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公報查詢

點閱數:569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5年01月27日 號次:第6671 號


總統出席「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記者會」

中華民國95年1月20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出席「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記者會」,除欣賞薪傳獎得主楊秀卿女士及民間藝人許麗雲女士合唱「歡喜台灣慶豐年」,並應邀致詞,隨後並在現場與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前主委陳奇祿等人揮毫寫春聯。
總統致詞內容為: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阿扁首先要藉著今天的特展,向全國的民眾拜個早年,也要藉這個機會邀請全國的同胞來總統府走春,體驗台灣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婆娑海洋、美麗之島,台灣交疊錯雜的自然地景與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成就出獨特的人文傳統價值與生活藝術。當我們聆聽著戲台上生、旦、淨、末、丑的曲意韻轉,或者驚嘆於民間傳統工藝的巧奪天工時,經常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今的生命力與價值,這是屬於台灣所有住民共通、共創、共享的文化傳統,是山與海之間交盪所蘊育出的璀璨文化。
台灣的傳統藝術是常民生活所累積的智慧與生活態度的表現,是專屬於台灣本島而迥異於其他地域的傳統文化,阿扁深信文化在深度、廣度方面的成長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投資,也必須藉著不間斷地投資時間、空間、人力與物力、以及提升人民的心靈層次,才能進一步讓我們的文化成為我們國家鮮明的標竿之一,讓台灣的傳統藝術和台北101大樓、玉山、太魯閣峽谷等一樣,成為台灣的意象,SHOW出台灣精神。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案」在政府及民間共同積極推動下,於民國94年2月5日頒布施行,將文化事權予以適度整合,並就「傳統藝術」特別專章明定,以彰顯政府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展現出具體行動,並與世界同步。在文資法修正案實施即將屆滿一週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省思如何保存先人珍貴遺產,如何重新賦予傳統藝術新的時代意涵,同時也期盼國人共同思索,齊力為傳統藝術的紮根與推廣注入活力。
一個國家或民族特有的傳統和文化,均為其民族精神的重要指標與象徵,放眼國際,世界各國無不以固有文化為榮,並竭盡心力保存維護。台灣也有國寶級的民族藝術大師,像在座的竹編大師黃塗山先生和歌仔戲名伶廖瓊枝女士,以及歷屆多位薪傳獎得主的民族藝術大師,阿扁相當感佩這些為傳統藝術付出一生風華的傑出大師們,他們不但見證了傳統藝術發展的興衰起伏,也在傳統洪流中成為最耀眼的主角,盡展精湛技藝,各具獨特風華,凜然大師風範,益增後人取法與敬仰。
傳統藝術為無形文化資產的一部分,且與常民的生活價值觀、社會習俗流變及民俗信仰有密切的關係,經過長時間的文化孕育,始能凝聚出地方性或族群的魅力與特色。我國的「人間國寶」是本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然而這些「人間國寶」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隱逝,有鑒於此,政府應持續推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工作,加速重要無形文化財的登錄指定,建置一套完善的薪傳機制,以保存及發揚台灣的傳統文化藝術。
此次主辦「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特別將台灣傳統藝術與年節吉慶結合呈現,別具創意與巧思,使參觀的民眾有如置身在動態的傳統藝術櫥窗,分享喜慶吉祥的氣氛,並體驗先民所累積的生活智慧與傳統藝術。將傳統藝術融入生活、提昇品味及激發興趣,進而發展台灣文化中獨特的生活美學,是總統府文化系列活動的要旨,期望全國民眾一起走進台灣傳統藝術的殿堂,在總統府走春中體驗自身傳統藝術的韻、巧、美,共享文化藝術的喜悅與驕傲。最後,阿扁要祝福在場各位嘉賓、先進及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副總統出席「和諧共融音樂祈福大會」

中華民國95年1月23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晚間出席「和諧共融音樂祈福大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喜悅來參加由文化總會宗教委員會主辦的「和諧共融音樂祈福大會」,與全國各宗教領袖共同祈願,以超越國界的共同語言─音樂,為台灣、為世界和平祈福,期望在音樂禮讚的祈福中,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宗教對個人是啟發智慧,減少妄念與惡行,修身養性,以求得心靈的安頓。對社會而言,積極面是激發普遍無私的愛心,以人類為同胞手足,而能移風易俗,濟世救人,是信仰與愛心的結合。消極面,則是失意者心靈的柺杖,逃避者心理的安慰。
在現今紛亂的社會,宗教對現代人過於緊張與壓抑的情緒,有紓解與撫慰的作用。幫助世人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死觀念,以表明確的教義,儀式與戒律,使人生活趨向於高尚而有尊嚴。實踐人性終極關懷目標。
西班牙神學家潘尼卡認為對宗教的認同是基於一種人類的宇宙性信心,宗教是「人類生命的一個向度」。具多樣性的和睦共處是一種宇宙性信心,藉此我們才能與彼此對話與交談。
其實,宗教也是引導信徒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而建立和諧共融的基石;為世界更好的未來做準備;為人類社會共同的福利帶來實效的進步;幫助地球上不同的民族、人種、階層,從一個分裂、對立、叛變、復仇的各自本位中心,變成為合作而共同耕耘的和諧世界。
今天的祈福主題是「和諧共融」;真正的和諧共融是必須建立在正義之上,在尊敬人的尊嚴上,在人與人永久幸福的平等認識上,在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原則上。正如許多宗教學者所言,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對於宗教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因此台灣儼然已經成為「宗教天堂」,無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外,還包括台灣各種民間宗教、台灣原住民宗教體系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興宗教團體。多元的宗教也為台灣人民在生活和精神上謀求慰藉與紓困。
人生哲學最核心的議題是所謂的「終極關懷」亦即有關生命意義的安頓、人生理想的建立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有時再發達精進的科技也無法幫助或闡釋,唯有宗教信仰可以依賴信靠,做為一生的精神支柱。
哲學家哈伯瑪斯坦言,哲學的理性思辨無法取代宗教帶給人的安慰。近年來天災頻仍,從數年前台灣的921地震、土耳其、印尼大地震、南亞大海嘯等等大災難,在各國、民間團體等的人道關懷援救之外,各界宗教及時的實質援助及精神慰藉也發揮了極大的功能與作用。
雖然,馬克斯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會在時代的進化過程中自動消失。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宗教並沒有消失,因為人類的需要反而更加的多元與蓬勃發展。
音樂和諧就像多元宗教一樣,不是因為同一性而是多樣性,它是「多」向「一」趨近卻又不會導致因差異而消失。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幾乎都將音樂安排於宗教儀式當中,以作為紀念、讚美、歌頌神或者其他特殊的宗教目的。早期某些學者認為,在整個人類文化體系當中,與音樂關係最為密切的當屬宗教。
音樂學者納德爾(Nadel)更具體的提出,音樂的起源就是為了人與超自然界的溝通而形成,也可以說音樂是一個宗教文化的小宇宙。
今天很高興在此參與由11個宗教團體共同藉由音樂來為全世界的和諧共融祈福。期望在寧靜的音樂中,讓宗教的大愛引領我們走出暴戾、悲苦的俗世,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實踐並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諧關係。
最後,讓我們一起祈求世界和平,我們的國家安全、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快樂。謝謝各位。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801051632 & 201801051632.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