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47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11月09日
號次:第6658號
總統召開「因應禽流感可能入侵防治對策」第二次高層會議
中華民國94年10月31日
陳總統水扁生今天中午在總統府召開「因應禽流感可能入侵防治對策」第2次高層會議,除聽取行政院衛生署及農業委員會就防治對策所作的簡報外,並綜合與會人員討論內容,作出9點裁示。
總統在會議開場致詞內容為:
這次會議王院長在百忙中能抽空來參加,本人特別表示感謝。上一回我們在這裡召開第1次因應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高層會議時,禽流感僅在亞洲地區蔓延,短短兩個多月,禽流感疫情已經從西伯利亞越過烏拉山區,傳染到歐洲大陸,引起國際社會的惶恐與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盟、美加各國等,紛紛召開相關緊急會議,以為因應。美國布希總統更宣布成立「禽流感及流感國際伙伴計畫」。由此可見,當初我們及早升高為國安議題,全面動員做好防治準備工作,今天看來,確實做了正確的決定。
兩個星期之前,海巡署緝獲一艘貨輪自中國走私1037隻禽鳥,經抽驗46隻野鳥,其中有8隻感染H5N1禽流感,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所幸海巡署、防檢局、疾管局的聯手合作,成功的防堵這次禽流感可能入侵帶來的的危機,在此本人要特別表示嘉勉。當然這段期間,政府各部門在謝院長的領導下,我們看到平面及電子媒體對禽流感防疫的各種呼籲與提醒,已使社會大眾有了基本的認識與警覺。看到相關部會的協調合作及演練,展現了高度的效率,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與欣慰的付出與成果。
亞洲的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自從入侵歐陸後,已敲響全球禽流感爆發的警鐘。防疫作戰才剛吹起號角,我們對岸的禽流感疫情又不斷的爆發,金馬台澎所面臨來自中國及東南亞的禽流感病毒威脅日漸升高,疫情的快速擴散,愈來愈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不是已經做了最好的準備,這就是今天再度邀請大家來開會的主要目的。
接下來就按會議程序,請衛生署、農委會分別提報。
總統最後裁示內容為:
今天召開的高病原性禽流感防治對策第2次國安高層會議,衛生署、農委會及其他相關部會均就當前的疫情發展,以及已推動與正在強化的各項防疫措施,做了非常翔實的報告。尤其在謝院長的嚴格督導,以及相關主責及配合支援部會用心規劃及全力執行之下,使我國的這一波防疫準備工作,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次感謝各位的與會及熱烈的發言討論,特別感謝立法院王院長在百忙當中抽空給我們建言指教,以及各位防疫專家院士、教授給我們提供許多非常寶貴的意見跟指導。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傳染病學專家,都一再提出警告,認為H5N1病毒可能正在快速進化,亞洲地區疫情不斷升高,正是流感大爆發逼近的前兆。台灣位處周邊眾多疫區國家當中,要保持唯一的淨土,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們要做最好的準備,也要做最壞的打算。本人特就此次國安高層會議相關單位的工作報告,以及諸位與會人員剛才發言的內容,綜合做出以下裁示:
一、高病原性禽流感在全球各地區擴大蔓延以來,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共同努力推動各項防疫、檢疫措施,使台灣得以保持非疫國紀錄,並在全球防治禽流感方面,被國際風險評比公司,評列為僅次於日本、澳洲,排名第3,殊屬不易。本人特此要對行政院團隊的防疫成效,表示高度肯定及嘉勉之意。
二、中國政府一方面打壓台灣加入國際衛生組織,致使台灣在國際聯合防疫上舉步艱難;另一方面可能是基於經濟發展與社會維穩,甚至不排除係因2008年主辦奧運日漸逼近的隱情考量,對其內部疫情透明化有所顧慮,使得台灣在防疫的努力上,深陷極端危險的邊緣。因此,我國應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監測中國的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發展,務必使其疫情的通報,確實做到迅速,而且要完全透明,以免全球聯防出現漏洞。
三、本月14日海巡署查獲的一千餘隻大陸走私禽鳥事件,可以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防堵了致命性的病鳥入侵,避過一次可能釀成的災難。憂的是究竟有無沒有遭查獲,而且帶有H5N1的禽鳥已經走私入境。各位都知道「防疫視同作戰」,作戰務求百密而無一失,更何況中國是全球禽鳥最大的飼養地,其數量龐大的禽鳥甚至有可能是禽流感疫情爆發的導火線。因此我們大家在心態上,要有帶病走私禽鳥不排除已侵入的危機意識,進而澈底強化阻絕可能相互感染的各項環節。此外在查緝走私禽鳥方面,應即研究修正相關法規,提高違法走私之刑責,以達嚇阻之效。
