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8月07日
總統主持第6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為持續掌握近期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在內等國際經貿動態,以及政府各部門因應情形,總統在今(7)日中午12時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6次會議,聽取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國家安全會議等單位針對最新國際經貿情勢報告,會中並就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帶來對國際及我國影響與因應策略,進行廣泛討論。

今天會議在總統府狀況室舉行,與會除陳建仁副總統、行政院賴清德院長外,總統府陳菊秘書長、國安會李大維秘書長、外交部吳釗燮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經濟部長沈榮津、國發會陳美伶主委、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農委會林聰賢主委、陸委會陳明通主委、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國安會諮詢委員傅棟成、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等均出席與會。會議歷時約120分鐘,總統並做出裁示如後:

自今年3月美中貿易衝突升高以來,政府非常重視此一新情勢可能帶來的廣泛深遠影響,國安會及行政部門皆密切掌握情勢發展,評估可能的衝擊影響,並陸續採取各項必要的因應作為。

鑑於美中貿易衝突有日益尖銳化及長期化之趨勢,臺灣和美、中兩大經濟體皆有為數龐大的貿易往來和緊密的經濟連結,因而隨著美中衝突的升高,國內經濟無可避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預估各種情勢變化,並做好各項因應及調整的工作,將外在的挑戰轉化為臺灣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

為應對近來情勢的快速變化,國安會和行政部門應緊密合作,根據美中貿易衝突不同階段的發展,全力完善以下各項工作:

第1, 加強各項情勢的掌握、分析及研判,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及國際政經情勢變化、國內金融及總體經濟情勢,以及中國大陸政經情勢及兩岸關係變化等。

第2, 精確評估及盤點美中貿易衝突對經濟、金融及產業的衝擊影響,尤其對國內產業及兩岸臺商的衝擊影響,應依情勢升高,增加盤點的廣度、深度及頻率,務必全盤掌握產業及臺商的動態狀況。

第3, 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要預為評估各種可能的狀況,並盤點可用的政策工具及預擬因應規劃,以最充分準備,隨時應對外在變化,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

第4, 加強提供臺商必要的協助:
• 協助在中國大陸的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及其他國家或地區,應擬定具體可行的協助計畫,有秩序地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

• 對受重大衝擊的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給予必要協助。若美中進入大規模關稅課徵及相互報復階段,一旦有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受到重大衝擊影響,政府應提供適時協助,以利其轉型或調適。相關機關應寬列預算以支應不時之需,必要時可成立一定規模的基金,以有效執行相關工作。

第5, 加速執行擴大內需各項計畫。擴大國內需求是因應出口受美中貿易衝突的最有效措施,各機關應盤點各項內需計畫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長照2.0等執行情況和進度,加速推動、落實執行,以維繫內需動能,降低貿易戰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第6, 維繫貿易秩序:
• 對美中貿易戰及美國各項關稅措施所引發的各國基於防衛理由而採取的各種貿易保護及限制措施,相關機關應隨時注意其可能的影響,並根據WTO相關規範,適時採取必要的防衛措施。

• 為避免貿易戰引發部分違規轉運情事,致使我國可能成為被報復對象,貿易主管機關應加強監測機制,並健全進出口管理,維繫應有的貿易秩序。

第7, 加速推動新南向政策,爭取加入CPTPP。
• 臺灣加速在新南向國家佈局,分散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可降低美中貿易衝突的負面衝擊。面對新的情勢,我們有必要賦予新南向政策新的階段任務,加大力道,加速落實。

• 為打造新南向產業鏈,我們要建立新的評估及啟動機制。在工業方面,將成立「工(產)業國際投資公司」;農業方面,將成立「農業投資公司」;公共工程方面,則擴大「海外投資開發公司」(OIDC)的規模。這3大公司是新南向政策能否加速落實推動的關鍵,請相關部會要依規劃期程完成建制,盡速展開行動。

• 另外,國安會報告所提3項建議,包括:「和目標國協商推動整合型經濟合作計畫」,組建「新南向青年軍」,以及「積極協助中小企業佈局新南向市場」,都非常重要,請國安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同各權責機關,盡速完成行動方案,經行政院核定後,付諸執行。

