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16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4年05月11日 號次:第6630號

總統展開「海洋夥伴.陽光之旅」

中華民國94年5月1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1)日上午5時20分展開「海洋夥伴‧陽光之旅」,啟程前往大洋洲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以及吐瓦魯訪問,登機前總統在機場發表談話。
總統致詞時揭示此次出訪的三項重大意涵:一、因應中國「大國外交」、拓展台灣國際空間;二、宣揚台灣民主自由、突顯兩岸真正歧異;三、強化國內團結、追求和解合作。
總統談話內容為:
非常抱歉讓各位起了這麼個大早來到機場。再過幾分鐘,阿扁和訪問團一行即將啟程進行今年第3次的國外訪問-「海洋夥伴.陽光之旅」。此行是要訪問中華民國(台灣)在大洋洲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以及吐瓦魯,並且將參加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建國26年的國慶。
為了拚台灣的外交,為了讓台灣走出去,為了讓全世界更加認識台灣,再怎麼早起,再怎麼辛苦,阿扁都沒有任何怨言,也不能喊累,當然送機、接機的行列自上次出訪取消之後,今後也不會再出現。因為,做為國家的領導人,阿扁在乎的不是繁瑣的外交儀節和風光的場面,阿扁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捍衛台灣的國家主權、尊嚴與安全、以及拓展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以維護得來不易的台灣民主。
因此,這次的出訪,阿扁認為重點不是在友邦搭乘獨木舟,或者欣賞全世界每天的第一道日出曙光這樣的行程。現階段台灣所面臨的艱難外交處境,使得這次的出訪具有三項重大的意涵:
第一、因應中國「大國外交」、拓展台灣國際空間
在中國不顧區域穩定與台灣絕大多數民意的反對之下,中國人大在3月中旬執意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企圖片面改變台海和平的現狀,並且明定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端。4月份,中國領導階層更前往南亞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廣泛的國是訪問,一方面延長其外交觸角,強化「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立場,一方面也試圖化解各國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反對壓力。
面對中國極力推動的「大國外交」策略,台灣一定要持續走出去,而且不只阿扁要走出去,政府各相關首長有機會也要多走出去,甚至全國民眾也要常常走出去,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民主與經濟的進步、讓國際社會聽到台灣人民保民主、要和平的聲音。
第二、宣揚台灣的民主自由、突顯兩岸的真正歧異
只要有機會代表台灣走出去,阿扁心中只有偉大的台灣人民,還有我們經過幾十年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自由與民主成就。不放棄任何機會,阿扁一定會向國際上的朋友大力闡述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是多麼地得來不易,因為,民主與自由才是台灣和國際接軌最好的觸媒,也是行銷台灣、鞏固邦誼最好的語言。
台灣的多元民主絕對是令人驕傲的成就,我們不但不會以台灣擁有多元民主的聲音而感到羞恥,或者刻意迴避不談,反而會以此作為參與全球「民主社群」的珍貴資產,同時扮演協助一些威權國家開啟民主轉型的燈塔角色。
阿扁堅信,維持一個「平衡發展的兩岸民主關係」,是拉近兩岸歧見的不二法門,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互動架構」,才是確保台海和平的永久之道。
第三、強化國內團結、追求和解合作
成熟民主政治的可貴,在於不同黨派之間在國內政策上容或有歧見,但是在對外政策上,應該秉持國家整體利益高於個人或黨派利益之上的原則,對內整合不同看法與意見,對外口徑一致。甚至在對外事務上,在野黨也可以扮演政府輔助者的角色,只要堅持台灣的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第一,都可以提供政府政策建言。
最近包括美國政府與許多著名國際媒體,對於台灣在野黨主席訪問中國的評論都表達一致的結論,那就是不管中國要與台灣什麼黨、什麼人談,最後都還是要和台灣民選的國家領導人、和台灣的政府談。阿扁認為,這才是開啟兩岸「正常化關係」的「正常化對話管道」。
因此,團結台灣與和解合作將是阿扁在未來3年任期內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只有團結,力量才會集中,才不會被敵人分化。唯有和解合作,力量才會大,才不致於讓國力消耗空轉。
親愛的國人同胞,台灣雖小,志氣卻很大。台灣的團結之路、中華民國的外交之路以及兩岸的和平之路,都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是阿扁確信,我們會一路走得堅定,活得有尊嚴!也會為我們共同打拚的成果而深感驕傲!謝謝,再見!
