,連年戰爭,他們的生活水準當然和臺灣社會無法比較,他們偷、搶、破壞,生活文明的落差引起社會天怒人怨,一片反彈,加上陳儀部隊軍紀敗壞,以及獨裁者蔣介石在大陸戰局節節敗退情形下,為了確保能來臺灣統治,所以犯下滔天罪行,無計其數無辜的人被捉、被關、被打、被殺,造成家破人亡,很多家屬也因此避走海外,臺灣社會損失一個世代的菁英!對臺灣的衝擊無法統計。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社會禁忌,數十年期間,臺灣人有耳沒嘴,不敢談論,因為在高壓政治下沒有人敢言論,表示自己的意見,一直到臺灣人民共同打拚,國家民主化之後,政府才開始道歉、賠償、恢復名譽、立碑、放假紀念,成立基金會,每年舉辦紀念儀式。 我們要肯定在二二八轉型正義當中每一位參與付出的人,轉型正義目前已經有相當進展。但是像薛化元董事長說的,目前臺灣社會還有聲音,為何只有受害者,並沒加害者;受害真相為何仍然不明。這樣除了無法完全告慰受難者以及家屬,社會也無法得到真正和解。 所以未來,我本人、卓院長、行政院相關部會應該要協助二二八基金會,這幾年來社會各界在轉型正義,特別是在加害者資料這部分,應該要一一完整讓社會知道,在這基礎上,我們來共同打拚,追求社會和解,能夠團結合作。 但是,我們也知道,追查歷史的真相並不容易,像是1980年2月28日發生的林宅血案,至今仍然未破案。不過,近年來,針對林宅血案公布的調查或研究報告,無法排除國家涉入此案,也確實證明情治機關妨礙偵辦,甚至破壞關鍵證據。所以林宅血案政府責任無可推辭,今天我代表政府,向林家道歉! 未來針對二二八事件,我將率領政府繼續打拚: 第一,   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 去年,我已經要求國安局針對戒嚴時期,局內約100萬件的檔案資料,以人工方式再次逐一清查其中的政治檔案,預計今年5月以前完成,並在6月之前報請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審定,公開、查明真相。 第二,   政府會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 對於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保存更多「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場所」,包括林宅血案的發生所在地—義光教會,是在獨裁威權時期,侵害人權的歷史現場。 我要請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將義光教會列為「具有轉型正義意義場所」,予以保存、維護。我希望,世世代代臺灣人都能走進歷史的現場,反省、思考威權統治對人權、自由的破壞,共同深化臺灣的民主發展。 第三,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每一年二二八的紀念儀式,不僅僅是追思懷念受難者,慰問家屬,撫平傷痛,同時也是希望以歷史為借鏡,確保歷史不再重演。 我們已經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民主;有民主人民才能作主;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 我們也都知道,中國並沒有放棄武力併吞臺灣,臺灣的主權、臺灣的民主、臺灣人民作主,最大的威脅是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並未放棄武力併吞臺灣,加強文攻武嚇,利用臺灣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環境,吸引國人,黑道幫派、電視名嘴、政黨,甚至現役退役軍警,進行統戰滲透分化,企圖顛覆臺灣。根據國安局的報告,去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四倍。 由此可見,臺灣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會團結臺灣,希望大家永遠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吳樹民、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文化部長李遠、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立法委員吳沛憶、張雅琳、郭昱晴,以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8月31日
總統主持平復國家不法儀式 代表國家向遭遇國家不法行為對待的前輩及家屬們致歉 強調持續推進轉型正義 讓國人團結
賴清德總統今(31)日下午主持「『誌過去,致未來』-平復國家不法暨頒發名譽回復證書聯合典禮」時表示,藉由今天的公開活動,他要以總統身分、代表國家,向所有遭遇國家不法行為對待的前輩及家屬致上最深的歉意,並向在那個年代,為臺灣未來奮鬥犧牲的每一位前輩表達最大敬意。他強調,有真相、才有和解,政府也會持續推進轉型正義工作,讓國人真正團結在一起。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是第2年舉辦「平復國家不法暨頒發回復名譽證書聯合典禮」。在促轉會完成階段性任務後,行政院成立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繼續推動「轉型正義會報」,並由行政院院長擔任召集人、由六大部會來承接轉型正義業務。 總統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將率領行政院繼續推動各項法制,保護受難前輩,並維護他們的尊嚴。今天的活動,除了卓院長親自出席,各相關部會的首長及立法委員也都有出席,這代表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持續關心轉型正義的議題,並有決心推動轉型正義各項工作,讓那個年代不幸受到打壓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恢復他們的名譽,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正義。 總統說,過去多年來,他不論是在地方或中央政府任職,幾乎每一年都會參加紀念政治受難者的活動。但是最近幾年,受難前輩們一個一個離開我們,也讓他有很深的感觸。對轉型正義來說,時間不是朋友,而是敵人,因為這是一段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我們必須不斷努力,讓過去受到傷害的人,可以早日恢復名譽、獲得賠償,才是真正落實公平正義。 