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678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03月29日 號次:第6681號

總統接見新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

中華民國95年3月21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新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歡迎他的到任。
總統於晤談時強調,過去他本人對於美國政府,特別是對布希總統所作的承諾不會改變,今天楊處長的履任更是非常好的開始,台美兩國實質友好的關係將會在既有的基礎之上合作愉快,而他也確信,台美兩國政府與人民的情誼就如同兄弟般篤厚、親密,不可能再發生任何意外,兩國友好密切關係定能綿延流長、不斷持續發展。
總統並指出,終止國統會運作及終止國統綱領適用的決定過程中,台美雙方有最好的溝通、最坦誠的對話與最負責任及最理性的磋商,我們非常珍惜此次彌足珍貴的經驗,而我國政府與人民,包括他本人一定會扮演好負責任的貢獻者,而且是負責任的台海和平與穩定的捍衛者。
對於楊甦棣處長來台履新,並前來總統府會晤,總統感到特別高興,因為楊甦棣處長是他如同兄弟般的朋友,能與楊處長重逢再敘,他內心感到興奮且愉悅。總統說,記得在2001年7月9日他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授勳給當時即將卸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職務的楊甦棣處長,以表彰、感謝任內對促進台美友好實質關係的付出與貢獻,而楊處長也是首位獲贈勳章的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總統表示,當他獲悉楊處長將出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職時,在看到公文不到一分鐘、甚至只有30秒的時間就立即批准同意。因為這是等了足足近5年的時間,加上時任楊副處長的長官、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薄瑞光處長也將出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兩人如同是最佳拍檔的再度搭檔,這是台美兩國的福氣。
總統並幽默地說,他與楊處長同齡,只虛長幾個月,但楊處長比較會「做人」,比他多一個孩子;總統接著細數楊處長5度來台的往事,他說,楊處長此行是第5度來台工作,但每次來台期間,都具有深刻意義,楊處長不僅見證台灣的民主,也與他本人有一些特別的關係。總統表示,楊處長首度來台是1963年,當時他倆都只有12歲,剛從小學畢業、進入初中的階段,而當年除了是古巴飛彈危機、所謂「驚爆13天」的隔年,也是楊處長來到高雄的同年,2個月之後,甘迺迪總統遇刺,而甘迺迪總統也是他的小孩-陳致中的偶像,總統憶及當時他的國文老師曾講述甘迺迪總統的偉大與貢獻,以及甘迺迪總統為何遇刺的事蹟,並要求學生以「甘迺迪總統之死」為題寫作,當時他就曾寫了一篇「甘迺迪總統之死」的文章。之後,1981年楊處長第2度來台是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隔年、也是他首度踏上政治之路、當選台北市議員,由於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的政治中心由省議會轉移至台北市議會的一年,他躬逢盛會在有關憲改及敏感性的全國議題皆曾在議會中討論;而1989年楊處長第3度來台時,他首度當選立委,隔年進入立法院即提出兩個影響深遠的案子,一是廢除刑法第100條,以追求100﹪的思想、言論自由,不再有所謂思想、言論叛亂罪;二是提出第261號釋憲案,促成國會全面改選,讓萬年國會走入歷史,進而有接續的總統直接民選,讓他有機會參選並當選總統。而楊處長第4度來台是1998年,他擔任台北市長,但連任失利,成為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隨後在2000年3月18日完成我國歷史上首度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移轉。而在1999年李前總統發表兩國論,以及他在2000年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中的「三不」,他和楊處長都有機會進行私下對話,並交換意見。相信楊處長記得,當時不是「五不」而是「三不」。楊處長不僅在2000年目睹、見證了台灣首度的政權和平移轉及政黨輪替,2005年楊處長擔任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也見證了該國人民的鬱金香革命,此次是楊處長第5度來台,而今年3月特別是在「終統」之後不久,楊處長仍依原定時程履任,並未因「終統」議題而受到影響,對此,他要再次表達歡迎與感謝之意。
楊甦棣處長除對總統細數他5度來台的歷程表達感謝外,並表示,1964年他從高雄轉往台南就讀美國學校,可能還曾在路上與陳總統擦身而過,而他不僅與台灣的關係深厚,對於台灣南部的情感更在當時即深植心中。1998年他與總統相識後,兩人即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友誼,此次他來台是帶著謙卑的心,因為5年來台灣改變了許多,他藉由在台灣的好友,特別是陳唐山秘書長和黃志芳部長的對話,開始他對台灣的新印象。
楊處長並強調,未來除將持續強化美台間友好及實質的關係外,也認為,今天的對話是非常好的開端,他並期盼,未來台美關係能在此一基礎之上,持續展開友好對話及密切的合作。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楊甦棣上午前來總統府拜會總統,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外交部長黃志芳也在座。

副總統參加「全國供佛齋僧點燈祈福大法會」及「高雄市第2屆中華經典會考」

中華民國95年3月19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高雄參加「全國供佛齋僧點燈祈福大法會」及「高雄市第2屆中華經典會考」,除應邀致詞外,並為榮獲會考「經典獎」的小朋友頒獎。
副總統致詞時期許所有參與的法僧及居士們將我佛慈悲的真諦傳揚、影響他人,共同推動「好心、好人、好台灣」運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佛祖的分身,讓社會更加平安,我們的國家更見希望。
副總統表示,由中國佛教協會所舉辦的全國供佛齋僧法會是佛教界的盛事,以往每年皆在台北縣林口體育館舉行,她自擔任桃園縣長時即受邀參加,今年首度在高雄舉辦,信眾們以虔誠的心,供養齋僧,使為人所景仰、有德的齋僧們能潛心禮佛,闡述我佛慈悲與智慧,進而慈航普渡。而台灣也如同一艘乘坐著2300萬台灣人民的船,由我們的元首掌舵行駛在婆娑太平洋上,她希望2300萬台灣人民都能協助我們的掌舵者,體認慈悲及公義的真諦,讓船上每一位乘客平安渡過今生今世。
副總統指出,台灣登記有案的宗教達13種之多,是了不起的宗教王國,不僅不曾發生宗教糾紛,不同宗教間也和諧相處,雖然教義各有不同,但都是讓人間更加美好,而她近年來所發起的心靈改造運動,即是結合宗教界的領袖共同推動「好心、好人、好台灣」,尤其近來失業及自殺事件不斷發生,更是我們社會共同的痛,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存好心,落實家庭倫理及社會公義,就可以讓個人、家庭及國家都好,因為萬法唯心,佛法講求的就是心好,她相信,只要心好,一切都能美好。
隨後,副總統出席「高雄市第2屆中華經典會考」頒獎典禮時也指出,中華經典會考的舉辦就是為了不讓先聖先賢的學問斷層,雖然21世紀是科技時代,但所有的科技都應有人文基礎,讓傳承與創新並進,本土與科技結合。副總統並憶及小時候,她父親雖然讀書不多,仍要求小孩接觸四書五經、千家文等,認識古聖先賢做人的道理,隨著長大成人,她愈漸體會代代相傳的智慧及精神,這些經典中的精髓是真正的知識、學問及智慧,不僅值得後世人們認真看待,更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寶,而只有藏知識於民、藏智慧於民,才是別人搶不走的財寶。
副總統最後強調,台灣文化除了是中華文化的一支之外,也經歷全球文化的洗禮,她並期許獲獎的小狀元們不僅是秀才,更是台灣未來優秀的人才,為台灣開創新局,使台灣成為更優秀的國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