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19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6年01月31日
號次:第6729號
總統參訪力晶半導體公司及桃園仁愛之家附設新竹老人養護中心
中華民國96年1月20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行政院蘇院長陪同下前往新竹參訪力晶半導體公司,總統致詞時除向力晶黃董事長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敬意之外,對於蘇院長所領導的行政團隊,能以優異的表現及最高的效率,積極贏得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的肯定,也表示高度的期許與嘉勉之意。
總統也表示,事實證明,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並沒有如當年部分人士所說的,如果不「登陸」或者「西進」就沒有明天、就沒有未來。路是人走出來的,轉型與升級當然是比生產線的外移或是用舊的技術繼續生產要來得辛苦,但也正因為有挑戰、有考驗,才激勵我們不斷的自我超越與突破,才使台灣能永保領先的優勢。
提到「力霸集團」掏空弊案,總統指出,「力霸集團」經營不善、人謀不臧絕非一朝一夕,累積成今天鉅額的債務與財務的黑洞,雖然絕大部分的放款發生在舊政府執政的時期,但整個事件發展迄今,政府對上市、上櫃公司資訊的揭露與財務的稽核、金融機構的監督與檢查、經濟犯罪案件的偵辦與相關涉案人行蹤的掌握等等,顯然也有所疏失與處置不當的地方,必須徹底清查與究責,同時對於相關法令未能夠貫徹執行也應一併檢討,務必要給社會大眾一個清楚的交代。
參訪力晶公司之前,總統也與蘇院長一起訪視慰問財團法人私立桃園仁愛之家附設新竹老人養護中心,關心老人們在中心的生活起居,致贈加菜金,總統也請老人們多留意最近的天氣變化,保重身體,並祝福他們健康快樂。
總統在參訪力晶半導體公司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非常高興再次來到「力晶」參訪,還依稀記得於2002年5月14日及2003年10月7日,曾先後參加了「力晶」第1座12吋晶圓廠的啟用及第2座的動土典禮,能夠親自見證「力晶」的成長與茁壯,每一次都讓本人感到無比的興奮與欣慰,前二次來到力晶是一個人自己來,今天特別邀請蘇院長同來,為拚好台灣的經濟,看到力晶的成長與進步,要拚好台灣的經濟,我們有機會也有信心,當有人看衰台灣,黃董事長給我們鼓勵,請我要有信心,因為他看好台灣、相信台灣,因此可以帶來台灣的進步,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今天「力晶」進一步與技術母廠日商「爾必達」合資成立「瑞晶電子」,預定於未來的5年內,投資新台幣4500億元,於「中部科學園區后里基地」興建四座12吋晶圓廠,並將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廠區。
這項合資案不但是政府推出「大投資、大溫暖」計畫後最重大的投資案,更創下我國有史以來單項投資最高金額的紀錄。隨著「瑞晶」的進駐,不但能創造近八千個就業機會,並使「中部科學園區」繼面板之外,再進一步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對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將有極大的助益,具體實現了「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以及「縮短貧富差距」政府的四大施政目標。在此,除了要向「力晶」黃董事長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敬意之外,對於蘇院長所領導的行政團隊,能以優異的表現及最高的效率,積極贏得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的肯定,在此也要表示高度的期許與嘉勉之意。
記得自2001年的下半年,各界對是否應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有不同的意見。後來政府基於:國家安全、技術輸出、資本外流及就業狀況等各方的考量,決定予以暫緩。這樣的政策是否正確,在當時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但如果從今天往回看,以整個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的蓬勃發展,證明當年的決定是絕對正確的。
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於2003年時為8200億新台幣,於2004年突破兆元,為1兆零990萬元,去年則再成長為1兆2300億元,預估於2009年時將可達到2兆元的水準。同時,自2000年台灣第1座12吋廠開始量產後,今天台灣已經有11座12吋廠投入量產,另有16座正在興建或者規劃中。事實證明,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並沒有如當年部分人士所說的,如果不「登陸」或者「西進」就沒有明天、就沒有未來。路是人走出來的,轉型與升級當然是比生產線的外移或是用舊的技術繼續生產要來得辛苦,但也正因為有挑戰、有考驗,才激勵我們不斷的自我超越與突破,才使台灣能永保領先的優勢。
