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57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08月02日 號次:第6700號

總統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95年7月27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開幕典禮致詞指出,「經續會」的籌劃是針對台灣許多長期性、結構性及爭議性的經濟議題,進行通盤的檢討,並提出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均衡」與「永續」是貫穿這次「經續會」的核心概念,而最終的目標是要在「繁榮」與「公義」之間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總統也表示,5年前「經發會」當時所採行的共識決模式,這一次「經續會」也完整的保留下來,這是非常值得珍惜與慶幸的制度選擇。總統強調,「經發會」與「經續會」的召開,不但是台灣產業發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我們台灣社會不斷摸索與學習,是否有更好的決策方式來決定重大的公共政策所作出的最新嘗試。這樣的經驗不但對台灣是彌足珍貴,更對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具有高度的啟發價值與作用。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應邀前來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的開幕典禮,「經續會」的召開是於去年11月阿扁首先倡議,並於今年3月經行政院院會定案,從5月15日開始召開籌備會議,全面推動各項準備的工作,到今天前後長達8個月的時間,在此阿扁特別要向主辦單位行政院,以及所有促成這次「經續會」能順利召開的朋友及工作伙伴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同時也預祝今、明兩天的會議圓滿成功,透過大家的參與和討論,共同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奉獻智慧與心力。
還依稀記得5年前,政府也曾舉辦過類似的會議,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經發會」(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雖然「經發會」與「經續會」在形式上有許多雷同之處,但「經續會」並不純然是「經發會」的延續,或是所謂的「二次經發會」,兩者在本質及目標的設定上有許多的不同。當初召開「經發會」主要是為了因應當時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對台灣產業及就業所帶來的嚴重衝擊。所以「成長」與「發展」成為與會者最關注的焦點,而所設定的目標是要刺激景氣的快速復甦,積極改善失業的狀況。而「經續會」的籌劃,則是針對台灣許多長期性、結構性及爭議性的經濟議題,進行通盤的檢討,並提出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所以「均衡」與「永續」是貫穿這次「經續會」的核心概念,而最終的目標是要在「繁榮」與「公義」之間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如果我們進一步比較「經續會」與「經發會」所設定的議題與分組的方式,就更能夠凸顯這兩次會議的差別。因為關注的重點不同,「經續會」比「經發會」要更為周延、前瞻,同時也更具有全球化的視野。這次的「經續會」將「社會安全」及「政府效能」單獨列組,不再把它們視為「就業」與「投資」項下的子題來討論,顯示大會對這兩項議題的重視與關切。同時,也將原本「經發會」單獨設立的「兩岸組」,擴大改為「全球與兩岸組」,且將「投資台灣」、「全球佈局」及「兩岸經貿」並列為該組討論的主軸,這是非常正確的作法。兩岸經貿當然絕對不是台灣對外經貿的全部,而只是全球佈局整體的一環。我們不能純就兩岸經貿談兩岸經貿,必須放在整個國際經貿往來的脈絡之下,再一次確認台灣的國家發展定位,並在「台灣優先、投資台灣優先」的基本思維與架構下,擬定兩岸經貿政策。
此外,這一次「經續會」的題綱,明確針對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進行研商,也對於近來飽受質疑的BOT制度予以全面的檢討,並沒有因為少數特殊的個案,就全盤否定了整個制度的價值。另外,也針對「高鐵」通車後及各「自由貿易港區」完成全面的開發,台灣各經濟戰略區塊的重整提出討論。同時,初步擬定了台灣2015年經濟發展的願景,具體規劃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4%至5%之間、而平均國民所得達到3萬至3萬2千美元、失業率持續維持在4%以下,並提議儘速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法,積極建立起自主、再生的綠色能源產業,這些都是極具前瞻性與未來性的議題,也顯示所有與會代表的用心與投入。