總統指出,政府透過恢復名譽、撤銷判決、發放賠償金等方式面對過去的錯誤。藉由今天的公開儀式,為這些在白色恐怖時期、遭遇國家不法行為對待的前輩們平復冤屈。他要以總統身分、代表國家,向所有在場及未能到場的前輩和家屬們,致上最深的歉意;也向在那個年代,每一位為臺灣未來奮鬥犧牲的前輩表示最大敬意。 總統表示,二二八事件與之後的白色恐怖,是臺灣最悲慘的一段歷史。許多政治犯被隨意判刑,要忍受與心愛的家人、朋友生離死別;甚至被要求搭建自己的監牢,何其痛苦。 總統提及,從1949年開始,臺灣經歷了全世界非常長的戒嚴時間,在數十年間,受難者不分省籍、身分、族群,都受到極大的傷害。許多臺灣人因此不敢說、也不敢抬頭追求屬於臺灣人應該有的「天光」。直到1987年2月,李勝雄律師、鄭南榕先生、黃昭凱先生、林宗正牧師等民主運動前輩,在臺南市舉辦第一場要求政府平反二二八的遊行,才點燃了一波接一波的民主化運動。在許多前輩的犧牲奉獻下,臺灣人終於迎來自由民主的時代,專制獨裁走入歷史,也讓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獲得平反。 總統認為,「有真相、才有和解」適用在每一個事件。針對監察院陳菊院長剛才提到的「林宅血案」及「陳文成事件」,我們也會持續努力調查。希望那個年代發生的不幸事件,都能找到真相,才能確實對得起被冤枉的人及家屬。 總統強調,威權時期的歷史需要政府持續進行深層的反省、檢討;我們也要繼續為受難者平反、持續推進轉型正義的工作,讓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事實,藉由真相,才能讓大家真正團結在一起。 總統說,「記憶歷史的黑暗,打開臺灣願景的窗,活在燦爛自由的國家」,正是今天典禮想傳達的意象。他會記取陳秀潔師母的話持續努力,結合臺灣各界團隊合作,守護臺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讓前輩白白犧牲。 總統認為,堅強勇敢的臺灣人,不僅是壓不扁的玫瑰,更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番薯。為了國家更好的未來,讓我們繼續銘記歷史,一起團結打拚。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平復國家不法儀式,並親頒名譽回復證書予政治受難者邱煌生前輩及受難者家屬代表陳秀潔(紀秋郎前輩遺孀)、吳永清(吳金燦前輩之子)。 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監察院長暨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內政部長劉世芳、法務部長鄭銘謙、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教育部長鄭英耀、文化部長李遠、立法委員柯建銘、張雅琳、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及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董事長張文貞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4月21日
緬懷民主前輩余登發、余陳月瑛 總統:持續傳承臺灣民主化故事 讓世世代代都能珍惜民主、守護民主
蔡英文總統今(21)日下午前往高雄出席「余登發、余陳月瑛紀念音樂會」,感念兩位民主前輩對臺灣民主自由的貢獻。並表示,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就是為了讓社會更了解歷史,繼續推動臺灣民主化發展。她期盼大家能以各種方式傳承臺灣民主化的故事,讓每一個世代的人都能珍惜民主、守護民主。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再次參加「余登發、余陳月瑛紀念音樂會」,和大家一起紀念余登發及余陳月瑛前縣長。她要感謝八卦寮文教基金會余政憲董事長的邀請,並感謝余董事長的用心,讓社會了解兩位民主前輩的貢獻。 總統指出,余登發及余陳月瑛前縣長一生為臺灣民主打拚。45年前,余登發前縣長受到政治迫害,有很多民主前輩走上街頭抗議政府,這就是「橋頭事件」。後來,這個遊行也成為推動臺灣民主發展的重要關鍵。 總統說,今天現場也有當年參加遊行的前輩,她感謝大家為臺灣勇敢站出來,因為有大家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臺灣才能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總統提到,記得她上次參加音樂會時,曾說過「臺灣民主化的故事一定要一說再說」,要以各種方式呈現臺灣民主化的故事,就是希望讓每一個世代的人都能珍惜民主、守護民主。 總統指出,過去8年來,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工作,也是為了讓社會更了解歷史,繼續推動臺灣民主化發展。現在,促轉會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接下來的工作,行政院也會持續推動。 總統強調,臺灣的民主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就像今天,大家一起來參加音樂會,就是要讓臺灣民主化的故事可以持續傳承。希望未來,守護臺灣民主的這條路,大家也能繼續一起走下去。 最後,她要再次感謝余登發及余陳月瑛前縣長,以及所有民主前輩為臺灣民主自由的貢獻,並祝福今天的活動順利成功。 隨後,總統驅車前往「岡山嘉峰惠峰宮」參香,祈求保佑臺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為「霈澤廣溥」匾額揭匾。 包括監察院長陳菊、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邱志偉、許智傑、林岱樺、賴瑞隆、黃捷及八卦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伉儷、惠峰宮主任委員李瑞霖等亦分別出席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3年04月07日
出席鄭南榕追思紀念會 總統:民主自由已是臺灣人內建基因 盼持續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 貢獻良善力量 讓臺灣走向更開放未來
