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3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0年07月09日 號次:第6406號

總統參加「政府團隊研習營」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三十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參加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行的「政府團隊研習營」,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阿扁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來與各位共同承擔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政黨輪替後,內外面臨的各項重大挑戰。這些挑戰就像大山一般壓在阿扁和各位的身上。我們若能移除這些障礙,那麼台灣就向上提昇,全民就有福了;如果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麼台灣就向下沉淪,我們就有愧於全民的付託。
所以,「不讓台灣向下沉淪,要讓台灣向上提昇」,這是我們國家當前的挑戰,當然也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和在座各位責無旁貸的使命。阿扁今天願以「台灣的挑戰,政府的責任—政務官的使命」為題,與各位共勉。
台灣的四大挑戰
各位都知道,去年三月十八日以後,台灣在發展的進程上,原有的政治、經濟、社會、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開始進入了解構的過程。我們也開始面對重新建立政經制度、社會、國家安全、及民主秩序的新挑戰。
首先是政經制度解構的挑戰
這個挑戰主要的特徵是長期執政的政黨下台,新的政黨上台;分配台灣所有資源的權力中心換人,舊有的政治運作方式解構。政治版圖重組後,決定台灣發展的新政策、新的政治生態、社會關係也隨之調整。新政府必須在政治上是國會的少數黨、經濟上沒有黨營事業和公營企業密切合資關係的前題下,重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就是建構一套正常而透明的政、企關係,並從而訂定出新的經濟發展方向。這是政經制度解構的挑戰。
第二是民主秩序的挑戰
「政黨輪替」的成功,讓台灣的人民由軟性的威權體制中解放出來,而國際重要的新聞媒體,如CNN、NHK、BBC,也因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較常報導有關我國政治、社會、及經濟的消息,顯示新政府自去年上台後已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肯定,對台灣在國際的形象,有其正面的價值和意義。
但與之同時,執政黨在國會不過半數的情況下,當然會增加行政和立法之間運作的困難度。這也就是說我國的民主制度在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運作,除了要建立更完整有效率的制度外,尚須更大的耐心、智慧及更豐厚的民主文化,才能讓民主制度的運作更成熟,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第三是國家安全的挑戰
新世紀的伊始,我們面臨的是整個世界—特別是亞太地區,在權力平衡體系及經濟發展趨勢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
一方面,亞洲地區的經濟正一步步往整合的方向前進,甚至有許多人提倡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而今年底或明年初,台灣將加入經濟聯合國WTO,是以,如何和一百四十個國家建立經濟性的互動關係,並以此找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新定位,是前所未有、也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亞洲的戰略態勢正浮現新的調整。不論是美國和日本新政府的新戰略思維,朝鮮半島的和解,以及俄國與中共的加強結盟,都為新世紀的亞太安全,帶來不確定的因素。
台灣的國家安全問題,就是鑲嵌在這樣一個嶄新而變動的國際政治經濟架構中。尤其台灣「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在形式上和實質上皆遭到解構,兩岸在互動當中必須尋找新的平衡點和互動的方式。這讓台灣的國家安全,面臨新漸角j挑戰。
在此阿扁必須提醒大家,追求經濟整合雖是國際的趨勢,但本質上各國仍是以其國內經濟利益為最大考量,因為這和整體性的國家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美國總統小布希上台後,就強調將國際經濟整合在其國家安全的政策中。
再者,較之其他國家,台灣更面對了一個特殊的歷史課題。那就是,我們和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雖然越來越密切,但是中共卻仍然不放棄武力犯台,中共今年軍費預算增加百分之十八,比過去十年更高;此外,台灣正面臨大陸市場對我國資金的磁吸現象,進而產生我國的國家安全問題,這是當前兩岸關係最值得注意的課題。
因此,阿扁認為,國家安全必須以經濟利益為著眼點,而經濟利益又必須照顧到國家的安全,我們希望,兩岸能夠進行善意的和解與對話,如此才能互利共榮,並對亞太地區的和平做出貢獻。
第四是社會的挑戰
政黨輪替後,除了來自政治經濟、民主秩序、國家安全的挑戰外,我們當然也面對社會的挑戰。
這個挑戰,是因為我國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從一九九二年起,長期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失業率也因內部結構性因素及國際經濟循環性因素而持續上升,這些皆顯示我國已出現所謂的「經濟發展症候群」(Developing Syndrome)的徵狀,如果長期未能改善,可能會出現社會失序、人心不安,進而對前景失去信心的憂慮,這是值得擔心和重視的挑戰。
