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12月26日
總統召開第5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6)日下午2點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5次會議。會議主要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國安會分別提報之「新南向政策執行成果及未來工作方向」、「深化新南向政策之策略作為」以及「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經貿政策之影響與因應」等議題進行深度討論:包括盤點過去這段期間新南向政策推動成效、各種挑戰因應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並針對近期亞太地區最新情勢變化以及美國經貿政策調整後,對全球與區域發展、經濟版圖重劃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與政策因應討論。

出席這項會議的包括行政院賴清德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國安會嚴德發秘書長、外交部長李大維、國安局長彭勝竹、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交通部長賀陳旦、工程會主委吳澤成、衛福部長陳時中、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僑委會主委吳新興、經濟部長沈榮津、科技部長陳良基以及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國安會諮委傅棟成等。會議自下午2點開始至4點半結束。

今天的會議討論,總統在會後做出裁示如下:

* 新南向政策部分

一、新南向政策實施1年多來已初具規模,也取得階段性成果。臺灣和新南向國家在互動面向、層級和頻率都有大幅的提升;貿易額和觀光人數也有可觀的成長;今年10月舉辦『玉山論壇』,也成功提高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話語權,希望各機關以及相關部門能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果。

二、近來亞太區域情勢出現很大變化,美國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以及「國家安全戰略」報告,CPTT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進展,日本與印度倡議「自由經濟走廊」,南韓推出「新南方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等,都在快速發展及形成當中,這些國家策略行動,具有競合性,對區域情勢有廣泛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們後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必須納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三、為了掌握未來趨勢以及因應情勢變化,我國必須從長程發展角度,建立新南向政策的戰略縱深,並且要展現戰略定力,以堅定的意志排除各種困難和阻力,逐步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

四、新南向政策目前已經從架構初具進入到更深層次的發展,必須通盤的從國際合作、產業發展、經貿諮商、外交推動等各個層面,進行更全面、細緻的策略規劃,同時也要建立一個可以整合各方力量、更有效率的執行體系,才能整合出更大能量,突破各種瓶頸。

五、未來新南向政策相關工作的推動,應該在雙向互惠基礎上,從3個方面加強努力,包括:和友好國家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南向產業生態鏈,以及強化和各國人民與社會的連結。

六、在組織運作方面,也要配合新的情勢與工作方向,進行必要強化:明(107)年1月1日起,國安會將成立「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由秘書長擔任召集人,統籌新南向政策相關策略研習及規劃的幕僚工作;未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要進一步強化執行能量,可以成立「新南向工作小組」,和「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相互配合,深化並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另外,也要加速「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推動設置,以作為『玉山論壇』常設主辦與行政管理機構,以及區域內各領域領袖、青年代表、NGO智庫等交流合作平臺。

* 亞太新情勢與川普新經貿政策之因應

一、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總統最新經貿政策包括美國稅改及貿易政策,對全球以及區域的發展與經濟版圖重劃,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而對臺灣未來發展與臺美中關係都將帶來變數。國安會應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與研判,並確實做好衝擊影響評估,以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

二、我國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面對全球貿易及區域整合新情勢,我們要以「追求最大化自由貿易」作為基本立場,無論是雙邊或區域多邊貿易談判,只要符合互惠公平原則,都應該予以支持並積極參與。相關機關也要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各項準備工作,並配合協商進度推動。

三、全球及區域經濟機進入到新一波的競爭與調整階段,面對未來可能的情勢變化,必須積極提升整體經濟應變的能力,包括:有效維持經濟活力及動能、確保核心競爭力,以及強化金融與產業應變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有效落實推動各項改革與建設計畫,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以建構因應變局的足夠能量,確保經濟穩定及持續成長。

