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8月13日
晚宴美國洛杉磯地區僑胞 總統: 以「充實民主」、「建立公義」、「創新經濟」壯大臺灣
「同慶之旅」總統出席美國洛杉磯僑界晚宴

蔡英文總統「同慶之旅」於當地時間8月12日晚間(臺北時間13日上午)出席洛杉磯僑界晚宴,向鄉親們說明政府這些年來努力實現「充實民主」、「建立公義」及「創新經濟」等壯大臺灣的承諾與成果,並強調每位臺美鄉親都是壯大臺灣的一份子,期盼大家團結起來,一起打拚,臺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總統首先以英文致詞時表示,今天的這場僑宴,是我們在美國辦過最大的僑宴之一,知道最後找到一個宴會廳可以容納這麼多從洛杉磯各地前來的朋友,實在是很棒的事。

總統說,在晚宴開始前,她想要先表彰幾位在座的特別友人。首先是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他在選區及臺美社群中非常受歡迎,我們一直當他是半個臺灣人,特別是他愛吃小籠包這件事。總統說,她稍早向羅伊斯主席提到,她曾於今(2018)年6月在臺北見過他的太太─美國國務院教育暨文化事務助卿羅伊斯。沒有一對夫妻像他們一樣,如此支持臺美關係及我們共同珍視的價值。

總統也肯定眾議員薛爾曼(Brad Sherman),總是非常熱情的歡迎她來洛杉磯,即使這次的晚宴不是在他的選區舉辦,他還是來出席。總統說,薛爾曼眾議員不僅是朋友而已,如果看過他的紀錄,就會發現他對臺灣和臺美關係貢獻良多。而另一位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是「國會臺灣連線」的資深成員。她在2015年競選時,以及2016年當選總統後,曾分別與她會晤。當然,最後還有一位特別的貴賓,就是「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很抱歉這次讓他必須遠道從夏威夷來到洛杉磯,但從言談中,可以知道他對臺灣的熱情。他也領導「美國在台協會」,促成臺美關係的長足進展。我們很高與他能出席今天的晚宴。

談及臺美關係,總統表示,自從上次來到洛杉磯,我們和美國的關係出現許多變化,包括川普政府批准了首次對臺的重大軍售案;在國會友人的支持下,通過了《臺灣旅行法》。今年六月,我們見證了「美國在台協會」在臺北的新館落成,這是美國對臺承諾的具體象徵。

在貿易方面,總統指出,從新南向政策到數位經濟各領域,臺美之間有更實質的合作。在促進人民交流方面,今年稍早,我們欣見「全球入境計畫」納入臺灣,讓臺灣人赴美更容易。

總統認為,這些進展顯示,儘管我們面臨對岸對臺灣的自由民主及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臺美關係卻是前所未有的堅實,也讓我們對自身的價值與信念產生信心。同時,這些進展也表示,在理念相同的國家社群中,臺灣人民並不孤單。

總統表示,我們價值觀的力量及堅定的信念始終反映在臺美的深厚友誼上。言論集會自由、及透過選票,而非武力選出新政府的能力,讓臺美關係更加緊密,也顯現我們與其他國家的不同。她非常感謝美國國會、行政部門、「美國在台協會」及臺美社群的朋友們對臺灣的長期支持。

接著,總統以中文及台語致詞提到,稍早,她接到一個不幸的訊息。在新北市的「衛福部臺北醫院」,早上發生大火。雖然經過緊急疏散,仍然有些患者不幸過世,讓人非常遺憾。她要向家屬表達哀悼之意,也希望傷者可以趕快復原。總統說,她剛剛雖然在行程中,不過也很快就得知訊息,已經要求相關單位,要以最快速度滅火、救人。

總統說,這是她擔任總統之後,第二次來到洛杉磯。今天的場面跟兩年前一樣熱鬧,不過這次場地更大、人更多。她聽到很多的鄉親是開了很久的車,專程來到這裡,以實際的行動給我們加油,支持我們這兩多年來推動的改革。大家的肯定與愛護,我們都感受到了,也謝謝大家。

總統表示,2015年她還是總統候選人的時候,也來過一次洛杉磯。她很感謝大家,從她參選總統、到當選、一直到今天我們推動改革,一路以來的支持。我們有決心推動改革,但在過去的兩年多來,她必須誠實的說,我們遇到了許多辛苦及困難的地方,但在這個過程,也很感謝有很多人給我們加油及打氣。

談及之前幾次來到洛杉磯跟大家見面的僑宴,總統說,2015年的時候,她在洛杉磯跟所有的臺灣鄉親承諾,如果她當選總統,她會讓臺灣更強、更大;2016年她剛就任總統,在洛杉磯跟大家說,改革雖然不會一步到位,但我們會帶領臺灣一步一步、穩健往前走。今天,她再一次來到洛杉磯,她要跟各位鄉親報告,我們執政兩年多來的成果,「我們真的在努力地實現我們的承諾」。