就中長期而言,美中貿易衝突的持續升高及擴大,對全球貿易及供應鏈將造成廣泛深遠的影響,也將根本改變亞洲、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的結構及發展模式,臺灣數十年來以促進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臺商在全球的佈局乃至兩岸經貿關係等,都將受到嚴厲的考驗,可以說這是臺灣經濟及產業結構全面調整及轉型的重大挑戰,攸關未來數十年臺灣經濟競爭力的強弱及國力興衰。

請國安會和行政部門緊密合作,盡速提出國家中長期經濟戰略調整的方向和構想,在討論定案後,由行政部門研擬推動方案,並加強社會溝通及共識凝聚,以全國一致的力量,推進臺灣經濟的轉型升級及永續成長。

因應美中貿易衝突的短中長期作為,是一項建立全民對政府信任及信心的巨大工程,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絕不讓人民失望。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0日
賴清德總統於「彭博社」撰文闡明臺灣回應對等關稅政策的核心原則 強調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將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
賴清德總統以「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的投書,本(10)日刊登於「彭博社」,向全球讀者闡明臺灣對於臺美貿易之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臺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 賴總統表示,臺美夥伴關係建立在對自由與民主的堅定信念,雙方歷年來並肩抵禦共產主義的擴張。此外,臺美是緊密經貿夥伴,除了台積電最近宣布在美國的高投資,臺灣也將努力強化在製造業及創新領域的雙邊合作。臺灣是貿易大國,長期目標將與各國建立公平及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因此,我國將持續鼓勵臺灣企業擴大美國等全球布局,也會致力深化臺美兩國之間的商業合作。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將以此精神回應美國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政策,包括以降低臺美間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尋求重啟貿易談判;擴大對美在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方面的採購;增加雙方投資量能;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及鄭重回應美方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商品違規轉運問題。 賴總統強調,這些行動形塑臺灣在變動的經貿局勢下前進的基礎路徑圖,將臺美經濟關係的挑戰轉化為經濟動能、韌性與策略調整的新機會。全球不確定性因中國的強勢擴張而日益升高,更緊密的貿易關係不僅有助健全經濟,更是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 賴總統表示,上述戰略奠基於對臺美長久友誼的承諾,對公平互惠貿易利益的堅實信念,以及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堅定貢獻。未來有信心,臺美共享的經濟與安全利益,不僅能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更將定義未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彭博社」是美國知名財經新聞媒體,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事務暨經濟金融政策期刊之一,針對全球重要商業、財經事件提供重要且深入的觀點分析及報導,影響力遍及各國政府、全世界企業與市場決策圈,長年以來被視為財經與商業報導的權威媒體,亦為全球國際與金融關係相關領域人士重要資訊來源,影響力廣泛深遠。
詳細內容
106年12月26日
總統召開第5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6)日下午2點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5次會議。會議主要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國安會分別提報之「新南向政策執行成果及未來工作方向」、「深化新南向政策之策略作為」以及「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經貿政策之影響與因應」等議題進行深度討論:包括盤點過去這段期間新南向政策推動成效、各種挑戰因應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並針對近期亞太地區最新情勢變化以及美國經貿政策調整後,對全球與區域發展、經濟版圖重劃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與政策因應討論。 出席這項會議的包括行政院賴清德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國安會嚴德發秘書長、外交部長李大維、國安局長彭勝竹、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交通部長賀陳旦、工程會主委吳澤成、衛福部長陳時中、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僑委會主委吳新興、經濟部長沈榮津、科技部長陳良基以及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國安會諮委傅棟成等。會議自下午2點開始至4點半結束。 今天的會議討論,總統在會後做出裁示如下: * 新南向政策部分 一、新南向政策實施1年多來已初具規模,也取得階段性成果。臺灣和新南向國家在互動面向、層級和頻率都有大幅的提升;貿易額和觀光人數也有可觀的成長;今年10月舉辦『玉山論壇』,也成功提高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話語權,希望各機關以及相關部門能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果。 