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47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03月22日
號次:第6680號
總統出席前資政徐慶鐘逝世10週年暨百歲冥誕追思會
中華民國95年3月11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出席總統府前資政徐慶鐘逝世10週年暨百歲冥誕追思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表示,「土地改革」的成功,奠定了日後以農業扶植工業的基礎,進而帶動了台灣經濟的起飛。如果說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是台灣經濟奇蹟最重要的推手,徐前資政則是台灣農業之父、經濟起飛的奠基者,這樣的推崇與肯定,徐前資政絕對當之無愧。
總統也表示,台灣經濟的奇蹟或許可以歸功於當時少數政府首長睿智的領導,但在台灣這個成功的故事背後,更有著無數堅守崗位,默默為國家奉獻一生智慧與辛勞的公務人員,而徐前資政則是這些無名英雄的代表與典範,今天我們聚集在此向徐前資政表達由衷的感佩與無限的追思,這不只是對他個人一生經世濟民的德澤與成就給予高度的肯定與推崇,更是對所有獻身於政府工作的公務人員致上最高的敬意。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本人非常榮幸能夠應邀前來參加前總統府資政徐慶鐘先生的百歲冥誕追思會,謹向一位有為有守、福國利民的長者表示由衷的敬意與感念。
今天的追思會選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格外具有意義,因為徐前資政是「台大同學會」創會的會長,而這一棟會館也是由他一手所催生的。
徐前資政留給台灣人民的德澤與資產當然絕對不僅於此,徐前資政是「台北帝國大學」,也就是後來的「台灣大學」,第一位台籍的農學博士。之後於1949至1954年出任台灣省政府第一任的農林廳長,於任內不但將台灣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到戰前的水準,更順利完成「土地改革」的工作,其中由徐前資政所倡議的「公地二五放租」,就是日後「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濫觴。
「土地改革」的成功,奠定了日後以農業扶植工業的基礎,進而帶動了台灣經濟的起飛。如果說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是台灣經濟奇蹟最重要的推手,徐前資政則是台灣農業之父、經濟起飛的奠基者,這樣的推崇與肯定,徐前資政絕對當之無愧。
1972年6月徐前資政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創下由台籍人士出任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副首長的先例,前後9年之間,輔佐過蔣經國及孫運璿兩位院長。任內除了兼管農林相關的業務外,也親自主持審查「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以及負責督導考核「十大建設」中「大鋼廠」的建廠工程等具體工作,對國家整體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
徐前資政於生前曾感慨地說;「國民黨執政當局對台灣地理的研究不夠,尚不及清朝與日本時代。不識台灣地理,舉例說,大台北地區的防洪計畫,三重、汐止等地區,依自然地理環境本屬洩洪區不該開發。當局卻逆向而行,密度開發後再不斷斥巨資築防洪水牆,實在不智。早年政府當局也許有其他考量,對我的建言納而不用,實感遺憾。」
徐前資政的遺憾至今仍有許多的民眾依舊深受其害,基隆河整體的整治,以及汐止的防洪工程到現在都還在進行。從這一段歷史的教訓,也清楚的讓我們知道,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如果對這一塊土地沒有感情、沒有認同、沒有認識,所有的政策措施與作為,最後一定會與這一塊土地相互疏離,甚至要付出無法彌補的慘痛代價。
徐前資政逝世迄今已有10年了,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與自由化,過去加諸於政治強人身上的光環也v漸的褪色,讓我們有機會以更客觀、公正的眼光重新審視過去歷史的過程。
台灣經濟的奇蹟或許可以歸功於當時少數政府首長睿智的領導,但在台灣這個成功的故事背後,更有著無數堅守崗位,默默為國家奉獻一生智慧與辛勞的公務人員,而徐前資政則是這些無名英雄的代表與典範,今天我們聚集在此向徐前資政表達由衷的感佩與無限的追思,這不只是對他個人一生經世濟民的德澤與成就給予高度的肯定與推崇,更是對所有獻身於政府工作的公務人員致上最高的敬意。
最後,謹祝福在場所有的前輩、先進和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徐前資政在天之靈永遠安息!