近半個月以來,由於「力霸集團」掏空弊案,對金融秩序及社會民心造成嚴重的衝擊。「力霸集團」經營不善、人謀不臧絕非一朝一夕,累積成今天鉅額的債務與財務的黑洞,雖然絕大部分的放款發生在舊政府執政的時期,但整個事件發展迄今,政府對上市、上櫃公司資訊的揭露與財務的稽核、金融機構的監督與檢查、經濟犯罪案件的偵辦與相關涉案人行蹤的掌握等等,顯然也有所疏失與處置不當的地方,必須徹底清查與究責,同時對於相關法令未能夠貫徹執行也應一併檢討,務必要給社會大眾一個清楚的交代。
除弊的同時當然更要興利,金融服務業是台灣未來必須全力發展的重點產業,台灣的銀行不但在國內要有競爭力,更要在國際市場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相關「金融改革」的方案,以及「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中所擬定的「金融市場套案」要必須持續推動下去,大家要勇於任事、要有肩膀、要有擔當,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或怕擔責任而劃地自限或者自我限縮。
回顧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的金融服務業可以說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早年銀行是高度管制的行業,只有政府及執政黨才可以經營,不但壟斷了市場,更有各種的政治紓困與民代違法超貸的弊端。1991年與1992年在金融體制尚未完備的情況下,財政部一口氣開放了16家民營銀行,接著陸續核准信用合作社改制為商業銀行,並放寬分行設置的標準,所以至1998年6月,國內銀行分行的總數超過2300家以上,在短短的6、7年內成長將近4倍之多。
過度的競爭不但使各銀行授信的品質大幅降低,部分新成立的銀行更大量放款給所屬的關係企業,結果使得銀行呆帳不斷的增加,至2002年4月本國銀行逾放比達到11.74%的最高峰,遠遠超過國際5%的建議標準,逾放的金額高達1兆1566億元,隨時都有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的可能。
所以在本人2000年就任總統後,即感受到整體金融情勢的嚴峻,特別在隔年、2001年特別將該年訂為「金融改革」元年,於當年6月通過「金融六法」做為後續「金融改革」的基礎,並透過一連串強化金融機構體質的措施,終於使台灣能夠免除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的威脅,到去年11月底,逾放比已經降至2.35%,如果沒有過去幾年「金融改革」的努力,這一次由「力霸案」所引發的金融風波絕對是無法想像的。連日來,整個行政團隊,尤其是負責財經方面的工作同仁受到許多的責難與批評,在此本人要特別期勉大家,「金融改革」並沒有失敗,只是尚未完成,雖然改革的過程遭遇許多的波折,但是大家要對改革有信心,對人民有信心,只要是做對的事,做對人民有益的事,最後一定會得到全民的肯定與支持。
俗話說:「為商之道,誠信而已。」再完善的法規制度也抵不上「正派經營」這四個字,經營企業不只是為了賺錢,更是一份社會責任,在此更要呼籲相關的當事人發揮影響力,積極勸說王又曾夫婦早日返國處理善後並面對相關的調查。同時,年關將近,對於「力霸集團」員工及往來廠商生計的照顧,行政部門也要主動的提供協助,展現台灣社會溫暖與關懷的一面。
最後,要再一次恭禧更要感謝黃董事長與「力晶」全體同仁、工作伙伴的接待,並敬祝在場所有的先進與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副總統出席世界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
中華民國96年1月23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出席世界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並以英文致詞。
副總統致詞時除感謝訪賓遠道來台參與會議,並強調,民主社群對於民主的散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亞洲國家在民主發展方面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因此,此次會議的舉辦有其代表意義。
副總統表示,台灣民主化運動的象徵是白色百合,民主就像花朵一樣,需要好的土壤和水分才能開花。一個堅強的公民社會就是健康民主賴以生長的好土壤,而其他民主社會的支持就是能夠滋潤每個被壓迫國家內部自由種子的水分。她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讓民主的花朵能在全亞洲開放,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民主的收穫與果實。
副總統致詞中譯文如下:
午安!本人謹代表台灣政府與人民,歡迎來自25國的民主運動夥伴們參加民主社群亞洲區會議。
在這個全球化加速的世紀裡,通力合作對於民主的散播更為重要,而民主社群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亞洲。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及極權政體均發源於此,有些民主蓬勃發展國家在此發跡,而5個僅存的共產國家中也有4個位於亞洲。因此,亞洲是在意識型態戰爭中爭取民心的前線。
過去30年間,亞洲國家的民主化已有一些進展,根據美國「自由之家」2007年的報告指出,亞洲自由國家從2個增為6個,包括印度、印尼、南韓及台灣這些新興的民主國家,而「部分自由」國家則由11個降至8個。儘管自由民主有此重大成就,但亞洲仍有10個「不自由」國家。而近年來,本區域也遭逢了一些挫折,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泰國軍事政變。另外更為棘手的是中國、緬甸及北韓對政治運動人士的迫害更甚以往,手法更為老練。這不僅是地域性的現象,也是一種「自由停滯」的全球性趨勢,「自由停滯」一詞是「自由之家」在這份報告中用來描述自1998年起自由國家的數量即未增加的事實。