二、近來亞太區域情勢出現很大變化,美國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以及「國家安全戰略」報告,CPTT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進展,日本與印度倡議「自由經濟走廊」,南韓推出「新南方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等,都在快速發展及形成當中,這些國家策略行動,具有競合性,對區域情勢有廣泛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們後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必須納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三、為了掌握未來趨勢以及因應情勢變化,我國必須從長程發展角度,建立新南向政策的戰略縱深,並且要展現戰略定力,以堅定的意志排除各種困難和阻力,逐步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 四、新南向政策目前已經從架構初具進入到更深層次的發展,必須通盤的從國際合作、產業發展、經貿諮商、外交推動等各個層面,進行更全面、細緻的策略規劃,同時也要建立一個可以整合各方力量、更有效率的執行體系,才能整合出更大能量,突破各種瓶頸。 五、未來新南向政策相關工作的推動,應該在雙向互惠基礎上,從3個方面加強努力,包括:和友好國家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南向產業生態鏈,以及強化和各國人民與社會的連結。 六、在組織運作方面,也要配合新的情勢與工作方向,進行必要強化:明(107)年1月1日起,國安會將成立「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由秘書長擔任召集人,統籌新南向政策相關策略研習及規劃的幕僚工作;未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要進一步強化執行能量,可以成立「新南向工作小組」,和「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相互配合,深化並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另外,也要加速「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推動設置,以作為『玉山論壇』常設主辦與行政管理機構,以及區域內各領域領袖、青年代表、NGO智庫等交流合作平臺。 * 亞太新情勢與川普新經貿政策之因應 一、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總統最新經貿政策包括美國稅改及貿易政策,對全球以及區域的發展與經濟版圖重劃,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而對臺灣未來發展與臺美中關係都將帶來變數。國安會應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與研判,並確實做好衝擊影響評估,以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 二、我國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面對全球貿易及區域整合新情勢,我們要以「追求最大化自由貿易」作為基本立場,無論是雙邊或區域多邊貿易談判,只要符合互惠公平原則,都應該予以支持並積極參與。相關機關也要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各項準備工作,並配合協商進度推動。 三、全球及區域經濟機進入到新一波的競爭與調整階段,面對未來可能的情勢變化,必須積極提升整體經濟應變的能力,包括:有效維持經濟活力及動能、確保核心競爭力,以及強化金融與產業應變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有效落實推動各項改革與建設計畫,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以建構因應變局的足夠能量,確保經濟穩定及持續成長。 四、長程來看,我們必須從前瞻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變化,針對總體經濟調適及產業發展、對外經貿戰略、臺美、臺日、臺歐以及和其他重要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關係等,進行長程的策略規劃與執行藍圖的擬定。請國安會及政府相關部門著手進行相關工作,以共同的力量引導臺灣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詳細內容
106年08月31日
總統召開第4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31)日召開第4次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主要聽取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提報之「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與潛力領域」報告,了解目前新南向政策推動狀況與相關工作目標;會談也就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以及「川普新政之發展與因應」進行討論及意見交換。 這項會議在下午4時舉行,歷時約120分鐘。與會者有陳副總統、行政院林全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國家安全會議嚴德發秘書長、國家安全局彭勝竹局長、外交部李大維部長、經濟部沈榮津代理部長、國發會陳添枝主委、交通部賀陳旦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工程會吳宏謀主委、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等。 會議中總統也就各項議題分別做出裁示如後: 壹、有關「新南向旗艦計畫及潛力領域報告案」裁示 新南向政策推動目前已進入加速行動的階段,應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準備及規劃,投入更多的心力。