民眾對未來前景的信心不足,阿扁感同身受,政府也充份了解民生是根本,一定會負起照顧社會的責任,努力推動產業發展、產業重整、科技發展等政策,將台灣的產業結構提昇,並快速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那麼政府將會更有餘力,全面執行更好的社會福利政策。
各位夥伴!在公元兩千年中華民國完成「政黨輪替」,因而政治、經濟、社會、兩岸等原有的關係被解構,在外部上也因即將進入WTO,並在WTO的架構下,必須與其他會員國建立國際經濟性的邦交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如何重構政治經濟、社會、民主秩序及國家安全的新架構、尋找兩岸新的平衡點和互動方式及找到台灣在國際的新定位,這些重構的重任,成為新政府主政下如何建立「台灣新政經秩序」的目標,也是新政府的挑戰和當務之急。
接下來要再談談政府的四大責任。
政府的四大責任
一年前,台灣民眾滿心喜悅,也滿懷期待,選擇我來領導國家,為二千三百萬的人民服務。
一年來,我深刻地看到,我的執政團隊在動盪中努力學習成長,過去我曾用「新手上路」來期待民眾的耐心與鼓勵,但是,我相信,民眾不會再容忍執政團隊的無秩序感,以及無整體性戰力。
因此,我很誠懇地利用這個機會,希望各位必須承擔四項重大的責任,重新建立起民眾對執政團隊的信心與信任。第一,要釐清政府角色;第二,要能提出體認民意的政策願景;第三,要承擔政策責任;最後,要能發揮應有的領導力。
釐清政府的角色
各位的第一項責任就是,要清楚地釐清政府的治理角色。
作為新執政團隊的部門領導者,不論是負責經濟事務、社會事務或廣泛公共事務等,或者不論是處理管制性、服務性或福利性措施,各位都應該將政府的主要角色定位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引導和創造社會活力,另一個是要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個人要再一次重複去年就職演說所提到的,政府並不一定要繼續扮演過去所謂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反而應該像民間企業所期待的,政府是「支援者」和「服務者」。個人期盼,執政團隊成員不要將政府帶入三多的困境,即事多、人多和錢多,而是要相信和培養台灣民間社會力量,和政府形成夥伴關係,共同規劃與提供公共服務。
洞察民意提出政策願景
個人認為,當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後,政務官的第二項責任就是要深刻洞察民眾需求,然後提出重要的政策願景。
務實規劃政策願景的工作,應該採取由上而下的兩步驟作法。首先,行政院要從民眾角度出發,不是從部會個別角度出發,策劃幾項施政主軸。施政主軸不在多,而在於對民眾產生真正的附加價值,讓民眾感覺到稅不是白繳的!然後,施政主軸再引領相關部會的具體政策,發揮各項政策的橫向整合與協調功效,部會首長就不會只顧提出更多的政策,卻迷失在個別政策的叢林之中,忘卻政策與治理間的緊密配合。
為政策成效負責任
政務官的第三項責任是對政策管理的成效負責。各位接受新政府的邀約共組執政團隊,阿扁一方面熱切地感謝和期待各位的全心投入,一方面也必須提醒諸位我們隨時不要忘記民主機制的嚴峻挑戰。
做為國家執政團隊的領導者,我會要求所有執政團隊的成員,必須對本身的職責業務負完全的政治和政策責任,阿扁對各位工作的信任基礎,就是建立在各項政策的管理成效,政務官必須提出政策願景,並致力於促使願景進一步的落實與實現,這樣方能達成我以前提到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發揮領導力
我對各位期待的第四項責任是,發揮卓越領導力,有效管理政府組織與人力。這一點是個人特別提出來和各位相互勉勵的,唯有如此,政策管理才有成功的可能。
回顧過去一年來的領導經驗,外界—包括常任文官們,對執政團隊的最大批評之一就是,政務官無法領導事務官。
個人建議諸位政務官,要先秉持以信任代替對抗的領導風格,信任事務官們願意在政策擬定過程中,提供寶貴的工作經驗意見,增進政策的可行性,也要信任事務官們,是有能力承接交付的工作任務。當然,對於破壞信任基礎的事務官,絕對要秉著績效管理的領導方式,給予必要的壓力和懲處管理,尤其是要讓高階文官主管們清楚地瞭解這樣的信息。
在認清政府的四大責任後,阿扁要進一步提出改造的五大目標。
改造的五大目標
不久前,為美國政府實務界和學術界所敬重的國家公共行政學院 (NAPA),提出一份報告,很清楚地指出,政府改造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值得民眾信任與值得尊敬的政府,同時也是好的政府;好的政府是指兼具更有效率和能力,以及更民主的政府。
阿扁很認同這樣的宏觀思考。因此,最後,提出五個台灣政府改造的目標,在座各位一定也要認同這些目標。每一年,我都期盼在這些方面看到具體的行動和成效,以期三年之後向民眾交出亮麗的政府改造成績單。
這五項政府改造的目標分別是,第一,政府要瘦身;第二,政府要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建立乾淨政府;第四,政府間建立夥伴聯盟:第五,重整政府組織。因時間的關係,進一步的闡述請參考書面資料。
最後阿扁要勉勵各位與阿扁一起啟動改造的力量。
啟動改造力量
阿扁一直相信,帶給人民幸福是政府的天職,這也是阿扁全心投入政治改革運動的主要動力。政府的角色,也許在不同的歷史挑戰下有所不同,但人民對政府的期待,始終不變,就是政府要給人民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是我們在政府中工作的人,永遠不能忘記,也不能放棄的神聖使命。
阿扁之所以能當選總統,各位之所以能在新政府中擔當部會首長的重責大任,沒有別的理由,就是人民把改造台灣的期待與責任,加諸於你我身上。百姓把我們當做向上提昇力量的推動者,如果我們不能實現人民的寄託,不只是我們愧對人民,而且連未來再替大家服務的機會都會喪失掉。
我們出身民間,當然最後也要回到民間社會去。但等到我們恢復平民身份時,人民對我們的評價會永遠跟著我們,他們會永遠記得我們這個執政團隊,對人民做了些什麼?為大家做了些什麼?