此外,為讓國人更迅速、完整了解總統此次出訪相關訊息,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也針對行程,推出總統「海洋夥伴.陽光之旅」網路特別專輯,內容包括:「出訪緣由」、「總統行腳」(出訪行程)、「友邦簡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吐瓦魯國情簡介)、「南島掠影」(活動照片)、「新聞翦影」(相關新聞)等,並將隨時更新,歡迎國人踴躍至本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president.gov.tw/)瀏覽。

副總統出席「國際獅子會300A2區20週年年會」

中華民國94年4月30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30)日上午出席於台北環亞假日飯店所舉行的「國際獅子會300A2區20週年年會」,並針對近日國民黨主席連戰中國行,向現場賓客表達看法。
副總統表示,看到這兩天的媒體報導,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如果昨日連主席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做成的五項共識是由陳總統來達成,而且在聯合國見證之下,那就是非常值得喜悅的事。然而,副總統也針對五點共識解讀指出,五點共識包括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開始談判、積極促進經濟合作及參與國際組織等,難道不是全民的願景,以及總統與她自2000年就任以來即積極實現的目標?
副總統也表示,中國近幾年來的軍事預算不斷成長,飛彈數目快速增加中,由1996年兩顆飛彈佈署開始,已增至700多枚,明年甚至將增至800、1000多枚,在此情況下,連主席與胡錦濤先生對談中卻沒提到飛彈問題,僅聲稱和平,但此和平願景卻無實質內容,令她想起幾年前大陸人士張穎的「隔空抓藥」。
副總統進一步以總統曾提出兩岸對話的三前提─和平、對等與尊嚴,解析此次連主席中國行。她表示,和平僅有「隔空抓藥」式,看不到實際內容;對等方面則是,此次對談為黨對黨,但美國國務院也已發表看法,希望中國方面能與中華民國領導人進行正式談判,如此才有意義,因此此行僅能視為政黨間接觸;尊嚴方面,連主席曾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副總統,然而他在北京大學講演的介紹中,卻隻字未提上述經歷,此外,連主席除於中山陵謁陵時曾提及「中華民國」外,其餘場合皆未提到中華民國四個字,反而於演講中以「中華民族」稱之,一字之差,意義非常不同。
副總統回顧,在連主席出訪前,她曾呼籲並希望連主席攜帶中華民國國旗赴訪,並為捍衛中華民國而努力,然而,4月26日,我們卻在國門看到一群身著國旗裝人士,對著口講台語的老先生、老太太們暴力相向,這是如何的場面?副總統強調,現今全世界最想消滅中華民國的是北京當權者,身為捍衛中華民國的在野黨主席,卻在演講中將台灣民主反諷為民粹,更不敢提及中國違反人權,反而歌頌五四時代自由主義風潮,另外,當學生問及,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回台後最想做的事?連主席答以,希望大家認同國家,這個國家。副總統表示,於北京表示「認同這個國家」是「那個國家」?值得思考。
副總統並以清楚完整的解說,再一次告訴現場與會者國共合作與對立的歷史,藉以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的真實教訓。副總統嚴正表示,連主席表示此行為第三度國共合作,她希望此行為良性合作,但我們也必須認清幾個事實,首先,今年3月14日北京當局正式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其實是「反獨促統法」,一方面反對台灣獨立,另方面促成台灣與中國統一,簡言之為中國版的「台灣關係法」。副總統指出,該法明確表示,台灣為中國一部分,台灣問題為國共兩黨歷史遺留問題,台灣問題為內政問題,不許國外勢力介入,如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就是分裂主義,將授權軍委會、國務院,對台灣採取非和平或其他必要之措施。副總統總結,和平如此神聖的口號,在中國政府領導人與人民心目中有其前提,也就是必須接受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代表。而連主席由踏入中國土地開始,直至抵達南京、謁陵、演講、會晤等,僅一次提及中華民國,且未宣揚台灣民主成就,是否代表某種程度認為台灣為中國一部分,值得國人觀察。
