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05月13日
提升研發能力 副總統勉推動臺灣成為亞太地區生技醫療研發重鎮
副總統出席「2017前瞻生技健康福祉 提升競爭力論壇」

陳建仁副總統今(13)日上午出席「2017前瞻生技健康福祉 提升競爭力論壇」,期勉各界共同努力,提升臺灣生醫產業的研發能力,進而造福全人類健康福祉。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五加二創新研發計畫是蔡總統的重要政見之一,希望能透過推動相關產業,連結國際、連結在地及連結未來。而在五加二創新產業當中,生醫產業便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區塊。目前,行政院已規劃「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未來,將沿著高鐵廊帶,串連起南港、竹北、臺中及南部等園區,推動臺灣生醫產業的發展。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位於北部的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是以研發新藥、新疫苗及新的診斷器材為主,由衛福部、科技部及中央研究院共同努力,目前進行的相當順利,希望能夠在今(106)年下半年落成並開始招商,繼續從事研發創新工作。至於竹北生醫園區,未來臺灣大學將在該地設立研究創新醫院,並與交通大學合作,以生醫影像為發展重點。

談及臺中發展生醫產業的潛力,副總統認為,包括微創醫材及智慧醫材在內,都需要精密機械的配合,而臺中除了擁有許多精密機械產業,又有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院與中興大學等大學,以及臺中榮總等醫院,若能相互結合、共同努力,也非常適合發展生醫聚落。

副總統認為,要發展一個生醫聚落,需要有優質的研發機構及良好的生活機能,讓研發人員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運用智慧從事研發工作,並進一步吸引國際人才、資金及技術,如此才能蓬勃發展。

副總統強調,要發展生醫產業,法規、人才、技術、資本及題材都相當重要,若能找到合適的題材,持續努力,臺灣就可以做為亞太地區生技醫藥研發的重鎮。舉例來說,東亞地區有許多疾病與白人及黑人族群不同,因此,若能好好發展基礎醫學,相信臺灣一定可以做為東亞地區的醫療研究重鎮。尤其是近來臺灣生醫產值及市值大幅增加,只要各界能全心全力、共同努力,相信一定可以突破目前的困境,提升臺灣研發能力,進而造福全人類健康福祉。

副總統並以美國推動「抗癌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以及他自己的肺腺癌病癒經驗為例,分享精準醫療對於臺灣生醫產業的啟發。副總統指出,精準醫療中,最重要的就是「4個P」,也就是個人化醫學(Personalized)、預測醫學(Predictive)、預防醫學(Preventive)及參與醫學(Participatory)。他認為,在發展生醫產業的過程中,若能運用各界的智慧,整合疾病預防、早期發現、治療及復健等面向,便能許給臺灣人民,甚至於全世界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最後,副總統也預祝論壇圓滿成功,並期勉與會者集思廣益,踴躍提出建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臺灣生醫產業能夠越來越好。

