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3年11月08日
空勤總隊成立20週年 總統肯定成為國家救災救援的堅實後盾 期許持續守護人民安全
總統出席「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20週年隊慶」

賴清德總統今(8)日上午前往臺中出席「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20週年隊慶」,肯定空勤總隊成為國家救災救援的堅實後盾;肩負空中救災、救難、救護、運輸及觀測偵巡等五大任務,在過去20年來以專業和效率完成各項艱鉅任務。他強調,政府未來會持續支持空勤總隊,讓救援量能更強大,並期許共同繼續守護人民的安全。

總統抵達會場後,首先與現場貴賓一同接受直升機隊致意,並觀賞空勤總隊回顧影片。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是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成立20週年。今天我們齊聚一堂,見證空勤總隊的成長茁壯以及對國家的重大貢獻。

總統說,過去20年來,空勤總隊累計出勤接近30,000架次、救援人數超過8,000人,是國家與人民重要的「慈航天使」。在剛剛的影片中,我們看到無論是險峻的高山、洶湧的大海,空勤總隊無畏風雨,以專業和效率完成各項艱鉅任務。他要代表全體國人向每位辛苦的空勤同仁,致上最高的敬意和謝意。

總統指出,空勤總隊的成立是政府完成現代化立體救災救難能量重要的里程碑;肩負了空中救災、救難、救護、運輸,以及觀測偵巡等五大任務。當國家有需要、人民有需求的時候,空勤同仁總是克服萬難從天而降。像是今年0403花蓮地震,空勤總隊持續派機進出太魯閣峽谷,載運了上百人、也投送各類物資。

總統提到,海巡署配合空勤總隊所設置的「空勤吊掛分隊」,也是救難部隊的重要成員,一起執行海上救援等各項任務。像是山陀兒颱風來襲時,空勤總隊和海巡署團結合作,克服狂風巨浪,成功救援在蘭嶼海域擱淺的19名貨輪船員,真的非常辛苦。對於現任和卸任的空勤及海巡同仁的辛勞,總統給予大力肯定。

總統強調,未來,政府會持續支持空勤總隊,讓救援量能更強大。像是行政院已經針對海豚機隊,核定性能提升的計畫,將從明年開始執行;升級後的海豚直升機可以和黑鷹直升機搭配,確保高、低空的各類救援任務都能安全、有效地執行。

總統也提到,在政府的支持下,空勤總隊除了完成高雄、臺中、臺東等現代化廳舍棚廠的興建,松山基地的整建工程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在2028年完工進駐。期盼空勤總隊和國防部共同努力,讓工程如期如質完成,強化北部地區空中救援的量能。

