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6年07月10日
住宅政策是政府施政藍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總統:政府會全力達成安居樂業的目標
總統接見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及「亞洲不動產學會」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2017年國際聯合學術研討會代表
蔡英文總統今(10)日下午接見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J. Shiller)及「亞洲不動產學會」暨「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2017年國際聯合學術研討會代表,她特別強調,住宅政策是政府施政藍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安居樂業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政府會全力達成目標。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席勒教授能夠來到臺灣。席勒教授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房價指數的權威。他所建立的Case-Shiller home price indices,更是國際上最重要的房價趨勢參考資料。總統表示,無論是不動產學界或實務界,都非常期待他的演講,也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向席勒教授請益。
總統指出,「亞洲不動產學會」及「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都是不動產學術研究人員、從業人員及政策研究人員,彼此交流的重要平台。這一次「中華民國住宅學會」能夠爭取到兩個國際年會,於7月9日到12日,在臺灣共同舉辦,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此次研討會不僅匯集了許多國內外的不動產專家學者,也會聚焦在都市更新及再生、社會住宅、智慧綠建築、房價指數等議題,相信對政府的政策研擬,一定會有相當助益。
總統強調,住宅政策是政府施政藍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安居樂業是社會進步的基礎,先安居而後樂業,解決住的問題,大家就更有動力能夠追逐人生的夢想。
總統接著表示,在政府的施政計畫中包括社會住宅計畫,期望在八年內推動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由於臺灣許多住宅都已老舊,政府也鼓勵老舊住宅的重建,尤其風險較高的住宅。此外,希望透過修法來加速都市更新的腳步。房屋政策是國家重要的政策之一,政府閣員都積極向學者及業者請益並交換意見,希望提供國人安全、舒適、付得起的居住品質。
總統最後再次對訪賓表達歡迎與感謝之意。訪賓一行由內政部次長花敬群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3日
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 總統:持續加速推動社會住宅 落實居住正義、均衡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出席「臺南市南區『鯤鯓安居』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今天是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政府擴大社會投資,建立一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努力的人,都能獲得支持的社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並期盼大家攜手努力,共同落實「均衡臺灣」。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花敬群董事長簡報中央興辦社宅工程說明。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能回到臺南參加「鯤鯓安居」社宅的動土典禮,這也是中央直接興辦社宅的第100場動土典禮。「鯤鯓」就是臺南沿海的沙洲地形,今天動土的地方以前叫做「四鯤鯓」。社會住宅選擇蓋在此處,不只要照顧南區民眾,更要延續這樣的歷史,讓臺南優秀子弟及各地人才都有機會返鄉、移居這裡,一起建設臺南市,落實「均衡臺灣」的理念。
總統提到,上個月臺灣贏得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大家都很高興臺灣棒球有希望了;也很多人提到,臺灣的球員從不被看好到拿下冠軍。他認為,這是大家共同努力打拚的結果,因為每一個人在崗位上的努力,臺灣才能不斷地向前進。
總統認為,政府要做的就是擴大社會投資,建立一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努力的人,都能獲得支持的社會。因此,他上任後,政府持續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來落實居住正義,要讓「社會住宅」成為「國家希望工程」的重要力量。
總統指出,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的「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目標是用兩位總統、4任任期,共16年時間,來擴大興辦社會住宅、滿足臺灣社會的租屋需求,亦即預計在2032年,不論是直接興辦或是包租代管,加上蔡英文前總統已經推動的戶數,都要分別達到25萬戶,共計50萬戶,再加上租金補貼50萬戶,就是100萬戶。
總統說,現在由政府直接興辦的社會住宅,有將近4成住戶是18歲到40歲,讓年輕人可以好好打拚事業,不用擔心居住問題。另外也有4成5的住戶屬於經濟或社會弱勢。相信隨著社會住宅越來越多,政府可以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國人更大支持。
總統同時表示,今天是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未來也會繼續推動。他要特別感謝住都中心同仁的辛苦付出,在很多社會住宅中採用新式工法與綠色建材。像今天動土的「鯤鯓安居」預計採用鋁板模,就是可以循環使用的綠色建材;代表政府同時透過社宅,為永續的營建業立下標竿。
