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18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12月07日
號次:第6663號
總統出席「第二十屆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研討會」
中華民國94年11月28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中午應邀在「第20屆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研討會」致詞,代表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對該研討會之共同主辦機構-「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長期的努力和貢獻,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由於本屆大會主題「亞太與東亞區域整合」,總統對此也表示,這正符合他本人推動以「民主、經濟與繁榮」作為建構「太平洋經濟共同體」三大支柱的理念。希望藉由這次會議,能讓台灣社會大眾更瞭解PECC的重要性,也更凸顯「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價值所在。
總統致詞內容為:
本人非常榮幸能夠接受「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的邀請,參加由該會與外交部共同舉辦的「第20屆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研討會」。「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是由太平洋周邊國家的產、官、學界菁英所組成,是融合「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藉由會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達成區域整合的最終目的。本人謹代表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向貴會長期的努力和貢獻,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貴會成立25週年紀念,也是台灣成為貴會正式會員的第20年,加入PECC是台灣經貿外交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成就,積極參與PECC更是台灣外交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
不久前,美國總統布希在日本京都發表演說,特別讚揚台灣的民主。布希總統說,台灣全面擁抱自由,為人民帶來繁榮,也締造了自由民主的華人社會。布希總統強調,台灣的「經濟自由化」為台灣人民的「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動力,因為人民掌握了自己的財富後,最終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未來。
上個星期,新聞局公布一份針對美、日、英、法、德5國民眾與意見領袖所作的跨國民調顯示,過半數5國民眾對台灣有好感,5國意見領袖對台灣的好感度更高,半數以上歐盟國家的受訪者更認為台灣是「適宜企業投資的國家」。
本人深信,台灣的民主成就與經濟實力是2300萬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珍貴資產,也是讓世界走進台灣的動力來源。PECC正是連結台灣與環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橋樑。
本人曾多次表達成立「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重要性,因為「民主、經濟與繁榮」不但是普世價值,也是「太平洋經濟共同體」成立的三大核心支柱。台灣身為太平洋地區的一份子,自然不能在「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推動過程中缺席。尤其是當前台灣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與中國持續的打壓,更應該利用現有的國際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平台,善盡台灣對國際社會的義務,促進區域經貿的繁榮。
第16屆PECC大會由南韓舉辦,在PECC金基桓主席的全力策劃下,該會議以「邁向太平洋共同體:承諾的更新」為主題,目的是希望所有會員體能夠在PECC成立25週年之際,共同檢視PECC對於成立「太平洋共同體」的承諾。
不久前亞太經合會(APEC)同樣也在南韓的釜山舉行,由於中國的阻撓,不但使得本人無法親自出席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連本人希望促成立法院王院長代表與會都遭到打壓,但是為了在APEC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台灣不能缺席。本人特別指派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也是總統府資政林信義先生為台灣領袖代表,在會議中n極提出台灣的倡議與主張。
本人始終堅信,經濟繁榮是人類文明得以共享的進步成果,不應受到政治力的干預。這也是台灣政府對於參與PECC始終不遺餘力的原因。本屆大會主題「亞太與東亞區域整合」正符合本人推動以「民主、經濟與繁榮」作為建構「太平洋經濟共同體」三大支柱的理念。希望藉由這次會議,能讓台灣社會大眾更瞭解PECC的重要性,也更凸顯「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價值所在。
最後,再次感謝並歡迎南韓金基桓主席與菲律賓羅慕洛主席撥冗來台,希望藉由這次機會,能加深台灣與南韓、菲律賓間的友誼,更希望這份友誼能夠擴展至全PECC的會員體,讓我們共同迎接下一個25年。