副總統參訪新竹縣、出席國際同濟會亞太年會開幕典禮以及接受國際職業婦女協會2006年燭光獎頒獎
中華民國95年3月11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新竹縣北埔鄉參訪北埔金廣福古蹟及北埔老街,下午則前往高雄出席國際同濟會亞太年會開幕典禮,晚間返回台北應邀出席國際職業婦女協會2006年燭光獎頒獎晚會,親自接受該會總會長Dr. Chonchanok Viravan女士頒發「2006年度燭光獎(年度風雲人物)」。
副總統在抵達北埔老街時受到新竹鄉親熱烈歡迎,問好聲此起彼落,副總統親切地與大家寒喧,並祝福商家生意興隆。隨後並赴鄰近北埔慈天宮朝拜,祈求民生繁榮幸福。副總統也參觀了北埔姜阿新故宅,除詢問古蹟維護工作外,也對相關單位保存古蹟文化的用心表達肯定之意。
下午,副總統出席國際同濟會亞太年會開幕典禮時以英文致詞,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對訪賓及與會者表達誠摯歡迎,並恭賀該會台灣分會前主席林天來先生榮任明年亞太年會主席,相信他一定能在新職開創更高成就並作出更多奉獻。
副總統表示,基於照顧全球兒童的目標,國際同濟會成為世界最大非政府組織之一,多年來在創造兒童福祉方面付出甚多,對參與兒童發展計畫更不遺餘力,例如支持副總統提倡的陽光助學基金,協助籌募兒童教育基金,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接受教育,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尤其,該會台灣分會去年6月更被評選為國際同濟會優良分會,成效可觀,因此可以說,同濟會K-I-W-A-N-I-S代表的正是那裏需要服務,同濟會就在那裏。
副總統並以自身經歷強調兒童成長過程對未來的影響至深且鉅,她指出,小時候差一點成為養女,但因為兄長的保護而免於此一命運,因此為了實現自我,她不斷努力用功,考上高等學府,在校成績優異,更至海外留學,這段經驗讓她深深感到,兒童的發展與成長掌握了世界的未來,兒童教育的重要自然不言可喻,簡言之,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就是投資我們的未來,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副總統也提及全球化對兒童教育的影響表示,面對全球化衝擊,我們不僅應教育下一代如何適應全球化新環境,更要培養他們引領未來的能力,因此如何加強人格培養、心靈成長以及開拓國際視野,顯得相當重要。副總統並強調「柔性力量」的重要指出,柔性力量包含民主、人權、愛、和平與高科技,對兒童教育更具有絕對影響力,因為,剛性力量已不再是評量一個國家是否富強的唯一指標,相反地,柔性國力將是未來相當重要的一股力量,我們都不能等閒視之。
副總統也指出,現今家長對兒童教育的方式往往基於為子女好的立場,安排他們課後繼續在補習班學習各項課程,舉凡音樂、美術或外文等,雖然都是為了兒童未來競爭力著想,但社會普遍過度重視兒童知識、技術養成教育,同時卻忽略了培養他們對民主、人權、和平的重視與珍惜,這些普世價值並非由正式教育習得,可見在兒童教育強化上,我們仍有待更進一步努力。
副總統並強調,言教與身教應並重齊驅,尤其父母親為兒童學習的榜樣,因此家長在子女面前的言行益顯重要,她同時再度重申婦女教育與發展對國家進步繁榮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據世界各項研究調查顯示,婦女發展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項目,許多發展中國家社會進步之所以呈現緩慢現象,婦女發展受到阻礙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她常說,教育一名婦女就是教育一個家庭,對婦女教育的投資就是對國家發展的最佳投資,值得大家深思。
副總統最後表示,國際同濟會亞太年會今年的主題用愛對待兒童,傳達了相當重要的訊息,因為它不僅說明了兒童教育的推動與規劃對國家未來前途的重大影響,更凸顯了教育兒童用愛對待他人的重要,因為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地球,即使各自擁有P文化與成長背景,惟有愛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共同開創和平遠景。
晚間,副總統則出席國際職業婦女協會2006年燭光獎頒獎晚會,親自接受該會總會長Dr. Chonchanok Viravan頒發「2006年度燭光獎(年度風雲人物)」。副總統致詞時回顧她在1970年代開始提倡新女性主義之初,即協助將國際職業婦女協會引進台灣,並於1973年於台北成立分會,多年以來,該會在協助婦女發展方面有諸多貢獻,令人感佩。
副總統也以實際數據告訴訪賓台灣婦女在各層面的長足發展,她指出,35年來,台灣女性增加350萬人,目前總共1120萬人,只比男性少35萬,但她們的平均壽命79歲,比男性多6歲。35年來,不識字的婦女由24.5%降到5%,而大專以上畢業的婦女則由2.4%大幅增加到22.6%。目前總共205萬的女性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而在國小及國中的校長當中,女性都超過四分之一,足見優質女性越來越多,女性發展潛力無窮,是優質國力的基礎。
至於政治領域,副總統指出,在中央有8位女性閣員,地方有2位女性縣市長,25位女性鄉鎮市長,中央及地方的民意代表共有280位,其中47位立委,占21%,三合一選舉後更產生了233位女性縣市議員,占34.9%。經濟表現方面,女性就業30年來幾乎增加一倍,目前有420萬婦女投入就業市場,過去多屬農工業的藍領工作,目前高達69%的女性從事粉領服務業。在全國116萬家企業當中,有39萬家的負責人是女性,證明「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已經告別歷史舞台。此外,台灣婦女論量論質,逐漸與男性並駕齊驅,根據聯合國發展計畫署制訂的性別權力測度GEM,台灣婦女在政治參與和經濟參與的表現,是全球第19,更名列亞洲第1名。
副總統期許,今後女性不應只有魅力,而且要發展女性國力,期盼所有婦女同胞共同攜手努力,不僅創造屬於自己的女性歷史(herstory),更要創造女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