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68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1年04月17日
號次:第6458號
總統接見德國國會友華小組主席畢勒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德國國會友華小組主席畢勒(Klaus Buehler)及其所率領的友華小組成員,除對他們的到訪表達誠摯歡迎外,也對該小組十三年來致力推動並提昇中德兩國關係所作的努力與貢獻表達高度的肯定與感謝之意。
總統表示,畢勒主席三度率團來訪,小組成員涵蓋德國朝野各黨派,象徵德國國會不分朝野堅定支持台灣,具有深遠意義。總統除期盼小組成員繼續支持並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外,也提出兩國儘速簽訂租稅互免雙邊協定、促成故宮文物明年在德國展出及支持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三項期許,希望小組成員從中協助,讓雙方能互蒙其利。
總統指出,台灣目前已與荷蘭及瑞典兩國簽署租稅互免雙邊協定,而英國也即將在今年與我國正式簽署,台灣與德國簽署相關協定,不僅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是在台德商一致的期望;此外,台灣也願意善盡國際社會成員的義務及責任,期待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希望德國也能繼歐洲議會及美國之後,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畢勒主席則表示,此次是他第三度來台訪問與中華民國總統會晤,前兩次分別是蔣經國總統及李登輝總統,十餘年來他見證了台灣民主的進步與發展,李登輝總統是首位的民選總統,而陳總統更是首位反對黨出身的總統,台灣民主發展成就也是該小組長期支持台灣、致力推動雙方合作的主因。
對於總統所提的三項期許,畢勒主席也回應表示,將盡全力促成,讓台灣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及尊嚴。畢勒主席同時指出,德國希望與台灣進行科技交流及合作,尤其在替代能源利用方面,德國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與台灣分享相關科技發展的成果。
對此,總統也以日前蘭嶼小朋友直接向他陳情希望將核廢料遷離故鄉為例說,核廢料的終極處理是嚴肅的問題,反核、廢核、走向非核家園,是他個人堅持的主張及信念,為了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尋求替代能源包括天然瓦斯、風力、太陽能發電等是現今能源政策必須作的選擇,同時能源政策也應朝向多元及豐富的方向發展,不一定由政府主導,可以開放民間經營,而今後台灣也應多借重德國經驗,在發展替代能源方面有更密切的合作。
總統接著告訴訪賓,他本人、呂副總統以及多位的政府首長都是學法出身,台灣民主法治發展的進程,深受德國法制的影響,十年前他擔任立法委員時,首度提出以兩德基礎條約模式,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參考方向,德國模式啟發了他對於解決兩岸問題的思維,此外,他個人在二○○○年跨世紀談話中所提出的「統合論」,與歐盟模式也有類似之處,推動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應從經貿交流及合作開始,從中建立雙方的互信基礎,進而謀求兩岸政治統合的新架構。
畢勒主席最後則強調,德國友華小組成立宗旨在於彌補台灣與德國無正式邦交的不足,今後雙方可從加強國會交流及互訪開始,進一步開展並提昇兩國的實質關係。
畢勒主席偕同該小組副主席貝倫(Wolfgang Behrendt)、德國國會議員席勒(Reinhold Hiller)、芙菈克(Iris Follak)、列支古斯(Peter Letzgus)、比爾史特(Wolfgang Bierstedt)等一行,下午是由德國駐華代表處副處長Kyber及我外交部次長邱榮男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總統接見美國商務部次長格蘭特.艾多納斯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一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商務部次長格蘭特.艾多納斯(Grant Aldonas),除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對他的首度來訪表達高度歡迎外,雙方並就台灣經濟前景及台美經貿雙邊合作議題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艾多納斯次長的來訪,是台美關係進入新里程的重要象徵。由於兩國人民對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有共同信仰,對於亞太安全、和平與穩定的一致期待,以及雙方商業往來及經貿合作的共同利益,讓台美雙方合作愉快,兩國實質關係也獲得進一步的提昇。
總統並指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大戰略中重要的一環,而台美雙方對於台海和平及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也維持良好的合作及交流,特別是布希總統去年四月間所作對台軍售的決定,不僅對提昇台灣的國防戰力有很大的助益,也使台海兩岸軍事力量不致失衡,他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對美國所給予的協助申致謝意。
此外,對於美國國會八十五位議員於昨日成立「台灣連線」,聲明支持台灣的立場,總統也表達感動與欽佩之意,他說,曾有美國友人私下告訴他,支持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比想像中的還多,因此他確信,美國與台灣的合作關係將會持續改善及提昇。總統同時感謝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讓台灣在歷經十二年的奮鬥之後,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一四四個會員國,也因此讓台灣打開了「世界之窗、世紀之窗及機會之窗」。
