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30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08月24日 號次:第6647號

總統出席第五屆「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

中華民國94年8月13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南下高雄市親自為第5屆「總統教育獎」得獎同學頒獎,肯定他們在逆境中堅忍向上、絕不放棄的精神,不但展現了生命的深度與力量,也鼓舞了周遭的許多人。
總統在頒獎典禮致詞中呼籲社會各界,能夠一起為這些孩子的未來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正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在飽受艱辛的環境中成長,因此比一般人更能懂得飲水思源,只要在他們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予適時的肯定與護持,相信他們在未來都能在不同的領域,邁步向前展翅高飛。
頒獎結束後,總統並為不幸於日前病逝的91年總統教育獎得主圓夢,將他協助出版的鄭韻婷個人畫冊-窗外的陽光,致送她的媽媽。之後,總統也為頒獎典禮點燃象徵傳承意義的生命之火。
結束頒獎典禮行程,總統轉往高雄市小港醫院探視因為罹患進行性肌肉萎縮症而住院的總統教育獎候選人張恆鈞同學,親自頒給總統教育獎圓夢護持特別獎及獎學金,並為他加油打氣,鼓勵他好好努力。總統也為總統教育獎主辦單位因張同學無法北上面談,形同棄權的規定表示歉意。總統說,這項不合理的規定會作適度的修正,而這也是張同學對總統教育獎的貢獻。總統也恭喜張同學考上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同時囑咐該院醫生妥善照料。
總統在頒獎典禮致詞內容全文為:
很高興第5屆「總統教育獎」的頒獎典禮能夠在高雄市舉辦,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結合了民間力量,共同推動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首先阿扁要恭喜各位得獎的同學,大家在逆境中堅忍向上、絕不放棄的精神,不但展現了生命的深度與力量,也鼓舞了周遭的許多人。
在頒獎典禮前,連續3天,高雄市政府與主辦單位共同規劃了「圓夢工作坊」課程,這些精心策劃的活動融合了地方特色,展現教育關懷的實際行動,讓所有得獎學生可以經由這些課程,對高雄港都的特色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結交來自全國各地的好朋友,正因為處境相似,所以大家更能惺惺相惜,相互勉勵。在這啟發心靈的活動過程中,更加凝聚彼此的向心力,在面對未來時有勇於追夢的信心與勇氣,這也就是「總統教育獎」所特別重視的教育歷程與內涵。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總統教育獎」已經舉辦5年了,這5年來除了遴選出來自全國各地在艱困環境中仍能奮發向上的同學,給予獎學金的實質鼓勵之外,更透過「圓夢護持計畫」的資源媒合、個案轉介平台,將寶貴的社會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對象與最有價值的用途上,在過去幾年當中,我們幫助了許多即將面臨失學、家境遭逢變故的學生,讓他們在最困頓的關鍵時刻,得以順利化解危機;更讓有才華的孩子,在他們自己的努力與民間資源的協助下,讓原本遙不可及的夢想能夠逐漸實現。
另一方面,今年度為擴大「總統教育獎」對社會積極正向的影響力,更進一步推動了「圓夢護持出版計畫」,以總統教育獎學生的真實案例與事蹟,透過紀錄片的拍攝、動畫、故事繪本、音樂詞曲、電視戲劇腳本創作等等,讓這些感人的故事成為鼓勵他人、激勵自己的生活教材。
今年的「總統教育獎」有68人獲獎,可是罹患「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的張恆鈞同學,原本也是候選人之一,卻因為病況惡化無法北W面談,被迫棄權,因為主辦單位堅持未參加面談形同棄權的規定。其實「總統教育獎」的原意是要表彰在最艱困的環境中,仍保有最上進精神表現的同學,張同學今年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附中,在今年的大學指考中,抱病搏命應試,考上了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他這樣力抗病魔,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力爭上游的表現,不但令人動容,也是最值得讓人肯定的。主辦單位當然要修改遴選規章,讓有相似處境的同學都能順利就地參加面試,這樣做才能符合「總統教育獎」的人道關懷精神,不要讓任何的候選人因為病痛的緣故,失去了面試的機會,而有任何遺珠之憾。