總統表示,今天我們回顧空勤總隊20年來的努力和成果,充滿感動和感謝。他要再次感謝各位同仁的付出,讓空勤總隊成為國家救災救援的堅實後盾。「讓我們繼續守護人民的安全」。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及空中勤務總隊總隊長井延淵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2日
副總統肯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貢獻 盼攜手應對各項新興挑戰 共同守護臺灣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下午出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70屆總會通常議會」,肯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160年,是臺灣社會改革與進步的重要推手。並表示,面對各項新興挑戰,臺灣要強化社會整體韌性,並與其他國家交流經驗,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期待大家持續站在一起,共同守護臺灣,也讓臺灣更加成長、繁榮與進步。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年一度的總會通常議會,今年也是基督長老教會在臺宣教160周年的特別時刻。今天活動非常熱鬧,有全國各地超過600多位的教會代表,還有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的長老教會貴賓,共同關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現況及未來。 副總統說,他很榮幸身處於長老教會的大家庭中,並在這個溫暖大家庭的慈愛中成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160年,長期引領臺灣走在社會的最前面,是社會改革與進步的重要推手,也是臺灣走向民主自由最關鍵的力量。 副總統指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地緣政治、社會、經濟、安全及環境等各種快速變化,不論是遭逢極端氣候所引發的天災,或是人為因素的災難,都需要長老教會為這塊土地代禱,帶領我們走出困境,讓臺灣人民在每個艱難時刻,都能彼此扶持、共同度過。 副總統談到,日前馬偕紀念醫院資訊系統遭受網路攻擊,如今網路防衛已更加堅固完善,顯示每次挑戰都是讓自己更茁壯的機會。不僅臺灣的醫療院所,還有政府及公民營企業,全世界也都面臨類似的挑戰。例如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海底纜線近期頻遭破壞,影響周邊各國整體通訊韌性;前幾年,美國「殖民管線」(Colonial Pipeline)公司遭到駭客攻擊,導致美國東岸的油品供應幾乎全面癱瘓,嚴重影響民眾生活。這些都顯示出全球正面臨各種新興挑戰與威脅,更需要以各種方式強化臺灣社會的韌性,以面臨全球性的挑戰。 副總統指出,臺灣位處東亞地震帶,也時常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風險。透過這些歷史經驗與困難時刻,我們學會如何讓社會更具韌性,甚至以此來關懷並幫助世界,只要其他國家遇到災難,臺灣人民就會發揮力量,共同參與協助工作。 副總統表示,臺灣需要與世界同步建構韌性,因此,賴總統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希望從民力訓練、物資整備、能源及基礎設施、醫療避難、資通網路等五大主軸,強化臺灣社會整體韌性,並同時與其他國家交流經驗,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副總統感謝長老教會在社會民力養成過程中,長期扮演關鍵角色。並提到,今年2月,臺中發生氣爆意外,2位在現場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立即投入急救工作,在生死存亡之際展現急難救助的精神。這種互助互救的能力,就是政府全面推廣防災士培訓的原因,讓每位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發揮更大的功能,讓人民安心、國家正常運作,並與世界接軌。 副總統表示,長老教會長期深耕臺灣,不忍臺灣這片土地及任何一位人民受到傷害或面對災難。政府建構更大韌性的目的,就是要降低大家面臨挑戰時可能遭遇的風險。期待持續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弟兄姐妹們站在一起,不論面對天災地變或各種新興挑戰,大家共同守護這塊心中最熱愛的美麗寶島-臺灣。 副總統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標誌是焚而不燬的荊棘,這是上帝為了鞏固及強化摩西的信念,向其展現出的神蹟。荊棘在火中焚燒,卻沒有燒燬,在最困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聳立。如同臺灣身處世界級的挑戰,依然團結向前。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60年來陪伴並帶領臺灣,歷經各種困難與境遇,以堅定的信心陪伴大家勇敢向前。這焚而不燬、犧牲奉獻的精神,將持續照亮臺灣民主之路,引領我們走向更好、更強的未來。並祝福今天活動圓滿,長老教會的腳步能越走越堅定、深入臺灣社會,也代表臺灣更加成長、繁榮與進步。 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Fuyan Suda 張培理 、副議長潘恩盛、總幹事陳信良、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蕭聰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張文瀚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18日
3月27日將於臺南舉行「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
