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8月07日
總統主持第6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為持續掌握近期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在內等國際經貿動態,以及政府各部門因應情形,總統在今(7)日中午12時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6次會議,聽取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國家安全會議等單位針對最新國際經貿情勢報告,會中並就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帶來對國際及我國影響與因應策略,進行廣泛討論。

今天會議在總統府狀況室舉行,與會除陳建仁副總統、行政院賴清德院長外,總統府陳菊秘書長、國安會李大維秘書長、外交部吳釗燮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經濟部長沈榮津、國發會陳美伶主委、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農委會林聰賢主委、陸委會陳明通主委、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國安會諮詢委員傅棟成、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等均出席與會。會議歷時約120分鐘,總統並做出裁示如後:

自今年3月美中貿易衝突升高以來,政府非常重視此一新情勢可能帶來的廣泛深遠影響,國安會及行政部門皆密切掌握情勢發展,評估可能的衝擊影響,並陸續採取各項必要的因應作為。

鑑於美中貿易衝突有日益尖銳化及長期化之趨勢,臺灣和美、中兩大經濟體皆有為數龐大的貿易往來和緊密的經濟連結,因而隨著美中衝突的升高,國內經濟無可避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預估各種情勢變化,並做好各項因應及調整的工作,將外在的挑戰轉化為臺灣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

為應對近來情勢的快速變化,國安會和行政部門應緊密合作,根據美中貿易衝突不同階段的發展,全力完善以下各項工作:

第1, 加強各項情勢的掌握、分析及研判,包括美中貿易衝突及國際政經情勢變化、國內金融及總體經濟情勢,以及中國大陸政經情勢及兩岸關係變化等。

第2, 精確評估及盤點美中貿易衝突對經濟、金融及產業的衝擊影響,尤其對國內產業及兩岸臺商的衝擊影響,應依情勢升高,增加盤點的廣度、深度及頻率,務必全盤掌握產業及臺商的動態狀況。

第3, 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要預為評估各種可能的狀況,並盤點可用的政策工具及預擬因應規劃,以最充分準備,隨時應對外在變化,穩定國內金融及經濟情勢。

第4, 加強提供臺商必要的協助:
• 協助在中國大陸的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至新南向及其他國家或地區,應擬定具體可行的協助計畫,有秩序地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或移轉生產基地。

• 對受重大衝擊的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給予必要協助。若美中進入大規模關稅課徵及相互報復階段,一旦有國內產業及個別企業受到重大衝擊影響,政府應提供適時協助,以利其轉型或調適。相關機關應寬列預算以支應不時之需,必要時可成立一定規模的基金,以有效執行相關工作。

第5, 加速執行擴大內需各項計畫。擴大國內需求是因應出口受美中貿易衝突的最有效措施,各機關應盤點各項內需計畫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長照2.0等執行情況和進度,加速推動、落實執行,以維繫內需動能,降低貿易戰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第6, 維繫貿易秩序:
• 對美中貿易戰及美國各項關稅措施所引發的各國基於防衛理由而採取的各種貿易保護及限制措施,相關機關應隨時注意其可能的影響,並根據WTO相關規範,適時採取必要的防衛措施。

• 為避免貿易戰引發部分違規轉運情事,致使我國可能成為被報復對象,貿易主管機關應加強監測機制,並健全進出口管理,維繫應有的貿易秩序。

第7, 加速推動新南向政策,爭取加入CPTPP。
• 臺灣加速在新南向國家佈局,分散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可降低美中貿易衝突的負面衝擊。面對新的情勢,我們有必要賦予新南向政策新的階段任務,加大力道,加速落實。

• 為打造新南向產業鏈,我們要建立新的評估及啟動機制。在工業方面,將成立「工(產)業國際投資公司」;農業方面,將成立「農業投資公司」;公共工程方面,則擴大「海外投資開發公司」(OIDC)的規模。這3大公司是新南向政策能否加速落實推動的關鍵,請相關部會要依規劃期程完成建制,盡速展開行動。

• 另外,國安會報告所提3項建議,包括:「和目標國協商推動整合型經濟合作計畫」,組建「新南向青年軍」,以及「積極協助中小企業佈局新南向市場」,都非常重要,請國安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同各權責機關,盡速完成行動方案,經行政院核定後,付諸執行。

