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97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07月26日
號次:第6699號
總統視導國軍「漢光22號」演習
中華民國95年7月20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偕同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主持國軍「漢光22號」演習,包括視導國土防衛作戰操演及城鄉守備戰鬥演練,並於視導演練後赴城鄉守備陣地及指揮所,感謝所有參與本次演習的國軍官兵及宜蘭縣政府、縣議會和當地民眾的配合。
在視導國土防衛作戰操演之後,總統致詞表示,這次在利澤簡周邊地區實施的三軍聯合實彈操演,是歷年來規模最大、動員人數最多的一次演訓,實兵實彈檢驗國軍各式精準武器的效能,更是第1次在全體國人同胞的面前展示國軍「愛國者飛彈」執行反飛彈的能力。具體展現了未來在台澎防衛作戰,「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作戰特性。
總統也表示,建軍備戰等有形戰力的整備至關重大,但是全民一心、軍民一體,保家衛國的敵我意識與憂患意識等無形的戰力,更是鞏固國家安全最堅實的屏障與保證。
對於最近的國際局勢,總統指出,隨著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的升高,以及以阿軍事衝突的加劇,國際的戰略情勢日益詭譎多變,但形勢是客觀的,成之在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不但是確保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最堅實的基礎,更是促進整個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在呂副總統的陪同之下再度來到宜蘭,以三軍統帥的身分親自主持國軍「漢光22號」演習。這次在利澤簡周邊地區實施的三軍聯合實彈操演,可以說是歷年來規模最大、動員人數最多的一次演訓,實兵實彈檢驗國軍各式精準武器的效能,更是第1次在全體國人同胞的面前展示國軍「愛國者飛彈」執行反飛彈的能力。除此之外,並透過由後備動員編成的海岸守備部隊,在作戰區的統一指揮之下,擔負起灘岸守備的任務,具體展現了未來在台澎防衛作戰,「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作戰特性。
大家都知道,「常、後分立」是國軍近年來軍隊組織架構重大的調整,將部隊明確區分為常備與後備兩個系統,一方面提升常備部隊應急作戰的能力,另外一方面透過後備部隊的擴充,結合全民總力,與常備部隊共同構成綿密的安全防衛體系,遂行國土防衛的任務。經由這一次「漢光22號」演習再一次的驗證,顯示我國的國防已經跳脫過去以軍事為主的傳統思維,成功地轉型成為結合國民心防意志、民防動員能力、以及軍事防衛準備的全民國防體系。
建軍備戰等有形戰力的整備至關重大,但是全民一心、軍民一體,保家衛國的敵我意識與憂患意識等無形的戰力,更是鞏固國家安全最堅實的屏障與保證。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岸中國始終是我中華民國台灣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兩岸人民交流與往來的日益密切,中國的對台政策也發生質的改變。根據2003年底所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明確地提出:為了發揮政治工作的作戰功能,具體賦予解放軍開展「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等「三戰」的任務,積極藉由「法理爭奪、輿論較量、心理攻勢」等手段,企圖為對台政治、軍事及外交鬥爭開創有利的條件。
台灣是一個真正完全自由民主的國家,人民不但享有充分的言論與新聞自由,並可透過不同的政黨進行公平、公開的競爭,與對岸的中國始終堅龤u一黨專政」、「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黨國體制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制度的不同卻提供了中國靈活運用所謂「三戰」策略的機會,對我內部不斷發動統戰攻勢,企圖達到分化社會人心、削弱戰鬥意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也是當前國家安全所面臨最嚴峻的威脅與考驗。
面對中國「三戰」的攻勢,我們除了要進一步鞏固並深化台灣的民主,堅定全體國人同胞對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等普世價值的信念之外,更要積極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使國家安全的強化能超越黨派立場的藩籬,而成為全民共同的語言。去年2月,政府完成了「全民國防教育法」的立法工作,針對學校教育、政府機關在職教育及社會教育等,全面實施「全民國防」相關課程,增加全民對現代國防、國際情勢以及安全議題的瞭解與認識,同時將每年9月3日「軍人節」定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阿扁認為這樣的選擇是非常正確而且是非常有意義的。國軍是屬於全民的軍隊,是整個國家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與分割的一部分,國軍的每個組成份子,更是你我的家人或是子弟,孩子們需要父母與長輩們的照顧、栽培與提攜,國軍更需要我全體國人同胞的支持、鼓勵與協助。