總統府於去(113)年6月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期盼由中央與地方協力,並結合民間力量,攜手建構因應大型災害與威權主義擴張威脅的量能,以全面提升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為目標。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於去年12月26日,會同中央各相關部會及臺南市政府,進行桌上推演。而延續前次桌上推演脈絡,將於3月27日,在臺南市舉行「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並將於當日演練結束後,接續於臺南當地,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及「委員會議會後記者會」,展現賴總統所揭示的「行動的委員會」之精神。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的情境,將融入地震、海嘯及關鍵基礎設施遭破壞等天然災害的複合式災難場景,透過實地、實景的小規模演練方式,驗證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等單位「大規模疏散撤離」、「收容安置」,以及「擴充急救醫療場所」等災難應變能力。同時,演練亦納入可恃民力,驗證政府與民間相互支援合作與應變能力,以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之目標。 實地演練時間訂於3月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14時實施,演練地點分為A(臺南市立南寧高中),及B(安平港旅客服務中心、育平郵局對面廣場)兩條路線同步進行。總統府及臺南市政府已規劃採訪相關動線,預計將於3月21日發放採訪通知,敬邀媒體朋友在名額限制內報名隨團採訪。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04日
總統出席GCTF研習營 盼打造更強韌的臺灣 與各國互助交流共同促進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上午出席「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全社會韌性建立、整備與應變研習營」開幕典禮時指出,當前全球極端氣候、疫情、能源危機等挑戰層出不窮,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對愛好自由國家帶來嚴重威脅。這些挑戰都是不分國界,也絕對不是單一國家可以面對。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透過GCTF平台向世界分享經驗,並持續與更多國家合作,共同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指出,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結合中央地方力量,全面提升社會韌性」、「強化全民因應災害能力」及「發揮臺灣的強項,貢獻國際社會」等三項行動,向世界展現,我們有決心打造一個更強韌的臺灣,也期待與各國互助交流,共同促進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總統以英文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歡迎來自30個國家、多達60位的國際貴賓,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的研習營,共同探討全社會韌性的建立、整備和應變。 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GCTF就是臺灣向世界分享經驗的重要平台。 我要感謝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四個GCTF的正式夥伴,過去幾年來,我們透過GCTF,持續跟更多的國家合作,交流的領域不斷擴大,更共同因應各項新挑戰。 我相信,我們彼此合作的力量越大,推動世界進步的力量也越強大。今天每一位貴賓的參與,都是重要的力量,我要向各位表達最深的感謝。 當前,全球極端氣候、疫情、能源危機等挑戰,層出不窮,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對愛好自由國家帶來嚴重威脅。這些挑戰都是不分國界,也絕對不是單一國家可以面對。 臺灣身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藉著共同主辦這場研習營,我們向世界展現,有決心打造一個更強韌的臺灣,也期待跟各國互助交流,提升彼此社會的韌性,一起促進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未來,我們會繼續推進三項行動: 第一,結合中央地方力量,全面提升社會韌性。 去年,我在總統府,成立了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次GCTF研習營的議程,包括民力訓練、策略物資盤整、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等,都是委員會討論涵蓋的主軸,要全面強化臺灣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韌性。 我們要能夠面面俱到,更需要整體國家的團結合作。因此,去年,我們在總統府,進行了第一次,由中央各部會聯合地方,並有民間觀察員在內的跨領域桌上推演,針對「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瀕臨衝突狀態」,驗證政府的緊急應變能力。 未來,我們將持續透過各項演習,提升中央和地方的合作效能,強化整體國家因應災害的量能。 第二,強化全民因應災害能力。 我們深刻理解,強化全社會韌性,必須讓民眾提升風險意識、了解如何因應災害,並且發展自救、互助、合作的能力。 我們感謝美國在台協會(AIT)從2021年起,與臺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在臺灣各地推動「援手」計畫,現在已經升級為2.0,持續培訓更多民眾具備急救能力。去年,我也和AIT 谷立言(Raymond Greene)處長一起參加在新北的活動,見證培訓成果。 政府除了參與這項「援手」計畫,也積極推動「防災士」培訓,年齡層從11歲到89歲,並且持續擴大培訓的對象。 同時,我們在全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建置「臺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提升這些重要設施面對災害的自主應變能力;未來也將繼續精進與擴充民力培訓,讓民眾可以成為政府防救災的重要夥伴。 第三,發揮臺灣的強項,貢獻國際社會。 臺灣「防災士」的概念,是來自於「日本防災介助士」,我相信,透過這次研習營,臺灣和各國都能在各面向相互學習,多管齊下,來提升全社會韌性。 臺灣具有堅強的資通訊能力和先進科技,未來,我們會持續建立更健全的資安防護體系,並且擴大運用新興科技,精進國內安全的維護工作。我們也希望,透過發揮臺灣的強項,分享臺灣的經驗,為國際社會帶來更多貢獻。 最後,再次歡迎各位夥伴的參與,也特別謝謝AIT共同主辦這場活動,在促進世界安全與韌性發展的道路上,我們結伴同行,一定可以走得更遠、更久。 包括外交部長林佳龍、內政部長劉世芳、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劉得金、林飛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副代表高羽陽、澳洲辦事處代表馮國斌(Robert Fergusson)及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倪傑民(Jim Nickel)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25日