總統指出,首先,在「充實民主」方面,這幾年來,臺灣的民主確實一直在進步。尤其是在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席次後,我們啟動國會透明化的改革。最有意義的工作之一,就是開辦國會直播頻道,讓所有民眾,包括各位在海外,都可以直接觀看立法院議事的過程。

總統表示,去年,我們也修正《公投法》,打破過去所謂的「鳥籠公投」,把公投的權利還給臺灣人民。今年,我們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跟南非、德國、韓國、以及世界上很多民主國家一樣,臺灣也在追求自己的轉型正義。

總統也提到,臺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也於最近正式開幕。這個博物館,把威權時代審判、關押政治犯的空間,變成人權教育的場所。她要特別把這個博物館推薦給在場臺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期盼他們下次回臺灣時,可以到景美或綠島的園區,看看臺灣民主發展的歷程,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總統表示,政府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建立公義」。三年前,她跟鄉親們強調,我們執政之後,要建立更公平的租稅制度。所以政府推動稅改,減輕中低所得者及受薪階級的租稅負擔。她曾說過要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住不起都市的問題,所以我們積極興辦社會住宅。總統說,就在她講話的同時,已經有2萬2,000戶進入動工及完工階段,而在2020年時,完工或興建中的社會住宅,將會達到4萬7,000戶。

談及長照制度,總統指出,三年前,她也承諾要打造一個普及平價的長照體系。現在,長照2.0開始啟動了,臺灣基層社區中,也逐漸建立起長期照顧系統,讓臺灣許多的失智及失能者,受到國家照顧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她相信,長照制度若能夠繼續推動,會是在健保之外,令臺灣人感到安心且驕傲的制度。

總統強調,充實民主、建立公義,以及照顧社會,建立社會一個完整的照顧系統,可以讓臺灣人感覺到臺灣是公平、溫暖的。不過,經濟也是個重要的改革主軸。

總統指出,過去兩年,我們透過新南向政策,拓展臺灣跟東協、南亞、以及紐澳的連結。現在,臺灣跟新南向國家的觀光、貿易、產業合作、教育的交流,都持續在升溫。臺灣沒有被單一市場綁住,因為我們的布局更完整、更多元。

總統特別提到,這幾年來,臺灣和美西之間的航線,也變成一條更有價值的航線。因為Microsoft、Cisco、Google、Amazon,這些以美西為據點的創新企業,都決定在臺灣新設或擴大研發中心,專攻AI、IoT以及雲端等等前瞻領域。

總統說,這幾個投資案背後,許多臺美人也扮演牽線和促成的重要角色。我們的「亞洲‧矽谷」計畫,在桃園和矽谷都成立了辦公室,要把臺灣跟全世界的創新社群連結起來,就是延攬臺美人來幫忙。

總統提到,就在她來(洛杉磯)之前,經濟部次長龔明鑫也才剛來拜訪矽谷。在太平洋兩岸產業的創新合作當中,相信臺美鄉親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總統認為,在場的所有朋友的專業與經驗,以及背後的人脈,都是現在臺灣最需要的。期盼大家一起來幫忙,替臺灣尋找機會。

總統也提到另外一個振奮人心的案例,就是來自能源轉型的計畫。我們對於離岸風力的開發,吸引了丹麥、德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的相關企業,大規模投資臺灣。當美國,以及全世界的優質資本進到臺灣,就業市場的品質就會逐漸提升,臺灣年輕人將會獲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重要的,將會加速臺灣經濟轉型,以及創新轉型的過程。

總統表示,從AI到綠能,這些投資代表我們推動「5加2產業創新」計畫,提升基礎建設,鬆綁法規,落實留才攬才政策,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今年臺灣投資率將終止連續7年下滑,而且民間投資金額,將會第一次突破新臺幣3兆元。

總統強調,新的投資,新的產業,新的工作正在出現。臺灣產業正在逆轉空洞化的趨勢,臺灣的經濟也正在走出沉悶和低潮。壯大臺灣的關鍵—「創新經濟」,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努力。

總統告訴與會的鄉親,我們從來不怕挑戰,我們在各種分歧的聲浪當中,也堅持改革前進的路線。我們在地緣政治的角力中,也扮演著區域穩定的力量,來堅持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這幾年,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臺美關係越來越好。臺美關係的進展,也仰賴許多臺美鄉親的出力。我們的僑胞雖然身在海外,但心裡面總是心心念念,要替臺灣做一點事。