四、抗毒藥物及疫苗的儲備與研發是防疫作戰最為重要的防線。無論是對外採購或自行研製,務必要達到WHO安全存量標準。此外,克流感是當今國際社會公認治療高病原性禽流感的有效藥劑;也是我國唯一儲存的抗毒戰備藥物。不過國內醫界部分人士對其功效有所質疑;國人對該藥劑的使用時機亦不甚瞭解,實有必要加以宣導,以釋群疑。對於蘇教授所提克禽流感抗毒藥物強制授權的問題,也要請謝院長能夠多予關注,儘速協調解決。
五、義大利養殖業因禽流感引起非理性恐慌,導致全國性罷工抗議。可見看待禽流感,過度恐慌或戒慎不足,都不是好的現象。我教育部宣布現階段就要學生每天量體溫的作法也值得商榷。故要加強文宣,儘速導入正軌,務期做到「知禽知病、毋恐毋慌」,以安定國內人心。此外,也要加強對外宣導,如有對我國的錯誤報導,應及時要求改正,以導正國際視聽。
六、禽流感一旦在台爆發,不僅是國民健康與禽鳥牲畜的災難,更是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故對外應積極主動爭取加入全球聯防。對內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該就防疫分工、物資儲備、軍警支援、出入國境檢疫、走私查緝、候鳥監測、禽畜管理,以及緊急事態的危機處理等,不斷檢視,確實補強。所需經費、物資、人員及配備應儘速籌措整合,預先做好準備。
七、全球已有18個國家發生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其中尤以中國、越南、泰國3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高度風險地區。因此,政府對國人赴該等國家旅遊或工作,應善盡防疫衛教的宣導責任。此外,要求上述3國來台人士實施自主健康管理,尤其不可流於形式。
八、兩年前SARS風暴,伴隨而來的是股市及經濟的重創。此次人類流感大流行一旦爆發,歐美經濟學家無不認為對國際經濟的深重衝擊,勢將難以想像。此一方面特別要請行政院吳副院長或李政務委員應元邀集相關部會提前進行風險研究與評估,以為緊急時期研採因應對策之參考依據。
九、今天與會人員發言所提的各項寶貴意見,並請各相關權責單位納入「因應禽流感可能入侵防治對策」修正補強,以做為落實執行之依據。
今天的與會者包括:呂副總統秀蓮女士、行政院院長謝長廷、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行政院政務委員李應元、內政部部長蘇嘉全、國防部部長李傑、財政部部長林全、交通部部長林陵三、衛生署署長侯勝茂、農委會主委李金龍、環保署署長張國龍、海巡署署長許惠祐、國家安全局局長薛石民、新聞局局長姚文智、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宋華聰、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李明亮、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及教授蘇益仁等人。
副總統出席「台灣太空科學推展活動-遠距教學」視訊致詞
中華民國94年11月1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台灣太空科學推展活動-遠距教學」,與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及中興大學連線進行視訊致詞。
副總統於致詞中表示,太空科技的發展首重人才培育,對於休士頓太空中心及中興大學共同舉辦太空科學教育推展活動,她深表感謝,並相信透過太空科學教育的普及化,未來台灣將會有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太空科學研究,對整體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參與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中興大學及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共同舉辦的台美跨國視迅連線教學活動,看到各位為推廣台灣的太空教育如此用心,個人在此表達敬佩之意,尤其是國家太空中心能提供經費、大力贊助,才使得這次的活動能夠實現。
焦立中博士是華人在美國NASA中職位最高的職業太空人,參加過4次太空任務,是第1位在太空漫步的亞裔太空人,也是第1位亞裔的國際太空站指揮官,獲得許多的榮譽與獎章,確實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大家知道,除了焦博士外,華裔太空人還有3位有傑出的表現,包括2000年9月在太空中創造人類太空史上新的行走紀錄的盧杰博士,今年3月我有機會參訪NASA的時候,盧杰博士一路替我做詳盡的介紹,而第1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科學家是王贛駿博士,另外一位是具有四分之一華裔血統、NASA第1位美籍華裔職業太空人張福林博士。可見,只要肯努力、不斷學習,華人絕對有機會在太空科技嶄露頭角,請各位同學效法他們,繼續努力。