總統感謝內政部及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以及中央和地方民意代表的支持,讓工程得以順利進行。並強調,政府絕對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續加速推動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最後,他祝福「鯤鯓安居」社宅工程圓滿順利,也期盼大家攜手努力、共同落實「均衡臺灣」。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臺南市長黃偉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1月30日
高雄鳳山社會住宅動土 副總統:中央地方共同合作 提供民眾安身立命、追求幸福的居所
蕭美琴副總統今(30)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高雄市鳳山區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社會住宅政策是推動居住正義重要的一環。期盼中央、地方政府團隊及民意代表共同合作,讓每個世代都有安身立命、追求幸福與人生勝利的居所,也為地方帶來活力和希望,帶動國家整體均衡發展。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花敬群董事長簡報「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設計構想及工程規劃。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受邀見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動土活動。去年11月,她剛從美國回到臺灣,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讓下一代在臺灣安身立命,以及確保每個世代的居住正義,要實現這個希望與夢想,社會住宅顯得十分重要。
副總統指出,每個重要政策的推動,除了中央的宏觀戰略規劃及資源投入外,也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及執行,才能有快速的進程和亮眼的成果,這有賴於地方政府團隊及各級民意代表的共同努力。
副總統提到,「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興建,也同時考慮到公園、大眾交通工具等公共活動空間及設施,面面俱到。近年來,高雄不斷進步,市容也越來越美麗,相信能引領南臺灣,成為國家整體均衡發展的最佳動力,她要感謝所有參與的政府團隊和民間夥伴。
副總統表示,從蔡英文前總統開始,社會住宅政策一直是政府推動居住正義非常重要的一環。賴總統也提出「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從直接興建、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三大方向持續努力。在政策推動過程中,有賴立法委員們全力支持預算的審核,以及地方政府努力執行,達成政策推動的全國共識。
副總統指出,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除了堅固耐用,也希望建物符合綠建築及節能減碳的國際趨勢。期盼新造鎮計劃中的公共設施能符合讓居民住得安心、鄰里關係友善等高品質生活的期待。
副總統表示,今天是中央社會住宅第99處動土。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才能造就幸福。期盼未來入住「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青年或其他符合資格的民眾能在此安居,並放心邁向人生勝利的方向。最後,並祝福社會住宅興建案為鳳山區帶來更多活力、希望與勝利,大家一起加油。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林岱樺、邱議瑩、柯志恩、許智傑、賴瑞隆、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0月01日
總統參觀臺灣社會住宅展 了解近年住宅政策執行成果及未來社宅的生活面貌
蔡英文總統今(1)日上午前往松山文創園區參觀「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了解我國居住運動的演變,以及近年住宅政策執行成果。展覽以《我們+》作為主題,希望傳遞社宅不只是社宅,而是各個生活面向的總和,也是未來「可以這樣好生活!」的新選擇。
總統抵達後,由內政部次長暨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陪同導覽,分別參觀「我們+住宅」、「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規劃設計特色」、「租屋經驗分享」、「社宅的營運管理」、「喂喂!這裡是3490村」、「社宅的推動挑戰」等展區,也透過六都展示的社宅特色及國際社宅發展趨勢,感受未來社宅的生活面貌。
「《我們+》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展覽日期為9月23日至10月1日,由內政部、營建署、六大直轄市之地方政府,以及國家住都中心攜手相關企業共同舉辦。該展覽以倡議、實踐、趨勢以及生活為主題,讓民眾藉由展覽了解國家如何透過社宅回應未來社會趨勢,傳遞居住政策的核心價值。展覽也邀請六直轄市政府共同展出,並攜手相關企業,透過創意展品來回應循環經濟與高齡化議題,向大眾展示友善家居生活的實際應用與未來趨勢。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內政部長林右昌、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黃景茂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9月27日
出席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 副總統盼持續推動社宅政策 滿足全國租屋需求 讓社會更安定
賴清德副總統今(27)日上午出席「2023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感謝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協助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他期許在目前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動,藉由興建社宅、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3項政策,滿足全國的租屋需求,讓社會更加安定。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首先代表總統感謝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們,這幾年來共同參與協助推動這項國家政策。