總統強調,從產業到外交,臺美人不可以只做旁觀者,也不能只當啦啦隊,臺美人可以為臺灣做很多事情。臺灣的生存和發展,也不能沒有臺美人的力量。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鄉親,都是壯大臺灣的一份子。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吃飯,她有一份感謝的心情。她要感謝大家,也要拜託大家,繼續幫忙。改革需要時間,但團結的臺灣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大家一起捲起袖子來做事、一起來拚,臺灣才會不一樣,臺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總統除了感謝大家的歡迎,也感謝美國聯邦政府、加州州政府、洛杉磯市政府,以及美國各界為此次訪問團提供過境的協助。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眾議員薛爾曼(Brad Sherman)、趙美心(Judy Chu)、我國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外交部長吳釗燮、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高碩泰、立法委員蕭美琴、李俊俋、陳怡潔、蔡適應、周春米、賴瑞隆、大洛杉磯臺灣會館董事長田詒鴻、羅省中華會館主席梁永泰等均出席是場僑宴。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8日
副總統出席亞洲臺商惜別晚宴 盼臺商持續做臺灣通往世界橋梁
蕭美琴副總統今(18)日晚間出席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同步新紀元 齊心創輝煌」僑委會惜別晚宴,感謝每一位臺商朋友在海外的耕耘及奉獻,展現以小搏大、在挑戰中找到出路的臺灣精神。期盼大家持續做為臺灣通往世界的橋梁,政府也會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對話交流,打造更透明、穩定、具前瞻性的經商環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天的晚宴,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及老朋友。長期以來,臺商在世界上不管是僑務服務或是拚外交的過程中,對臺灣都有重要貢獻,是政府推動各項政策的關鍵夥伴。 副總統感謝大家在海外努力拚事業的過程中,仍心繫故鄉臺灣。幾週前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到訪臺灣,林凱民輔導總會長在國宴席間提到,臺商們為了支持友邦,針對帛琉的產業發展擬定幾項計畫,很高興在近期也看到許多具體成果。 副總統說,在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臺商朋友的靈活與善意,以及作為世界良善力量的拚勁。感謝林凱民輔導總會長過去一年的領導,也預祝接下來新任的陳舒琴總會長讓亞總繼續立足世界,發揚光大。 副總統認為,海外經營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過去一年來有很多不平靜,大家在每一個國家都面臨關稅政策等挑戰,加上國際上很多地方衝突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但是臺灣人民數十年來,也在各式各樣的衝突與挑戰中持續進步,並找到創新與存活的路徑。因此他常常稱自己為「戰貓」,即便走在鋼索上面,依然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副總統分享,他的貓雖然身軀嬌小、看起來很溫柔,但若被欺負或碰到痛點,也會轉身反擊。就像臺灣人慷慨溫柔,加上表現優異而獲得世界肯定;但是我們有本事,也會極力捍衛自己的權利,就像貓一樣,身軀嬌小卻能跳得很高。在接待各國貴賓時,他也常提到「Taiwan is small but mighty」,這種以小搏大、在挑戰中找到出路的臺灣精神,是獲得全球肯定的重要基礎。 副總統說,國際局勢變化莫測,包括各式各樣的供應鏈重組,臺商永遠都快速且靈活因應。在臺灣立足全球的時刻,也歡迎臺商朋友們回臺投資,政府會持續跟大家並肩作戰,與理念相近國家對話交流,打造更透明、穩定、具前瞻性的經商環境。 副總統接著提到,新南向政策也是政府持續推動的政策之一。近年來新南向國家來臺求學,以及留下貢獻臺灣產業的青年朋友人數持續成長,臺灣在許多面向都更加國際化,國際友人也更樂意與臺灣深化經貿、教育、文化等多種領域的互動,相信這也是展現臺商靈活精神的機會。政府會持續努力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價值,並期待所有臺商朋友繼續做臺灣通往世界的橋梁。 副總統也提到,在世界各地有需要時,臺商總是代表臺灣展現良善力量。像是上星期颱風造成嘉南地區許多民眾陷入困境,世總在第一時間募集上千萬善款,給予遭遇颱風重創的鄉親們溫暖。感謝每一位在世界各地拚搏的臺商朋友在海外的耕耘及奉獻,相信臺灣讓人驕傲的成功故事會繼續發揚光大,大家的腳步也會堅定地往前走。 包括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羅文嘉、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輔導總會長林凱民及新任總會長陳舒琴、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吳光宜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8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活動 強調政府會在維護全球夥伴關係與區域穩定基礎上 打造安全、民主、創新且包容的臺灣