近日來隨著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的升高,以及以阿軍事衝突的加劇,國際的戰略情勢日益詭譎多變。但形勢是客觀的,成之在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這不但是確保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最堅實的基礎,更是促進整個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最主要的力量之一。這也是為什麼美、日等盟邦,近來對國軍「三大軍事採購案」遲遲無法定案,不斷透過各種管道明確表達深切的關切。台灣身為世界自由民主陣營的一員,以及亞太集體安全體系的一份子,我們絕對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強化、提升自我防衛的能力,「三項重大軍事採購案」的定案,是加速國軍武器裝備更新、以及提升整體戰力重要的一環,阿扁除了希望相關的預算能儘速在立法院審議通過,更期待未來透過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廣,讓更多的國人同胞瞭解國軍在捍衛國家安全上所肩負的重大神聖使命、以及建軍備戰上的需求,從認識國防、瞭解國防,進而支持國防、參與國防。
在這炎熱酷暑的季節,從事嚴格的操練與演訓,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意志和體能極限的考驗,今天每位參演的國軍官兵弟兄能夠拿出不畏艱辛、全力以赴的奮戰精神,圓滿達成演習任務,阿扁要代表全體國人同胞,向大家致上肯定與嘉勉之意。同時,也要對宜蘭地區,從地方政府以及縣議會和地區民眾在整個操演期間關心國防演訓、支持國軍子弟所展現的慷慨熱忱與無私的協助,阿扁在此也要向各位鄉親、各位朋友表達由衷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
當然,每一次演習成功的結束,象徵著另一階段建軍規劃的開始與精進。阿扁也要期勉我全體國軍官兵要始終堅持「帶著敵情練兵」、「帶著敵情建軍」,從嚴從難、求精求實,將國軍建設成一支愛護人民、保衛國家、專業而且現代化的勁旅。最後,再次敬祝今年的漢光演習圓滿順利成功,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勝利成功。
副總統主持健康與觀光產業推廣座談會
中華民國95年7月19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主持「健康與觀光產業推廣座談會」,邀集產、官、學界專家,針對因應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政策的進一步開放,研商如何結合健康醫療與觀光產業,提升台灣的柔性國力與企業商機。
副總統表示,目前政府正考慮進一步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措施,有鑑於中國與台灣的特殊關係,應當思考如何藉此機會為台灣創造最大的利基。她認為,大陸觀光客來台不只是經濟產業的問題,也可以是國民外交,甚至是統戰的途徑,因此,不能單純從觀光角度出發,而應該思考如何為台灣加分並獲取更多利益,但所謂的利益不純粹是經濟利益,因為這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往,如果台灣人民因此被統戰,損失將會很大,但如果反過來讓大陸人民對台灣有很好的印象,也許對台灣將是非常好的柔性國防。
副總統指出,台灣其實有非常好的健康醫療產業,如果能與觀光結合,尤其台灣與大陸有地利之便,彼此的語言相通、風土人情相近,相信將是非常好的思考方向。有關兩岸直航政策,各方討論很多,她曾看過一個數據報告顯示,兩岸直航以後,預估每年可以賺取300億外匯,但可能因為更多人想到大陸去,反而讓我們的外匯增加800億的支出。因此,副總統希望這樣的構想可以獲得進一步研討,尤其總統也宣示希望謀求兩岸和平、促成和談,若能從民間做起,由台灣提供最好的健康服務,相信應該可以是非常好的柔性國防。
副總統也提出許多數據和與會人員分享,1995年時,國人出國人數有518萬8千人,2005年則增加至820萬8千人,來台人數則從1995年的233萬1千人增加到337萬8千人,相較於出國人數的變化,來台人數在這10年內僅呈微幅成長。副總統表示,由於我國目前只開放經轉機及在海外的大陸人士來台,所以2005年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僅有5萬人,但當年度大陸出境旅遊人士達3,102萬人,在2020年更可望達到1億人。面對大陸觀光客此一潛在客源,我們應當思考,如何以適當方式引進大陸觀光客來台。
副總統指出,中國醫療總支出僅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8%,每人平均醫療支出金額只有63美元,相對日本的7.9%(每人平均醫療支出2,476美元)及美國的14.6%(每人平均醫療支出5,274美元),顯示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偏低,如果我國能提供很好的醫療服務,相信相當層級以上的大陸人士會有興趣來台就醫。此外,中國醫療資源分配相當不平均,其中央財政用於衛生的支出僅占1.6%,其中70%用於城鎮,30%用於農村,而有50%的農民因為收入太少無法看醫生。因此,中國大力吸收台灣優秀的醫療人員與財團到大陸去,目前包括昆山、南京、廈門、洛陽、鄭州及上海都有台灣的醫療集團進駐,可見中國對醫療資源有大量的需求,這個醫療市場非常值得爭取。
隨後,副總統聽取與會者意見,進行研討,希冀為推展台灣「健康與觀光」產業尋找新的契機,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與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