就中長期而言,美中貿易衝突的持續升高及擴大,對全球貿易及供應鏈將造成廣泛深遠的影響,也將根本改變亞洲、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的結構及發展模式,臺灣數十年來以促進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臺商在全球的佈局乃至兩岸經貿關係等,都將受到嚴厲的考驗,可以說這是臺灣經濟及產業結構全面調整及轉型的重大挑戰,攸關未來數十年臺灣經濟競爭力的強弱及國力興衰。

請國安會和行政部門緊密合作,盡速提出國家中長期經濟戰略調整的方向和構想,在討論定案後,由行政部門研擬推動方案,並加強社會溝通及共識凝聚,以全國一致的力量,推進臺灣經濟的轉型升級及永續成長。

因應美中貿易衝突的短中長期作為,是一項建立全民對政府信任及信心的巨大工程,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絕不讓人民失望。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0日
賴清德總統於「彭博社」撰文闡明臺灣回應對等關稅政策的核心原則 強調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將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
賴清德總統以「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的投書,本(10)日刊登於「彭博社」,向全球讀者闡明臺灣對於臺美貿易之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臺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 賴總統表示,臺美夥伴關係建立在對自由與民主的堅定信念,雙方歷年來並肩抵禦共產主義的擴張。此外,臺美是緊密經貿夥伴,除了台積電最近宣布在美國的高投資,臺灣也將努力強化在製造業及創新領域的雙邊合作。臺灣是貿易大國,長期目標將與各國建立公平及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因此,我國將持續鼓勵臺灣企業擴大美國等全球布局,也會致力深化臺美兩國之間的商業合作。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將以此精神回應美國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政策,包括以降低臺美間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尋求重啟貿易談判;擴大對美在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方面的採購;增加雙方投資量能;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及鄭重回應美方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商品違規轉運問題。 賴總統強調,這些行動形塑臺灣在變動的經貿局勢下前進的基礎路徑圖,將臺美經濟關係的挑戰轉化為經濟動能、韌性與策略調整的新機會。全球不確定性因中國的強勢擴張而日益升高,更緊密的貿易關係不僅有助健全經濟,更是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 賴總統表示,上述戰略奠基於對臺美長久友誼的承諾,對公平互惠貿易利益的堅實信念,以及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堅定貢獻。未來有信心,臺美共享的經濟與安全利益,不僅能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更將定義未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彭博社」是美國知名財經新聞媒體,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事務暨經濟金融政策期刊之一,針對全球重要商業、財經事件提供重要且深入的觀點分析及報導,影響力遍及各國政府、全世界企業與市場決策圈,長年以來被視為財經與商業報導的權威媒體,亦為全球國際與金融關係相關領域人士重要資訊來源,影響力廣泛深遠。
詳細內容
106年12月26日
總統召開第5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6)日下午2點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對外經貿戰略會談」第5次會議。會議主要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國安會分別提報之「新南向政策執行成果及未來工作方向」、「深化新南向政策之策略作為」以及「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經貿政策之影響與因應」等議題進行深度討論:包括盤點過去這段期間新南向政策推動成效、各種挑戰因應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並針對近期亞太地區最新情勢變化以及美國經貿政策調整後,對全球與區域發展、經濟版圖重劃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與政策因應討論。 出席這項會議的包括行政院賴清德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國安會嚴德發秘書長、外交部長李大維、國安局長彭勝竹、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交通部長賀陳旦、工程會主委吳澤成、衛福部長陳時中、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僑委會主委吳新興、經濟部長沈榮津、科技部長陳良基以及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國安會諮委傅棟成等。