蕭美琴副總統今(18)日下午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 (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分享臺灣在全球動盪局勢中的政府治理與各項優先政策。副總統強調,政府會在以維護全球夥伴關係與區域穩定的基礎上,打造安全、民主、創新且包容的臺灣。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首先感謝台灣外國記者會舉辦一系列的對談活動,以增進對臺灣社會觀點的理解。現今駐臺外國記者人數大幅增加,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臺灣的關注。 副總統提到,臺灣人民將領導國家的重任託付給總統與政府團隊迄今已一年多,這段時間並不容易。在這14個月裡,面對的是一個較以往更緊密連結,卻也更具不確定性與動盪的世界。儘管面對這些挑戰,政府始終專注於實現承諾–以全球夥伴關係與區域穩定為基石,來打造一個安全、民主、創新且包容的臺灣。 副總統接著和大家分享執政第一年的回顧,同時展望未來,包括正在進行和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談及「在全球動盪局勢中的政府治理」,副總統表示,臺灣並非處於真空的環境之中,而是全球最活躍、競爭最激烈的地緣政治環境之一的核心地帶。面對中國在軍事、經濟、政治和心理的持續打壓,過去一年這些壓力有增無減,包括軍事威脅不斷升高、灰色地帶行動不曾間斷、以及經濟脅迫等。但中國只是更廣泛、更動盪全球局勢中的一環。世界正同時經歷衝擊與結構性轉變,包括 衝突和戰爭、貿易關係緊張、人工智慧的顛覆性創新,以及跨國挑戰,例如極端氣候、疫情、網路攻擊等,持續考驗國際體制的因應能力。 談及「國內的挑戰」,副總統指出,臺灣面對自身結構性考驗等問題。如同其他工業化國家,臺灣正面臨社會快速老化、少子化及世代公平的現實問題,並致力縮小不同地區之間以及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落差。政府正在推動雙軸轉型,包括邁向淨零碳排和數位經濟,這兩者都需要公共投資、私人創新和深度社會調適。這些長期挑戰需要立即行動,同時,國內政治競爭因假訊息和中國積極干涉而更加激烈,對社會的團結造成壓力。 副總統強調,政府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審慎應對所有內部和外部挑戰,以確保臺灣的經濟和民主保持韌性。副總統接著說明政府優先事項、已取得的進展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首先是強化國防及全社會韌性。過去2週大家都見證了同步進行的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41號演習,也注意到政府在國防戰略上進行以軍事現代化及全社會韌性為基礎的改革與整合。 副總統說,臺灣的軍事改革著重於打造具實力、可信賴並能迅速應對威脅的部隊。這不僅意味著投資硬體裝備,更包括作戰準則、戰備狀況以及人力素質的提升。政府已將國防預算提升至歷史新高,重點包括不對稱作戰能力、聯合作戰與兵力整合、後備部隊的現代化、恢復義務役並強化訓練及投資本土國防產業。然而,現代安全威脅不僅限於戰場。臺灣正面臨多面向的挑戰,包括網路攻擊、假訊息、供應鏈中斷與經濟脅迫。因此,賴總統所領導的政府正致力於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體系。 副總統說,政府透過多種整合方式來推動此一目標,包括民防訓練、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戰略物資儲備、通訊韌性、避難設施、金融韌性、網路安全等各面向。該目標是在強化社會團結、準備和韌性,不僅著重在嚇阻威脅,也強化應對頻繁天然災害對社會造成損害的能力。 談及「兩岸政策」,副總統指出,政府堅持以有原則與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兩岸關係。賴總統已多次重申我國政府致力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的承諾。臺灣人民愛好和平,是世界上最友善、最慷慨的民族之一,不尋求衝突,也不會挑釁對抗。正如總統在就職演說所提,我們已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等與尊嚴重的基礎上,與臺灣民選政府展開對話。數十年來,臺灣人民與企業為中國的成長與繁榮做出貢獻,而這一切只有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實現。軍事恫嚇只會適得其反,剝奪兩岸人民追求成長與繁榮的機會。 副總統說,遺憾的是,除了解放軍的軍事演習外,也觀察到中共積極滲透、破壞與分化我方社會的行動急遽增加。為了捍衛我國民主與社會凝聚力,總統針對中共運用混合手段企圖削弱我國並破壞現狀的行徑,提出了17項因應策略。捍衛穩定的現狀是我們的選擇,不是因為比較容易,而是這樣才是負責任並符合區域利益。 談及「拓展國際夥伴關係與經貿韌性」,副總統指出,臺灣經濟與全球經濟高度連結與整合,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倚賴全球市場以持續成長與繁榮。臺灣持續與美國等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談判團隊正與美方日以繼夜努力,爭取達成互惠關稅協議,致力實現貿易平衡,同時進一步深化投資、科技及其他領域的雙邊合作。我國已與歐洲及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擴大在貿易、綠色科技、半導體供應鏈、衛星與太空等領域的合作。近期與英國和加拿大簽署的協議,亦為推動後續合作奠定基礎,並在印太地區持續透過新南向政策推動投資、學術交流與區域整合。與邦交國方面,外交部已啟動「榮邦計畫」,分享臺灣在數位、綠色、健康與韌性經濟等關鍵領域的知識與服務。簡而言之,臺灣不只是建設自身經濟,更透過與夥伴們緊密連結,共同促進成長與繁榮。 副總統也提到,為保持競爭力與永續發展,臺灣正積極推動兩項關鍵轉型,包括人工智慧與淨零碳排。在人工智慧方面,正投資數據基礎設施、培育本地人才,並推動先進科技負責任的應用;以包容、透明、信任與創新為治理核心,致力發展民主化的人工智慧。