今(7)天是「言論自由日」,蔡英文總統上午出席「鄭南榕殉道35周年追思紀念會」,感念鄭南榕先生的勇氣與犧牲,啟發臺灣人民積極爭取民主開放的社會。在走過艱辛的民主化道路後,臺灣成為亞洲民主自由最重要的地方,去年的人類自由指數及經濟學人今年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都位居亞洲第一,這些成果來自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 總統指出,威權主義擴張與假訊息攻擊是全球性的挑戰,也對臺灣的民主自由形成莫大威脅。她表示,民主自由的價值已經是臺灣人內建的基因,期盼臺灣持續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堅定守護民主及自由,貢獻良善力量,讓臺灣走向更開放的未來,也為身在臺灣感到驕傲。   總統致詞內容: 今天是鄭南榕殉道35周年,也是我們國定的「言論自由日」。這個日子提醒著我們,臺灣的民主自由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在許多前輩的血淚拚搏之下,才有今天的民主臺灣。 當年,鄭南榕的勇氣和犧牲啟發臺灣人民,積極爭取民主開放的社會。在走過艱辛的民主化道路後,言論自由成為了臺灣重要的民主燈塔,臺灣更成為亞洲民主自由最重要的地方。 我們看到,無論是去年的人類自由指數,或是經濟學人在今年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都是亞洲第一。這些成果來自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 然而,我們擁有的民主自由並非屹立不搖。威權主義的擴張和假訊息的攻擊是全球性的挑戰,也對臺灣的民主自由形成莫大的威脅。 臺灣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這幾年來,我們也和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分享防制假訊息的經驗,為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而努力。 促進民主發展的工程需要凝聚各方的力量,更需要世代的傳承。對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過去威權統治的臺灣是我們成長的記憶。 但對下一代的年輕人而言,在音樂祭上舉著傳達自己理念的旗幟、在網路上論述自己的想法和立場,都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因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已經是臺灣人內建的基因。 今天,我們一起站在這裡緬懷鄭南榕,也要讓更多人了解歷史和國家發展的軌跡。因此,政府除了訂定言論自由日,也在過去8年,系統性地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持續深化臺灣的民主,打造更開放的社會,就是希望能夠實現鄭南榕所說,要讓臺灣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度。 這幾天,除了在金寶山的紀念儀式,在全國各地也都有音樂會、展覽等相關活動,我要謝謝所有長期為深化民主、捍衛言論自由而努力的民間團體以及年輕夥伴。 我也期待,臺灣能因為共享的普世價值,持續和民主陣營站在一起,貢獻良善的力量,向世界證明,我們就是「好國好民」的臺灣,我們也以身在臺灣,並為臺灣的民主感到驕傲。 我們也會以鄭南榕的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地守護民主、守護自由,讓臺灣走向更開放的未來。   隨後,總統由鄭南榕遺孀、總統府資政葉菊蘭等人陪同,步行至鄭南榕之墓「自由之翼紀念碑」前獻花致意。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行政院長陳建仁、監察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文化部次長王時思、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4月06日
出席「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開幕記者會 副總統盼團結守護臺灣主權 保障民主、自由與人權
賴清德副總統今(6)日下午出席「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開幕記者會時表示,未來他將更努力守護臺灣主權,保障民主、自由與人權,並推動「社會改造、國家重建」工程,讓大家更了解自由民主得來不易,應加以珍惜;也會持續推動轉型正義工作,讓受難者得到平反與道歉。期盼大家持續團結,以勇氣帶來力量、確保自由,從而得到幸福。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明天就是鄭南榕先生殉道35週年紀念日。每年4月7日前後,我們都相聚在一起,感念Nylon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也期許重現他的精神,讓大家更了解言論自由得來不易,不僅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也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價值。 副總統認為,臺灣從過去專制獨裁的時代,走到幸福自由的今日,過程中有千萬人犧牲奉獻。其中,鄭南榕絕對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Nylon主張「100%言論自由」,創辦的《自由時代》是當時國民黨政權查禁次數最多的刊物;但Nylon仍未改變意志,甚至以性命來體現100%言論自由的價值,令人相當敬佩。 副總統指出,Nylon也是社會運動的行動家。他發起1986年「519綠色行動」、1987年「228和平日促進運動」及1988年「新國家運動」等社會運動,充分展現其行動力。因為這些實際行動,社會才有機會凝聚更多人、更大力量,達到今天民主自由的成果。 副總統表示,臺灣的自由程度在國際評比中表現出色,但仍受到許多威脅。未來他上任後,要積極推動3項重要工作。第一,更加努力守護臺灣主權,保障民主、自由與人權,絕不讓過去不幸的歷史重演。大家要團結一致,凝聚國內與國際力量,守護臺灣主權,讓民主自由的制度延續下去。 