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843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3年09月22日 號次:第6595號

總統參加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全線貫通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全線貫通典禮,在聽取國道新建工程局邱琳濱局長簡報、觀賞施工影片回顧及致贈加菜金後,並與行政院院長游錫堃、交通部部長林陵三等貴賓共同按下貫通按鈕。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起了個大早來到宜蘭,與大家一起見證台灣最長的雪山隧道貫通,心裡感到非常愉悅。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我們盼望了幾十年的北宜高速公路終於就要完成了,我相信大家一定很高興。
台灣是一個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的寶島,特別是東部這一片好山好水,更是得天獨厚,只可惜過去因為缺乏均衡區域發展的規劃,讓我們東部的基礎建設,遠遠落在西部之後。幸好經過游院長、劉縣長等歷任縣長、民意代表及各位鄉親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終於爭取到興建北宜高速公路的計畫。在推動過程中,雖然遭逢預算緩編等行政程序的波折;施工以來,面對雪山山脈特殊的地質與湧泉問題,這些被大英百科全書列為世界級的施工難度讓我們吃足了苦頭,耗費鉅資引進的TBM(全斷面鑽掘機)也折損了一部,連國外的工程公司都打了退堂鼓,差一點,我們的雪山隧道就要變成一個遺跡。
阿扁在此,要特別感謝施工團隊不畏艱難危險,日以繼夜的打拚,終於把這條世界公認難度最高的隧道給打通了。這條世界第五長、也是東南亞第一長公路隧道的完成,讓世界上所有的隧道工程專家不得不對我們的技術、能力刮目相看,各位的成就,已經為工程界豎立了一個非常輝煌的里程碑,也再一次驗證了執政團隊勇於面對挑戰、積極努力,終究達成目標的高度執行力。
交通等公共建設是我們各項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厚植國力的根本。阿扁一直要求我們的政府團隊積極地推動各項工程,深入詳盡地掌握計畫內容,務實地面對各種難題,確實掌握目標期程,有次序地落實推動。例如,延宕數十年一直無法有效處理的基隆河整治工程,在我們的努力之下,已經順利推動;員山子分洪工程也就要完成了,這些防洪的設施都將有效紓解大台北地區的水患問題。交通方面,去年底我們完成了第二條高速公路,提供民眾全線通車的服務,大幅改善了西部走廊全線的交通狀況,等到明年底高鐵正式通車後,台灣將正式邁向「一日生活圈」的交通型態,同時配合北宜高速公路的完工,台北、宜蘭間的行車時間將大幅縮短為三十分鐘,以後我們東部的鄉親就可以早上到高雄、下午回宜蘭,不必再繞九彎十八拐,搖晃了兩、三個小時才到家了。
北宜高速公路以及銜接雪山隧道的頭城至蘇澳的路段完成後,未來宜蘭地區勢必與北部都會區連成一個生活圈,台北的金融、政治中心與宜蘭地區的農產、觀光、文化等機能相互融合,將可具體實現台灣東西部區域均衡發展的理想,同時讓鄉親的生活品質也有更高的提升,再一次恭喜大家!
目前政府全力推動國道整體運輸網路等基礎建設,並致力環境景觀的保育,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期使台灣脫胎換骨,全面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雪山隧道的工程經驗是台灣全民的資產,也讓國內外工程界對隧道的開闢工程有了更前瞻性的視野,人家說不能做的,我們做到了,奮鬥十三年的辛苦,換來十三分鐘的車程,這樣的過程,沒有僥倖,只有一步一腳印的打拚!阿扁期待與大家一起來努力,傳承雪山隧道在困頓中力創成就的精神,一起來經營這個美麗的偉大國度—福爾摩沙,以更多實際建設的經驗和國際交流,和世界接軌。
很高興能夠再次跟大家在一起見證這歷史的一刻!感謝游院長、林部長及工程會鄭副主任委員在國工局任內的付出及所有施工團隊們,沒有大家的犧牲與奉獻,就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我們都了解游院長有很多委屈,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要忍辱才能負重,要任勞任怨,而且不必在意外界的批評,我認為,這是一項良心事業,當初我拜託游院長組閣,今天事實證明,我找宜蘭人來擔任院長,能完成北宜高速公路,特別是打通雪山隧道,光是這一點就有代價、也值回票價了,我們再次以掌聲感謝宜蘭人的驕傲|游院長的辛苦與貢獻。當然這幾年的進度掌控,是因為我們做到了目標管理,而林部長是位傑出的工程專家,對於工程進度的掌控方面有他的一套,我過去和他在市府共事過,在他擔任捷運局長時,就完成了一年一條,五年五條的不可能任務,現在也以這種精神來拚北宜,特別是雪山隧道,很多道理絕對是相通的,游院長找他來當部長,事實證明是做對了。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奉獻、犧牲與貢獻、感謝更多的無名英雄,敬祝大家,身體健康,事業宏展,台灣加油!