阿扁記得,去年獲得「總統教育獎」的李欣倩小妹妹,當時13歲,體重只有12公斤,因為罹患「進行性脊髓萎縮症」,頸部以下全部癱瘓,但她豁然樂觀、進取、努力向上。但令阿扁難過的是,李小妹妹在獲獎後不久,也就是在去年9月間,就離開了人世。她小小的身影散發出人們在苦難中忍耐的力量,即使是死亡也無法蓋過她生命的光芒。此外,又有一件令阿扁非常悲痛的不幸消息,91年總統教育獎得主鄭韻婷同學也在日前離開我們,鄭同學才15歲患血癌,因肺部感染而住進高醫附設醫院加護病房,上個月9日阿扁特地去看她,除鼓勵她早日康復,並允諾她出版個人畫冊-窗外的陽光,同時相約今年總統教育獎在高雄舉辦時,她來當義工。如今,阿扁知道鄭韻婷同學還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因為她的精神不死,她會是總統教育獎活動永遠的義工。
這一年來,主辦單位結合了學校、民間公益團體、社福機構成立了「勇於追夢宣講團」與「圓夢護持輔導團」,透過宣講團深入校園、社區與企業,以實際案例的分享,來學習如何在困境中成長,如何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舉辦「總統教育獎」北中南東區校長說明會時,更是在參與的校長與民間組織代表的激勵與積極參與下,成立了「圓夢護持輔導團」,透過輔導團的奉獻與專業,為所有得獎與入圍的學生,推動適應每一個個別案例需求的圓夢護持行動方案。同時,更主動邀請縣市長接見鼓勵這些當選的小朋友,展現地方父母官的教育關懷。
此外,透過警廣、教育廣播電台還有眾多的媒體的報導,即時鼓勵這些堅毅卓越、足以為其他學子典範的得獎同學,並同時對長期在這些孩子身邊,默默護持他們學習成長的親友、師長、同儕、社會的公益慈善團體人士,表達最高的敬意與感謝。而在網路上成立的「圓夢之家」網站,除了讓這些孩子們可以在這裡分享成長、學習的點滴過程之外,還可以作為孩子們與社會資源的交流平台,無論他們身在何方,都能夠和其他同學隨時相互聯繫、互相關切。歷屆得獎的學生,許多都自發性主動參與義工的行列,從遴選過程到今天的頒獎典禮,這些孩子以「回饋」的精神,將總統教育獎「愛的接力賽,一代傳一代」的精神,澈底實踐與落實了。
「總統教育獎」在這麼多的配套措施與社會資源的參與下,一年比一年辦得更好。我們的用心,不會在頒獎典禮後就隨之落幕;我們的努力,更需要大家共同的參與,因為這些孩子值得大家更多的護持與鼓勵,因為他們是台灣未來的希望!
今天,我們在這裡除了對各位得獎同學過去堅毅卓越的表現給予最高榮譽的肯定,也更要呼籲社會各界,能夠一起為這些孩子的未來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正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在飽受艱辛的環境中成長,因此比一般人更能懂得飲水思源,只要在他們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予適時的肯定與護持,相信他們在未來都能在不同的領域,邁步向前展翅高飛。最後,阿扁要再一次恭喜各位得獎人及家人,也要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副總統以民主太平洋聯盟理事長身分發表演說

中華民國94年8月14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出席「民主太平洋聯盟」成立大會,並以第1屆理事長的身分,並以「開啟藍色文明新世紀」為題發表演說,闡述民主太平洋聯盟的核心價值與使命。
副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60年前的明天,日本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對歐洲國家來說,1945年5月8日納粹第三帝國瓦解,那一天是終戰紀念日;然而對於環太平洋國家以及整個世界來說,美洲的8月14日,亞洲的8月15日這一天才是世界真正終止戰爭的紀念日。由於在座許許多多朋友的努力,尤其中華民國統總陳水扁的支持,今天,我們來自環太平洋地區的26個國家領袖與代表才能齊聚在台灣,宣布正式成立「民主太平洋聯盟」。選在這樣重要的日子成立這樣重要的組織深具歷史意義。既然,20世紀人類最慘痛的戰爭災難,終結於環太平洋廣闊的藍色海域;那麼,21世紀和平的曙光,就應該從蔚藍的太平洋升起。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二次世界大戰,參戰的國家包括以美、英為首的聯盟國與以德、意、日為主的軸心國,計有84個國家與20億軍民直接、間接捲入戰爭,死傷人數上億。其中5000萬人死亡,而太平洋地區就有3500萬。此外,財產損失更高達4萬億美元以上,戰區更涵蓋亞洲、歐洲與非洲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與大西洋三大洋。那真是一場慘烈無比、損失鉅大的人類浩劫,更是一場民主與極權、正義與邪惡、繁榮與毀滅的戰爭。