副總統說,第二,透過不斷反省、檢討過去種種事件,讓大家更了解自由並非從天而降,而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未來他將推動「社會改造、國家重建」工程,讓每個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確實明白民主的價值並加以珍惜,以建立社會的韌性,抵抗虛假訊息對臺灣社會的影響。第三,持續推動轉型正義工作,讓受苦難與迫害的人得到平反與國家的道歉,並恢復受害者名譽。 副總統分享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名言:「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人民的團結與勇氣帶來力量、確保自由,從而得到幸福。他用這句話與大家共同勉勵,並感謝每一位長時間為臺灣社會貢獻的人士。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參觀展區。包括總統府資政葉菊蘭、監察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文化部長史哲、內政部次長吳堂安、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謝長廷、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臺日、臺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今(13)日刊出相關報導。 總統指出,「日本經濟新聞社」是全球性的新聞機構,在國內外都贏得很大的肯定,因此能接受日經的採訪深感榮幸,也感謝對方的邀請。他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感謝日本政府、國會、社會及民間,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不管是現任的石破茂首相,或者之前的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都對臺灣鼎力支持,臺灣和日本的人民感情也非常深厚,他非常希望能透過此次採訪,增進臺灣和日本雙邊關係,人民之間感情更加深厚,未來能有更多合作,促進臺灣和日本兩國一起繁榮發展。 針對自由貿易與關稅戰議題,總統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在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所主導的自由經濟,的確帶給臺灣與日本經濟繁榮、政治安定,同時也學得或跟進西方的一些價值。 總統認為,臺灣與日本都是模範生,但有些國家不是。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利用自由貿易體系進行抄襲、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甚至政府大量補貼,讓商品低價傾銷全世界,包括日本、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受到重大影響。這種不公平貿易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會衝擊幾十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甚至追求的一些價值都會破壞。美國這段時間願意面對不公平貿易,值得我們再觀察,必要的話,也應該予以協助。 總統強調,臺灣產業的國家戰略計畫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美國對臺灣加徵32%關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也願意嚴肅面對,並從這個挑戰當中找到機會,讓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計畫能夠更加完整。 談到臺灣的貿易布局,總統提到,2010年臺灣對外投資有83.8%在中國,但去年只剩7.5%;出口至中國的占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1.7%。我們將臺商的投資有計畫地轉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所以去年臺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國家是美國,大概占40%,即便如此,臺灣的商品銷往美國才占23.4%,76.6%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地方。 總統強調,我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希望能全球布局。在這種狀況下,臺灣很希望能跟日本合作。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特別是可以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發揮功能,也請日本支持臺灣能夠加入CPTPP。 總統說,臺灣也很希望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投資能夠更進一步。我們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他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在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臺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我們希望藉由臺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 總統表示,我們的產業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立足臺灣」部分,包括推動給員工加薪、減稅、鬆綁法令,推動企業投資抵減,也有計畫地提出歡迎臺商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我們積極地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種種問題,讓企業界可以回到臺灣投資,或是在臺灣的企業可以加碼投資;也積極地跟友盟國家洽簽投資保障協定,讓我們的企業去投資布局時,可以確保投資權益。 