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69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12月13日
號次:第6719號
總統出席「2006年全球衛生領袖論壇」
中華民國95年12月4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出席「2006年全球衛生領袖論壇」致歡迎詞指出,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國與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議題,變得和所有民眾的生命財產息息相關。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不但有責任、更有義務,為國際社會的衛生安全作出積極的貢獻。
總統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新任幹事長的選舉才剛落幕,我們為這一次順利選出新的領導人感到高興,誠摯地祝賀陳馮富珍女士榮膺此項職務,對於她所規劃未來六大衛生議題,大家應該給予鼓勵支持,台灣也願意在這承先啟後的重要時刻,共同為全人類的健康而善盡一切努力。相信給我們更多參與的機會,台灣將對全球衛生永續經營作出更重大的貢獻。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應邀參加「2006年全球衛生領袖論壇」和國內外衛生界的官員及學者專家們,還有「世界醫師會」等國際組織的重要領袖們齊聚一堂,針對「推動全球衛生之永續」等相關的議題,凝聚智慧,相互交流。在此本人謹代表台灣政府及全體國人同胞,向各位遠道而來的外國嘉賓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和歡迎之意。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國與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議題,變得和所有民眾的生命財產息息相關。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不但有責任、更有義務,為國際社會的衛生安全作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雖在1972年被迫離開世界衛生組織(WHO),但是對於全球醫藥衛生事務的參與和推動,從來未曾懈怠或者缺席;特別是過去十多年以來,台灣克服諸多困難,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也主動參與了許多國際醫療救援工作,深受世界各國的好評。
近年來發生的南亞海嘯、中亞大地震、菲律賓土石流等世紀災難,台灣的醫療援救人員與緊急救難物資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最近,甘比亞推動的小兒麻痺流行控制計畫、馬拉威實施的愛滋病防治措施、史瓦濟蘭的擴充醫療設備、以及聖多美普林西比執行的瘧疾、霍亂防治工作,都是台灣的醫護團隊克服諸多限制和當地的衛生人員攜手合作的輝煌成果。
為了積極投入全球衛生事務,我們在今年3月成立「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以積極有效的方式,推動各項國際衛生的交流合作。由這些例證可以看出,台灣為了維護健康人權的「普世適用原則」,正以實際的行動來達成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各項扶貧濟弱目標。
儘管我們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會員國或者觀察員,但仍積極努力貢獻心力,因為當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善盡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台灣除了主動參與全球衛生事務,更堅持「衛生專業」的立場與「人道關懷」的信念。
現在全球衛生已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愛滋病在過去20多年以來,已經成為人類沒辦法根除的傳染病,沒有一個國家、地區、性別、年齡的人民能夠免疫;過去已經獲得有效控制的結核病,近年來也發生以多重抗藥性的方式,在歐洲與其他的地區擴大傳播。
3年前曾經造成恐慌的SARS,隨時都有捲土重來的可能;目前蓄勢待發的禽流感疫情,日前才在鄰國南韓傳出有六千多隻的雞隻死於禽流感症狀,經過化驗屬於高病原性禽流感,相信此一疫情將促使世界各國繼續保持高度的警戒。
此外自殺、肥胖、慢性疾病、藥物濫用、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等,也都是各國極為關切的公共衛生議題。因此,本人要特別呼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的領袖們,應該重新檢視國際規範與國家的政策,以健康為施政的主軸,採取有效防治措施,改善全球人類健康,以期達到「全民皆健康」、「衛生無間隙衛生無弱點」的境界。
感謝各位前來參與此衛生盛會,從事經驗的交流,探討全球所面臨的共同性衛生相關議題。台灣願意以成功的經驗及服務的熱忱,在世界地球村扮演更積極的忠實角色。各位國內外貴賓朋友的熱心支持,使得台灣在推動國際醫藥衛生事務、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上,一路走來並不孤單。
世界衛生組織新任幹事長的選舉才剛落幕,我們為這一次順利選出新的領導人感到高興,誠摯地祝賀陳馮富珍女士榮膺此項職務,對於她所規劃未來六大衛生議題,大家應該給予鼓勵支持,台灣也願意在這承先啟後的重要時刻,共同為全人類的健康而善盡一切努力。相信給我們更多參與的機會,台灣將對全球衛生永續經營作出更重大的貢獻。
最後,再一次歡迎大家、感謝各位,並敬祝「全球衛生領袖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副總統出席「第21屆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研討會」
中華民國95年12月7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出席「第21屆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研討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是太平洋區域國家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性組織,中華民國1986年有幸加入,轉眼20年已經過去,在參加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中,我們學習、分享與成長。今天很高興應邀參加由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所主辦的研討會。
區域整合已經是全球化之下一個明顯的趨勢,全球目前已有300個區域經濟體系,在區域整合當中發現,首先整合成功的歐盟,整合後的出口占全球第1名,東協在區域整合後,人口占全球第一,美洲在區域整合後,它的GDP也位居全球首位。太平洋區的重要性,打開地圖,我們就知道全球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它占了地球總面積的35.2%,更占地球海洋面積的52%,太平洋沿岸有30幾個國家,還有20多億的人口,同時擁有8大貨櫃港,貨櫃的裝卸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太平洋的經濟實力更超過全球50%。
區域整合的目地當然是以經濟的發展為主,附帶為促進社會的文化與政治的統合,對於民主、和平與繁榮希望有正面的發展。只是,我們也發現區域整合同時具有某些負面效應,例如,不是全球的人民都可以因此而受益,甚至強國與富國的差距因此而拉大,區域強權也會藉機排除異已,而且區域強權會以經濟作為掩護,事實上遂行政治與軍事擴張的企圖,比如最新聯合國的報告,全球90%財富都集中在北美、歐洲、日本與澳洲,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2%的人口掌握了全球50%以上的財富,而全球最貧窮的50%的人口,它的資產只占全球1%,換句話說,如果把地球分成10等份,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擁有99﹪的財富,而剩下9個人則共享其餘1﹪的財富,所以全球化隱藏的危機更值得大家重視。
台灣有鑒於此,特別提倡柔性國力,而不是傳統的剛性國力,所謂剛性力量是指經濟上的掠奪、軍事上的侵略。台灣土地面積狹小,人口非常的優質,我們50年來克服了很多困難,在度過危機後所創造出來的是柔性的力量(Soft power),包括人權、民主、和平、愛心與高科技發展,我把它統稱為Soft power。柔性力量是柔的,但非常的powerful,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認為可以分享很多地方,於是我從太平洋做起,在去年的8月14日成立了「民主太平洋聯盟(DPU)」,今天的主席也是聯盟顧問,貢獻很多。我們認為21世紀 大家共同追求的是柔性力量,而不是剛性的,因為我們不要再有戰爭,尤其是區域性的戰爭,我們希望用民主來促進和平,用和平來促進真正的繁榮。
今天各位都是財經方面的專家,在探討太平洋區域財經,甚至金融進化過程中,還是希望能以人文的角度多加思考,不是集中財富在少數的人手上,而是讓每一個國家都能享受均衡的發展,才是人類的福氣,也才是世界和平的根基。民主太平洋聯盟願意跟「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有更好的交流與合作,希望大家促進的經濟繁榮,也能夠做為提倡民主與和平最好的利基。兩天之後,民主太平洋聯盟將邀請太平洋區域28個國家的國會議員,成立太平洋國會連線,我想這是台灣對環太平洋國家一個新的貢獻,希望台灣的經濟與民主成就,能透過PECC以及DPU在太平洋地區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