會議自下午2點開始至4點半結束。 今天的會議討論,總統在會後做出裁示如下: * 新南向政策部分 一、新南向政策實施1年多來已初具規模,也取得階段性成果。臺灣和新南向國家在互動面向、層級和頻率都有大幅的提升;貿易額和觀光人數也有可觀的成長;今年10月舉辦『玉山論壇』,也成功提高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話語權,希望各機關以及相關部門能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果。 二、近來亞太區域情勢出現很大變化,美國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以及「國家安全戰略」報告,CPTT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進展,日本與印度倡議「自由經濟走廊」,南韓推出「新南方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等,都在快速發展及形成當中,這些國家策略行動,具有競合性,對區域情勢有廣泛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們後續推動新南向政策必須納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三、為了掌握未來趨勢以及因應情勢變化,我國必須從長程發展角度,建立新南向政策的戰略縱深,並且要展現戰略定力,以堅定的意志排除各種困難和阻力,逐步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 四、新南向政策目前已經從架構初具進入到更深層次的發展,必須通盤的從國際合作、產業發展、經貿諮商、外交推動等各個層面,進行更全面、細緻的策略規劃,同時也要建立一個可以整合各方力量、更有效率的執行體系,才能整合出更大能量,突破各種瓶頸。 五、未來新南向政策相關工作的推動,應該在雙向互惠基礎上,從3個方面加強努力,包括:和友好國家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打造新南向產業生態鏈,以及強化和各國人民與社會的連結。 六、在組織運作方面,也要配合新的情勢與工作方向,進行必要強化:明(107)年1月1日起,國安會將成立「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由秘書長擔任召集人,統籌新南向政策相關策略研習及規劃的幕僚工作;未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要進一步強化執行能量,可以成立「新南向工作小組」,和「新南向政策專案小組」相互配合,深化並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另外,也要加速「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推動設置,以作為『玉山論壇』常設主辦與行政管理機構,以及區域內各領域領袖、青年代表、NGO智庫等交流合作平臺。 * 亞太新情勢與川普新經貿政策之因應 一、亞太新情勢及川普總統最新經貿政策包括美國稅改及貿易政策,對全球以及區域的發展與經濟版圖重劃,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而對臺灣未來發展與臺美中關係都將帶來變數。國安會應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與研判,並確實做好衝擊影響評估,以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 二、我國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面對全球貿易及區域整合新情勢,我們要以「追求最大化自由貿易」作為基本立場,無論是雙邊或區域多邊貿易談判,只要符合互惠公平原則,都應該予以支持並積極參與。相關機關也要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各項準備工作,並配合協商進度推動。 三、全球及區域經濟機進入到新一波的競爭與調整階段,面對未來可能的情勢變化,必須積極提升整體經濟應變的能力,包括:有效維持經濟活力及動能、確保核心競爭力,以及強化金融與產業應變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有效落實推動各項改革與建設計畫,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以建構因應變局的足夠能量,確保經濟穩定及持續成長。 四、長程來看,我們必須從前瞻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變化,針對總體經濟調適及產業發展、對外經貿戰略、臺美、臺日、臺歐以及和其他重要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關係等,進行長程的策略規劃與執行藍圖的擬定。請國安會及政府相關部門著手進行相關工作,以共同的力量引導臺灣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詳細內容
106年08月31日