總統提到,臺灣希望跟日本洽簽EPA,就像臺灣與美國洽簽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或與英國洽簽「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或與加拿大及澳大利亞洽簽同樣的協定或備忘錄,讓臺灣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是我們的整個布局。 總統指出,從臺灣產業發展歷史來看,當然最早在臺灣,後來西進到中國、南向到東南亞,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北邊日本加強合作,東邊跨過太平洋,開拓北美洲市場,讓臺灣產業更加壯大。也就是說,臺灣將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固然視為是一種挑戰,但也正面看待這個變化。 面對中國在臺灣尋求加入CPTPP或與日本洽簽EPA時施加壓力,總統回應表示,這取決於我們要抱持什麼態度來看待中國這樣的壓迫。是基於自由貿易的信念,或是基於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基於臺日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有助於兩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以及如果臺灣加入CPTPP對印太的進步與繁榮有幫助的話,他比較期待友盟國家能夠鼎力協助。 談及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之意圖,及臺灣的應對方式,總統說,川普總統上任後,他一直很注意川普總統及其幕僚接受採訪的內容。他歸納川普總統有幾個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占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占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 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川普總統的第一個意圖是要解決財政問題。 總統接著說,第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川普總統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第四,川普總統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他認為,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四面向,因此川普總統才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總統指出,32%的加徵關稅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臺灣必須嚴肅面對。我們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我們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確實減少臺美雙方的貿易逆差。當然,我們也藉這次的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第一,我們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總統再次強調,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我們從西進、南向,到北邊與日本合作,東拓到北美洲投資的時機也應該到了。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嚴肅面對這個挑戰,確保國家利益及產業的生存發展,不犧牲任何一個產業之外,也希望藉這個談判,臺灣去美國投資,能促成臺美雙邊貿易進一步深化,這是我們的期待。 總統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當然會對臺灣產業造成衝擊,所以臺灣政府已經提出對於產業的照顧支持計畫,總金額高達930億臺幣。另外,我們又提出其他臺灣長期發展的需求,變成特別預算,金額是4,100億,行政院院會已經通過,要送到立法院審議。這個特別預算大概有四個面向,就是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這四個目標。 至於晶片關稅,總統說,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如果美國對臺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臺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分我們未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總統提到,臺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資通訊產品、第二類是電子零組件,占臺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東西,不是杯子、桌子或床墊這種最終財。臺灣賣給美國的都是像NVIDIA、AMD、Amazon、Google、Apple這些美國人工智慧設計公司所需要的。因此,我們會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賣的不是終端的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此外,臺灣也願意增加國防預算和軍事採購,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也有強烈意願與友盟國家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這點也是川普總統所期待的。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臺灣作為掌握半導體製造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他國家保護臺灣的誘因。