從史實來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次日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隔天中國戰區被納入聯盟國對抗軸心國侵略的陣營之中;再接著,12月11日,德國、義大利對美國宣戰,二次世界大戰從此涵蓋了全球主要國家與地區。在這場浩劫之中,人類得到的最大教訓是,鑒於戰爭的恐怖,以及人類互相殘殺的悲慘,世人了解到必須竭盡所能,避免重蹈戰爭的覆轍,因而在1945年創建聯合國,確立了以和平方式和集體安全解決衝突、遏阻戰爭的基本原則。同時,人們也認知,種族仇恨、歧視以及軍事武力的擴張,乃是對人類生命、人權和福祉的最大威脅,消除偏見和歧視、武力和恫嚇,才能確保真正的和平與福祉。
從人類戰爭與衝突的歷史來看,主要的戰爭和衝突多半以陸地為戰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海上武器、裝備的革新,才使得海戰成為重要的戰爭型式。近年以來,海上武力介入戰役的次數快速增加,且愈趨於高科技化;其次,各國對於鄰近海洋資源、海域及其戰略價值愈加重視,從而引發週邊國家對於海域利益的爭奪與對峙,海洋勢力的競爭已經不亞於19世紀的陸地爭戰。此外,海洋作為交通與運輸的動脈,猶如「藍色生命線」,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利益;最後,海洋又是國家安全的屏障,保衛沿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成為瀕海國家從事海洋競爭的重要課題。
表面上,這似乎只是環太平洋或其他瀕臨海洋國家的問題;實際上,由於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瀕臨海洋,距離海洋200公里以內的陸地地區集中了全球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多數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城市也都密佈於沿海地區,海洋因此緊密關係到全球穩定和世界和平。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我們看到的事實是:
海洋資源的爭奪:許多國家憑藉優勢的海上武力和先進科技,大量開採國際海域底層的礦產資源,擴大海洋資源探勘範圍。
海峽島嶼的爭奪:許多國家為以爭奪海峽和島嶼,來保持國土主權的完整、強化戰略地位,並確保其領海和專屬經濟區。
海域轄區的爭奪:許多國家為了獲取更大的海洋利益,紛紛宣布200浬專屬經濟區及對大陸架外部界限提出要求,造成海域劃界糾紛不斷,以環太平洋周邊最為嚴重,形成後冷戰時期對全球和平最嚴峻的挑戰。
這些問題環環相扣,不但使海洋成為國際競爭中的「新高地」,也使海洋變成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火藥庫,尤其在資源蘊藏豐富的太平洋廣大海域。我們看到環太平洋地區當前的政治、經濟現狀,存在著可喜和可憂的現象:
可喜的是,全球化與資訊革命的進展,促成環太平洋地區欣欣向榮的經濟成就,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與日本,是位居領導地位的工業先進國;亞太地區有所謂的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新加坡與香港;而近十年來中國也在經濟改革與自由化的潮流中表現了經濟起飛的驚人成績。中美洲各國也透過貿易自由協定與北美及南美逐漸走向區域整合的道路。
可憂的是,環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仍然殘存著冷戰遺蹟,在今天全球僅存的4個共產國家,而北韓歷年發展核武的野心、南中國海域的島嶼爭端、中國的武力擴張。此外,無所不在的恐怖攻擊,南美若干國家的政局、社會不穩定,中美洲民主和經濟建設仍待努力,尤其仍有十多億人口的人權毫無保障,而各地海上災難頻傳,都是令人惴惴難安的危機。
這就是21世紀整個世界和平的關鍵所在:占全球三分之一面積、40%人口、擁有30餘個國家以及50%以上的經濟實力的太平洋已經成為全人類最重要的生命磁場!無疑地,太平洋的安全、穩定與繁榮,與全世界的安全、穩定與繁榮息息相關!