在能源方面,致力電網系統現代化,以提升韌性與穩定性,同時持續部署再生能源與新型儲能系統;也保持開放態度,積極探索全球發展中的新型潔淨能源技術,以因應未來日益增長的需求。 副總統接著說,相信經濟成長應造福全體臺灣人民,而非僅限特定產業或地區。臺灣透過不同方式推動均衡發展,包括均衡配置臺灣各地區資源、協助傳統產業進行數位轉型、 擴大托育、長照、可負擔住宅與教育機會。也透過技能提升計畫、青年發展方案與社會安全網改革,強化勞動力,確保經濟轉型與社會進步齊頭並進。 最後,副總統強調,前述的優先事項政府都會全力以赴,相信這些施政優先事項也與大家共享的價值觀一致。臺灣不只被動應對,更透過夥伴關係、創新與民主,積極形塑未來。 包括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台灣外國記者會理事長Thompson Chau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8日
總統接見「邦交國青年來台圓夢計畫」首批來台青年 盼深入了解臺灣 建立深厚情誼
賴清德總統今(18)日上午接見「邦交國青年來台圓夢計畫」首批來台青年,歡迎友邦青年來臺追求夢想、學習專業知識,並期盼藉此機會深入了解臺灣文化及人民,與臺灣建立更深厚的情誼,增進國家邦誼。 總統首先聽取友邦青年分享圓夢計畫,隨後致詞表示,臺灣與史瓦帝尼王國、帛琉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及吐瓦魯國有共同理念、價值及深厚的情誼,彼此是一家人。因此,臺灣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將臺灣年輕人送到邦交國追求夢想,也歡迎友邦青年來臺追求夢想。 總統表示,相信大家此行會有很好的收穫,不論是因應氣候變遷的農業發展及永續觀光等議題,或想進一步了解臺灣的文化、人民的生活情感,外交部及教育部都會給予最好的協助。 總統提到,今日特別安排在與友邦國家元首餐會的大禮堂、及提供臺灣美食「燒餅夾蛋配豆漿」來款待友邦青年,期勉在臺期間,除專心學習專業課程之餘,也把握機會品嘗臺灣美食、欣賞臺灣美麗的風景,並對臺灣人民有進一步了解,建立更深厚的情誼,在回國後也請傳達來自臺灣人民的關懷。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史瓦帝尼王國駐臺大使蒙西比(Promise Sithembiso Msibi)、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臺大使卡蒂爾(Anjanette Kattil)、吐瓦魯國駐臺大使法莉莉(Lily Tangisia Faavae)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7日
總統接見瓜地馬拉國會議長 期待臺瓜攜手推動區域與全球繁榮發展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上午接見瓜地馬拉共和國國會議長羅慕斯(Nery Abilio Ramos y Ramos)乙行,感謝羅慕斯議長和瓜地馬拉國會對臺灣的支持。並表示,臺瓜建交已超過90年,做為全球民主陣營的重要夥伴,未來將繼續並肩同行,共同守護民主、自由價值,攜手推動區域與全球繁榮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還記得去年7月羅慕斯議長訪問臺灣時,針對推動雙邊合作交換許多意見。時隔一年,羅慕斯議長再次率領瓜地馬拉國會跨黨派議員來訪,展現對臺灣的支持並持續深化兩國邦誼。除了誠摯的歡迎遠道而來的訪團貴賓,也對於這個月瓜國發生的震災表達來自臺灣的關切與慰問,期盼災後復原工作一切順利。 總統指出,臺瓜邦誼已超過90年,在醫療、農業、教育及婦女賦權等領域都不斷加強合作,造福人民。上個月阿雷瓦洛(Bernardo Arévalo)總統伉儷率團來臺進行國是訪問,他和阿雷瓦洛總統不但簽署「半導體合作意向書」,也見證雙邊簽署合作文件,持續建立政治諮商機制以及促進雙邊投資,為兩國交流合作奠定更穩固基礎,並提升彼此的國際競爭力。 總統提到,現在臺灣透過「半導體技職專班」協助瓜地馬拉培育半導體人才、發展科技產業,展現與民主夥伴共享經驗的決心;同時也繼續協助臺商將瓜地馬拉做為布局海外市場的重要據點,促進兩國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經貿交流成果。 總統感謝羅慕斯議長與瓜地馬拉國會,持續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除代表國會簽署友台決議文,也針對中國錯誤詮釋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發表聲明。並表示,臺灣和瓜地馬拉做為全球民主陣營的重要夥伴,未來將繼續並肩同行,共同守護民主、自由價值,並攜手推動區域與全球繁榮發展。 羅慕斯議長致詞時表示,此次訪團成員不僅來自不同黨派,更代表瓜國不同階級、文化、職業與省分。展現瓜國與中華民國臺灣之間的邦誼,是建立在每個層級、各個領域間的堅實友誼。 羅慕斯議長說,此次是第二次訪臺並與總統會面,感謝臺灣政府對於訪團的熱情接待。在日益複雜的國際情勢中,瓜國非常珍惜與臺灣長久的友誼與合作關係,期盼雙方持續深化經濟、科技、教育、農業、文化等各領域合作,並攜手促進兩國的永續發展。 羅慕斯議長認為,臺灣政府致力造福臺灣人民,是各國國家發展及社會福利的絕佳典範。因此,瓜國國會秉持正義,二度以通過決議文的方式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 羅慕斯議長指出,阿雷瓦洛總統上(6)月來臺進行國是訪問,透過高層互動,無疑將強化臺瓜的外交關係,並探索更多新的合作機會。 羅慕斯議長強調,民主自由及人權是將兩國緊密連結在一起的普世價值,相信兩國邦誼將持續深化。最後,羅慕斯議長代表瓜地馬拉共和國國會,將其向聯合國提出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決議文的中譯本親自遞交給總統,展現兩國之間的堅定友誼。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及瓜地馬拉駐臺大使艾特維(Luis Raúl Estévez López)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0日