4月20日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提出5大旗艦計畫構想及發展3大潛力領域的擬議,經過行政院統合各相關部會的努力完成具體規劃,並在今天提出報告,我要特別感謝林院長及鄧政委的辛勞和各部會的共同努力。 對於今天的報告,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供行政院作為執行參考: (一)5大旗艦計畫及3大潛力領域,展現的是臺灣軟實力,可以讓新南向政策推動更為聚焦,也更能展現具體成果。希望行政院督導各部會廣納各方意見,持續充實計畫內容,同時也要展現執行力,設定目標,加速落實推動。 (二)新南向政策各項計畫的推動,很多是建立在和各國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因此,要有完整、有效的對外溝通計畫,積極展開和各國政府及民間的對話與溝通,建立多層次的協商對話管道,讓各項計畫能更有效的執行。 (三)對新南向政策的投入,除了行政部門的努力外,也須有地方政府、各級民意機構及民間部門的共同參與,行政院要督導各部會將各項計畫的精神、重點、推動方式及相關配套等,作成完整說帖,並加強對外說明,讓各界都能積極參與、投入新南向工作。 貳、有關「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裁示 一、今天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有兩個重大意義:第一是因應國際形勢變化,調整過去對外經濟援助尤其是對個別邦交國傳統型的援助方式,建立更為制度化做法,整合政府有限資源,並結合民間商業機制,讓援外資源發揮最大的政經效益;第二是從區域政經戰略思維,將制度化的援外計畫納入對外經貿整體佈局的一環,為臺灣經濟發展打開更寬廣空間,協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並提升在區域及國際的長期影響力。我相信透過這項計畫的逐歩落實執行,對鞏固我國外交邦誼及新南向政策的推動,都有很大幫助。 二、在強化對邦交國經濟援助方面,可以結合國營或公股企業和民間企業的力量,擴大運用策略性採購及投資,協助邦交國提升就業及人民生活水準,並建立和邦交國互利互惠的長期夥伴關係。 三、為拓展海外工程市場,掌握新南向國家龐大的基礎建設商機,未來應仿效日本、南韓等國家做法,秉政府開發協助(ODA)模式之精神,從和邦交國及新南向目標國合作推動公共工程及基礎建設著手,培養並厚植國內業者開拓海外工程之能量。依據規劃,政府將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35億美元專案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政府進行公共工程合作,由指定金融機構提供優惠之策略性貸款,並由政府補貼利差,相信這項機制,將是我國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擴大合作的有力後盾,也是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的利器;希望行政院盡速完成執行計畫,付諸執行。 四、另外,請外交部加速完成OIDC的改組及增資,以利擴大OIDC整合海外公共工程承包之能量,以及協助政府在邦交國進行長期投資之功能。同時,行政院也應積極研議強化輸出入銀行之功能,使其功能及業務能與企業拓展海外佈局及爭取商機相結合。 參、有關「川普新政之發展及因應案」裁示 一、川普經貿新政已陸續開始執行,其影響層面持續擴大,請政府相關部會應持續掌握美國川普政府經貿新政的動態發展,尤其是各項貿易相關調查報告之動向及結果,並評估各項新政對臺美及兩岸關係的影響,並及時提報因應對策。對於重大事件發展,國安會應統籌各項情勢掌握及研判、政策影響評估,以及因應對策規劃研擬等工作,必要時將召開國安會議因應。 二、美中貿易問題及未來談判發展,牽涉層面極廣,我們須注意對我國外交及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連動效果,也要特別重視對大陸臺商及衍生對國內產業鏈的衝擊影響。請國安會會同外交部、陸委會及各財經部會加強掌握情勢發展,並做好各項評估及因應準備工作。 三、關於臺美經貿關係發展及貿易談判等問題,須有短中長程對策,除須務實處理臺美貿易各項議題外,也需有策略性做法,努力建構臺美長期經貿戰略夥伴關係。請國安會及相關財經部門,研擬規劃臺美經貿關係發展的短中長程策略,並提報對外經貿戰略會談討論。
詳細內容
106年04月20日
總統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0)日下午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單位,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談主要就去(105)年8月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以及9月份行政院發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以後,過去半年新南向政策推動各項工作與成效盤點,並且提出策進方案,作為階段性的整理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今天國安會也就美國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整體經貿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進行報告。 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上: 總統在今天的會議上指出,新南向政策執行工作的核心是在行政院,他特別感謝院長與鄧振中政務委員在這段時間的努力及作出的初步成效。希望行政院能督導各部會將執行政策的重要成果,做更有系統的整理,並對社會說明,以讓民眾對政府執行新南向政策的意志與努力,有更清楚的認知和了解。 總統認為,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希望政府各部門在後續工作推動上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 1.整合政府及民間力量,營造新南向友善環境;包括建立金融支援、技術輔導、資訊提供網路或平臺;整合產業公會、相關企業及團體力量,提供中小企業單一窗口服務。整合經濟部、農委會、工程會等政府部門,以及外貿協會、產業公協會、新南向國家臺商組織、NGO團體等,建立完整的產業對接與企業聯絡支援網路。 2.強化與新南向國家協商對話機制,整合外交部門及涉外經濟部門行動,推展和目標國策略聯盟夥伴對話,並積極洽簽投資保障、互免租稅等協議,以降低企業投資經營的風險。 3.