四、長程來看,我們必須從前瞻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變化,針對總體經濟調適及產業發展、對外經貿戰略、臺美、臺日、臺歐以及和其他重要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關係等,進行長程的策略規劃與執行藍圖的擬定。請國安會及政府相關部門著手進行相關工作,以共同的力量引導臺灣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0日
賴清德總統於「彭博社」撰文闡明臺灣回應對等關稅政策的核心原則 強調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將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
賴清德總統以「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的投書,本(10)日刊登於「彭博社」,向全球讀者闡明臺灣對於臺美貿易之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臺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 賴總統表示,臺美夥伴關係建立在對自由與民主的堅定信念,雙方歷年來並肩抵禦共產主義的擴張。此外,臺美是緊密經貿夥伴,除了台積電最近宣布在美國的高投資,臺灣也將努力強化在製造業及創新領域的雙邊合作。臺灣是貿易大國,長期目標將與各國建立公平及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因此,我國將持續鼓勵臺灣企業擴大美國等全球布局,也會致力深化臺美兩國之間的商業合作。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將以此精神回應美國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政策,包括以降低臺美間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尋求重啟貿易談判;擴大對美在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方面的採購;增加雙方投資量能;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及鄭重回應美方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商品違規轉運問題。 賴總統強調,這些行動形塑臺灣在變動的經貿局勢下前進的基礎路徑圖,將臺美經濟關係的挑戰轉化為經濟動能、韌性與策略調整的新機會。全球不確定性因中國的強勢擴張而日益升高,更緊密的貿易關係不僅有助健全經濟,更是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 賴總統表示,上述戰略奠基於對臺美長久友誼的承諾,對公平互惠貿易利益的堅實信念,以及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堅定貢獻。未來有信心,臺美共享的經濟與安全利益,不僅能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更將定義未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彭博社」是美國知名財經新聞媒體,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事務暨經濟金融政策期刊之一,針對全球重要商業、財經事件提供重要且深入的觀點分析及報導,影響力遍及各國政府、全世界企業與市場決策圈,長年以來被視為財經與商業報導的權威媒體,亦為全球國際與金融關係相關領域人士重要資訊來源,影響力廣泛深遠。
詳細內容
107年08月07日
總統主持第6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為持續掌握近期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在內等國際經貿動態,以及政府各部門因應情形,總統在今(7)日中午12時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6次會議,聽取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國家安全會議等單位針對最新國際經貿情勢報告,會中並就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帶來對國際及我國影響與因應策略,進行廣泛討論。 今天會議在總統府狀況室舉行,與會除陳建仁副總統、行政院賴清德院長外,總統府陳菊秘書長、國安會李大維秘書長、外交部吳釗燮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經濟部長沈榮津、國發會陳美伶主委、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農委會林聰賢主委、陸委會陳明通主委、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國安會諮詢委員傅棟成、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等均出席與會。會議歷時約120分鐘,總統並做出裁示如後: 自今年3月美中貿易衝突升高以來,政府非常重視此一新情勢可能帶來的廣泛深遠影響,國安會及行政部門皆密切掌握情勢發展,評估可能的衝擊影響,並陸續採取各項必要的因應作為。 鑑於美中貿易衝突有日益尖銳化及長期化之趨勢,臺灣和美、中兩大經濟體皆有為數龐大的貿易往來和緊密的經濟連結,因而隨著美中衝突的升高,國內經濟無可避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預估各種情勢變化,並做好各項因應及調整的工作,將外在的挑戰轉化為臺灣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 為應對近來情勢的快速變化,國安會和行政部門應緊密合作,根據美中貿易衝突不同階段的發展,全力完善以下各項工作: 第1, 加強各項情勢的掌握、分析及研判,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及國際政經情勢變化、國內金融及總體經濟情勢,以及中國大陸政經情勢及兩岸關係變化等。 