副總統接見世總回國訪團 盼團結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實力
蕭美琴副總統今(10)日上午接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31屆回國訪問團,感謝臺商長期貢獻國際,成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關鍵角色。並表示,期盼臺商朋友團結一致,共同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以及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實力。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團來到總統府,並感謝世界臺商總會長期貢獻國際,不但事業有成,也從事許多公益活動,把臺灣的經濟實力與良善力量延伸到世界各地。 副總統指出,在全球情勢特別複雜的當下,面臨包括前幾年COVID-19疫情、烏克蘭戰爭,到近期的以哈戰爭、印巴及伊朗等各地衝突的挑戰。臺灣位處印太地區,持續遭受各式灰色地帶及軍事威脅的侵擾,更需要強化自我防衛,以及守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意志與決心。 副總統表示,除了地緣政治的影響,臺灣同時也面臨許多經濟方面的挑戰,包括美國對世界各國所公布的關稅新政影響許多臺商。政府的立場是希望臺美經貿關係能達成合作互利,同時守護臺灣的產業。期盼與美國儘速達成協議,共同深化臺美關係。 副總統提及,科技是讓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更是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基礎。臺灣產業在全球發展過程中,需要美國的市場及技術;而美國提倡再工業化,也需要臺灣豐富的經驗與生產力。因此,臺灣會持續與各界溝通,並維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副總統感謝世界臺商聯合總會在歷任總會長的帶領下,讓每位臺商都成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關鍵角色。並強調,在現今世界局勢變化多端的情況下,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實力。 訪賓一行尚包括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監事長謝美香、名譽總會長林見松、副總會長林凱民、顧問莊振輝等,由總會長吳光宜率領,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01日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 籲國人不分政黨朝野相挺國軍 支持國防預算 以實力達成真和平
賴清德總統今(1)日晚間出席「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並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談「國防」。總統感謝全體國軍奉獻、捍衛國家,並強調,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推動國防改革,期盼國人不分朝野政黨共同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透過實力達成真和平。 總統致詞時表示,從去年520就職以來,一直思考如何團結國人、朝野、國家,一方面推動國家進步,另一方面抵抗外來併吞,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及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接受各社團的邀請進行十講。 總統說,第一講是講國家,引用國際法及臺灣的歷史,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臺灣,臺灣的主權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在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經濟產業、科技發展、防疫等各方面的成就,百工百業都是國際上的隱形冠軍,代表臺灣是外國肯定的國家,這些都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應該要好好守護、珍惜。 總統接著說,第二講是團結,特別引用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內容是臺灣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只要認同臺灣這塊土地,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不管是中華民國認同或是臺灣認同,都是屬於國家認同的方式,應該彼此尊重、互相接納。要團結中華民國派的反共,以及臺灣派的護臺,反共護臺,臺灣才會安全,民主、自由、人權才能永續發展,後代子孫才能在這裡代代相傳。 總統也提到,第三講談憲政體制,固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制定,但在李登輝前總統的領導下,來自臺灣人民所選出來的國大代表,經過七次修憲,已完成以臺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現在的憲法增修條文也明定,包括總統、五院各憲政機關的權責,彼此尊重、互相制衡,民主才能可長可久,走得更遠。