總統召開第4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31)日召開第4次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主要聽取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提報之「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與潛力領域」報告,了解目前新南向政策推動狀況與相關工作目標;會談也就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以及「川普新政之發展與因應」進行討論及意見交換。 這項會議在下午4時舉行,歷時約120分鐘。與會者有陳副總統、行政院林全院長、總統府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國家安全會議嚴德發秘書長、國家安全局彭勝竹局長、外交部李大維部長、經濟部沈榮津代理部長、國發會陳添枝主委、交通部賀陳旦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工程會吳宏謀主委、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等。 會議中總統也就各項議題分別做出裁示如後: 壹、有關「新南向旗艦計畫及潛力領域報告案」裁示 新南向政策推動目前已進入加速行動的階段,應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準備及規劃,投入更多的心力。4月20日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提出5大旗艦計畫構想及發展3大潛力領域的擬議,經過行政院統合各相關部會的努力完成具體規劃,並在今天提出報告,我要特別感謝林院長及鄧政委的辛勞和各部會的共同努力。 對於今天的報告,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供行政院作為執行參考: (一)5大旗艦計畫及3大潛力領域,展現的是臺灣軟實力,可以讓新南向政策推動更為聚焦,也更能展現具體成果。希望行政院督導各部會廣納各方意見,持續充實計畫內容,同時也要展現執行力,設定目標,加速落實推動。 (二)新南向政策各項計畫的推動,很多是建立在和各國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因此,要有完整、有效的對外溝通計畫,積極展開和各國政府及民間的對話與溝通,建立多層次的協商對話管道,讓各項計畫能更有效的執行。 (三)對新南向政策的投入,除了行政部門的努力外,也須有地方政府、各級民意機構及民間部門的共同參與,行政院要督導各部會將各項計畫的精神、重點、推動方式及相關配套等,作成完整說帖,並加強對外說明,讓各界都能積極參與、投入新南向工作。 貳、有關「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裁示 一、今天國安會提報的「強化對外援助整體計畫」案,有兩個重大意義:第一是因應國際形勢變化,調整過去對外經濟援助尤其是對個別邦交國傳統型的援助方式,建立更為制度化做法,整合政府有限資源,並結合民間商業機制,讓援外資源發揮最大的政經效益;第二是從區域政經戰略思維,將制度化的援外計畫納入對外經貿整體佈局的一環,為臺灣經濟發展打開更寬廣空間,協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並提升在區域及國際的長期影響力。我相信透過這項計畫的逐歩落實執行,對鞏固我國外交邦誼及新南向政策的推動,都有很大幫助。 二、在強化對邦交國經濟援助方面,可以結合國營或公股企業和民間企業的力量,擴大運用策略性採購及投資,協助邦交國提升就業及人民生活水準,並建立和邦交國互利互惠的長期夥伴關係。 三、為拓展海外工程市場,掌握新南向國家龐大的基礎建設商機,未來應仿效日本、南韓等國家做法,秉政府開發協助(ODA)模式之精神,從和邦交國及新南向目標國合作推動公共工程及基礎建設著手,培養並厚植國內業者開拓海外工程之能量。依據規劃,政府將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35億美元專案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政府進行公共工程合作,由指定金融機構提供優惠之策略性貸款,並由政府補貼利差,相信這項機制,將是我國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擴大合作的有力後盾,也是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的利器;希望行政院盡速完成執行計畫,付諸執行。 四、另外,請外交部加速完成OIDC的改組及增資,以利擴大OIDC整合海外公共工程承包之能量,以及協助政府在邦交國進行長期投資之功能。同時,行政院也應積極研議強化輸出入銀行之功能,使其功能及業務能與企業拓展海外佈局及爭取商機相結合。 參、有關「川普新政之發展及因應案」裁示 一、川普經貿新政已陸續開始執行,其影響層面持續擴大,請政府相關部會應持續掌握美國川普政府經貿新政的動態發展,尤其是各項貿易相關調查報告之動向及結果,並評估各項新政對臺美及兩岸關係的影響,並及時提報因應對策。對於重大事件發展,國安會應統籌各項情勢掌握及研判、政策影響評估,以及因應對策規劃研擬等工作,必要時將召開國安會議因應。 二、美中貿易問題及未來談判發展,牽涉層面極廣,我們須注意對我國外交及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連動效果,也要特別重視對大陸臺商及衍生對國內產業鏈的衝擊影響。請國安會會同外交部、陸委會及各財經部會加強掌握情勢發展,並做好各項評估及因應準備工作。 三、關於臺美經貿關係發展及貿易談判等問題,須有短中長程對策,除須務實處理臺美貿易各項議題外,也需有策略性做法,努力建構臺美長期經貿戰略夥伴關係。請國安會及相關財經部門,研擬規劃臺美經貿關係發展的短中長程策略,並提報對外經貿戰略會談討論。
詳細內容
106年04月20日
