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5月23日
副總統盼透過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 讓大家一起為食品安全的未來規劃出美麗的藍圖
副總統出席「第四屆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暨全國大專校院食安系所論壇」

陳建仁副總統今(24)日下午出席「第四屆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暨全國大專校院食安系所論壇」,說明政府相關部門致力於守護臺灣食品衛生安全的努力與作為,期盼透過此次研討會,讓大家聚集在一起,為食品安全的未來規劃一個美麗的藍圖,為我們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表示,今天再度回到臺大公衛學院,他有一種很強的熟悉感,不只是因為他的黃金歲月都在這裡度過,他在2014年擔任中研院副院長時,也曾擔任過第一屆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的主持人。

副總統說,他很高興看到這個研討會持續不斷地成長和發光,並且透過研究成果和創新解決方案改善我們的健康。他認為這是科學家、醫生、食品安全及環境醫學專業人士交流意見和分享成果一個很好的平台。

副總統認為,食品安全對人類的健康和福祉至關重要。從2019年開始,聯合國宣布每年6月7日為世界食品安全日,這將是重新提醒大家食品安全重要性的時刻。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秘書長Tom Heilandt曾表示,世界食品安全日是給每個人一個機會重新思考「食品安全」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事。

副總統提及,自總統上任後,政府相關部門開始以食安五環的策略,希望藉由掌握食材源頭、製程管理,一路到下游運輸儲存,以及販售端的消費者,都能落實從農場至餐桌理念,並透過業者自主管理和政府公權力監督,結合醫學、公共衛生、食品科技及資訊科技的力量,共同守護臺灣的食品衛生安全。

談及今日的主題-「食品安全生物監測規劃與未來展望」,副總統指出,人體生物監測技術將是協助我們改善食品安全一個很好的方法,透過觀察人體飲食可能會接觸到的危害物質,進而反思現行食安管理上可能的缺口,來改善政府的食安政策,以更全面地保護人民的飲食安全。副總統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能夠讓大家了解各國生物監測運用於政策制定上的方式,並激發改善食安環境更多創新思考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本次論壇結合全國大專校院食安系所,與會的師生們都是臺灣食品安全的未來希望。他認為,這是個絕佳的機會,讓大家聚集在一起,為食品安全的未來規劃一個美麗的藍圖。副總統也期盼人類生物監測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幫助政府以科學的方式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並在食品安全問題變得更嚴重之前防患於未然。「相信大家都非常有使命感,希望能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副總統說,這個研討會也許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次會議以及這兩天將在這裡激盪出來的智慧火花,對於實現我們的目標非常重要。他希望這次會議能夠圓滿成功,每位參加會議的朋友也都能有滿滿的收穫。

最後,副總統感謝本次會議主席陳保中教授及工作團隊竭盡心力辦理本次研討會,也感謝特地遠道而來的各國生物監測領域的專家,以及在食品科技、公共衛生領域不斷努力貢獻的朋友們。「臺灣因為有您,國人將會有更安全、安心的飲食環境」。

