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1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7年01月09日 號次:第6779號

總統參加第11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1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

中華民國96年12月28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第11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1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除應邀致詞,並代表政府與人民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牌。
  第11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9位,包括:社會科學-洪茂蔚;數學及自然科學-李光華、林文偉、郭鴻基;生物及醫農科學-王榮德、楊泮池;工程及應用科學-李琳山、祁甡、顏鴻森。
  總統致詞表示,提升國家競爭力除了靠教育水準的提升外,更需要產、官、學界的相輔相成。他期許各大學校院能更積極、更靈活地結合其他研究機構或產業界,整合資源,形成更完整堅實的團隊,發展大型的創新研究。也希望「國家講座」及「學術獎」能夠成為國內學術發展的最佳動力之一,讓整體的學術研究水準與風氣能夠向上提升。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很高興能和各位學術界的菁英齊聚一堂,並與行政院張院長共同代表政府與人民頒發「國家講座」及「學術獎」兩個重要的獎項,來親自恭喜22位得獎人,以優異的學術成就,經過公正嚴謹的審核贏得各界肯定。
  各位得獎人長期投入研究及教學工作,對國家學術研究的發展以及提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不久前在日內瓦所發布的「2007--2008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台灣最大的競爭力來自教育與創新,這與政府一貫的國家發展策略一致。在教育方面,台灣屬於全球入學註冊率最高的國家,基礎教育及深造教育註冊率分居全球第3及第5。台灣教育制度品質,特別是數學及科學教育也非常優秀,奠定並強化了創新的基礎,具體展現在極高的平均個人專利權之上,我們的實用專利權高居全球第3位。
  「國家講座」是教育部目前所頒贈的最高學術獎項,除了肯定獲獎人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外,更期待藉由聘用獲獎人在大學裡授課講學,啟迪更多莘莘學子,分享智慧與經驗。而「學術獎」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榮譽,已有51年,是對得獎人終身學術研究成果的肯定。
  在座各位得獎人不但是高等教育學術精進及提昇的一股堅實力量,各位的研究精神更值得各界學習。雖然大家成長在不同年代、鑽研於不同學科領域,除不斷精進於學術研究的提升外,也積極關注社會,為國家造育英才。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學者,在各學術領域出類拔萃,今年度「學術獎」13位得獎者中,女性即占6名,包含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及生物醫農,類別相當廣泛,顯見女性在學術發展上已不遑多讓。。
  當然,提升國家競爭力除了靠教育水準的提升外,更需要產、官、學界的相輔相成。希望各大學校院能更積極、更靈活地結合其他研究機構或產業界,整合資源,形成更完整堅實的團隊,發展大型的創新研究。我們也希望「國家講座」及「學術獎」能夠成為國內學術發展的最佳動力之一,讓整體的學術研究水準與風氣能夠向上提升。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出席並恭喜各位得獎人,也要向長期支持得獎人潛心研究的家人致敬,因為有大家的默默支持與鼓勵,在座的各位今日才有豐碩的成果。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平安C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