總統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總統在今(20)日下午召集國安會與行政院各單位,召開第3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談主要就去(105)年8月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以及9月份行政院發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以後,過去半年新南向政策推動各項工作與成效盤點,並且提出策進方案,作為階段性的整理與政策推動的強化。今天國安會也就美國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整體經貿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進行報告。 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上: 總統在今天的會議上指出,新南向政策執行工作的核心是在行政院,他特別感謝院長與鄧振中政務委員在這段時間的努力及作出的初步成效。希望行政院能督導各部會將執行政策的重要成果,做更有系統的整理,並對社會說明,以讓民眾對政府執行新南向政策的意志與努力,有更清楚的認知和了解。 總統認為,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希望政府各部門在後續工作推動上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 1.整合政府及民間力量,營造新南向友善環境;包括建立金融支援、技術輔導、資訊提供網路或平臺;整合產業公會、相關企業及團體力量,提供中小企業單一窗口服務。整合經濟部、農委會、工程會等政府部門,以及外貿協會、產業公協會、新南向國家臺商組織、NGO團體等,建立完整的產業對接與企業聯絡支援網路。 2.強化與新南向國家協商對話機制,整合外交部門及涉外經濟部門行動,推展和目標國策略聯盟夥伴對話,並積極洽簽投資保障、互免租稅等協議,以降低企業投資經營的風險。 3.根據臺灣的優勢條件及互利互惠原則,在既有基礎上研擬5大旗艦計畫的推動:包括產業人才發展、醫衛合作及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區域農業發展,以及新南向論壇及青年交流平臺。希望能集中資源和力量,發揮帶動效應。各主管機關應儘速展開行動,進行完整規劃並付諸執行。 4.在公共工程、觀光、跨境電商等3大新南向具潛力領域,應擬定推動計畫,加強紮根及佈局,以掌握商機,深化和新南向國家的連結。 總統也表示,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中央層級的政策,以要積極鼓勵地方政府透過城市外交等方式,投入新南向工作,並帶動地方社會與產業的參與。至於國會、政黨也應該承擔新南向責任,外交部門應該給予充分協助,整合資源,以協調一致的努力,深化和新南向國家實質關係。 總統希望,未來新南向工作能夠結合中央、地方政府,國會、政黨,以及產業界、學術界、NGO及所有民間團體的力量,使新南向能夠成為全民運動,建立我們和新南向國家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合作,進而凝聚共同體意識及未來願景。 在有關川普政府整體經貿新政策的可能發展以及因應部分: 一、川普經貿新政對全球及區域政經發展情勢,有非常廣泛深遠的影響;對臺灣未來發展及臺美與兩岸關係也都有相當的影響。國安會及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強化整體因應的能量,加強「情勢掌握及綜合分析研判」、「事件及政策衝擊影響評估」、「因應對策研擬及相關準備」等工作。 二、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在情勢,對臺灣是挑戰,也是機會,我們必須從全方位角度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劇烈變化,包括:總體經濟策略、對外經貿策略、臺美、臺日、臺歐及和其他重要經貿夥伴的經貿關係及交流合作等,都要有通盤的檢討和規劃。 三、面對未來美貿易談判,各機關須盡快做好談判準備及相關工作。同時,以要從策略合作夥伴的思維,致力建構臺美關係的全新架構。另為因應美中關係可能發展,國安會應整合政府各部門力量,從政治、經濟、軍事、區域安全等面向,研擬綜合性、策略性的因應方案,以確保國家的最大利益。
詳細內容
105年09月19日
總統召開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為了因應現階段國際經貿情勢發展,提升對外經貿談判效能,蔡總統今(19)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第2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會中由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報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成立規劃與工作計畫」,並由國安會傅棟成諮詢委員報告「對外經貿談判策略思維及未來方向」。其中「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規劃,在上月16日的第1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中由國安會提報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之構想,行政院則依據該次會議結論完成規劃,今天會議正式討論後已大致定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將開始運作。 今天的會議出席人員有陳副總統、林全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教育部長潘文忠、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等。