這種停滯的原因之一是集體阻擋民主改革所造成的結果。隨著自由民主的思想傳播全球,集權政體也合力要去推翻這股浪潮。例如「上海合作組織」(由中國、俄國及若干中亞國家組成)堅持其成員擁有選擇「自己的發展路線」的權利,並據以攻擊民主的協助。而用這樣的「主權」宣示作為持續壓迫人民的藉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些政權在迫害異議份子時都會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而許多國家更辯稱民主在文化或宗教上與亞洲格格不入。
而要反駁這些論調的最好方法就是分享亞洲民主化的成功例子,譬如,印度的民主化和經濟成就顯示,繁榮與民主之間並毋需妥協;印尼成功的故事顯示,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也能擁抱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而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不僅顯示民主也能在傳統儒教國家滋長,更顯示即使是在敵意與軍事威脅之下,民主還是可行的。事實上,這兩個國家蓬勃發展的民主就是對抗軍事擴張及政治孤立的最佳利器。
類似南韓,台灣的民主是條漫漫長路。20世紀初期,台灣人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爭取更大的政治自由,後來因二次大戰以及國民黨實施38年戒嚴的高壓統治而中斷。儘管艱辛,台灣一萬多位政治運動人士還是爭取到我們今天所享有的自由。
本人在自身40年的奮鬥過程中,一向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1970年代初期,當時台灣還在戒嚴時期,本人就首創台灣的女權運動。而作為一位女權運動者,本人瞭解追求性別平等的戰爭必定伴隨著政治權力的戰爭,如果一個民主社會的半數人口無法擁有和另外半數人口相同的權利與自由,那麼它就不是一個民主社會。同樣的,沒有同等的法律保護和公平的政治參與,女權運動也無法適當保護婦女並讓她們享有權利,本人將這樣的過程稱為「左手女權,右手民主」。女權運動是台灣第一個公開性與大眾性的社會運動,同時也是後來讓台灣邁向民主化的各種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的先鋒。本人先是提倡女權,之後才參與反對運動,推動政治改革,後來並因此而入獄。
本人也因此瞭解到光作為一個反對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成為一個改革的力量才行。因為相信乾淨而公正的選舉是真正民主的基礎,故本人曾發起一項「乾淨選舉運動」,盼能消除台灣選舉中嚴重的買票及腐敗現象,後來本人也參與台灣的憲政改革。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在1946年為全中國所設計的,其中很多政府結構並不適合台灣,因此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法治基礎和有效治理,憲法的改革與修訂是必要的步驟。
為了讓台灣在海外能獲得更高的認同,並同時將國際民主社群帶進台灣成為改革的力量,本人也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由於本人曾列名於國際特赦組織的良心犯名單之中,因此便在被關6年出獄後,努力將國際特赦組織以及人權的積極發展項目介紹到台灣來。而國內對改革的呼聲加上對國際社會的參與,更因而加速台灣的民主化,才有1996年的首度總統直接民選以及2000年的政權和平轉移。而本人最重要的一步是在2005年創立「民主太平洋聯盟」,「民主太平洋聯盟」是由28個太平洋地區的民主國家,為了促進該區的民主、和平與繁榮而組成的國際組織;而為了進一步加強全球對民主的努力,「民主太平洋聯盟」更在其會員國國會議員的支持及參與下,成立了「太平洋國會連線」,作為追求民主鞏固與更佳治理的平台。
台灣民主的道路是由追求性別平等與政治自由開始的,隨後則是有關選舉與憲法的體制性改革。台灣的民主正趨於成熟,並正從一個國際努力成果的接受者,經由「民主太平洋聯盟」的努力,轉變成為一個發動者。這樣的經驗顯示,民主不可能是一蹴可幾的,必須從國家的內部成長而來。因此,加強公民社會和增加國際參與,就是不自由國家打破改革最後障礙的關鍵,也是部分自由國家用以轉變成為完全自由國家的要素。
這就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原因,不只是為了交換戰爭故事或彼此拍拍背膀而已,我們必須要讓公民社會獲得力量,必須支持被壓迫國家中的社會運動,因為他們是這些國家發展民主不可或缺的觸媒。
台灣民主化運動的象徵是白色百合,民主就像花朵一樣,需要好的土壤和水分才能開花。一個堅強的公民社會就是健康民主賴以生長的好土壤,而其他民主社會的支持就是能夠滋潤每個被壓迫國家內部自由種子的水分。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民主的花朵能在全亞洲開放,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民主的收穫與果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