總統回應表示,國際的政治領袖,包括日本石破茂首相,或者是之前的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前首相等,都在G7及國際重要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國際社會關心臺灣,支持臺海和平穩定,是因為臺灣就在印太的第一島鏈,直接面對中國。如果臺灣不保,中國擴張的野心一定會更大,會影響現在世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以國際社會願意關心臺灣、支持臺海的穩定,真正的原因在這裡,跟台積電沒有直接相關。否則,台積電其實並沒有到那麼多的國家投資,這點是很清楚的。 總統提到,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這個都是一個自然且正常的經貿與投資行為。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所以臺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國家利益,政府都會支持。 總統說,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與美國川普總統開記者會宣布到美國投資之後,也回到臺灣在總統府與他一起開記者會,向臺灣社會說明,台積電的研發中心會在臺灣。魏董事長過去承諾在臺灣投資的這些工廠都不會改變、也都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了它的實力。他再次強調,臺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優勢,臺灣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促進下一個階段世界的繁榮發展。 詢及現在似恢復到所謂冷戰-東西兩個陣營對峙的態勢,美國跟中國之間應該如何選擇?總統指出,有些專家學者會描述,當前情勢進入到冷戰時期,民主陣營與極權陣營的冷戰時期;也有專家學者主張戰爭已經開始,包括資訊戰、經貿戰爭,還有現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中東戰爭、以哈衝突等,這些都有專家學者在叮嚀。他不是歷史學者,所以不對當前的政治情勢用專家學者的角度去定義。但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選擇,也就是說,臺灣跟日本,或是其他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選擇。我們是在決定,自己的國家是要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要走回頭路到專制獨裁的政體。在這裡,其實是一個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國家兩強之間的選擇。 總統認為,就臺灣而言,臺灣的處境與其他的國家都不同,因為我們直接面對中國的威脅。我們曾經發生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也就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發生過戰爭。中國要併吞臺灣的企圖心從來沒有改變過。現在,中國的文攻武嚇,或者對內的統戰滲透越來越嚴重。所以,臺灣基於對民主與主權的捍衛、對民主自由體制的保護,還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的選擇是很清楚的。 總統表示,中國的軍演,不只是在臺灣海峽,而在東海、南海,甚至日本海,也到韓國的周邊、澳大利亞的周邊。臺灣跟日本、澳大利亞及菲律賓都是民主國家,臺灣的選擇很明確,相信日本應該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大家都是民主國家,人民長期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詢及臺灣與日本在美中摩擦加劇時所扮演的角色。總統表示,在他的心目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很期待日本在這個國際局勢變化當中能出來領導,相信印太的國家也都很樂意響應。同時認為可以在幾個面向共同努力:第一個是民主和平;第二個是創新繁榮;第三個是公義永續。 總統指出,面對極權的威脅,我們應該以和平為燈塔、民主作為指南針,因應來自威權國家的各項挑戰。其次,全球將進入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日本跟臺灣在創新方面要共同合作,進一步帶動區域的繁榮發展。第三,是公義永續。因為國際社會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臺灣跟日本可以共同合作,從事公益,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國家,或是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有關是否期待美國持續扮演自由民主體制的領頭羊,總統表示,美國雖然與中華民國斷交。但幾十年來,美國也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在國防、國安,以及面對中國威脅等各個面向協助臺灣;臺灣也直接或間接地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方面獲益於美國。所以,臺灣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繼續強大,領導世界。 總統說,當美國碰到困難的時候,不管是財政上的困難、再工業化方面的困難,或是能夠成為人工智慧世界的中心,希望得到友盟的協助,以共同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等,臺灣的立場都願意共襄盛舉。美國如果能夠維持強大,對臺灣、對印太,以及對世界都有幫助。 總統認為,美國對全球的重要角色沒有改變,只是美國幾十年來在承擔世界責任的時候,也有出現一些問題,美國現在必須要調整,深信美國很快就可以調整、很快就可以恢復領導世界的角色。 詢及總統在競選期間曾說要招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喝珍珠奶茶。