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1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6年11月28日 號次:第6773號

總統出席台灣原社成立大會

中華民國96年11月18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至花蓮出席台灣原社成立大會,除為台灣原社揭牌,並致詞。
  總統表示,在東台灣的花蓮舉辦台灣原社的成立大會,顯得特別有意義。這裡是台灣原住民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南島民族從台灣往太平洋發展的起源地,台灣原社在這裡成立,不但傳承原住民族祖先榮耀的歷史光輝,承擔民族的歷史苦難,更以熱愛台灣的情懷,積極參與並重建當代台灣原住民族主體性,為原住民族的永續發展,寫下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總統並指出,今年的9月13日,一份讓全世界原住民族引頸期盼將近20年的文件—【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也終於在聯合國大會中通過了。宣言中首次承認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對原住民族的打壓與剝削,造成原住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危機,這個錯誤要由全人類共同來彌補。這份宣言不但是全世界原住民族團結打拚、努力爭取的一個最重要成果,更是全球公民社會向前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但我們也要再次宣示,政府不但要依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將台灣原住民族的權利在憲法中明文規定,也要更積極落實在各種的具體施政作為上,保障並維護台灣原住民族的各種權利與福祉。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真的非常高興能夠受邀來參加「台灣原社」的成立大會,除了要恭喜大家,也要代表政府對各位長期以來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貢獻心力,表示最高的敬意與感謝之意。
  今天在東台灣的花蓮來舉辦台灣原社的成立大會,顯得特別有意義。這裡是台灣原住民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南島民族從台灣往太平洋發展的起源地,台灣原社在這裡成立,不但傳承原住民族祖先榮耀的歷史光輝,承擔民族的歷史苦難,更以熱愛台灣的情懷,積極參與並重建當代台灣原住民族主體性,為原住民族的永續發展,寫下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過去本人在台北市市長任內,排除萬難將介壽路「正名」為凱達格蘭大道。1999年9月10日,本人在蘭嶼達悟族的領土上,和台灣各原住民族領袖及代表們一起簽署《原住民族與國家新的夥伴關係》協定,表達和台灣的原住民族建立夥伴關係的願望。2000年本人當選總統之後,也進一步在2002年10月19日,再次和原住民族各族代表簽定《原住民族與國家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不但確認和台灣的原住民族建立真正夥伴關係的意志與決心,更責成行政部門要積極的落實新夥伴關係的各種政策。
  台灣的原住民族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長久以來本人一直相信,台灣要站起來,台灣的原住民族就一定要先站起來。所以在2004年總統大選的時候,我們更進一步提出,為了保障原住民族的基本人權,必須要在憲法的高度中,明文保障原住民族的權利,所以在新憲法中要有原住民族的專章,台灣的新憲運動中如果缺少原住民族這一環,不但新憲運動失去正當性,轉型正義也將淪為空談。
  另外一方面,有鑑於長期以來原住民族人權受到剝奪,文化、歷史、語言不斷的流失,政府積極推動原住民族「族語復振運動」,也排除萬難成立亞洲第一家原住民族電視台。其次,「正名」是轉型正義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2000年以來,政府也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包括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以及撒奇拉雅族的正名。藉著各族的正名,不但突顯了過去中國國民黨時代政府對原住民族權利的漠視,也藉著正名運動,讓台灣的原住民族重新建立尊嚴、找回自信與榮耀。
  最重要的是,這幾年大家所關心的《原住民族自治區法》也已經在幾天前的行政院院會中通過了,在此希望立法院朝野各政黨能夠捐棄成見,迅速通過保障原住民族自治權的《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讓原住民族推動自治區的成立能夠有更完善的法源依據。
  轉型正義和社會改革的工程不但需要堅定的信念、更要有長期打拚的決心。今年的9月13日,一份讓全世界原住民族引頸期盼將近20年的文件—【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也終於在聯合國大會中通過了。宣言中首次承認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對原住民族的打壓與剝削,造成原住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危機,這個錯誤要由全人類共同來彌補。這份宣言不但是全世界原住民族團結打拚、努力爭取的一個最重要成果,更是全球公民社會向前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但我們也要再次宣示,政府不但要依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將台灣原住民族的權利在憲法中明文規定,也要更積極落實在各種的具體施政作為上,保障並維護台灣原住民族的各種權利與福祉。
  本人也要在此呼籲,全世界原住民族的權利與福祉是不分國界的,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其他的國際組織不應該因為中國的威脅,就將包括台灣原住民族在內的2300萬台灣人民排除在外,漠視台灣人民的權利、犧牲2300萬人民的健康與安全。
  最後,要再次恭喜台灣原社的成立,也期待台灣原社能夠成為凝聚台灣原住民族主體性的重要力量,讓台灣的原住民族及台灣這個美麗的國家,有更光明與美好的發展!敬祝台灣社各社社運昌隆,各位原住民族朋友,其中包括:達悟族、卑南族、邵族、泰雅族、賽夏族、鄒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阿美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以及撒奇拉雅族,所有的原住民族、各位嘉賓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副總統接見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

中華民國96年11月20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幼教菁英代表們在幼教工作所作的付出與努力,表達高度的肯定與慰勉之意。
  副總統表示,幼教人員就像是園丁,灌溉整個國家的幼苗,他們的貢獻是無形的,且非常辛苦,但他們只要看到每一株幼苗順利成長,就會覺得有無限的安慰;當幼苗成為國家的人才,更會因此而感到驕傲。
  副總統非常關心幼教界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並以台灣未來社會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指出其中的問題。她首先提到,目前台灣的人口生育率顯著下降,「少子女化」現象逐漸呈現出。30年前平均每對夫妻生育3.35人,到了2000年為 1.68人,現在則是1.12人。1980年代,全國每年有40萬位的新生兒,去年僅有20萬位,在孩子遞減的情況下,幼教界也就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而年輕一代出現所謂的「三不主義」-不婚、不生、不育,也對社會人口結構發生極大的影響。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人口高齡化也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特徵之一,她說,2006年14歲以下的人口數為415萬,65歲以上則有229萬人,也就是說,一位老人身旁有2位小孩子,如果不婚、不生、不育及高齡化、少子女化繼續下去,10年以後65歲以上的人口較14歲以下的人口還多。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再嚴重下去,到了2051年,總人口預計僅有1700萬人,其中老人人口數為680萬到700萬,一位小孩子身旁會有3.5位老人,屆時,社會負擔將更為沈重。此外,外籍配偶目前有40萬人,其中20萬來自中國,她們生育的小孩計有23萬人,據此,外籍配偶加上其孕育出的小孩合計約63萬人,可以說是第五族群,加上中低收入戶達21萬人,這都是值得關注的人口結構發展趨勢。
  副總統針對以上人口結構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幼教界提出建議,她表示,幼稚園或托兒所之間應相互合作,園所可以考慮在一定的區域內進行整併,減少相互的競爭;此外,也可考慮在園所內開設老人的課程,讓阿公、阿媽和兒孫一同上課,以解決幼教界所面臨的招生問題。
  中國幼兒教育策進會理監事及傑出幼教人才,上午在理事長吳美鳳率領下前來總統府晉見副總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