包括臺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及美、德、英、日等國生物監測領域專家與學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0年11月26日
出席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50週年大會 副總統:協助臺灣食品產業拓展國際市場
賴清德副總統今(26)日上午出席「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51次會員大會暨科技整合與食品創新研討會」時表示,政府會與產學界持續落實食安五環政策、提升食品產業的科技應用,以及協助臺灣食品產業拓展國際市場。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受邀參加「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50週年盛會,也深感榮幸能擔任頒獎人,他要代表蔡總統祝福大會順利、研討會成果豐碩,不僅推升食品科技的進步,也進一步帶動食品產業的發展。 副總統感謝「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成立50年來,長期在公私部門間扮演溝通橋梁的關鍵角色,積極培育食品科技人才,深耕食品科技研究,並將專業知識回饋至食品產業及學界,讓臺灣食品產業得以掌握國際發展趨勢,開創食品產業新藍海。 副總統提到,臺灣食品產業從業者眾,對臺灣經濟發展更是重要,未來發展也面臨各項挑戰。第一,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最重要的東西,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醫療進步,人們從要求吃得飽、吃得好,逐步提升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這是來自於社會及消費者要求的挑戰。 副總統接著說,第二,農業及食品科技日新月異,食品不斷創新、樣貌也非常多,尤其國際產業鏈競爭格外激烈,如果沒有進步勢必很快就會被淘汰。第三,因為疫情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全球食品產業供應鏈也在重組,臺灣在重組過程中如何不被排除在外,這項挑戰是我們必須要努力的目標,也是進步的動力。 副總統指出,政府責無旁貸協助食品產業,也請食品科技學界一起來幫助食品產業克服各種困難。首先,是產官學界及消費者團體共同合作,強化新興食品的檢驗量能,持續落實食安五環政策,建立從產地到餐桌的管理體系,邁向信任食安的消費環境。 副總統接著指出,第二,為了因應全球新科技浪潮,政府也在「5加2產業創新計畫」基礎上,推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精神,食品產業的科技應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他期許臺灣能在專家學者的持續努力下,應用新的科學技術開發新興產品,並導入科技智慧化經營管理模式,讓食品產業的整體價值能夠不斷提升。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第三,政府會積極協助食品產業國際化,臺灣已經在「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上,爭取與美國雙邊貿易協定(BTA)的談判;美國與日本也公開歡迎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他相信只要臺灣強化臺美經貿關係、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一定有助於加工食品業在國際市場的拓展。 談及將於12月18日舉行的「反萊豬進口」公投,副總統說,任何食品添加物不違背國際安全標準,就有權利在國際社會流通,如果這項公投通過了,將會阻止臺灣加入CPTPP及與美國進一步的BTA談判,這對臺灣的經濟影響非常大,對我們的食品業者未來要經略國際市場也會產生困難。因此,他要請現場食品專家及社會各界,共同來支持這項重大的政策。 最後,副總統也提到,「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努力與貢獻不僅在國內受到肯定,也被國際社會看見,並成功向「國際食品科技聯盟」爭取到2026年世界食品科技大會的主辦權,真的非常榮幸。他非常期待透過這場盛會,提高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與各國交流食品科學技術成果。 隨後,副總統頒發「台灣食品工業特殊貢獻獎」及「傑出食品企業家獎」予得獎人,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包括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楊炳輝、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啓成、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陳建斌、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0年01月08日
視察小學營養午餐 總統:落實食品安全 給孩子更好照顧 給農民更大支持
蔡英文總統今(8)日上午前往新竹視察「新竹市東區三民國小附設幼兒園」暨訪視校園營養午餐,強調政府高度重視食安議題,政府有經驗、有能力、更有決心,要充分為食安把關。她也請農民朋友放心,在解決跨國貿易問題的同時,政府會有積極的作為,持續強化在地農產品的競爭力。 總統抵達後,首先欣賞三民附幼學童表演,贈送圍巾給小朋友們,並聽取新竹市長林智堅「新校園運動」及新竹市政府教育處長沈靜濤「營養午餐」簡報,以及視導附幼校區。 總統致詞時表示,每次來新竹都很開心,記得上次去參觀「新竹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令人印象深刻,而每一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覺得新竹是有歷史的城市,在林市長的領導之下,歷史資產都保留下來了,而且還持續地往前走。 總統提到,下一代的照顧在新竹真的是非常周全,林市長本身有好幾個小朋友要照顧,因此他將心比心,對新竹市小朋友的照顧特別地周全。