根據臺灣的優勢條件及互利互惠原則,在既有基礎上研擬5大旗艦計畫的推動:包括產業人才發展、醫衛合作及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發展,以及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平臺。希望能集中資源和力量,發揮帶動效應。各主管機關應儘速展開行動,進行完整規劃並付諸執行。 4.在公共工程、觀光、跨境電商等3大新南向具潛力領域,應擬定推動計畫,加強紮根及佈局,以掌握商機,深化和新南向國家的連結。 總統也表示,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中央層級的政策,以要積極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城市外交等方式,投入新南向工作,並帶動地方社會與產業的參與。至於國會、政黨也應該承擔新南向責任,外交部門應該給予充分協助,整合資源,以協調一致的努力,深化和新南向國家實質關係。 總統希望,未來新南向工作能夠結合中央、地方政府,國會、政黨,以及產業界、學術界、NGO及所有民間團體的力量,使新南向能夠成為全民運動,建立我們和新南向國家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合作,進而凝聚共同體意識及未來願景。 在有關川普政府整體經貿新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部分: 一、川普經貿新政對全球及區域政經發展情勢,有非常廣泛深遠的影響;對臺灣未來發展及臺美與兩岸關係也都有相當的影響。國安會及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強化整體因應的能量,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研判」、「事件及政策衝擊影響評估」、「因應對策研擬及相關準備」等工作。 二、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在情勢,對臺灣是挑戰,也是機會,我們必須從全方位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劇烈變化,包括:總體經濟策略、對外經貿策略、臺美、臺日、臺歐及和其他重要經貿夥伴的經貿關係及交流合作等,都要有通盤的檢討和規劃。 三、面對未來美貿易談判,各機關須盡快做好談判準備及相關工作。同時,以要從策略合作夥伴的思維,致力建構臺美關係的全新架構。另為因應美中關係可能發展,國安會應整合政府各部門力量,從政治、經濟、軍事、區域安全等面向,研擬綜合性、策略性的因應方案,以確保國家的最大利益。
詳細內容
105年09月19日
總統召開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為了因應現階段國際經貿情勢發展,提升對外經貿談判效能,蔡總統今(19)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由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報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成立規劃與工作計畫」,並由國安會傅棟成諮詢委員報告「對外經貿談判策略思維及未來方向」。其中「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規劃,在上月16日的第1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中由國安會提報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之構想,行政院則依據該次會議結論完成規劃,今天會議正式討論後已大致定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今天的會議出席人員有陳副總統、林全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教育部長潘文忠、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等。會談的時間自下午4點半到晚間7點。 在今天的會議上,總統做出了以下幾點裁示: 一、新政府在此時設置「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是為了因應國際經濟新情勢的需要,以漸進方式調整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重點是重整政府談判隊伍,讓談判分工及人力運用更有效率,並非新設組織。而這樣的組織調整也體現了4大政策方針,包括:政府功能的重新整合、重整談判團隊、強化經貿談判及經貿外交能量,以及推動經貿體制和國際接軌。 二、未來有關兩岸協商事宜,仍循陸委會、海基會機制處理,不納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業務範疇。 三、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設置,政府將開啟新階段的對外經貿談判,國安會今天提報策略性的規劃構想,包括:設定總體經貿戰略(1.為新南向政策及擴大經貿空間創造條件;2.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連結全球奠定基礎;3.為開展下一世代貿易投資進行準備),並提出若干談判的策略與原則,諸如:FTA與經貿合作並重、務實彈性接軌國際、集中能量重點突破、結合國內產業發展、經貿與外交結合、加強一元整合及協調溝通、充實評估研究能量、善用民間資源及能量等。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據此提出具體短中長成談判規劃,提報本會談討論,作為未來執行談判的基本藍圖。 在充實對外交經貿談判的評估研究能量上,總統也特別強調政府內部應培養人才,針對貿易影響與國際情勢等建立長期觀察、分析及評估的機制與能量,以應對外經貿談判所需。行政院林全院長也認為未來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時,諸如在相關國家的投資保障、法規制度的了解與分析等整體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非常必要,應該儘速進行。 總統在會議結束前也特別感謝鄧振中政務委員在籌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努力,並期許辦公室啟動運作後,對臺灣未來經貿談判與下階段國家整體對外交經貿戰略佈局能發揮最大的助益。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