副總統主持「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十五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主持由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所主辦的「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針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及水患的因應之道,進行專題討論。
副總統表示,水資源是國人目前最關切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在桃園縣多日缺水後,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及水患的因應之道,更受到重視。有鑑於此,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特別針對水資源進行專題性的座談,邀請產、官、學、研等專家,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副總統指出,戰爭不易爆發,但天災卻頻頻出現,因應近年來天文地理的劇烈變化,我國的水資源也產生很大的變化。百年來,世界平均溫度上升攝氏零點六度,但台灣溫度卻上升攝氏一點四度,上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溫度的二倍以上;此外,雖然年度降雨天數減少,但年雨量並未減少,在雨量集中的情況下,出現豪雨成災的或然率增加;再加上九二一地震過後地質鬆散、土石鬆動,以及過去水土保持不佳,以致於出現水災及土石流等災害。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警訊。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針對高山地區的治理,在與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多次座談討論後,已產生初步共識:高山地區面積廣大,佔台灣總面積將近百分之四十,但居住人口稀少,不到總人口數百分之十,然因高山地質敏感,一旦發生天災,則難免有人傷亡。有鑑於此,應將目前三十個山地鄉統合起來,成立「高山特別行政區」,由中央統籌管理,並配合國土規劃,以生產、生活、生態的原則,進行平地縣市之重新劃定。並於山地地區募集「山地守護團」,作為平日守護山林的工作。
座談會由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引言,報告目前我國水資源的整體現況,隨後與會者則分就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水資源調配與管理及水患因應對策,進行廣泛而深度的討論。
會中並作成結論:
一、建立水資源國家政策,成立國家及水資源研究機構。
二、建立「國土資源與保安」資料庫與資訊系統。
三、改善救災防災指揮中心之指揮通訊與監控系統,建立e化之自動指揮系統。
四、進行水庫更新,確保水庫永續利用,因地制宜開發平地人工湖。
五、加強水資源利用多元化,落實豐水期之水源貯存,廢水回收利用等,及訂定海水淡化等政策目標。
六、建立台灣水資源調配管線,作為國家重大基礎建設計畫。
七、以國土規劃總體營造方式,針對雲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等「水鄉澤國」進行整體改造計畫。
八、水權分配、水費制度應研擬短、中、長期解決方案,自來水公司與農田水利會角色與經營模式應重新定位。
九、石門水庫取水口分層取水,並設專用水道,與農田水利會渠道區隔。
十、研發海洋深層水多功能用途,並鼓勵投入生產。
十一、科學工業園區之專用水源與多元化供水機制、貯水設備及供水設施之建制。
十二、為節省農業用水,應鼓勵農業轉作之相關研究。
十三、國土規劃應以水、土、林保育為本,並以河川流域為國土及區域規劃的原則。
十四、建立正確水價值觀,宣導防災意識。
今天前來總統府參加「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的與會成員包括:蔡義本(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薛義誠(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陳瑞隆(經濟部次長)、尹啟銘(經濟部次長),郭清江(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中森(內政部次長)、戴振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金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顧問)、高惠雪(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署長)、吳輝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呂鴻光(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李鐵民(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局長)、羅健成(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經理)、李總集(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張輝元(雲林縣農田水利會會長)、王茂三(雲林縣口湖鄉鄉長)、顏清連(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洪如江(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錫堤(中央大學地質研究所教授)、楊錦釧(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吳瑞賢(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振誥(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教授)、宋長虹(成功大學地層下陷服務團副研究員)、鄭皆達(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徐嘉立(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水電供應委員會召集人)、郭泰麟(前南科經營協會理事長)、林尉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長)及王國樑(經濟部水利署科長)。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