臺灣的憲法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就是給予臺灣人民直接民主—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如果立法院或地方議會,沒有重視民意,沒有通過法律,人民可以創制;如果通過的法律不符合人民需求,人民可以複決。如果人民選出的立法委員表現不如人民所願,人民可以根據憲法推動罷免。也就是說,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不管是透過釋憲,由憲法法庭判決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是否合憲,經過不斷地判決、解釋,讓憲政體制能更加穩固,人民也能運用權利表達主張,同樣是民主深化的一環。 總統針對第四講「國防」,首先說明國防的目的。依據憲法第137條第1項:「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另外,憲法第138條則明定:「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因此每一次為國軍將領晉階、授階時,都用憲法勉勵國軍將領效忠國家、愛護人民。 總統提到,國軍是一支有能力保護國家的勁旅,也獲得國際社會正面肯定。國軍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也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換句話說,中華民國與臺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此外,也以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為例,說明國軍的戰力。總統說,兩場戰役均為反共護臺,為守護臺澎金馬、守護中華民國,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不分義務或志願役,軍民合作,一起為守護家園奮戰,並擊敗侵略者。因此,要感念當時英勇奮戰的國軍與民眾,才有今天穩定的社會。 總統也提到,國軍不只是保家衛國,無論是花蓮、臺南大地震、颱風甚至是疫情、禽流感,都可以看到國軍協助救災抗災、復原重建。臺灣有軍愛民、民敬軍的傳統,更感謝全體國軍捍衛國家的奉獻。軍人以生命保家衛國,是一項崇高的志業,對於國軍的貢獻,全國人民都要心存感激並做國軍的後盾。 總統表示,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力挺國軍,除了近年來軍公教加薪,今年3月也宣布提高志願役與戰鬥部隊加給。此外,蔡前總統任內推動「興安專案」提供國軍更優質的住訓環境,截至今年6月共修整營舍87案,是數十年來最具規模的營舍更新。接下來政府還會推動「展興專案」,從明年到2031年持續用具體行動提升官兵住用品質,支持國軍。 總統說,政府也精進對國軍眷屬的照顧,包含育兒協助、準公共化的托嬰托育合作、醫療照顧跟補貼等,並重視軍人的在職進修、強化職能培訓,以及增加與駐地附近學校的進修合作。為彰顯軍隊人性化管理,開放軍人出國自由行,且自今年7月開始,6家國籍航空國際線航班,將提供「軍人優先登機」服務。此外,推動九三軍人節現役軍人到賣場購物享打折優惠,也歡迎更多企業響應,共同展現對國軍的尊敬。上述國軍重要的福利及改革措施,在顧立雄部長知軍、愛軍,且發揮專業的領導下獲致諸多成果。 談及當前情勢中國威脅增強,總統指出,中國的軍事預算從2000年開始一路增加,2025年已破8兆新臺幣,相較20年前,中國軍費成長7倍以上。即便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中國軍費連續多年以兩位數規模快速成長,中國軍事費用的提升,與臺灣任何政黨執政無關。中國的威脅持續壓迫到區域和平,且已踏出第一島鏈,甚至也已跨過第二島鏈到第三島鏈。臺灣受威脅,周邊國家也都受到威脅。此外,中國國家發展的目標是要在西太平洋稱霸,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是中國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臺灣被併吞了,中國不會因此而停止,只不過是更有力量去進行區域性的擴張。 總統表示,中國對臺灣文攻武嚇不斷,包括高強度的灰色地帶侵擾,以及滲透統戰我國現役、退役軍人,透過公開我國軍人個資、不實攻擊國軍、貶抑國軍、誇大共軍以及網路上的騷擾攻擊等,企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營造不信任與恐懼,打擊國軍士氣。另亦頻繁透過軍機、軍艦、無人機等干擾臺灣,甚至試射飛彈及針對性演習,企圖威嚇國軍和國人。 總統認為,面對中國的威脅,臺灣一定要全力推動國防改革,包括持續務實推展各項國防革新要務,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衝突中得到經驗,接軌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加速國防產業自主升級並提升國軍戰力。不僅要提升國防力量,還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有道是天助自助者,臺灣要提升國防力量,達到有實力的真和平,這就是國防改革的目標。 總統指出,我國的軍事戰略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也就是應對灰色地帶襲擾,聯合反登陸、濱海及灘岸作戰、縱深防禦與持久作戰,打造戰略持久與固守韌性,建立足以嚇阻並完全挫敗敵人的能力。國軍的作戰戰略是「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加強不對稱戰力、快速戰備應變、去中心化運作、以拒止取代控制、整合嚇阻及無上限增高敵人執行任務的困難與風險,達到保護國家的目標。 談及我國當前的國防訓練,總統表示,在維持戰訓本務與軍隊紀律的前提下,展開以人為本、減法思維,建構現代化國軍;要讓部隊官兵感受到被尊重、關懷與照顧,積極破除形式主義的行政負荷,強化部隊的彈性、靈活與創新;也要和世界一流的美軍合作、協訓與交流,大幅提升實戰化的訓練;並擴大投資新興科技與資通電戰力、打造更堅實的後備部隊、精進後勤支援效能、強化精神戰力與士氣,這些都是我國國防訓練模式。 