不僅如此,新竹有年輕的市長、年輕的家長及年輕的團隊,一起把新竹打造成有歷史、有朝氣,而且對兒童友善的城市。 總統說,剛才在林市長的陪同下,先去看了三民國小附設幼兒園,「新校園運動」的成果真的很讓人驚艷。當然,新竹市不只硬體建設有做好,營養午餐也辦得好,在國產食材使用率上,做到了全國第一。 總統談到,她曾經到新竹市的關埔國小,和小學生們一起用餐,當時對市府和學校的用心,就有很深刻的印象。今天來到三民國小,雖然因為防疫,沒辦法跟小朋友一起共用營養午餐,不過從簡報中大家可以看到,營養午餐政策有了更明顯的進步。 總統進一步說明,包括新竹市在內,全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都採用國產的優良肉品,請家長放心,政府採用「三章一Q」國產生鮮食材的獎勵,從每人每餐3.5元提高到6元,這些都是中央提升營養午餐品質的措施。再加上地方政府用心推動,依法配置公職營養師,進行食材的追溯跟管理,甚至做到上網登錄食材、公開資訊,現在的營養午餐政策,確實進化到一個新的階段。 總統指出,增加獎勵,明確標示,溯源管理。這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在關鍵的階段,可以吃到最新鮮、最營養的食材。 總統請家長們安心,把孩子們送來學校,一定會有最好的保障;也請農民朋友放心,在解決跨國貿易問題的同時,政府會有積極的作為,持續強化在地農產品的競爭力。 總統強調,從營養午餐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這幾年政府高度重視食安的議題,不論是補強食安法的立法,還是健全「食安五環」的機制,都落實執政的承諾,政府有經驗、有能力、更有決心,要充分為食安把關。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林市長、市府和學校團隊的用心,新竹市創造了重要的典範,她也要感謝柯建銘總召在立法院帶領民進黨黨團,確保食安法規的周延,再加上參與的廠商、專業的營養師、校園裡的廚工,以及辛苦的農民朋友,集結了眾人的力量,讓營養午餐從產地到餐桌,都有更完善的機制。落實食品安全,給孩子更好的照顧,給農民更大的支持,「大家一起繼續努力」。 隨後,總統聽取國產食材及菜色介紹,並與貴賓一同手持「食品安全標章圖示」合影留念,以及視察學生用餐情況。 包括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新竹市長林智堅,及新竹市東區三民國民小學校長陳智龍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08年12月09日
義美「生機生醫中心」大樓開工動土 副總統期許持續守護消費者健康
陳建仁副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義美『生機生醫中心』大樓興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時指出,義美食品公司將投資30億元以上,研發生機及生醫產品,投資臺灣、根留臺灣,期許未來能持續提供好的食品,守護國人及全世界所有消費者的健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受邀出席義美「生機生醫中心」大樓興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義美食品公司是食品業的標竿及典範,成立至今已經85年,一直秉持著「食品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為概念來生產食品,不但是臺灣的食品模範生,也是具有良心的企業,相信很多國人同胞都跟他一樣,從小就是吃著義美生產的食品長大。 副總統說,義美公司長期關心社會、環保、文化,善盡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並以旺盛的企圖心,持續「真誠實在」及「勤儉」的企業文化,作為永續經營的基石,堅持的不只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更提供食品安全衛生的品質保證,致力於成為好食品的供應者。這也是為什麼臺灣曾歷經過好幾次食安風暴,但義美這個老字號永遠屹立不搖,更成為臺灣的驕傲跟榮耀。 副總統提到,義美對環保的重視,令人印象深刻。1990年起,義美冰棒就使用紙盒包裝,並且落實「我們賣的,我們負責回收」原則,採取「百分之百責任回收行動」,義美公司這種開風氣之先的良心企業形象,早已深植在國人心中。 副總統指出,近年來,義美除了繼續提供國人好的食品外,並開始致力於投入生物技術產業的跨界發展,以「食.醫同源」為概念來研發各項原料及產品,積極守護消費者的飲食、照顧消費者的健康。 副總統說,今天義美「生機生醫中心」大樓興建工程正式開工動土,打算投資30億元以上,研發生產「越簡單、越安心」的生機產品,以及「顧健康、補不足」的生醫產品,投資臺灣、根留臺灣,相信未來義美一定會大步邁向國際,他期許義美持續努力研發,將產品推向國際,讓世界看到臺灣。 最後,副總統祝福義美公司永遠走在業界尖端,業務蒸蒸日上,並持續守護國人及全世界所有消費者的健康。 包括義美食品公司董事長高志尚、桃園市長鄭文燦、立法委員蔣絜安、鄭寶清、呂玉玲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08年10月18日
出席食品安全成立大會 副總統:落實食安五環 建立食安環境 照顧好民眾的健康 為人民食安把關
陳建仁副總統今(18)日下午出席「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大會」,說明政府致力於食安五環的推動與落實,積極建立讓民眾信任的食安環境,持續深化部會間的橫向聯繫及資源整合,緊密串起政府、廠商與民眾之間的聯繫與合作,共同捍衛2,300萬人的食品安全與健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代表總統受邀出席「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大會,也很高興看到33位對食品安全盡心盡力的發起人,包括立委、公衛學者、醫生、律師、民間機構代表等先進,以及受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的受害者代表,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才有這個協會的成立。期許未來民間與政府一起努力,共同捍衛2,300萬人的食品安全與健康。 