包括臺中市長林佳龍、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科技部次長蘇芳慶及前瞻社社長柯承恩等,均出席是場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3日
總統接見「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團隊 盼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114年度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單位,肯定今年獲獎名單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並強調,政府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期盼緊密合作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成為未來的兆元產業。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長年以來積極串連產官學研力量推動國際交流、培育人才,並成為政府和產業的溝通橋梁,奠定臺灣生技醫療發展的堅實基礎。從2011年起舉辦的「傑出生技產業獎」更獎勵優秀企業及研發團隊創新發展,為生技產業注入更多動能。 總統指出,今年獲獎單位涵蓋生技醫藥、再生醫療、高階醫材、醫療AI、農業生技與健康食品等領域,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也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去年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達到7,754億元的歷史新高,這項成果首先要歸功於各位先進的投入與努力,政府也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 總統說,特別是近年來歷經疫情、美國通過《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以及新的關稅政策等情勢變化,都讓生技產業面臨壓力,此時此刻臺灣更要加緊腳步,強化自身產業韌性。 總統表示,現在政府已經針對政策、法規、技術、行銷與資源,提出5大策略協助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像是「國家希望工程」已納入生醫產業;並且隨著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提出多項建議,為產業規劃發展藍圖。同時,政府持續精進《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等法規以及新藥與醫材的審查機制,加速產品上市、協助臺灣與國際接軌。 總統指出,在技術層面,政府鼓勵產業善用AI科技開創新製程,打造穩定且高品質的供應鏈;隨著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的完工,不論是菌株保存、檢體收集,都將有助臺灣與各國深化合作,也讓臺灣生技的堅強實力被世界所看見。此外,期待透過國發基金挹注百億的「智慧醫療創新創業投資計畫」能夠擴大民間參與,進一步完善國家的生醫產業生態系。 總統最後表示,作為醫師出身,深知臺灣醫療面臨的挑戰,也理解患者對健康的期待。因此,除再次恭喜所有得獎團隊,並盼各生技產業先進,繼續發揮創新精神,與政府、醫療體系緊密合作,共同發揮臺灣的醫療實力及高科技優勢,以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兆元產業,讓國家更強,讓世界繼續擁抱臺灣。 訪賓包括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榮譽理事長李鍾熙等,由衛福部長石崇良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6日
總統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 盛讚為世界重要工程建設與藝術品 肯定展現臺灣韌性及打拚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時指出,淡江大橋不僅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和國際地標,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精神。並肯定工程規劃、建造期間,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及中央與地方的團結努力,另針對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的討論,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長治久安。 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參加國家重大建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要代表國家祝福今日典禮平安順利、大吉大利,並在明年通車之後,四通八達、財源廣進。同時也感謝負責興建的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勇敢承擔完成此項艱難任務。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肩負重要交通功能,明年通車之後,預估可分擔關渡大橋30%交通流量也可舒緩台二線竹圍路段17%交通負載量;且淡江大橋主要連接淡水與八里,未來從淡水到林口或雙北市中心的交通會更加便利;另外,淡江大橋將連接西濱快速道路,民眾前往桃園機場也很方便,顯示對在地的交通功能和連結國際的重要性。 總統說,淡江大橋不僅是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由已故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被譽為「曲線女王」的札哈.哈蒂(Dame Zaha Hadid)所設計,靈感來源是臺灣雲門舞集舞者跳躍的舞姿。無論是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都能看到淡江大橋在淡水河上翩翩起舞,是非常美麗動人的藝術品。同時提到,淡江大橋也是世界級的重要建設,為世界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也獲《CNN》評選為2025年全球11大重要建築之一,是臺灣的光榮。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的精神。這座大橋的單塔不對稱斜張鋼索來自奧地利,在工程興建過程中,由於地緣政治變化,必須繞道非洲好望角才能運到臺灣。此外,橋塔為3D曲面設計,因施工不易而歷經7次流標。後來橋塔模板以來自德國的原料,由日本技師處理,此技師師父曾負責臺灣首座斜張橋—高屏溪斜張橋,曾是亞洲最長的斜張橋,現在將被淡江大橋取代。 總統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陳建仁前院長及卓榮泰院長召集跨部會協調,提出完整解決方案;交通部則從王國材前部長、林佳龍前部長到陳世凱部長,顯示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也感謝在地立法委員關心進度及新北市政府團隊的大力支持,與行政院團隊共同合作。 總統提到,台北101是臺灣的國際地標,臺灣高鐵的乾淨、舒適和便利也讓許多國外賓客印象深刻。未來淡江大橋勢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地標,期盼大家在欣賞淡江大橋時能感受到臺灣的國家願景。並提到,自己在新北出生,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核定淡江大橋計畫,也期待明年前來參加完工通車典禮。 總統強調,中央施政不分縣市或黨派,依照地方發展和國家建設需求給予必要支持。近年來中央支持新北市政府在淡水的三項重大建設,包括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與淡海輕軌,總經費將近300億元。淡江大橋完工後,中央也會秉持一貫理念,繼續支持地方建設。 總統表示,過去中央經費較多,能多做一些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中央不一定有充分的能力支持地方政府,未來地方財政較好,就要扛起更多責任。目前既已發現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對於財政分配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得以長治久安。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合龍啟動儀式,見證鋼梁節塊吊升,淡江大橋全橋閉合。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德、交通部長陳世凱、勞動部長洪申翰、新北市長侯友宜、立法委員林淑芬、洪孟楷、鍾佳濱、蘇巧慧、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潘俊榮、榮譽理事長許勝雄、王文淵、苗豐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總統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 盼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賴清德總統今(13)日午間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暨八十週年慶公益藝術展」,肯定台北市醫師公會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並提到,經過多年努力,臺灣醫療環境已逐步改善,政府更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期盼共同努力,提供醫界更好的服務環境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受邀參與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的啟用典禮,祝福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務昌隆,做為會員的後援,讓所有會員能有更大的力量服務民眾、提升醫療服務,讓民眾更健康。台北市醫師公會率臺灣之先,照顧臺北市及全國民眾的健康,也是臺灣推動健保制度、照顧民眾健康非常重要的力量,對於公會全體會員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也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提到,洪德仁理事長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委員,不僅於委員會中督促「健康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辦理一系列兼具溫度與深度的座談,邀請醫界及各領域代表傳遞醫學的初心及價值,帶動社會共同思索醫療的未來與使命,也進一步深化對行醫理想與抱負,讓醫界獲得更多民眾的肯定與支持。