副總統指出,落實居住正義是總統上任後非常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提出社會住宅政策,包括興建及包租代管兩個面向。目前包租代管政策即將邁向第7年,累積媒合數超過8萬戶,其中存續中的租約有5萬9千戶左右,現在正以每季媒合約7千戶的速度持續成長,預計明年可望達到8萬戶之多。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包租代管政策,國家主要以「3稅減免、3費補助、3年服務」等措施,來支持、鼓勵房東共同參與。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可以比自己招租房客享有更多優惠。他希望讓社會更多人知道這項政策,除了照顧到房客的租屋需求,也關注房東的權益。
副總統表示,在蔡總統的基礎上,未來他希望能持續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包括「興建社宅」的12萬戶新增13萬戶,達到25萬戶;「包租代管」的8萬戶新增17萬戶,達到25萬戶;「租金補貼」則從25萬戶增加到50萬戶。透過3項政策達到總數100萬戶的目標,滿足全國80幾萬戶的租屋需求,讓整個社會更加安定。
包括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9月11日
視察國家住都中心 總統: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 努力發揮更大效果 讓公共支持體系更完整 照顧更多人
蔡英文總統今(11)日下午前往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視察,並與包租代管房東、房客交流。她表示,社會住宅政策從起步時的艱辛,到現在速度越來越快,期盼持續累積成果,並藉由租金補貼或社會住宅政策,讓社會的公共支持體系更完整,照顧到更多人。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努力發揮更大效果。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內政部次長暨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簡報住宅政策成果,以及包租代管業者、房東代表與房客代表的心得分享。
隨後,總統致詞時表示,社會住宅政策是她在2016年競選時非常重要的政策,執行起來挑戰性很高,許多國家實行的社會住宅政策,都是好幾十年累積的成果。在我們起步較慢,且有強烈住屋需求的情況下,如何加速實行,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談及社會住宅政策執行情形,總統提到,她從剛開始一個月來視察好幾次,到一個月一次,現在2-3個月視察一次。社宅政策從一開始執行時的艱辛,到現在已經進入軌道,速度越來越快。她希望速度可以再更快一些,期盼不論是包租代管或直接興建,都可以持續累積成果,讓民眾有租屋需求時,國家有一套機制來提供協助。
總統說,今天來國家住都中心,除了來督察內政部,更重要的是,她要感謝所有參與「包租代管社會住宅計畫」的國家住都中心與內政部同仁、公會,也感謝房東、房客們願意相信並體驗這項政策,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才能夠更深刻體會社宅政策背後隱含的精神。這讓我們受到鼓舞,也讓社會認知到這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政策,這項政策在社會的接受度越大,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總統提到,這段期間,政府也修訂了幾項法律,包括在2016年修訂《住宅法》,讓社會住宅的興辦,有更扎實的基礎。2017年,政府制定了「租賃專法」,發展包租代管的服務;在2018年,國家住都中心成立之後,更加積極落實社會住宅和公辦都更的政策。
總統指出,早期的法規建構,都是一步步到位,所以剛開始的速度確實很慢,許多法規必須經過立法院同意後,才有法律的基礎推動政策。此外,早期社宅政策仍以地方政府推動為主,但因量能有限,後續由中央接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總統說,除了包租代管與直接興建社會住宅,政府也推動租金補助。因為即便政府加速經營,但仍有不足,許多人希望能得到國家的協助,降低住屋負擔。近來,包括「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及「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等專案,都是要幫助有租屋和購屋需求的民眾。
總統表示,今年,租金補貼的申請目前超過44萬戶,預計將突破去年。無論是租金補貼或是社會住宅政策,都是希望讓整個社會的公共支持體系更加完整,照顧到更多人。
總統再次感謝房東代表,因為大家願意參加「包租代管社宅計畫」,政府才有更強大的力量,照顧更多有居住需求的家庭,也減輕年輕世代的居住壓力。她也感謝在場的房客代表,願意嘗試這項政策並分享經驗,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這項計畫。
總統提到,9月是大學開學季,過去幾個月以來,政府發放18到20歲的文化成年禮金,也推出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TPASS通勤月票。這降低了通勤族的通勤費用,讓他們可以選擇的居住範圍擴大,某種程度也是替都市減壓。加上前面提到的租金補貼,就是希望讓年輕學子能夠生活減壓,學習力增加。也希望讓社會新鮮人感受到政府的溫暖與照顧。
總統表示,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努力發揮更大的效果,也會推出各項友善年輕人的政策。也請現場房東及房客代表們踴躍發言,提供政府寶貴的建議。
包括內政部長林右昌、營建署長吳欣修、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桃園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貞君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賽斯頓(Buck Sexton)及其胞弟梅森(Mason Sexton Jr.)、克茲(Keats Sexton),並接受賽斯頓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臺美經貿夥伴關係及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今(7)日凌晨播出。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臺灣的公民責任感已引起許多美國人關注,我們注意到臺灣民眾守法且相互尊重,在路上行走讓人感到很安全,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另外,現在臺灣與中國之間議題深受全球矚目,人們認為兩岸情勢升溫、危機日益接近,您會如何向美國聽眾形容目前的兩岸局勢?
