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95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12月14日 號次:第6664號

副總統出席「民主太平洋聯盟觀選團研討會」

中華民國94年12月4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民主太平洋聯盟觀選團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表示,她曾在1992年時以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身分前往南非觀察該國首次普選,當時身著防彈衣在深夜至非洲聯盟的誕生地的深山,有幸與南非領袖曼德拉晤面,當時情勢緊張,舉世關注,縱使烽火四起,但當曼德拉贏得總統大選後,雙方陣營仍彼此相互祝福,讓她印象非常深刻。
副總統指出,此次「民主太平洋聯盟」特別邀請來自環太平洋國家的選舉專家來台觀察我國三合一地方選舉並舉辦研討會,主要目的在聽取專家們的意見,交換經驗及心得,「民主太平洋聯盟」成立的宗旨即是在結合環太平洋28個民主國家促進地區的民主、繁榮與和平,「民主太平洋聯盟」將規劃成立民主學院,而辦理此次的觀選團及研討會,即是為此打下基礎。
副總統並以自身經歷為例指出,她曾參選6次,深知選舉並非易事,她認為,不論在新興民主或民主高度成熟的國家,民主鞏固有6項基石:第一,良好的憲法用以規範政府與人民的權利義務關係;第二,良好的選舉制度,讓真正的人才經由選舉脫穎而出成為民選公職人員;第三,良性競爭的政黨制度;第四,專業、負責、有效率的國會;第五,具有高度行政效能、透明化、沒有黑箱及貪瀆的政府;第六,善盡社會責任的媒體。
副總統並為訪賓簡述台灣實施民主的歷程,從1946年台灣省首次省議員的選舉、1952年首次縣市長選舉至1972年首次國會議員全面直接改選及1996年第1次的總統大選,迄今仍在發展的過程,並且維持了良好的成效,而成效良好的民主選舉必須具備4項要件,包括候選人的條件、政黨提名制度、候選人及政黨對公共議題的立場、選舉策略與當時國內外局勢等,此外,善用選舉文宣揭弊或塑造形象等技術面同樣重要。
副總統並比較此次三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與民進黨得票結果指出,雖然民進黨縣市長席次滑落,但在鄉鎮市長及縣市議員的席次卻有顯著成長,尤其國民黨是黨齡111歲的政黨,長期在基層經營,在鄉鎮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提名人數本較民進黨為多,民進黨在此次基層選舉中成績能較歷次進步,值得關注。副總統表示,總體而言,此次三合一選舉,可說是民主的進步,特別是司法單位積極查賄,減少許多候選人不必要的請客及浪費,競選旗幟及文宣也較以往精緻,然而,選舉過程中過多的負面文宣也令人反感,而媒體只報導候選人相互謾罵、指責的新聞,讓候選人只有用負面文宣才能擠上媒體版面,造成爭議愈多愈得利的迷思。民進黨坦然接受失敗,但也證實負面選舉未被選民接受,政黨、候選人、媒體都需要檢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此次選舉結果所呈現的健康及建設性的一面。
副總統指出,民主選舉就是一場政治大掃除,藉由定期的改選,讓政治人物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當選者因此更為小心謹慎,民進黨在選舉過程中率先倡議成立廉政委員會,由社會公正人士監督、檢驗施政,對於國民黨此次勝選後,馬主席也表示將成立廉能委員會防治貪瀆,她也表達肯定,尤其是馬主席謙虛地表達勝選的喜悅,認為不是國民黨打敗民進黨,而是民進黨打敗了自己,只需矽酗@晚就好了,明天還要繼續幹活的勝不驕的精神,對此,她特別向馬主席表達敬意。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此次民進黨的選舉結果雖不能如人意,但是失敗是成功的根本,就如同生病就要找醫師治療一樣,選舉總有輸贏,只要是著眼於公益而非以自身利益為考量,就毋須抱持太大的得失心,對於民進黨蘇主席於選後承認失敗、並認為民進黨應持續努力的負責任表現及所展現的民主風範,她也同樣表達敬意。副總統指出,雖然她所屬的政黨在此次的選舉中失敗,但同時也讓台灣的民主更進一步,因為真正的勝利者是台灣人民,這是台灣的民主在歷經戒嚴時期的黑暗後,台灣人民真正的當家作主。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