總統也肯定並感謝衛福部邱泰源前部長在最辛苦的時刻臨危受命,完成「健康台灣」階段性的工作,邱前部長雖然離開內閣,但沒有離開團隊,持續在醫界為民眾的健康努力。 總統指出,十多年前醫界曾出現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急診人員不足的「五大皆空」情況,現在已逐漸改善並已見成果,主要歸功於:第一,醫界和立法委員致力推動建立制度,包括修正「醫療法」及制定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等,維護醫療人員與患者的權益;第二,投入經費改善醫療環境,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另外也提高醫療人員的待遇及補貼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改善醫界的工作條件。 總統同時提到,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政府也推動了「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預計5年投入將近500億元,針對「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培育多元人才」、「發展智慧醫療」及「落實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共同努力。期盼持續改善醫療環境,借助醫界妙手回春的力量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包括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衛福部前部長邱泰源、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監事長劉秀雯、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6日
總統出席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 期許攜手推動「健康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6)日晚間出席「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祝晚會」時表示,政府有責任完善相關法制,讓物理治療師有寬廣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協助政府推動「健康台灣」,共同應對超高齡社會挑戰,並在運動領域貢獻專業。期盼大家團結合作,一起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114年度最佳論文獎」與「傳承楷模感謝獎」給得獎者。致詞時並代表國人祝福臺灣物理治療學會50歲生日快樂,該學會在臺灣社會各界服務長達50年之久,可說是功在臺灣,也功在人民。  總統感謝王子娟理事長以及現場多位立法委員,在《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協助。並表示,「一日物理治療師,終身物理治療師」,身為總統且為物理治療師出身,有責任完善法制,讓大家有更好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也有更好的發展。  總統提到,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就是希望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目前國人平均餘命有10%的時間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料,政府希望能夠改善平均餘命延長但不健康年數也增加的現象。為達此目標,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尤其是物理治療師的參與。此外,臺灣人口持續老化,今年預估65歲以上的長者約達人口比例20%,邁入超高齡社會,更需要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參與推動長照服務,幫助長輩更健康。 總統接著指出,9月9日即將成立「運動部」,需要的人手及專業領域非常廣,尤其是物理治療部分。臺灣近來在各項運動賽事上屢獲佳績,很高興看到後勤隊伍裡也包含物理治療師,對選手提供很大的幫助。希望「運動部」成立後可以提升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並推廣競技運動。除了讓運動選手圓夢,更可在國際場上為國爭光並推動運動產業。不論在哪一面向,都期許物理治療師共襄盛舉,團結合作,一起向前行。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簡文仁、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Michel Landry、副理事長鄭素芳、立法委員林月琴、蘇巧慧、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4日
「健康台灣」第5次委員會議 總統盼AI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 提升醫療照護服務品質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時指出,AI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期許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能壯大產業,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總統也提到,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及極端氣候變遷等挑戰,臺灣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盼繼續共同努力,逐步達到健康台灣目標。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運作已經滿一年,這一年來,非常感謝各位副召集人、顧問和委員的積極參與,讓跨領域、公私協力的合作能夠更加落實。 我也要感謝行政院的支持,以及衛福部團隊的努力,整合跨部會的力量,一步一腳印,推動「健康台灣」的各項工作。 現在,因應行政團隊的隊形調整,本委員會的執行秘書將由行政院張惇涵秘書長及衛福部石崇良部長擔任,國發會主委因職務異動,由葉俊顯主委擔任委員。 張秘書長熟稔府院溝通,處事明快,能夠讓政策加速落實;石部長行政經歷豐富,兼具醫療專業與對外溝通能力;葉主委則熟稔國內產業政策,善於政策分析,兩位在疫情期間,為臺灣奠定堅實的防疫基礎,並且對紓困政策提出良好解方。 另外,上個月沈靜芬委員出任國民健康署署長,請辭委員。我們感謝沈署長對委員會的付出,也期待在石部長及沈署長的帶領下,將健康促進的核心概念落實於政策,實踐於生活。 接下來,將由臺大醫院余忠仁院長接任委員,余委員今天不克出席,他在臺大醫院首創「星月計畫」,結合超過500家社區基層院所,建立醫院與社區共同照護體系,並在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現為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任內有諸多貢獻。相信余委員的加入,對於分級醫療、醫院評鑑等面向,都能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 這次委員會成員的微幅調整,將更強化各類專業的溝通與互動,相信可以更快實踐「健康台灣」的國政願景。 我們今天的議程,除了報告上次會議列管事項處理情形,衛福部也將提出「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推動台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兩項報告。 AI是新時代的倚天劍、屠龍刀,也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相信只要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產業能夠壯大,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尤其,臺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以及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打造一個涵蓋全年齡層、全場域、能主動預警、且能及時介入管理的智慧健康體系。如此一來,臺灣才能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 目前,我們必須要繼續努力,逐步達到我們的目標。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聽取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報告「第4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姜至剛署長報告「推動臺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六位顧問: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總院長陳穆寬;二位副召集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陳志鴻、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政府機關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俊顯、教育部長鄭英耀;各專長領域代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林德文、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郭素娥、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柯富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副董事長蔡森田、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副理事長簡文仁、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沈延盛、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何美鄉,以及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鄭俊昇。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