副總統指出,臺灣過去經歷許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從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黑心油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到塑化劑等,食品安全議題長年以來都是國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自從總統上任後,致力於食安五環的推動與落實,包括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十倍查驗十倍安心、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全民監督食安等,並請衛福部、環保署、農委會等政府機關一起努力,建立讓民眾信任的食安環境,並做好相關的管理,從農場到餐桌,從食材端到消費端,都能照顧好民眾的健康,為人民的食品安全把關。 副總統也指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當中,確實存在許多潛在有害物質,而人體會透過飲食暴露,進而引發慢性病、癌症。過去他曾投入南臺灣烏腳病砷暴露的研究,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切入環境暴露;國內也有許多頂尖學者針對環境、飲食中的有害物質進行人體健康研究與疾病預防;對此,他除了恭喜今日獲得食品安全貢獻獎的三位得主,也感謝他們在學術、醫學上的研究,進一步保障民眾的健康。 副總統也表示,過去食安事件發生時,往往是亡羊補牢、緊急應變,消耗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將能運用精密檢測技術、大數據研究,來事先管控未知的食品有害物質,並透過了解食品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與疾病的相關性,教導民眾如何正確的飲食,減少高風險有害物質的暴露,將可以杜絕食品安全事件再度危害國人的健康。 副總統強調,這些年來,食品安全政策已逐步進入軌道,食品安全事件也大幅減少,但還有很多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包括是否應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對受害者權益保障有所說明,以及未來是否應訂定「國民營養法」等。但他相信,在國內公共衛生、預防醫學、流行病學、法律人才的集思廣益下,未來定可以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保障受害者權益。 展望未來,副總統指出,經由政府跨部會、跨領域的協力共治,深化部會間的橫向聯繫及資源整合,將民生產品從生產、製造、流通、販售歷程,緊密串起政府、廠商與民眾之間的聯繫與合作,並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讓民眾可以吃得安心、開心又安全。 副總統也深信,在「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之後,一定會提供政府許多寶貴的建言,並協助政策的研擬與推動;他也期許未來,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為食品安全環境及民眾健康來努力。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立法委員吳焜裕、陳曼麗、邱泰源及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籌備會主委廖脫如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07年12月19日
總統:防疫不會妥協 全體總動員防堵豬瘟入境
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下午至桃園國際機場視察邊境檢疫防堵非洲豬瘟及相關疾病入侵作為,實地了解檢疫及查緝作業,盼民眾提高警覺,共同重視非洲豬瘟議題,遏止非洲豬瘟傳入臺灣。 總統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後,首先聽取農委會動植物防疫局新竹分局長柯榮輝針對非洲豬瘟之宣導、裁罰統計及檢疫偵測犬隊現況進行簡報,隨後並透過模擬旅客檢疫查緝及緝獲禁止輸入檢疫物之後續處理作業,實地瞭解旅客入境桃園國際機場的檢疫情形。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她到桃園國際機場主要就是來看防疫第一線工作同仁的工作狀況。這幾天,除了立法院已經通過法案,針對違規加強處罰之外,行政院也成立了由院長帶領的應變小組;政府全面的文宣也讓國人開始注意非洲豬瘟對於產業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她希望大家能夠提高警覺。 總統說,今天我們看到在第一線工作的機場同仁,包括防疫犬工作的情況,由剛才的簡報,我們也瞭解同仁使用三段式的方式檢測旅客是否攜帶肉品進入臺灣。對於第一線同仁辛勤工作,防止非洲豬瘟傳入境內影響產業及日常生活,她要特別表達慰問與感謝之意。 總統也再一次呼籲國人,對於此次的非洲豬瘟必須要嚴陣以待;非洲豬瘟一旦進入臺灣,感染到的豬隻死亡率非常高,幾乎是百分之百,將對我們的產業產生非常大的衝擊,所以我們要全體總動員以遏止非洲豬瘟傳入臺灣。 總統指出,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網路上及很多地方,都看到很多民眾主動傳遞資訊,製作圖文及影音幫忙宣傳,主要就是要讓所有國人都可以有足夠的警覺跟認知。她也希望入境旅客都能認知到我們在防疫這件事情上非常堅持,也不會妥協。 總統也再次呼籲中國大陸,非洲豬瘟是兩岸之間的一件大事,以兩岸之間人員、貨品交流的緊密度,有必要對於疫情公開透明,而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給我們最充足的資訊,讓我們在防疫上不會出現漏洞;「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應該要做的事情」。我們也非常期待中國大陸政府在這一方面可以積極行動,積極的跟我們合作。 包括農委會副主任委員黃金城、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長祁文中等亦出席是項視察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