會談的時間自下午4點半到晚間7點。 在今天的會議上,總統做出了以下幾點裁示: 一、新政府在此時設置「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是為了因應國際經濟新情勢的需要,以漸進方式調整對外經貿談判組織。調整重點是重整政府談判隊伍,讓談判分工及人力運用更有效率,並非新設組織。而這樣的組織調整也體現了4大政策方針,包括:政府功能的重新整合、重整談判團隊、強化經貿談判及經貿外交能量,以及推動經貿體制和國際接軌。 二、未來有關兩岸協商事宜,仍循陸委會、海基會機制處理,不納入「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業務範疇。 三、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設置,政府將開啟新階段的對外經貿談判,國安會今天提報策略性的規劃構想,包括:設定總體經貿戰略(1.為新南向政策及擴大經貿空間創造條件;2.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連結全球奠定基礎;3.為開展下一世代貿易投資進行準備),並提出若干談判的策略與原則,諸如:FTA與經貿合作並重、務實彈性接軌國際、集中能量重點突破、結合國內產業發展、經貿與外交結合、加強一元整合及協調溝通、充實評估研究能量、善用民間資源及能量等。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據此提出具體短中長成談判規劃,提報本會談討論,作為未來執行談判的基本藍圖。 在充實對外交經貿談判的評估研究能量上,總統也特別強調政府內部應培養人才,針對貿易影響與國際情勢等建立長期觀察、分析及評估的機制與能量,以應對外經貿談判所需。行政院林全院長也認為未來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時,諸如在相關國家的投資保障、法規制度的了解與分析等整體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非常必要,應該儘速進行。 總統在會議結束前也特別感謝鄧振中政務委員在籌劃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努力,並期許辦公室啟動運作後,對臺灣未來經貿談判與下階段國家整體對外交經貿戰略佈局能發揮最大的助益。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01日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 籲國人不分政黨朝野相挺國軍 支持國防預算 以實力達成真和平
賴清德總統今(1)日晚間出席「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並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談「國防」。總統感謝全體國軍奉獻、捍衛國家,並強調,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推動國防改革,期盼國人不分朝野政黨共同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透過實力達成真和平。 總統致詞時表示,從去年520就職以來,一直思考如何團結國人、朝野、國家,一方面推動國家進步,另一方面抵抗外來併吞,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及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接受各社團的邀請進行十講。 總統說,第一講是講國家,引用國際法及臺灣的歷史,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臺灣,臺灣的主權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在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經濟產業、科技發展、防疫等各方面的成就,百工百業都是國際上的隱形冠軍,代表臺灣是外國肯定的國家,這些都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應該要好好守護、珍惜。 總統接著說,第二講是團結,特別引用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內容是臺灣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只要認同臺灣這塊土地,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不管是中華民國認同或是臺灣認同,都是屬於國家認同的方式,應該彼此尊重、互相接納。要團結中華民國派的反共,以及臺灣派的護臺,反共護臺,臺灣才會安全,民主、自由、人權才能永續發展,後代子孫才能在這裡代代相傳。 總統也提到,第三講談憲政體制,固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制定,但在李登輝前總統的領導下,來自臺灣人民所選出來的國大代表,經過七次修憲,已完成以臺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現在的憲法增修條文也明定,包括總統、五院各憲政機關的權責,彼此尊重、互相制衡,民主才能可長可久,走得更遠。臺灣的憲法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就是給予臺灣人民直接民主—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如果立法院或地方議會,沒有重視民意,沒有通過法律,人民可以創制;如果通過的法律不符合人民需求,人民可以複決。