今天的活動是由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的專家向各位同學講解國際太空站的相關知識,是屬於美國的偉大成就,現在,我想跟大家談談我們台灣的太空研究成果。雖然我們起步比較晚,但是從1991年起大力發展太空計畫至今,已建立了堅強的太空發展基礎架構,成為國際太空組織中活躍的一份子。
行政院在1991年核定了第1期的15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包括發展三顆衛星,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的努力下,台灣已經成功發展出兩顆科學衛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福爾摩沙一號及二號衛星,裝載了觀測大氣、陸地及海域的科學儀器,將各類數據與照片從大氣層中傳回地表的接收站,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研究與分析。
福衛一號於1999年1月27日成功發射,已於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福衛二號則於2004年5月21日凌晨,也是陳水扁總統與我連任就任時成功地發射升空,預計將進行為期5年的任務。福衛三號由6顆微衛星組成,是一項大型的台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目標為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預定於今年底完成所有的衛星整測工作。除此之外,還有探空火箭於2002年組裝測試完成,但因俄國政府反對而沒有發射的蕃薯號衛星等計畫。今後我國太空科技發展有兩個主要的目標:一為建立獨立自主的衛星科技,另一為成為世界太空科技重要成員;行政院國科會於2002年12月通過「第2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全程計畫長達15年,期程為2004年至2018年,將延續第1期太空科技計畫成果,以執行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太空科技發展能量,開創產業附加價值。
探索太空長久以來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有的人想知道地球以外的其他世界的樣子,有的人想探究宇宙及生命的起源,但有的人卻是以探索太空的糖衣包裹發展軍事武力的禍心。中國大陸在今年10月12日發射了神舟六號,引爆了台灣海峽兩岸的太空熱,雖然對外宣稱是和平用途,但國際間普遍認為他們仍然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除了凸顯中國大陸在彈道飛彈火箭推力科技、控制、通訊等系統整合能力已臻成熟,成為美、俄之後的航太大國外,相關科技能力的提昇也有助於軍事力量的科技化,甚至為未來規劃成立陸、海、空三軍之外的「天軍」奠基。中共規劃了航太事業「三步走」:第1步在2002年之前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第2步在2007年前後突破載人航太的基本技術,第3步為建立永久性的太空試驗室。中國認為:誰得到太空就占領了地球的制高點,並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因此,我們在看待這件事情時,應該要認清中國骨子裡仍然充滿軍事企圖心,當其科技成就越大時,對自由民主社會的威脅也就越大,這是非常遺憾,也是應該心存警惕的地方。
相對的,台灣從福爾摩沙一號到三號衛星,所從事的都是與大氣、陸地、海洋有關的科學研究,均為與人類及自然環境福祉有關的工作,也正彰顯台灣熱愛和平的特性,與中國大陸有天壤之別。
太空科技的發展首重人才的培育,非常感謝休士頓太空中心及國立中興大學共同舉辦本次太空科學教育推展活動,相信透過太空科學教育的普及化,未來台灣將會有更多包括如在座同學般優秀的人才投入太空科學研究,對整體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每次看到太空的圖片,在那廣大無垠的空間中,地球占了不到億萬分之一,我就更深刻的體會到我們人類在整個宇宙中的渺小,不由自主的告訴自己:人類不能過度自傲與自滿,應該虛心的向自然界學習,珍惜我們真正的母親,也就是撫育我們的大地;我們人類的生命,在宇宙的歷史中是這麼樣的短暫,比曇花一現更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應該加倍地珍惜我們有限的生命,努力讓自己與周遭人們的人生更充實、更美好。因此我提出「四生共榮」,也就是生活、生產、生態及生命均衡發展的新哲學觀,希望得到各位同學的重視,一起來促進社會的永續繁榮。
以上是我個人在面對宇宙觀時的一點感想,期許各位同學能發展出自己獨到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在追求個人的成就時,學會敬天、惜地、愛人、求真、求善、求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