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71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7年10月08日 號次:第6825號

總統接見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

中華民國97年9月26日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接見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暨眷屬,並推崇每位得獎人的故事令人感佩,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總統表示,他個人和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有很深的淵源,除了創辦人周進華是他過去在法務部的同僚之外,他自己也是基金會的第一號志工。總統肯定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在周大觀辭世後,仍秉持熱愛生命的價值,化悲傷為大愛,在全世界各角落傳播愛的種子,表揚為生命奮鬥的勇士,進一步鼓舞了大家的求生意志,為周大觀短暫的生命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總統並讚揚單國璽樞機主教去年在得知罹患重症,仍到各地演講,宣揚福音大愛;加拿大青年萊恩.赫傑克(Ryan Hreljac)以希望之井的願景,感動並激勵人心;捷克的抗癌慈善家吉哈.帕芙拉(Pavla Ticha)在罹患乳癌化療後成立「艾蜜莉關懷協會」幫助罹癌者及其家人。總統也肯定單腳菩薩林睦卿、獨臂舞手王蜀蕎、罹癌網路天使張若蓁、漸凍英雄蕭建華、癱瘓天使鄭慧蓮、肌萎英雄曾英齊、顱顏志工天使王婕妤、畫畫寫詩抗癌的原住民兒童馬漢忠、泳不放棄的生命泳士范晉嘉、一門十博士的博士父親楊正民教授、就讀成大法律系的肌萎英雄留揚軒、台灣棋王周俊勳、以及推廣全民保健的梅襄陽醫生等得獎人的奮鬥歷程。
  總統指出,每位得獎人的故事都是一個典範,不僅讓許多人感動,更鼓舞大家在逆境中勇敢向前邁進。看了這些故事,也讓他想起本屆奧運會上我國跆拳道國手蘇麗文跌倒11次仍忍痛再戰的表現。總統強調,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正是最令人欽佩的台灣精神。
  最後,總統勉勵各位得獎人多利用機會向社會大眾宣揚自己的故事,以此為典範來鼓舞人心,並讓社會充滿愛心,更加溫暖。
  得獎人除感謝總統撥冗接見,也和總統分享自己過去的生命歷程。
  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包括萊恩.赫傑克、吉哈.帕芙拉、單國璽、楊正民、鄭慧蓮、蕭建華、曾英齊、林睦卿、王蜀蕎、范晉嘉、馬漢忠、王婕妤、張若蓁、留揚軒、周俊勳及梅襄陽,上午由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及董事長郭盈蘭陪同,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道賀。

副總統出席「探索台灣社會福利問題」研討會

中華民國97年9月26日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由國策研究院、許潮英慈善基金會及台灣民主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探索台灣社會福利問題」研討會,期勉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從經濟面與社會面,一起打倒貧窮,讓台灣成為一個公平、正義與富裕的社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研討會主要在探討如何運用有限政府資源、結合民間資金,建立更完整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尤其是國民年金制度即將上路,而全球又面臨新一波貧窮的威脅,相關討論益顯重要。
  副總統表示,一百多年來,福利國家一直是許多國家追求的理想,但是福利國家的內涵也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變遷,而不斷修正。唯一不變的是:社會福利首要的敵人是「貧窮」,而這個敵人還沒有被消滅。他指出,工業革命之後,歐洲經濟社會結構急速的改變,工業技術的進步解決了生產不足的問題;相對的,分配不均的問題卻日益嚴哄C面對新的經濟社會結構,社會福利逐漸受到重視,福利國家成了大家追求的理想。
  副總統表示,我國社會福利發展過程,起步較歐美國家晚,也尚未達到全民福利的目標。但是,近二十年來,隨著政治民主化,經濟社會結構變遷,人民對社會福利需求愈來愈高,政府也加快腳步規劃實施社會福利制度,可以說一個福利國家的雛形已在台灣出現了。
  副總統告訴與會者,民國83年他擔任經建會主委時,審查通過了《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後來經行政院通過頒布。這是我國對社會福利政策最完整的一份政策綱領。綱領中,把社會保險與津貼、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就業安全、社會住宅與社區營造、健康與醫療照護等六大項目做為社會福利政策的主要內涵。
  副總統說,年來政府依此綱領陸續推動許多社會福利政策,讓台灣社會安全體系更加健全,包括全民健康保險於民國84年實施;國民年金保險制度於民國83年開始規劃,去年8月立法通過,10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不啻為台灣社會保險一個重大的發展;今年8月勞工退休金修正為勞保退休年金,同時訂於明年元月正式實施,使800餘萬勞工受惠,退休金也改為「個人帳戶制」,確實照顧近550萬名有一定雇主之勞工退休後的經濟生活;此外,勞工保險失業給付於民國88年開辦,以解決產業轉型所產生結構性失業勞工的經濟問題。
  副總統也指出,新興的社會問題不斷出現,我們的福利制度也必須有能力因應新的挑戰。他認為,社會安全體系是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政策要能不斷地因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另一方面,安全福利體系要能永續發展,不能無以為繼。不論在健保制度、年金制度或其他安全保障,我們都要不斷地審視:這些制度會不會出現世代財務負擔沉重的問題?不同職業人口是否財務負擔不同?政府對不同職業人口是否補助不均?要因應這些無止盡的挑戰,正需要在場專家學者與政府一起合作,才能讓社會福利制度不斷完善。
  副總統表示,今天全球面臨著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這個全球各國所面臨的嚴峻情勢,不只是經濟面的挑戰,也考驗著各國的社會安全體系。我們需要從經濟面以及社會面一起著手,化解這個金融危機對台灣的衝擊。在經濟面,要讓大家看得到前景與希望;在社會面,要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大膽地去追求前景與希望。兩個體系相互支持,才是社會繁榮健康的保障。
  副總統最後表示,66年前,貝佛里奇報告中,把「貧窮」當成阻礙新社會出現的最大之惡;他也把充分就業當做社會福利制度的三大基石之一。由此可知,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實為一體的兩面,他們面臨的共同的敵人是「貧窮」。今天,政府努力要讓失業率降低到3%以下,也是要讓社會福利制度可以穩固的運作。充分就業、穩健的經濟成長和充裕的稅收,才能讓會福利制度永續發展,才能消滅貧窮。他期勉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從經濟面與社會面,一起來打倒貧窮,一起讓台灣成為一個公平、正義與富裕的社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