各位貴賓!21世紀真是一個充滿挑戰與矛盾的世紀。戰爭或和平,對抗與和解,貧窮和富裕,整合或崩解?全看我們如何選擇和應對。5年前全球都在討論千禧年的問題,聯合國特別頒訂「和平文化十年」計畫,雖然,台灣是全世界唯一非聯合國會員的國家,但我們在2001年的今天,召開「世界和平大會」,與會來賓包括6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與聯合國NGO領袖,及二十多國菁英就在圓山飯店這個地方認真探討和平之道。大會過後,我開始構思如何成立組織永續推動,逐漸形成「民主太平洋聯盟」的構想。經過2002年的籌備會議,2003及2004年的二次民主太平洋大會,「民主太平洋聯盟」終於今天正式躍登人類歷史的舞台。對於有些人來說,或可能只是小事一樁,但對2300萬台灣人民而言,卻是重要的一大步。
各位或許不知道,60年前的明天,也是改變台灣命運的關鍵性日子,因為由於日本戰敗投降,台灣才能脫離日本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然而日本為什麼會統治台灣?那是因為1884年朝鮮發生政變,中國與日本都派兵前往朝鮮,結果導致中日交戰,中國戰敗,日本強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等地被中國永久割讓出去。
一場朝鮮的內亂,引起兩個鄰國的戰爭,最後竟然犧牲了遠在海洋另一邊的台灣。這是多麼荒謬的歷史悲劇!
更加荒謬的是,60年後突襲珍珠港的日本,與當年用原子彈轟炸廣島的美國,經過和解與合作,現在成為最堅強的戰略伙伴、和平盟友。相反地,當年被日本侵略的中國,現在正以驚人的陸海空軍事實力,不止威脅台灣,更進逼太平洋各個海域!
台灣飽嚐荒謬悲劇的苦難,如今站在新的歷史十字路上,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跟所有愛好民主、和平、繁榮的環太平洋各國領袖菁英共同省思過去人類的錯誤,共同期許太平洋的未來。
經過3次的會商研討,我們確立「民主太平洋聯盟」的核心價值是:民主、和平與繁榮。因為我們堅信沒有民主,就沒沒有和平;沒有民主與和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榮!
本於這三大核心價值,我們設定四大目標:
一、推廣人權、民主與法治。
二、促進區域之和平,並維護人類安全。
三、提倡海洋文化,促進太平洋永續發展。
四、促進會員國間產經、科技與人文之合作發展。
換句話說,我們希望透過「民主太平洋聯盟」,共同經營21世紀的太平洋,成為一個人文的、科技的與柔性的太平洋:
◎人文的太平洋:我們要強化民主法治,融合太平洋多元文化與海洋資源,經營太平洋成為一個人文豐美、安居樂業與永續發展的海洋。
◎科技的太平洋:我們要分享科技發明,彌平數位落差,善用科技以福國利民,防災避難,使太平洋成為一個高科技、高品質的海洋。
◎柔性的太平洋:我們要確立「共生主權」的觀念,發揮愛與和平的力量,維護太平洋的和平與安寧,使太平洋成為一個「合作分享、共生多贏」的柔性海洋。
各位貴賓!我們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具有何種身分,也無分男女老幼貧富,我們都只是地球的短暫過客,也是經營者。我們生在太平洋,長在太平洋,讓我們透過「民主太平洋聯盟」,打造一座東西太平洋交流,南北地球會合,與海陸相通的藍色橋樑。
讓我們用民主、和平與繁榮開啟太平洋的藍色文明,使太平洋成為人文、科技與柔性的海洋!
讓我們開啟藍色文明太平洋新世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