第2, 精確評估及盤點美中貿易衝突對經濟、金融及產業的衝擊影響,尤其對國內產業及兩岸臺商的衝擊影響,應依情勢升高,增加盤點的廣度、深度及頻率,務必全盤掌握產業及臺商的動態狀況。 第3, 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要預為評估各種可能的狀況,並盤點可用的政策工具及預擬因應規劃,以最充分準備,隨時應對外在變化,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 第4, 加強提供臺商必要的協助: • 協助在中國大陸的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及其他國家或地區,應擬定具體可行的協助計畫,有秩序地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 • 對受重大衝擊的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給予必要協助。若美中進入大規模關稅課徵及相互報復階段,一旦有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受到重大衝擊影響,政府應提供適時協助,以利其轉型或調適。相關機關應寬列預算以支應不時之需,必要時可成立一定規模的基金,以有效執行相關工作。 第5, 加速執行擴大內需各項計畫。擴大國內需求是因應出口受美中貿易衝突的最有效措施,各機關應盤點各項內需計畫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長照2.0等執行情況和進度,加速推動、落實執行,以維繫內需動能,降低貿易戰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第6, 維繫貿易秩序: • 對美中貿易戰及美國各項關稅措施所引發的各國基於防衛理由而採取的各種貿易保護及限制措施,相關機關應隨時注意其可能的影響,並根據WTO相關規範,適時採取必要的防衛措施。 • 為避免貿易戰引發部分違規轉運情事,致使我國可能成為被報復對象,貿易主管機關應加強監測機制,並健全進出口管理,維繫應有的貿易秩序。 第7, 加速推動新南向政策,爭取加入CPTPP。 • 臺灣加速在新南向國家佈局,分散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可降低美中貿易衝突的負面衝擊。面對新的情勢,我們有必要賦予新南向政策新的階段任務,加大力道,加速落實。 • 為打造新南向產業鏈,我們要建立新的評估及啟動機制。在工業方面,將成立「工(產)業國際投資公司」;農業方面,將成立「農業投資公司」;公共工程方面,則擴大「海外投資開發公司」(OIDC)的規模。這3大公司是新南向政策能否加速落實推動的關鍵,請相關部會要依規劃期程完成建制,盡速展開行動。 • 另外,國安會報告所提3項建議,包括:「和目標國協商推動整合型經濟合作計畫」,組建「新南向青年軍」,以及「積極協助中小企業佈局新南向市場」,都非常重要,請國安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同各權責機關,盡速完成行動方案,經行政院核定後,付諸執行。 就中長期而言,美中貿易衝突的持續升高及擴大,對全球貿易及供應鏈將造成廣泛深遠的影響,也將根本改變亞洲、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的結構及發展模式,臺灣數十年來以促進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臺商在全球的佈局乃至兩岸經貿關係等,都將受到嚴厲的考驗,可以說這是臺灣經濟及產業結構全面調整及轉型的重大挑戰,攸關未來數十年臺灣經濟競爭力的強弱及國力興衰。 請國安會和行政部門緊密合作,盡速提出國家中長期經濟戰略調整的方向和構想,在討論定案後,由行政部門研擬推動方案,並加強社會溝通及共識凝聚,以全國一致的力量,推進臺灣經濟的轉型升級及永續成長。 因應美中貿易衝突的短中長期作為,是一項建立全民對政府信任及信心的巨大工程,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絕不讓人民失望。
詳細內容
106年08月31日
總統召開第4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31)日召開第4次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主要聽取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提報之「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與潛力領域」報告,了解目前新南向政策推動狀況與相關工作目標;會談也就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以及「川普新政之發展與因應」進行討論及意見交換。 這項會議在下午4時舉行,歷時約120分鐘。與會者有陳副總統、行政院林全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國家安全會議嚴德發秘書長、國家安全局彭勝竹局長、外交部李大維部長、經濟部沈榮津代理部長、國發會陳添枝主委、交通部賀陳旦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工程會吳宏謀主委、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等。 會議中總統也就各項議題分別做出裁示如後: 壹、有關「新南向旗艦計畫及潛力領域報告案」裁示 新南向政策推動目前已進入加速行動的階段,應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準備及規劃,投入更多的心力。4月20日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提出5大旗艦計畫構想及發展3大潛力領域的擬議,經過行政院統合各相關部會的努力完成具體規劃,並在今天提出報告,我要特別感謝林院長及鄧政委的辛勞和各部會的共同努力。 對於今天的報告,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供行政院作為執行參考: (一)5大旗艦計畫及3大潛力領域,展現的是臺灣軟實力,可以讓新南向政策推動更為聚焦,也更能展現具體成果。希望行政院督導各部會廣納各方意見,持續充實計畫內容,同時也要展現執行力,設定目標,加速落實推動。 (二)新南向政策各項計畫的推動,很多是建立在和各國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因此,要有完整、有效的對外溝通計畫,積極展開和各國政府及民間的對話與溝通,建立多層次的協商對話管道,讓各項計畫能更有效的執行。 (三)對新南向政策的投入,除了行政部門的努力外,也須有地方政府、各級民意機構及民間部門的共同參與,行政院要督導各部會將各項計畫的精神、重點、推動方式及相關配套等,作成完整說帖,並加強對外說明,讓各界都能積極參與、投入新南向工作。 貳、有關「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裁示 一、今天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有兩個重大意義:第一是因應國際形勢變化,調整過去對外經濟援助尤其是對個別邦交國傳統型的援助方式,建立更為制度化做法,整合政府有限資源,並結合民間商業機制,讓援外資源發揮最大的政經效益;第二是從區域政經戰略思維,將制度化的援外計畫納入對外經貿整體佈局的一環,為臺灣經濟發展打開更寬廣空間,協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並提升在區域及國際的長期影響力。我相信透過這項計畫的逐歩落實執行,對鞏固我國外交邦誼及新南向政策的推動,都有很大幫助。 二、在強化對邦交國經濟援助方面,可以結合國營或公股企業和民間企業的力量,擴大運用策略性採購及投資,協助邦交國提升就業及人民生活水準,並建立和邦交國互利互惠的長期夥伴關係。 三、為拓展海外工程市場,掌握新南向國家龐大的基礎建設商機,未來應仿效日本、南韓等國家做法,秉政府開發協助(ODA)模式之精神,從和邦交國及新南向目標國合作推動公共工程及基礎建設著手,培養並厚植國內業者開拓海外工程之能量。依據規劃,政府將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35億美元專案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政府進行公共工程合作,由指定金融機構提供優惠之策略性貸款,並由政府補貼利差,相信這項機制,將是我國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擴大合作的有力後盾,也是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的利器;希望行政院盡速完成執行計畫,付諸執行。 四、另外,請外交部加速完成OIDC的改組及增資,以利擴大OIDC整合海外公共工程承包之能量,以及協助政府在邦交國進行長期投資之功能。同時,行政院也應積極研議強化輸出入銀行之功能,使其功能及業務能與企業拓展海外佈局及爭取商機相結合。 參、有關「川普新政之發展及因應案」裁示 一、川普經貿新政已陸續開始執行,其影響層面持續擴大,請政府相關部會應持續掌握美國川普政府經貿新政的動態發展,尤其是各項貿易相關調查報告之動向及結果,並評估各項新政對臺美及兩岸關係的影響,並及時提報因應對策。對於重大事件發展,國安會應統籌各項情勢掌握及研判、政策影響評估,以及因應對策規劃研擬等工作,必要時將召開國安會議因應。 二、美中貿易問題及未來談判發展,牽涉層面極廣,我們須注意對我國外交及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連動效果,也要特別重視對大陸臺商及衍生對國內產業鏈的衝擊影響。請國安會會同外交部、陸委會及各財經部會加強掌握情勢發展,並做好各項評估及因應準備工作。 三、關於臺美經貿關係發展及貿易談判等問題,須有短中長程對策,除須務實處理臺美貿易各項議題外,也需有策略性做法,努力建構臺美長期經貿戰略夥伴關係。請國安會及相關財經部門,研擬規劃臺美經貿關係發展的短中長程策略,並提報對外經貿戰略會談討論。
詳細內容
106年04月20日
總統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0)日下午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單位,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談主要就去(105)年8月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以及9月份行政院發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以後,過去半年新南向政策推動各項工作與成效盤點,並且提出策進方案,作為階段性的整理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今天國安會也就美國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整體經貿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進行報告。 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上: 總統在今天的會議上指出,新南向政策執行工作的核心是在行政院,他特別感謝院長與鄧振中政務委員在這段時間的努力及作出的初步成效。希望行政院能督導各部會將執行政策的重要成果,做更有系統的整理,並對社會說明,以讓民眾對政府執行新南向政策的意志與努力,有更清楚的認知和了解。 總統認為,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希望政府各部門在後續工作推動上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 1.整合政府及民間力量,營造新南向友善環境;包括建立金融支援、技術輔導、資訊提供網路或平臺;整合產業公會、相關企業及團體力量,提供中小企業單一窗口服務。整合經濟部、農委會、工程會等政府部門,以及外貿協會、產業公協會、新南向國家臺商組織、NGO團體等,建立完整的產業對接與企業聯絡支援網路。 2.強化與新南向國家協商對話機制,整合外交部門及涉外經濟部門行動,推展和目標國策略聯盟夥伴對話,並積極洽簽投資保障、互免租稅等協議,以降低企業投資經營的風險。 3.根據臺灣的優勢條件及互利互惠原則,在既有基礎上研擬5大旗艦計畫的推動:包括產業人才發展、醫衛合作及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發展,以及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平臺。