總統認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及區域安全的重要關鍵,為避免中國大陸的磁吸作用,過度向中國大陸傾斜,台美日三方有必要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才能確保彼此的共同利益,維護亞太地區的安全與平衡。
艾多納斯次長則對於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程中,總統所展現的智慧及卓越領導,表達欽佩之意,他也同意總統維護經濟安全的看法,他指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增進區域和平與穩定、促進區域安全及合作必將有所助益。而台灣的經濟發展及民主成就,也足堪為世界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因此台灣可以在世界貿易組織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艾多納斯次長並請教總統對於台灣經濟前景的看法。總統告訴訪賓,「深根台灣、布局全球」是台灣新世紀的經濟戰略,其內涵除了在實現「投資優先、經濟優先及台灣優先」的原則外,也同時追求「自由化」及「全球化」,除了要發展台灣成為研發創新中心及高附加價值的製造中心外,也要促使台灣成為「運籌管理中心」,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政府施政效能,因此由他親自主持的政府改造委員會,目前正進行政府體質的重整,而這項工程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總統並向訪賓說明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取代原先「戒急用忍」政策的用意,他說,戒急用忍只是消極禁止,等於是無法管理或放棄管理,最後將危及台灣的經濟安全,因此在「台灣優先、全球布局、互惠雙贏、風險管理」的前提下,調整原先的戒急用忍政策,將中國大陸納入成為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朝向更自由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才是台灣身為一個島國的生存之道。
對於艾多納斯次長所提台灣應加強落實保護智慧財產權一事,總統則強調,台灣要成為創新研發中心的前提,就必須加強落實智慧財產權的尊重及保護,不尊重及保護智慧財產權,就不是一個文明及現代的國家,台灣未來必將與美國繼續攜手合作,共同打擊仿冒,維護並保障智慧財產權。
艾多納斯次長率該部負責亞太業務相關官員,上午是由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代處長蘇佩秋(Pamela Slutz)及我外交部長簡又新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副總統接受民視專訪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受民視專訪,談「臺灣關係法」二十三週年。副總統強調,「臺灣關係法」實施二十三年以來,已有效維繫台海的穩定與我國國家的安全,並保障臺灣民主發展的成就,值得國人高度重視。
訪談開始,副總統首先回顧「臺灣關係法」制定的背景。副總統指出,美國的歷任總統如尼克森、福特等,皆希望能打破僵局與中國大陸建交,直到卡特總統上任,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九時宣布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北京建交。此舉引起美國國會的不滿,認為卡特總統未充分尊重國會,也出賣台灣,犧牲台灣權益,影響台海安全,所以就由友我之國會議員完成「臺灣關係法」的制定。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美國在與我國斷交的同時,復根據美國憲法制定「臺灣關係法」,讓「臺灣關係法」具有美國國內法的效果,這是破天荒、也是絕無僅有的事,值得國人高度的重視。
副總統認為,「臺灣關係法」的內容提及「維持及促進美國人民與臺灣之人民間廣泛、密切及友好的商務、文化及其他各種關係」、「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臺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此一期望」、「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以及「本法律的任何條款不得違反美國對人權的關切,尤其是對臺灣地區一千八百萬名(現為二千三百萬)居民人權的關切」,在在顯示臺灣問題也是美國的利益,同時也是國際事務的一部分,而美國與北京建交的大前題是兩岸問題和平解決,不容許使用武力或是經濟制裁等非和平方式解決,並尊重臺灣人民意志的選擇;再者,連臺灣人權都在美國國內法保障之列,這也是臺灣民主之所以能夠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副總統希望美國朝野都能共同主張與北京所簽署的建交公報、上海公報以及八一七公報成為「歷史文件」,並全面落實「臺灣關係法」。
副總統也提出修改「臺灣關係法」的三點意見:
一、「臺灣關係法」偏重美國與臺灣雙方人民利益,即非官方的關係,現在應逐步邁向官方關係發展,可先局部更改為半官方或準官方的關係。
二、應更積極肯定、確認台灣係主權獨立國家,鼓勵並協助台灣重返國際社會。
三、走出「一個中國」政策的陰影。
副總統表示,美國布希總統上任以來對我國一直非常友好,也非常關切,而由七、八十位友我的美國國會議員在今天(臺灣時間)成立「臺灣連線」,也將進一步來研究兩岸之間的問題。副總統籲請大家,一同珍惜、把握此一良機,多多關心國家的尊嚴、國家的主權與國家的安全問題,並為此多說些話,多做些事。
副總統最後並再次期勉政府與國人同胞,勿再著眼於無謂的議題爭議,要努力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向全世界展現善意,發揮我們的柔性國力,將臺灣建設成為世界島,而且「兩岸絕對是可以雙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