總統回應,臺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臺灣社會是與人為善,所以很希望能夠跟中國和平相處、和平共榮,所以當時在副總統任內,是表達臺灣社會的善意,當然也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接受有一定的困難。但必須特別強調,臺灣社會的善意一直都存在,中國只要想一想,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發展,最大的外資就是來自臺灣,臺灣一年有一、兩百萬人在中國創業、投資,創造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安定中國的社會,固然有許多臺商賺到錢,但是中國社會獲益更大。另外,每一次的天災地變,中國只要有需要,臺灣人民都會捐款,所以很期待,中國能夠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能夠了解臺灣人民希望繼續過著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也能夠關注到臺灣社會的善意,我們沒有放棄,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合作,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的善意一直都存在。 談及因應中國間諜活動和滲透工作所進行的國安改革,總統指出,中國對臺灣的統戰滲透的確非常嚴重,中國要併吞臺灣不只有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長期的統戰滲透更是厲害。最近法務部高檢署起訴間諜64人,是2021年的3倍,除了有現役、也有退役軍人。另外,臺灣統促黨有成員背景是黑道,復康聯盟黨背景是退役將領,臺灣軍政府也是退役將領組成,這些都是中國的外圍組織,將來打算在臺灣境內裡應外合,由此可見中國對臺灣的滲透相當嚴重。因此,之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五個面向提出17項因應策略,這五個面向包含中國對臺灣主權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滲透吸收國軍成為匪諜的威脅、中國透過社會交流統戰滲透臺灣社會的威脅,以及中國透過融合計畫統戰吸收臺灣的年輕人與臺灣企業的威脅。為因應這五大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一項特別恢復軍事審判,只要現役軍人犯的是軍事犯罪就要接受軍事審判,就是要表達臺灣政府因應中國統戰滲透顛覆臺灣的決心。 針對臺灣可以採取哪些行動防範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總統表示,很多人擔心日益緊張的情勢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引爆戰爭,臺灣一定會謹慎面對中國各項威脅,有問題的不會是臺灣,如果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為之。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時,國際社會沒有制止;中國在臺海演習時,國際社會也沒有強力防止。現在中國在灰色地帶軍演,不只侵擾臺灣海峽、南海、東海,也已經進行到日本海及韓國鄰海,此時臺灣、菲律賓、日本,甚至美國都應正視且嚴肅看待這個事件。大家要團結合作,避免中國的灰色地帶侵擾持續擴大,並避免中國「由演轉戰」,由演習轉化為戰爭,如果此時不採取動作,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關於美國有分析指出,中國將在2027年左右具備侵略臺灣的能力,總統回應,臺灣作為被侵略與威脅的國家,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國軍有句名言「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的原因。第一、強化國防力量,第二、強化經濟韌性,不僅經濟要好,也要有韌性,不能像以往一樣將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第三、我們要與日本、美國等友盟國家及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力量,避免中國做出錯誤判斷,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以對等尊嚴的方式,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取兩岸和平共榮。 有關在美中對抗加劇的情緒下,臺日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以及對同樣是少數執政的日本石破政權的期待。總統表示,面對變化如此迅速巨大的政治情勢,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是朝小野大,但石破茂首相領導的日本政府仍相當妥善因應。惟日本與臺灣不同,日本雖然朝小野大,但對內競爭、對外團結,臺灣因為對國家的認同不同,朝野在國家方向上不一致,因此臺灣的情勢更具挑戰。 總統期盼,未來臺灣與日本有更全面性的合作,並提到,臺灣與日本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經過這幾十年來的天災地變,兩國的互相關心與支持,臺灣人民及日本人民的感情就像家人一般。此外,兩國同樣面臨來自威權的威脅,有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共同使命,應更開放地進行各項合作,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在產業及經濟方面也要加強合作,像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人工智慧的生活應用,包括機器人、無人機;也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合作,像是氫能源等各項策略;兩國也應持續加強人民交流,也利用這個機會再次邀請日本好朋友來臺旅遊、了解臺灣,臺灣人非常歡迎日本朋友。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