副總統並針對「九二共識」議題發表看法指出,所謂「九二共識」實為「一個中國」。其起因為,1992年,雙方政府發現兩岸於非正式往來過程中,產生許多文書認證問題,需要談判處理,以維護人民福利,然而於會談前中國一直堅持台灣為中國地方政府,此點當然違背台灣主權,因此,在幾乎破局情況下,方產生各自表述、各說各話情形,因此,實質上並無共識達成,僅有會談存在。這是忠於歷史事實的論述。
副總統也提出中國進行「超限戰爭」,對台灣無所不用其極的多面手法,她表示,除了明顯的飛彈佈署外,對岸同時進行三戰,即為法律戰、媒體戰與心理戰。其中,3月14日「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引起全世界緊張,台灣進行抗議遊行,美、日、歐亦同聲譴責中國不能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該法就是中國進行法律戰之層面,也正是副總統所解讀的中國版「台灣關係法」。該法將台灣問題視為國共兩黨歷史問題,因此中國政府認為與國民黨談即可,此一架構,大家必須看清,昨日連胡會也正是實現此一部分,國人必須深思。
副總統並再度指出連主席中國行所產生的荒謬性與危機表示,過去反共立場,如今親共,相當荒謬,而北京領導人不與經由人民選舉出的國家領導人或政府正式談判,竟選擇競選失利的在野黨,居心何在?此外,聲稱「和平」,卻於機場國門發生如此激烈流血衝突,此一強烈鏡頭真為「和平之旅」?令人痛在心頭。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更重要的是,昨日五大願景中「正式建立黨對黨對談機制」,可以說正式開啟第三度國共合作,然而由以往兩度國共合作之歷史洪流觀察,未來「聯共制台」此「制」會否成為彼「治」,值得觀注。
此外,副總統也提出此行對台灣造成的幾項危機,第一、連主席訪問前僅與總統通電話,通話中也未稱呼陳總統,是刻意弱化總統的領導;第二、分化台灣人民,在機場發生的強烈對抗事件,黑幫份子攻擊老人家,令人驚心動魄。副總統誠懇呼籲,國人要以大局為重,第三度國共會談將對台灣2300萬人民造成更大挑戰與危險,藍綠不要再對分,大家理性冷靜面對新時代來臨,全力支持民選政府,鞏固中華民國依憲法產生的總統、副總統及政府團隊,乃能真正面對此一嚴厲挑戰。然而,國門衝突事件已經殘忍地分化台灣人民,甚至有辱國家,此為另一項危機;第三、混淆國際視聽,尤其3月14日「反分裂國家法」引起世界同聲譴責,現今卻因此行,北京領導人儼然為和平使者。副總統以1959年西藏屠殺及越南赤化為例提醒國人,相信2300萬優秀的國人同胞不會讓這些歷史悲劇在台灣重演,且不會被一時政治煙霧所迷惑。
副總統最後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有善意,應即刻回應總統所提三點堅持:一、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二、台灣為2300萬人民的台灣;三、任何台灣現狀改變須由台灣人民決定。只有在大家共同確保三項堅持,並在談判時要求中國以具體行動─拆除飛彈及任何軍事擴充,以表示和平外,並遵從對等原則,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尤其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副總統並期盼大家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開創台灣更美好的未來,為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