希望能集中資源和力量,發揮帶動效應。各主管機關應儘速展開行動,進行完整規劃並付諸執行。 4.在公共工程、觀光、跨境電商等3大新南向具潛力領域,應擬定推動計畫,加強紮根及佈局,以掌握商機,深化和新南向國家的連結。 總統也表示,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中央層級的政策,以要積極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城市外交等方式,投入新南向工作,並帶動地方社會與產業的參與。至於國會、政黨也應該承擔新南向責任,外交部門應該給予充分協助,整合資源,以協調一致的努力,深化和新南向國家實質關係。 總統希望,未來新南向工作能夠結合中央、地方政府,國會、政黨,以及產業界、學術界、NGO及所有民間團體的力量,使新南向能夠成為全民運動,建立我們和新南向國家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合作,進而凝聚共同體意識及未來願景。 在有關川普政府整體經貿新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部分: 一、川普經貿新政對全球及區域政經發展情勢,有非常廣泛深遠的影響;對臺灣未來發展及臺美與兩岸關係也都有相當的影響。國安會及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強化整體因應的能量,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研判」、「事件及政策衝擊影響評估」、「因應對策研擬及相關準備」等工作。 二、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在情勢,對臺灣是挑戰,也是機會,我們必須從全方位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劇烈變化,包括:總體經濟策略、對外經貿策略、臺美、臺日、臺歐及和其他重要經貿夥伴的經貿關係及交流合作等,都要有通盤的檢討和規劃。 三、面對未來美貿易談判,各機關須盡快做好談判準備及相關工作。同時,以要從策略合作夥伴的思維,致力建構臺美關係的全新架構。另為因應美中關係可能發展,國安會應整合政府各部門力量,從政治、經濟、軍事、區域安全等面向,研擬綜合性、策略性的因應方案,以確保國家的最大利益。
詳細內容
105年09月19日
總統召開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為了因應現階段國際經貿情勢發展,提升對外經貿談判效能,蔡總統今(19)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由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報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成立規劃與工作計畫」,並由國安會傅棟成諮詢委員報告「對外經貿談判策略思維及未來方向」。其中「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規劃,在上月16日的第1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中由國安會提報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之構想,行政院則依據該次會議結論完成規劃,今天會議正式討論後已大致定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今天的會議出席人員有陳副總統、林全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教育部長潘文忠、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等。會談的時間自下午4點半到晚間7點。 在今天的會議上,總統做出了以下幾點裁示: 一、新政府在此時設置「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是為了因應國際經濟新情勢的需要,以漸進方式調整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重點是重整政府談判隊伍,讓談判分工及人力運用更有效率,並非新設組織。而這樣的組織調整也體現了4大政策方針,包括:政府功能的重新整合、重整談判團隊、強化經貿談判及經貿外交能量,以及推動經貿體制和國際接軌。 二、未來有關兩岸協商事宜,仍循陸委會、海基會機制處理,不納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業務範疇。 三、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設置,政府將開啟新階段的對外經貿談判,國安會今天提報策略性的規劃構想,包括:設定總體經貿戰略(1.為新南向政策及擴大經貿空間創造條件;2.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連結全球奠定基礎;3.為開展下一世代貿易投資進行準備),並提出若干談判的策略與原則,諸如:FTA與經貿合作並重、務實彈性接軌國際、集中能量重點突破、結合國內產業發展、經貿與外交結合、加強一元整合及協調溝通、充實評估研究能量、善用民間資源及能量等。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據此提出具體短中長成談判規劃,提報本會談討論,作為未來執行談判的基本藍圖。 在充實對外交經貿談判的評估研究能量上,總統也特別強調政府內部應培養人才,針對貿易影響與國際情勢等建立長期觀察、分析及評估的機制與能量,以應對外經貿談判所需。行政院林全院長也認為未來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時,諸如在相關國家的投資保障、法規制度的了解與分析等整體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非常必要,應該儘速進行。 總統在會議結束前也特別感謝鄧振中政務委員在籌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努力,並期許辦公室啟動運作後,對臺灣未來經貿談判與下階段國家整體對外交經貿戰略佈局能發揮最大的助益。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