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4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7年06月18日
號次:第6806號
總統與副總統接見由江丙坤董事長所率領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協商代表團
中華民國97年6月9日
馬英九總統與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由江丙坤董事長所率領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協商代表團,除期許代表團展現專業理性態度讓協商工作盡善盡美之外,並感謝江董事長及所有團員為兩岸復談準備與後續工作的辛勞付出。
總統表示,此次海基、海協兩會復談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特別這是自10年前辜振甫先生與汪道涵先生「辜汪會晤」後舉行的首次兩岸協商,而兩會復談後未來也不僅限於特定問題的協調,更重要的是為兩岸長遠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統回憶指出,自從21年前行政院成立大陸工作會報進行大陸政策的規劃與協調之後,接下來的陸委會、海基會的成立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立法等工作,都是他與高孔廉副董事長在任職行政院研考會期間參與構思,並在多人不斷努力下所逐步建立;總統進一步表示,當時成立陸委會與海基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進行兩岸「制度性協商」工作,從海基會董事長、副董事長至工作階層同仁,用多層次的工作階層方式,進行經常性、固定性的議題協商處理,以分門別類、訂定優先順序方式,逐步解決各項議題。
總統並以包機直航議題為例表示,此次兩會協商項目之一的週末包機直航議題,將來還會擴大到平日包機與班機直航協商議題,往後也有許多的細部項目需要進一步討論,因此更加凸顯建立制度化管道的重要性。
總統也表示,海基與海協兩會在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後,當時雖未達成具體結果,但之後透過函電往來,特別在11月3日與11月16日的函電中,雙方達成後來被稱為「一中各表」的共識,也因此促成1993年新加坡的「辜汪會談」,除順利簽署4項協議之外,更是自1987年我方開放大陸探親以來成果最大的一次協商工作,也讓各界對兩岸關係的進展抱持很大期待。
關於這次即將進行的兩會協商,總統指出,我們這次還是依據相同的基礎—「九二共識」來恢復協商,雙方都同意用這樣的共識來進行,如此就不會有其他的爭議,這也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這樣的往下發展下去,他相信兩岸關係會有非常正面的、對台灣有利的結果。
總統強調,今天台灣所面對的兩岸問題,其實不論是哪一個黨執政,都應該採取大同小異的作法,才能夠維持兩岸關係的延續,否則對於一些基本的問題,已經有了共識卻沒有辦法貫徹的話,到時候關係會停頓下來,一旦發生停頓、空轉,雙方都會受害。他說,兩岸確實存在某些不容易與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但仍可以進行處理,使它不致成為其他更迫切問題解決的障礙。
總統另外表示,自今年4月蕭副總統率團赴海南島參加博鰲論壇,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理念後,胡錦濤先生也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箴言,加上今年3月間胡錦濤先生與美國布希總統熱線對話談到「九二共識」,都讓外界清楚瞭解兩岸的看法與理念已愈來愈接近。
總統最後也期許所有代表團團員,「大家都在寫歷史」,兩會復談對台灣的未來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全民都對代表團寄予厚望,總統期許代表團展現專業、理性態度,維護代表台灣發言的尊嚴,在兩岸和解氣氛之下,逐步達成目標;他強調,政府絕對是代表團最好的後盾,也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及早規劃相關措施,從一開始即建立良好制度,讓後續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副總統則表示,他在擔任經建會主委、陸委會主委期間,即與當時擔任交通部長的劉兆玄院長保持密切互動,並規劃轉運中心等相關措施,奠下兩岸經貿往來的基礎,他並預祝江丙坤董事長與代表團圓滿達成任務,也期許由兩會復談建立制度化基礎,逐步建立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環境與條件。
海峽交流基金會協商代表團還包括: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交通部次長游芳來、海基會副秘書長林淑閔、海基會顧問龐建國等人,上午由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率領,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在座。
副總統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97年度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
中華民國97年6月6日
蕭萬長副總統今天上午前往高雄市中鋼公司,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97年度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除代表總統表達祝賀之意,並對工程師們表達敬佩與感謝之意。副總統說,工程師是長期推動台灣各項建設與工程的重要功臣,正因為他們的貢獻,台灣的產業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台灣的基礎建設才能日新月異。
副總統在致詞中,對南部地區連日來的大雨表達關切之意,並特別提及,在愛台十二項建設中就有一項是水利工程,希望能藉由工程師們的協助,儘早推動完成,解決遇雨成災的水患問題。
副總統指出,工程師節是為紀念古代中國的水利工程師大禹;而中國工程師學會的前身-中華工程學會的首任會長,則是中國鐵道工程之父詹天佑先生。到今天,中國工程師學會已有97年的歷史,會員涵蓋了民間產業領袖、學術菁英、研究專家以及政府機構的專業人士,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具規模與組織的學術團體。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回顧19世紀末,當西方國家挾著先進科技打開亞洲的大門,刺激了日本與中國的維新與革命。這兩個國家開始學習西方的科技,日本迅速工業化,而中國也開始發展現代工程事業,台灣也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展開現代化的進程。工程師們把東亞推上現代化的道路,可以說,沒有工程師,就沒有東亞的現代化。
副總統表示,隨著科技進步,工程領域相較以往更加包羅萬象。每個產業、每項建設都需要工程師的參與。未來幾年,政府將結合民間力量,陸續推動許多軟體、硬體的公共建設,這些都需要更多傑出工程人才的共同參與。特別是在21世紀初的現在,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就是能源危機和環境議題。因為能源供需失衡而造成目前油價高漲,連帶引發民生物資價格的上漲,使得能源問題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議題。目前,政府已宣布要發展綠色產業、要節能減碳、追求永續發展。因此,如何精進能源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及使用再生能源,不只關係到台灣產業能否順利轉型升級,甚至關係到人類文明能否持續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他指出,去年10月諾貝爾和平獎首度頒給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先生,這意味著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已經成為與人類命運攸關的重要議題。
副總統強調,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不僅是政治議題,更是社會、經濟議題,同時更是科技議題,是當今工程界的重要議題。本次的年會主題是「精進能源技術,永續產業;開發能源科技,樂利民生」,十分切中當前全球最重要的議題。為追求產業的永續發展及降低對能源的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量,他期待工程界朋友們,群策群力,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各方面,能發展出先進而有效的技術,並在能源議題上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