總統:首先,我很高興聽到你此趟來臺灣看了很多事情,收穫豐碩,另外也謝謝你對臺灣公民社會的肯定。臺灣的確被國際社會稱讚「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因為颱風引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街道都是泥沙、很多房子都被泥沙堆積,臺灣社會自動自發地跑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過去幾天有連續假期,第一天假期有3萬多人去、第二天有4萬多、第三天又4萬多,總共有十幾萬人自動自發拿著鏟子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所以臺灣社會也稱呼這批人為「鏟子超人」。
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臺灣的確是充滿熱情、人民很善良,所以不管是街道或者是在晚上或白天,基本上治安都不錯。
你剛剛提到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全球關心臺灣跟中國關係的朋友能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沒有權力侵犯臺灣。第二、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演、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打破臺海現狀的是中國,不是臺灣;臺灣人民保護主權、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不應該被解讀為對中國的挑釁。第三、即便臺灣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臺灣仍然沒有放棄尋求兩岸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事關重大。我們對和平有理想、沒有幻想,我們認為和平必須要靠實力才能夠得到。
所以臺灣在我上任之後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在2030年之前可以達到GDP的5%。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進行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共同合作,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對臺灣的安全進一步做出貢獻,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都是未來臺灣要著重發展的項目。
第二是強化經濟韌性,臺灣在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可是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也就是說,我們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讓臺灣的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經濟不但要好,而且要有韌性,臺灣才能夠安全。第三是跟美國還有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嚇的力量,也就是用備戰來達到避戰的目標。
第四是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談判,透過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有看到川普總統公開談到,習近平曾經打電話給他,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我們希望能繼續得到川普總統的支持,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問:如果您現在有機會與川普總統直接對話討論臺海情勢,尤其在國防與國安方面,您希望讓川普總統知道什麼?
總統:如果有機會見到川普總統跟他講述臺海情況的話,我會建議川普總統特別留意習近平目前不僅在臺海進行越來越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東海、南海也擴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海艦隊在演習時繞行日本一周,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發射實彈射擊。
印太區域持續變化,情勢不斷變緊張,面對的不是只有併吞臺灣而已,當臺灣被併吞之後,中國會更有力量在國際上跟美國競爭,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衝擊到美國的本土利益,所以希望川普總統能夠持續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國家的安全,也會善盡責任,跟民主陣營共同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問:美國過去在外交政策及介入國際事務方面學到一些教訓,因此格外關注那些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並展現上戰場決心的夥伴。請問您如何向美國政策圈或公民展現臺灣捍衛自身主權的決心?
總統:我會跟他們說,臺灣有絕對的決心守護自己國家安全,因為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臺灣在保護自己國家時,等於是承諾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剛剛提到國防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國防預算從占GDP 1.9%提高至2.5%;明年則可以達到3.32%,203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5%,比北約標準早5年。
另外,我們也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集結臺灣各行各業、公私力量進行全社會防衛的訓練;我也主持了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共政權定位為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國對臺灣的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共100多條的國安法制,在此會期會送到立法院審議,讓臺灣能更有法治力量、更有國防力量、更有人民參與的力量來守護國家,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相信自助人助,所以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臺灣或其他國家必須善盡自己的責任,只有自助才能得到人助,大家共同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嚇阻力量,才有辦法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問:全球正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及其發展,尤其是美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卓越廠房也引起大家濃厚興趣。請問您對臺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經濟夥伴關係有何看法?預期未來將如何發展及共同促進繁榮?
總統:臺灣科技產業的確有不錯表現,這是臺灣數十年來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及臺灣人民支持下的結果。但我必須謙卑地說,台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包括:美國是創新、研發、設計,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有材料和設備,韓國有快速記憶體,臺灣是晶圓的邏輯製造,荷蘭擁有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面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美國還是要繼續領先全世界,臺灣很樂意跟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也讓美國能再度偉大。
臺灣也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對世界未來繁榮的重要責任,所以臺灣政府支持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及德國投資。未來美國在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問:在與臺灣政府官員會晤過程中,談到家庭組成,美國最近也開始關注這項議題。美國觀眾可能會很有興趣聽到有些國家試圖透過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例如鼓勵婚姻和促進生育率等,使社會持續壯大,也更有韌性。請問臺灣有哪些促進生育率的措施?這些政策目前實施的成效如何?
總統:很高興你肯定臺灣這些作為。其實臺灣這些政策也參考了美國及國際上一些國家進步的做法。目前我們整個策略是,第一,0-6歲國家跟家庭一起養,小孩子0到6歲每個月都有錢可以領。另外,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職都免學費。
另外,我們對老年人也有長期照顧系統,全臺灣有1萬5千個據點,大概有10萬個長照服務員在幫助65歲以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如果年輕人要結婚,結婚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優先得到住到社會住宅的機會;如果要買房子,可以得到政府利息補貼;只想要租房子,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租金補貼;不孕夫婦政府也可以補助他們去接受人工生殖。
另外,我們也在減稅,這是臺灣歷史上對社會投資最大的時刻,也是減稅最多的時刻。這些作為就是要讓年輕人敢婚、敢育、能養。我也注意到川普總統目前要減稅,我們希望家庭的負擔能夠減少,讓更多人能夠組成家庭,讓社會能夠安定、繁榮發展,然後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