在社會各界眾所矚目的「全球與兩岸組」方面,針對海外台商投資的需求,分組會議初步建議要建構海外台商回台投資的資訊及聯繫平台。同時,更進一步點出近年來,由於產油國家收入大增,而湧現的建設需求及帶來的商機,以及我國在推動與中南美洲邦交國經濟合作計畫時,所提供的各種投資管道,力求台灣整體對外經貿投資的網絡更為完整、多元,真正落實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目標。
綜合以上的觀察與比較,這一次的「經續會」,絕對不是像外界所描述的,只有兩岸經貿一個議題。事實上,「經續會」自籌備伊始,所設定的格局與視野就是非常的宏觀與遠大,絕對沒有侷限於兩岸經貿這個單一的思考框架,而是要積極地落實「立足台灣、深耕台灣、放眼國際、佈局全球」的總體發展戰略,同時希望能達成「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及「縮短貧富差距」等四大目標。
我們拿「經續會」與「經發會」來相互比較,絕對不是要貶抑或減損「經發會」的成就與價值。從5年後的今天往回看,「經發會」絕對是一次非常成功而且重要的會議。由於有「經發會」的召開,使得台灣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就恢復了原有的成長動力,我們是在2001年的8月召開「經發會」,到了2004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達到6.07%的好成績,而失業率也降到4.5%以下。
除此之外,「經發會」的召開,也讓許多新的產業與就業政策有機會獲得落實,例如:勞退新制的上路、中小企業信保制度的改革、土地增值稅減半與不動產證券化的實施,以及為了擴大內需而擬定的新十大建設計畫等等,這些都是透過「經發會」所提供的平台與機制,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最後凝聚成為大會的共同意見而付諸實現。
「經發會」不但是我們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動腦會議」,更是「協商式民主」一次最佳的典範。透過社會各層面、各階層,以及各種團體全面的參與,經由坦誠的交換意見與協商,最後以共識決的方式來決定國家的重大政策。民主的目的絕對不在分出誰是多數、誰是少數,而是在謀求解決共同的問題,提升整體的福祉。現代民主政治不是只有選舉、競爭與表決,還有更多的包容、協商與溝通。
「經發會」當時所採行的共識決模式,這一次「經續會」也完整的保留下來,這是非常值得珍惜與慶幸的制度選擇。在會議討論的過程當中,大家容或有不同的主張、立場與堅持,但這完全不妨礙彼此尋求共識的努力,因為每一項的決議都是經過全體的同意才形成,任何還沒有形成共同意見的主張或提議,並不表示就此完全被排除在外,未來仍有進一步討論與協商的機會與空間。這樣的會議沒有任何人是輸家,所有的人都是贏家,阿扁誠摯地希望所有與會代表先進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坦誠交換意見,並為尋求一致的共識而努力。「經發會」與「經續會」的召開,不但是台灣產業發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我們台灣社會不斷摸索與學習,是否有更好的決策方式來決定重大的公共政策所作出的最新嘗試。這樣的經驗不但對台灣是彌足珍貴,更對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具有高度的啟發價值與作用。
最後,阿扁要再一次感謝三位大會的共同召集人,以及所有與會代表及工作伙伴們,在過去這段時間辛勤的努力與奉獻,期待今、明兩天的會議能獲得比「經發會」更豐碩的成果,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們後代子孫的幸福開創更寬廣的利基。敬祝在場所有的貴賓、先進及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呂副總統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3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就職典禮

中華民國95年7月24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3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就職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表示,全國產業總工會早在2000年5月1日就已經完成合法登記,如今已經有25個會員工會,超過25萬會員,對台灣產業影響十分顯著,因為如果沒有各產業蓬勃發展,就不會有台灣的經濟成果,副總統並對全國產業界在經濟方面的貢獻表達由衷感謝之意。