超越台灣當前所面臨的困境,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你我共同的挑戰,更加是新執政團隊的使命。如何啟動發揮這股改造的力量,實現台灣人民對未來美好的想望,是政務官責無旁貸的工作,必須從我們自己身上做起。讓我們現在就加滿油,集思廣益,同舟共濟,讓政府領航台灣,啟動上昇推力!
這次請各位齊聚一堂,希望透過這樣的團體學習活動,能讓各位充分瞭解阿扁的執政理念,並且據以形成政府改造方向的共識。阿扁期勉大家少從本位觀點思考,多從政府一體的整體性觀點,找出讓臺灣向上提昇的動力。
辛苦各位,也祝福各位在未來兩天的深入研討中,為國家未來的三年,找到一條攜手同進的康莊大道。
另外,我一直感到很納悶,新政府成立已經超過一年,在唐院長的時代,我就曾請他邀集部會首長來共聚一堂,交換心得,做一些必要的聯誼,及施政經驗廣泛的意見交換,這種學習是必要的,但是在唐院長時代沒有完成。相同的,我也一再向張院長提示,但一直到了今天,才能有這樣一個政府團隊研習營,真是讓我沒法接受,難道這件事情有這麼困難嗎?有這麼不重要嗎?難怪外界批評我們是一個團隊,又不像一個團隊。為什麼沒有辦法讓大家有機會來交換意見,切磋琢磨,知道政府的施政理念與重點?現在終究還是辦了,我打心底謝謝,但這是遲來的舉辦,也不是今天辦了,就沒有下一次,我們要隨時求知、求進步,特別是整個政府團隊的集體表現,是我重視的一個施政重點,希望大家也能重視相關的學習工作。
當然,有人說,今天總統的理念有了解的必要嗎?把談話重點彙編成冊印給大家參考,好像把總統嘉語錄要首長研讀。像我昨天在九十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說到,軍隊國家化的意義,還有國軍「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二句話,即國軍是「為維護中華民國國家的生存發展而戰」、「為確保中華民國國民的安危福祉而戰」。請問報紙登了嗎?就算有登,沒有仔細閱讀內容也不知道阿扁在九十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階典禮說了什麼。其實,相同的話,公務人員也完全適用,公務人員也是「為維護中華民國國家的生存發展而戰」、「為確保中華民國國民的安危福祉而戰」,這是公務人員的神聖使命,但大家又了解多少?媒體沒興趣,報紙不登,電視不播,難道政府首長、公務人員可以不知道嗎?幕僚事後彙整,提供大家省思參考的資料,讓大家不必自己剪貼、去找資料,這樣錯了嗎?
一樣的道理,去年我參加總統大選,尤其是在前年連任台北市長失敗後,我檢討、反省自己,進行一系列的學習之旅,就有人諷刺我選總統還要學,那還選什麼總統。但是有一句話說「終身學習」,難道終身學習只是要別人學習,而自己不用學習?要選總統要學習,要做總統我也要學習,難道公務人員、政府首長就不必學習?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學習,我們的教育理念也鼓勵終身學習,學習兩個字不是只給小學生用的,不要以為畢業當了公務人員,或是首長,就不必再學習,好像學習是對公務人員的一種侮辱,這種說法實有失偏頗。我想再一次勉勵大家,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管做什麼事,包括阿扁都要學習,不要以為學習兩個字只能用在小學生身上,不能用於公務人員、各行各業,學習有什麼不好?好像不應學,不應習,以為現在已經很不錯了,就停頓下來,如此將永遠是一個落伍者。所以,阿扁在此提出這些觀點,與大家共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