再次謝謝各位,並祝本屆大會圓滿、成功。
副總統出席「東南亞人口販運防制策略國際研討會」
中華民國94年11月28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東南亞人口販運防制策略國際研討會」,並以「人口販運的議題為何如此重要?」為題發表演說。
副總統指出,今天討論的議題─人口販運─在古老的人類歷史已經發生過,未來面對國際化潮流,若未妥適處理,則將衍生更多問題。眾所週知,古羅馬時期就有奴隸問題產生,而在美國拓墾歷史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非裔人士經歷與遭遇,更是人類發展史斑斑血淚。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東南亞地區每年至少70萬至400萬兒童及女性出於非自願或半自願被販運到其他國家從事各項工作,一般情形為較富裕國家為人口販運接收者,較貧窮國家則為提供勞工者。副總統表示,如果擁有一套完整人文、法律制度,在全球化「物流、金流、人流」趨勢下,類此人口交流並非令人緊張之事。然而遺憾的是,國與國之間卻未建立有效機制,在人口交流之際,同時達到合乎人道並確保人權的目的,也因之產生諸多嚴重問題。
副總統指出,東南亞地區每年約有25萬人口輸出至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而提供人口輸出國家則有寮國、越南、緬甸及中國大陸等,泰國則兼具人口輸入及輸出國家,其中中國大陸被迫赴其他國家從事童工、甚至被逼為娼、為人妻者大有人在。對台灣而言,這幾年衝擊甚大,尤其受兩岸交流頻繁影響,所謂「人蛇集團」進行人口販賣行為,不少年輕女子受騙來台結婚,但實際上卻被迫賣身,上情有案可稽者,2001年計有259人,2002年則有642人,2003年到達894人,實際上可能更多。而這些年輕女子們,16至18歲者占大半,皆以漁船走私方式行之。
副總統認為,國際化時代來臨,陸海空交通條件與資訊日益發達,犯罪集團的專業化也對政府公權力造成嚴重挑戰,此次會議的舉辦正彰顯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販運問題,會議中大家共同討論、交換意見,機會相當難得。她進一步指出,1971年聯合國雖有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的公約,但對人口販運的問題,直到2003年9月29日取得132個國家共同簽訂消除跨國組織犯罪公約後才有具體成果,同年12月25日復簽訂消除人口販賣議定書,2004年1月28日消除人口走私議定書隨之簽訂,這些議定書的簽訂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副總統強調,台灣雖是世界上唯一未加入聯合國的國家,但政府重視人口販運問題的決心卻不落人後,且做好了各項準備。
副總統指出,根據前述三項國際公約明訂所有簽署國家應做到以下幾項工作:
一、各國政府立法將人口販賣行為與組織處以徒刑。
二、建立防止、消除人口販賣的各種制度,同時消除導至人口販賣及性別歧視的各種情形。
三、加強訓練各國在身分證明文件上的辨認能力,以避免產生身分證明文件造假情事。
四、針對人口販賣問題相互交換資訊,尤其邊界管制方面要加強取締人口販運。
此外,根據前述各議定書,各國必須針對被害(被販賣)者人身及社會地位等條件給予保護,並提供合理賠償機會,另須協助渠等返回居住地、保障生命權、不受暴力侵犯,必要時受到外交保護,並維繫渠等安全與尊嚴等。副總統舉例指出,日前媒體報導幾名中國婦女在東南亞某國家警方監督下,強制脫衣並遭受嘲謔舉止,她們受到警務人員的迫害,此等行為更應受到譴責。
副總統表示,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政府與人民卻相當謹慎小心,配合世界潮流,杜絕人口販運的橫行,例如刑法第296條之一第6項及其他條文皆有明文規範任何人口販運情形屬犯罪行為,尤其公職人員若利用職權涉入人口販運更將加重其刑,而1995年台灣更通過兒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作出更完整規範,據統計,2004年計有241人因觸犯刑法相關規定而遭起訴,此外,2004年1月,針對兩岸人口販運,通過了更嚴格的法律,其中規定:凡走私中國大陸人口至台灣,經定罪者處以3至10年徒刑和15萬美元以下罰鍰,換句話說,台灣也已加強防範大陸人口走私問題。
副總統並指出,對於自願或非自願被送至台灣之外籍人士,經查獲後,政府在處置上皆秉持維護渠等人權及安全原則處理,例如,她即曾邀集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們訪問收容偷渡客的「靖盧」,三峽也有一處收容所環境優靜,可提供遭拘留人士一個暫時安身之所,這些都是基於人道與人權考量的設施,此外,由於大陸漁工海上捕魚工作勞累,加以天候不佳時,安全可慮,因此政府在宜蘭設立一處收容所,在天候惡劣時讓他們有個安身之處,而在東南亞婦女出於半自願或自願來到台灣生活之後情緒訴求需要,政府也成立113婦幼保護專線,成為渠等抒發管道。
副總統表示,每個人自出生就有所不同,不論美醜貧富高矮胖瘦,人不可能都一樣,然而至少在如此不同的條件與環境下,大家應該受到同樣的保護與平等對待,當自己選擇留在故鄉或遠赴異地打拚時,應受到應有的保護與對待,這就是國際文化的價值所在。副總統指出,國際化包括人流、金流及物流,在此交流頻繁年代,倘若我們不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如何要求來到台灣工作或生活的國外友人相對付出,今年8月發生的高雄捷運泰勞抗議事件就是一明顯例證,而她也在事後第一時間前往探視泰勞朋友並鄭重呼籲,我們在從事經濟發展同時,的確需要外籍勞工的協助,但相對地,我們更應善待這群外籍工作夥伴,大家才能共創雙贏局面。
副總統語重心長表示,在討論人口販運問題之際,不妨回頭想想人的生活價值與意義,我們是否有善待他人及看重自己?她以自己所提倡的四生共榮理念─生活、生產、生態與生命─為例表示,人的一生有小我與大我之分,生命的價值取決於自己的態度,當我們看重自己,深愛自己國家與所居住的地方時,國家才會更有希望,世界人口販運問題也才能獲得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