副總統指出,由行政院與立法院共同召開的「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將於7月27日舉行,其中產業組對於台灣產業界最關切的事項,都已開始著手規劃,並且也在籌備會議中形成初步共識,她相信「經續會」的會議結果,將會給台灣產業各界滿意的答案。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此次「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籌備會中對於勞工方面的初步共識,特別是勞動市場與人力資源的規劃方面有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促進就業,會議中對於勞動法令的鬆綁,包括檢討勞動基準法的勞動契約、工資、工時的相關規定;規劃調整非典型僱用的限制;另外在勞動法令修改之前,要先評估就業、失業、政府財政與經濟成長的影響關係。
第二,全面提升勞動參與率,這也包括如何提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促進兩性的家務合作、落實兩性工作平等法、推動婦女創業貸款與輔導、以及增進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排除中高齡勞工就業的障礙、提升中高齡勞工就業能力、規劃二度就業輔導、提供僱用中高齡勞工的獎勵措施、訂定禁止年齡歧視法、提高退休年齡下限相關規定。
第三、為了避免人力資源嚴重不足,應全面檢討外勞政策、建立外勞引進的動態總量管制機制、研擬農業替代役、補充農業部門所需的年輕知識人力資源。
第四、提升產業與勞工朋友的素質,包括調整高等與技職教育人力培育政策、大量重視大學與技職教育如何將「產」與「學」結合、提高技職教育與區域性產業結合,達到「產學合一」的目標、擴大推動回流教育、提供民眾更新職業知能管道以及加強外語能力訓練。
副總統表示,這一切的規劃足可證明政府與台灣各產業是站在一起、共同努力。雖然打開電視,看到很多對政府的負面批評,然而若以實際的數據來看,民眾對台灣應該要保持信心。她指出,台灣今年1到5月外貿出超65.3億美元,同一時期南韓外貿出超49.4億美元,台灣外貿表現仍然不錯;在物價方面,台灣今年1到5月物價指數增加1.4%,同時期南韓增加2.3%;在失業率方面,今年5月份,台灣失業率為3.84%,也是2000年以來最低的一次,表示景氣復甦、工作機會增加;在外匯存底方面,2000年政黨輪替時,台灣外匯存底是1,200億美元,現在已達到2,600餘億美元,在民進黨執政的6年之內,外匯存底增加了1,400餘億美元;在出超方面,2000年的出超為112億美元,2005年底為158億美元,表示台灣的貿易仍然持續增長中。
副總統並就民眾所關切的失業率問題指出,在失業率方面,2000年時為2.99%,失業率在2003年為4.99%。2003年台灣失業率攀高的原因,是因為包括全球在2001年經濟大退潮、台灣面臨新高科技與數位時代所導致的產業提升與轉型以及台灣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不斷攀升,導致許多台灣產業到大陸設廠。她指出,按照經濟部核准的金額來看,1999年台灣在大陸投資金額為12.52億美元,2005年底高達60億美元,所以或許有許多人認為現在政府太保守,但是在政黨輪替後的第6年比輪替前的一年,台灣在大陸投資增加了將近48億美元,這也表示政府並未如各界所稱過於保守。此外,1999年台灣在大陸的投資占總體對外投資的27.7%,2005年台灣在大陸投資占總體對外投資高達71%,不但使台灣關閉許多工廠,也造成台灣失業率增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與產業界也必須一起對症下藥,而不是單純批評政府就可以解決。
副總統也表示,「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的召開,並在會中關注諸多問題,她希望會議結果除了能讓台灣因應在21世紀因應全球化的衝擊、以及減輕中國化的侵蝕外,更應該要建立台灣的主體性,因為如果台灣的前途定位於依附中國,那麼台灣必定沒有前途可言。副總統呼籲,大家必須冷靜思考台灣的定位為何?究竟是中國的一部分、還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將所有的生存價值、產業發展價值全都放在大陸,台灣必定將失去主體性。
副總統強調,台灣應該是世界的寶島,當我們要讓台灣走向世界化的道路時,絕非意味與大陸對抗,台灣在坦然面對日益強盛的中國大陸之餘,也必須建立自己的信心,因為有產業界與台灣所有勞工任勞任怨的努力,才能讓台灣產業發光發熱,成為世界的美麗島。她期勉台灣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為主的新世代,應以全新的思維,迎向21世紀全球化的趨勢。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