總統赴臺南視察地震災損 強調政府與鄉親共同面對災情 協助受災家戶好好過年
關心0121嘉南地區地震災情,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前往臺南視察玉井大廈及江家古厝受損情形,現地瞭解災損狀況,並慰問楠西區綠柏園芒果故事館收容安置民眾。總統強調,政府會與鄉親們站在一起、共同面對災情,讓損失傷害降到最低,未來重建順利。農曆春節將屆,也盼協助每位受災家戶好好過年。 總統表示,這次玉井與楠西的災情不僅臺南市各界關心,社會也非常關心。除了臺南市政府團隊、區公所及里辦公室一起投入,中央也一樣投入,就是希望災情能夠降到最低,未來也能重建順利。 總統提到,這次和2016年的地震一樣,發生在農曆過年前,上次發生在美濃,臺南受到重大影響,特別是永康的維冠大樓倒塌;這次地震震央在嘉義大埔,臺南玉井、楠西受到較大衝擊,但是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勇敢面對。 總統說,從稍早的簡報知道,目前受傷民眾均為輕傷,無重大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受影響的房屋也經通報,由相關技師、建築師等公會評估受損情形,同一戶因不同公會技師判定有不同結果,可以申請複查,將以更嚴謹的標準解決。 總統指出,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團隊,除了第一時間在玉井區及楠西區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其他35個行政區也成立災害應變中心,讓沒受影響的行政區能提供受災區幫助,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總統表示,受災戶數慰問金發放也已經高達942萬373戶,除了發放受災戶慰問金,公共設施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市場、基礎建設等,在中央地方合作下,已全部修繕完畢。水電方面則均復電完成且恢復供水,至水質不夠好的問題,將協請自來水公司持續改善。 總統說,相較過去0206臺南、0403花蓮地震,這次災情雖然相對較小,但對於受到影響的民眾而言是一樣嚴重。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公布此次受災民眾或住宅,將比照0403花蓮地震來表達關心、支持及照顧,請大家放心。另外,山區有部分房屋未辦理建物保存登記,只要有戶口、地址及居住事實,應同樣給予受災戶幫助。 總統提到,江家古厝是臺灣最大單一姓氏的聚落,對臺灣文化資產非常珍貴,希望內政部、客委會、文化部等中央部會與地方共同合作,協助其回復過去傳統聚落的樣貌。 總統認為,玉井文化大廈的災情也要謹慎面對,雖然技師認為只要加強保固,沒有居住問題,但之後仍要詳細確認個別戶、每一個不同樓層受到多少程度的影響,並且與民眾溝通協調、了解其意願,以確保居住安全。 最後,總統強調,政府會與鄉親們站在一起,共同面對此次地震,讓損失傷害能降到最低。農曆春節將屆,也期盼臺南市府團隊能協助每位受災家戶好好過年。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郭國文、林俊憲、賴惠員、陳亭妃、王定宇等亦分別陪同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3日
總統接見鳳凰獎楷模 盼共同打造更全方位、更具韌性的防救災體系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上午接見113年「鳳凰獎」楷模得獎人,感謝所有得獎人守護國人生命財產,為國家、社會、人民全力以赴、犧牲奉獻的精神。並表示,未來要繼續團結所有力量,全面強化防救災體系;持續提升消防訓練中心各項設施,精進消防人員專業能力;也要為第一線人員充實裝備器材與汰換救災車輛。期盼所有鳳凰獎楷模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更全方位、更具韌性的防救災體系。 總統致詞時表示,再過幾天,就是「119消防節」,首先他要恭喜各位得獎人獲得消防最高榮譽「鳳凰獎」,也藉這個場合向全國消防、義消、防火宣導、救護、災害防救志工朋友,以及投入消防教育的老師們,致上最高敬意和感謝。 總統指出,每當臺灣遭遇災害的挑戰,全國消防人員都不分彼此,深入災區,全力以赴。去年臺灣經歷震災、風災和火災,因為有消防人員的努力付出,民眾才能獲得援助、儘早恢復正常生活。每一位投身消防領域的夥伴,都是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座所有得獎人在崗位上的卓越表現,都讓這股力量更加強大,讓臺灣社會和人民更加安全;各位鳳凰獎楷模雖然來自不同縣市,獲獎事蹟也有所不同,但為國家、社會、人民全力以赴、犧牲奉獻的精神都是一樣的。 總統說,這次獲獎的中央警察大學吳貫遠教授,從事消防教育、研究和行政工作超過30年,除推動學術與技術國際交流,更在2023年翻譯出版日本權威著作—《建築火災安全工學入門》,讓臺灣能與國際接軌,提升國家防災能力。他看到事蹟介紹中,吳教授的使命是要讓臺灣在全球防災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政府和民間共同目標,要讓臺灣更進步、更有競爭力,也能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總統認為,現在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就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人民也會因此而更安全。當前不論是面對威權主義擴張或是氣候變遷衝擊,以及複合式天然災害挑戰或是平時面對的火災,我們都必須讓社會更具有韌性和能力,因應各種威脅和挑戰。 總統指出,臺灣一直在進步。去年921地震25週年,當年幫助臺灣的許多國家,都派員來到臺灣,進行災防合作交流。過去臺灣受到國際援助,現在臺灣有能力,也有經驗,可以幫助其他國家。這不是一蹴可幾,而是多年來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未來要繼續團結所有力量,更要加快腳步,全面強化防救災體系。 總統表示,我們要持續提升消防訓練中心各項設施,精進消防人員專業能力;也要為第一線人員充實裝備器材與汰換救災車輛。另外,政府從2019年推動充實消防人力計畫,「5年增補3千人」已在2023年如期達標;去年持續擴大推動這項計畫,從2024年開始到2028年要再增補3千名消防人員,強化消防能量。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得獎人的貢獻,也期盼大家都能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更全方位、更具韌性的防救災體系。並向大家拜個早年,也再次感謝消防弟兄姊妹堅守崗位、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讓國人安心迎接新的一年。 訪賓一行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