如果人民選出的立法委員表現不如人民所願,人民可以根據憲法推動罷免。也就是說,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不管是透過釋憲,由憲法法庭判決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是否合憲,經過不斷地判決、解釋,讓憲政體制能更加穩固,人民也能運用權利表達主張,同樣是民主深化的一環。 總統針對第四講「國防」,首先說明國防的目的。依據憲法第137條第1項:「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另外,憲法第138條則明定:「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因此每一次為國軍將領晉階、授階時,都用憲法勉勵國軍將領效忠國家、愛護人民。 總統提到,國軍是一支有能力保護國家的勁旅,也獲得國際社會正面肯定。國軍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也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換句話說,中華民國與臺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此外,也以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為例,說明國軍的戰力。總統說,兩場戰役均為反共護臺,為守護臺澎金馬、守護中華民國,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不分義務或志願役,軍民合作,一起為守護家園奮戰,並擊敗侵略者。因此,要感念當時英勇奮戰的國軍與民眾,才有今天穩定的社會。 總統也提到,國軍不只是保家衛國,無論是花蓮、臺南大地震、颱風甚至是疫情、禽流感,都可以看到國軍協助救災抗災、復原重建。臺灣有軍愛民、民敬軍的傳統,更感謝全體國軍捍衛國家的奉獻。軍人以生命保家衛國,是一項崇高的志業,對於國軍的貢獻,全國人民都要心存感激並做國軍的後盾。 總統表示,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力挺國軍,除了近年來軍公教加薪,今年3月也宣布提高志願役與戰鬥部隊加給。此外,蔡前總統任內推動「興安專案」提供國軍更優質的住訓環境,截至今年6月共修整營舍87案,是數十年來最具規模的營舍更新。接下來政府還會推動「展興專案」,從明年到2031年持續用具體行動提升官兵住用品質,支持國軍。 總統說,政府也精進對國軍眷屬的照顧,包含育兒協助、準公共化的托嬰托育合作、醫療照顧跟補貼等,並重視軍人的在職進修、強化職能培訓,以及增加與駐地附近學校的進修合作。為彰顯軍隊人性化管理,開放軍人出國自由行,且自今年7月開始,6家國籍航空國際線航班,將提供「軍人優先登機」服務。此外,推動九三軍人節現役軍人到賣場購物享打折優惠,也歡迎更多企業響應,共同展現對國軍的尊敬。上述國軍重要的福利及改革措施,在顧立雄部長知軍、愛軍,且發揮專業的領導下獲致諸多成果。 談及當前情勢中國威脅增強,總統指出,中國的軍事預算從2000年開始一路增加,2025年已破8兆新臺幣,相較20年前,中國軍費成長7倍以上。即便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中國軍費連續多年以兩位數規模快速成長,中國軍事費用的提升,與臺灣任何政黨執政無關。中國的威脅持續壓迫到區域和平,且已踏出第一島鏈,甚至也已跨過第二島鏈到第三島鏈。臺灣受威脅,周邊國家也都受到威脅。此外,中國國家發展的目標是要在西太平洋稱霸,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是中國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臺灣被併吞了,中國不會因此而停止,只不過是更有力量去進行區域性的擴張。 總統表示,中國對臺灣文攻武嚇不斷,包括高強度的灰色地帶侵擾,以及滲透統戰我國現役、退役軍人,透過公開我國軍人個資、不實攻擊國軍、貶抑國軍、誇大共軍以及網路上的騷擾攻擊等,企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營造不信任與恐懼,打擊國軍士氣。另亦頻繁透過軍機、軍艦、無人機等干擾臺灣,甚至試射飛彈及針對性演習,企圖威嚇國軍和國人。 總統認為,面對中國的威脅,臺灣一定要全力推動國防改革,包括持續務實推展各項國防革新要務,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衝突中得到經驗,接軌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加速國防產業自主升級並提升國軍戰力。不僅要提升國防力量,還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有道是天助自助者,臺灣要提升國防力量,達到有實力的真和平,這就是國防改革的目標。 總統指出,我國的軍事戰略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也就是應對灰色地帶襲擾,聯合反登陸、濱海及灘岸作戰、縱深防禦與持久作戰,打造戰略持久與固守韌性,建立足以嚇阻並完全挫敗敵人的能力。國軍的作戰戰略是「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加強不對稱戰力、快速戰備應變、去中心化運作、以拒止取代控制、整合嚇阻及無上限增高敵人執行任務的困難與風險,達到保護國家的目標。 談及我國當前的國防訓練,總統表示,在維持戰訓本務與軍隊紀律的前提下,展開以人為本、減法思維,建構現代化國軍;要讓部隊官兵感受到被尊重、關懷與照顧,積極破除形式主義的行政負荷,強化部隊的彈性、靈活與創新;也要和世界一流的美軍合作、協訓與交流,大幅提升實戰化的訓練;並擴大投資新興科技與資通電戰力、打造更堅實的後備部隊、精進後勤支援效能、強化精神戰力與士氣,這些都是我國國防訓練模式。 