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10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07月06日
號次:第6640號
總統接見九十三年度績優捐血人代表
中華民國94年6月27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93年度績優捐血人代表,除肯定他們慨捐鮮血的愛心,也呼籲在暑假缺血期間,國人能繼續踴躍響應捐血。
總統表示,所有的台灣人民都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他希望「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口號能夠成為深植民心的觀念,讓更多台灣人民熱血沸騰的愛心,源源不絕地在彼此之間流動,把溫暖傳遞給社會各個角落。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能夠和各位快樂捐血人在總統府晤面,首先阿扁要恭喜大家成為全國「績優捐血人」代表,各位都是平常非常熱心公益、將博愛精神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的善心仁者,本人謹代表政府及全體國人同胞,向各位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之意。
我們都瞭解,人類文明的可貴,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仁愛與互助。血液是生命的泉源,而慷慨捐輸鮮血、拯救傷病患者,是仁愛互助精神的實踐,也是現代人關懷生命、回饋社會的具體表現。在座的各位都是高次數的熱心捐血人,來自全國各地及各行各業,平常不但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善盡職守;更利用工作之餘從事公益,挽袖捐血,為國家社會盡一份心力,這種關懷生命、服務社會的卓越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鼓勵、支持與學習。今天的代表當中有五位女性的績優捐血代表,以女性捐血人來講,因先天的生理因素限制,能夠持續捐血到140多次以上,真是非常難能可貴,其中饒秋雲女士捐血次數更是高達506次,阿扁在這裡要再次向所有充滿愛心並持續捐血的績優代表們,表達由衷的嘉勉與感佩之意。
台灣捐血運動自推行以來,歷經了31年的努力,由於國人的踴躍參與及熱烈響應,使我國的捐血人口比率達到先進國家的水準,對於提昇國內醫療品質及促進國民健康,可說是貢獻良多。去年全國總捐血量高達233萬1579個單位;經血液分離處理成各類血品,供應於醫療用血共530萬5798個單位;國民捐血率達到7.9%,遠超過國際公認「捐供血平衡」5%的門檻標準。更難能可貴的是,國內的醫療用血從民國80年以來,已經達到100%由「自願無償捐血」供應的目標。
捐血事業是一項散播愛心、永無止境的社會公益事業,亟需國人同胞持續挹注心力、積極地參與,由於各位熱心的捐血人無私的奉獻與付出,才能挽救無數垂危的生命,再次感謝大家!
6月中旬因南部地區豪雨成災,災後重建工作仍持續進行,造成社會大眾生活上的不便,對民眾捐血意願當然不無影響;而且暑假將至,學校捐血即將暫時中斷,為了能夠儲備充裕的血液,以供各醫療院所救治傷病患者同胞,阿扁也期待,希望在暑假缺血期間,大家能呼朋引伴,慷慨奉獻,踴躍響應捐血。
所有的台灣人民都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阿扁也希望「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口號能夠成為深植民心的觀念,讓更多台灣人民熱血沸騰的愛心,源源不絕地在彼此之間流動,把溫暖傳遞給社會各個角落,使我們的社會充滿溫馨祥和,進而成為一個兼具現代文明與傳統美德的生命共同體。
在聽取完績優捐血人代表的經驗分享後,總統表示,他認為能夠成為績優捐血人一定擁有三項重要的特質:第一,他們都是健康的國民;第二,他們都是有愛心的台灣人;第三,他們都非常快樂、樂於付出。
93年績優捐血人代表沈秋宏等三十餘人上午由行政院衛生署署長侯勝茂及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林國信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
副總統主持「雲嘉南沿海地區整體規劃開發案座談會」
中華民國94年6月24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主持「雲嘉南沿海地區整體規劃開發案座談會」,邀集經濟部、環保署、內政部、農委會等政府單位、專家學者及該地區鄉鎮市長研商水患根本解決之道,並聽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612豪雨致災情形分析」、經濟部水利署「雲嘉南沿海地區治水方案」及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專案」報告。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原本邀集最近受水患所苦的沿海10個鄉鎮市長與會,剛剛因為下雨的關係,嘉義機場關閉,所以有幾位鄉長無法趕上,非常遺憾,但她還是非常感謝與會人員的參與。她希望透過此次的會議,針對雲林、嘉義、台南等3縣,其中的麥寮、台西、四湖、口湖、義竹、布袋、七股、北門、將軍、東石等10個濱海鄉鎮,對症下藥予以處理。副總統表示,這10個鄉鎮中,人口約有7萬9000人,其中1萬6000人屬於專業漁民,加上兼業漁民,就有4萬3000人左右,近年經常遭遇水患,大家「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而若要對症下藥,必須先面對一個新的事實,那就是全球「災難時代」的來臨。
副總統指出,近10年來,台灣的氣溫平均上升0.6度;近100年來,台灣的降雨量減少了20%。可是,每人的用水平均350公升,比國際標準250公升還要高,而每人分配到的降雨量卻不及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另外,台灣的工廠密度、能源消耗密度全球第一,汽機車密度也是全球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英國的2.6倍。副總統表示,提出這些數據,是要給大家一個深刻的印象,因為以前看到諾亞方舟的洪荒世代,好像是遙遠的傳說,但今後大家可能得做好心理準備,隨時得跟災難搏鬥。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雲嘉南地區的濱海鄉鎮,其中許多民眾從事漁業,因為超收地下水而加強天災人禍,所以政府對於水利、產業以及觀光都做了很多的規劃與準備,或者因為預算沒有通過或其他的困難,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處理,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加強腳步、克服困難。除此之外,副總統希望透過今天的座談會,用更高瞻遠矚的想法、更創新的思維,思考這塊土地如何免於憂患。她表示,這塊常與水患為伍的土地面積很廣,但人口不是很多,能否協助傳統的農漁業轉型、升級,讓土地作更創新的使用,值得我們思考。
副總統表示,這兩年她曾兩度到美國,剛好有機會考察兩個都市。一個是沙漠中的綠洲,也就是造鎮成功的拉斯維加斯,在美麗的人口湖旁邊是充滿地中海風情的造鎮;而邁阿密的羅德岱堡市則是沼澤區開發成功的另一個例子,引水造成運河,兩邊填高土地成為非常美麗的商業住宅行政區。副總統認為,如果我們能用創新的角度思考,也許以這兩個城市為借鏡,賦予這塊困在水患的土地一個全新的生命。
副總統也再次提出「生產、生活、生態」,亦即「三生有幸」的主張。副總統表示,過去人類只注重生產、追求經濟的利益,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要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生態的維護也更加迫切。以這個新思維、新角度,加上現有的高科技,相信足以因應災難時代的來臨。
聽完簡報及出席人員意見後,副總統指出,面對這些年年都會發生的問題,副總統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用嶄新的思維,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好的改善。副總統並呼籲大家應具備災難意識,不能心存僥倖,防災、避災更勝於救災,如果防災、避災做得好,就能減輕救災的負擔。
副總統也提供一個浪漫的思考方向,她認為或許可以將濕地造鎮,開發成一個「蜜月村」,讓國際招商投資,但必須保留本國風情及生態風貌如寺廟文化等,而台糖的鰲股濕地應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選項。副總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雲嘉南的濱海地區在台灣的發展史上,應該可以有一個新的使命、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