面對中國逐年攀升的國防預算,總統提到,馬英九政府時期,國防預算並未增加反而逐年減少,國防預算GDP占比降到約2%的水準。蔡英文前總統上任後,逐年提高國防預算,展現「強國防、挺國軍」的意願,從2016年的3596億元到去年的6068億元,提升80.74%,已占GDP2.5%。近來舉行的北約領袖峰會,北約國承諾2035年之前,國防預算將增加到GDP5%。總統接著說,他也在上任後宣布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總統感謝美國政府持續落實對臺承諾,近5年有30次軍售協助我國取得先進武器,有效強化我軍嚇阻與防衛固守能力,包含海馬士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MQ-9B無人機、彈簧刀300型、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等,這些都符合我國的需要。並提到,美國對臺灣相當支持,多次動用「外國軍事融資」(FMF)與「總統撥款權」(PDA)無償軍援臺灣,金額累計超過900億新臺幣(31.13億美元)。另亦透過多項軍事協訓、共同演訓與交流計畫,強化國軍戰力,顯見美國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強調,臺灣也要國防自主,帶動國防工業,目前成果包括勇鷹新式高教機、海鯤號潛艦、雲豹輪型甲車、磐石艦、紅隼火箭彈,以及雄風、天弓與天劍系列等。在臺美國防工業合作上,去年美方26家無人機、無人機反制系統、水面水下無人艇與無人載具、軍事通訊系統與人工智慧系統廠商共同訪臺,要打造臺美國防共同供應鏈。綜上,臺灣不只是軍購,還要國防自主,臺美共同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如此一來,臺灣不僅安全,有自己的國防工業,經濟也因此而進步。 總統認為,守護國家不能完全都依靠國軍,民眾、各社團、地方政府都應該要合作,因此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訂定維持政府、社會民生必要功能持續運作、必要時支持國軍行動等三大目標,這也是該委員會的重點。總統說,當我們有準備、更安全,增強全民防衛力量,就是最堅強的嚇阻,具體成果包括目前已有逾1萬名替代役男取得EMT-1證照,年度訓練達15.4萬人次,鼓勵民間投入防災士訓練。另外,全國368個鄉鎮市區陸續成立防災協作中心,中央與地方串聯在一起,各縣市都要進行「城鎮韌性演習」,讓社會有更完備的力量可以自救,也有餘力支援國防。 總統表示,國防即國安,但立法院卻凍刪國防預算,令人惋惜。並指出,臺灣海峽是全球五分之一海運貿易的重要通道,臺海的和平穩定牽動全球經濟及自由貿易體系。臺灣安全是全世界的問題,臺海和平穩定才符合國際利益。因此,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都逐年增加軍事預算,蔡前總統任內及現在也都在增加。很可惜在野黨先前在國會凍刪國防預算,讓國際社會誤解臺灣沒有保護自己國家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今年國防預算遭立法院凍刪總額為史上最高,刪除共計84億元,並且一度被凍結達899.4億元,其中也包含海鯤號等。此外,許多人認為國家應發展無人機產業,因此中科院預定在嘉義民雄建立「無人機與航太產業園區」,絕對有其必要,可惜在今年的預算審查中,民雄園區預算遭凍結50%。再者,凍刪國防預算並非「解凍」就好,除了影響作業,也會影響國際視聽,許多國際友人關切臺灣刪凍國防預算,是不是沒有守護自己的決心,所釋出的錯誤訊號,大大影響臺灣的形象,以及誤解臺灣沒有自我防衛的決心。 總統強調,透過實力才能達成真正的和平,對和平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但是和平絕對不是靠一紙協議,或是應侵略者的要求就有辦法達到。總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為例說明:在二次大戰前,當時人們認為讓侵略者嚐到甜頭就可以得到和平,但結果並非如此;另一個教訓就是侵略必敗。所以,曾經的被侵略者更不該成為侵略者,危害臺灣習以為常的民主、自由與和平,臺灣永遠不會主動發起戰爭,而是要守護國家、守護區域和世界的現狀與和平。 談及行政院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總統指出,特別預算用於支持產業、保護就業、照顧民生及強化國防韌性。其中,強化國防韌性編列1,500億元,主要分為強化國土防衛能量、強化臺灣海域監偵,以及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等三個面向。但是,在野黨提出每人普發一萬元的政策,共計需要2,300億元。政府希望編列1,500億元用於國防韌性,另以1,000億元補助台電,補貼COVID-19期間配合政府不調漲的虧損,讓台電不要漲價,穩定物價。 總統指出,七月「國家團結月」包括每年國軍都有的漢光演習及各縣市政府進行「城鎮韌性演習」,期盼達到有準備、更安全的目標。團結必勝、侵略必敗;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準備越充分,世界民主就越強韌,希望大家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國家是大家的,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期盼不分政黨、不分朝野共同支持國防、外交等重要事項。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翁源水、秘書長潘孟安、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總監孟淑芬、總召鍾鎮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