面對中國逐年攀升的國防預算,總統提到,馬英九政府時期,國防預算並未增加反而逐年減少,國防預算GDP占比降到約2%的水準。蔡英文前總統上任後,逐年提高國防預算,展現「強國防、挺國軍」的意願,從2016年的3596億元到去年的6068億元,提升80.74%,已占GDP2.5%。近來舉行的北約領袖峰會,北約國承諾2035年之前,國防預算將增加到GDP5%。總統接著說,他也在上任後宣布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總統感謝美國政府持續落實對臺承諾,近5年有30次軍售協助我國取得先進武器,有效強化我軍嚇阻與防衛固守能力,包含海馬士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MQ-9B無人機、彈簧刀300型、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等,這些都符合我國的需要。並提到,美國對臺灣相當支持,多次動用「外國軍事融資」(FMF)與「總統撥款權」(PDA)無償軍援臺灣,金額累計超過900億新臺幣(31.13億美元)。另亦透過多項軍事協訓、共同演訓與交流計畫,強化國軍戰力,顯見美國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強調,臺灣也要國防自主,帶動國防工業,目前成果包括勇鷹新式高教機、海鯤號潛艦、雲豹輪型甲車、磐石艦、紅隼火箭彈,以及雄風、天弓與天劍系列等。在臺美國防工業合作上,去年美方26家無人機、無人機反制系統、水面水下無人艇與無人載具、軍事通訊系統與人工智慧系統廠商共同訪臺,要打造臺美國防共同供應鏈。綜上,臺灣不只是軍購,還要國防自主,臺美共同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如此一來,臺灣不僅安全,有自己的國防工業,經濟也因此而進步。 總統認為,守護國家不能完全都依靠國軍,民眾、各社團、地方政府都應該要合作,因此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訂定維持政府、社會民生必要功能持續運作、必要時支持國軍行動等三大目標,這也是該委員會的重點。總統說,當我們有準備、更安全,增強全民防衛力量,就是最堅強的嚇阻,具體成果包括目前已有逾1萬名替代役男取得EMT-1證照,年度訓練達15.4萬人次,鼓勵民間投入防災士訓練。另外,全國368個鄉鎮市區陸續成立防災協作中心,中央與地方串聯在一起,各縣市都要進行「城鎮韌性演習」,讓社會有更完備的力量可以自救,也有餘力支援國防。 總統表示,國防即國安,但立法院卻凍刪國防預算,令人惋惜。並指出,臺灣海峽是全球五分之一海運貿易的重要通道,臺海的和平穩定牽動全球經濟及自由貿易體系。臺灣安全是全世界的問題,臺海和平穩定才符合國際利益。因此,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都逐年增加軍事預算,蔡前總統任內及現在也都在增加。很可惜在野黨先前在國會凍刪國防預算,讓國際社會誤解臺灣沒有保護自己國家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今年國防預算遭立法院凍刪總額為史上最高,刪除共計84億元,並且一度被凍結達899.4億元,其中也包含海鯤號等。此外,許多人認為國家應發展無人機產業,因此中科院預定在嘉義民雄建立「無人機與航太產業園區」,絕對有其必要,可惜在今年的預算審查中,民雄園區預算遭凍結50%。再者,凍刪國防預算並非「解凍」就好,除了影響作業,也會影響國際視聽,許多國際友人關切臺灣刪凍國防預算,是不是沒有守護自己的決心,所釋出的錯誤訊號,大大影響臺灣的形象,以及誤解臺灣沒有自我防衛的決心。 總統強調,透過實力才能達成真正的和平,對和平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但是和平絕對不是靠一紙協議,或是應侵略者的要求就有辦法達到。總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為例說明:在二次大戰前,當時人們認為讓侵略者嚐到甜頭就可以得到和平,但結果並非如此;另一個教訓就是侵略必敗。所以,曾經的被侵略者更不該成為侵略者,危害臺灣習以為常的民主、自由與和平,臺灣永遠不會主動發起戰爭,而是要守護國家、守護區域和世界的現狀與和平。 談及行政院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總統指出,特別預算用於支持產業、保護就業、照顧民生及強化國防韌性。其中,強化國防韌性編列1,500億元,主要分為強化國土防衛能量、強化臺灣海域監偵,以及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等三個面向。但是,在野黨提出每人普發一萬元的政策,共計需要2,300億元。政府希望編列1,500億元用於國防韌性,另以1,000億元補助台電,補貼COVID-19期間配合政府不調漲的虧損,讓台電不要漲價,穩定物價。 總統指出,七月「國家團結月」包括每年國軍都有的漢光演習及各縣市政府進行「城鎮韌性演習」,期盼達到有準備、更安全的目標。團結必勝、侵略必敗;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準備越充分,世界民主就越強韌,希望大家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國家是大家的,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期盼不分政黨、不分朝野共同支持國防、外交等重要事項。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翁源水、秘書長潘孟安、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總監孟淑芬、總召鍾鎮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