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36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3年10月27日 號次:第6601號

總統參加「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十六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由行政院文建會所主辦的「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除致詞外,並全程聆聽「文化眾議院」各與談人的建言。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應邀參加「多元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的開幕典禮,今年的三月二十四日,面對三二○大選後各種的紛擾,以及社會不安與對立的情緒,阿扁特別邀請國內的意見領袖茶敘,特別強調台灣沒有主客之分,也沒有少數或多數之別,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是一個整數,也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台灣,弭平族群的裂痕,促進族群的和諧,將是未來四年政府施政的重點。接著,在四月十二日於台北市的紅樓與青年學生座談時,阿扁進一步承諾請行政院籌備召開「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透過深入地方、族群與民間社團的座談,藉著由下而上的民主式參與,使社會大眾重新省思族群平等、台灣的主體性和國家認同等議題,使台灣能積極邁向一個族群多元發展的公民新社會。
今天「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順利的召開,首先阿扁要由衷的感謝所有籌備這場會議的全體工作夥伴,以及各界先進、朋友們熱烈的支持和參與,不但讓阿扁的承諾得以實現,更是政府第一次開誠佈公的針對族群關係、多元文化、公民社會與國家認同等重大議題召開的全國性會議,坦誠的面對問題,積極尋求族群的和解、和諧與合作。
台灣社會所存在的族群矛盾與認同的歧異,主要是源於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威權統治與政治壓迫,再加上錯誤高壓的族群同化政策,以及與客觀事實不符的國家認同教條所造成,而不是族群之間的歧視與對立,沒有任何一個族群需要為過去的錯誤與傷痛背負任何的責任,而目前台灣族群問題真正的核心,在於民主憲政的原則是否能夠落實與深化、在於執政者是否願意面對問題深自檢討反省,以及政府是否有決心堅定持續的推動。
身為由台灣人民直接選出的總統,阿扁願意以最誠懇、最謙卑的心情,嚴肅的對待過去歷史的錯誤與傷痛,積極化解族群之間的不信任,以及在國家認同上的歧異。執政黨於今年九月也率先通過與黨綱相同位階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作為全黨同志必須一體遵循的規範與自我要求,而今天所舉辦的大會以及一系列的文化公民嘉年華等活動,正是代表阿扁、執政黨與政府,誠心誠意的為了弭平族群裂痕,促進社會團結的具體努力與行動。同時,今天的會議也不會是工作的結束,而是台灣社會邁向和諧與團結全新的出發。
文化與族群的多元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如早期就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族,本身也是多元的族群,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皆有,過去僅以九族統分,經過行政院與各界努力,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紛紛獲得正名,表達出政府對於族群的高度尊重。在台灣,不論是哪一族,都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資產。從原住民族正名的案例中,我們學習要如何尊重族群的差異和獨特性,並學會彼此欣賞與共榮,在承認彼此的認同與存在下,一同營造一個族群共同體的社會與國家,一個大家可以彼此溝通、瞭解,並且能夠形成共識的公共領域。
在過去四百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台灣社會經過荷西、明鄭、清領、日治、國民政府時期的幾波外來移民,在河洛人、客家人、外省族群外,在近年來全球化與自由化的浪潮衝擊下,外籍新郎與新娘、勞工及外籍歸化愈來愈多,我們的族群與文化也更加的多元,這不但是我們社會重要的資產,更是社會前進的動力。
每一次當阿扁回憶起矗立在淡水街頭馬偕博士的雕像、親身參與各地客家義民爺的祭祀活動、聽到郭英南夫婦和阿妹嘹亮的歌聲、看到曹錦輝在美國大聯盟打球的英姿,以及見證無數的老榮民,一生離鄉背井,為了捍衛國家的生存與安全,奉獻了個人一輩子的青春,阿扁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動與感謝,台灣二千三百萬的同胞,不論過去來自何方、也不論現在身在何處,都是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是你我共同的光彩與榮耀。今天台灣能昂然立足於世界,今天我們能夠享受著自由、民主與繁榮的果實,這是台灣二千三百萬偉大人民共同的努力與集體貢獻,阿扁在此誠心的希望,大家能夠除去心中的陰影、隔閡、忘記過去的傷痛與裂痕,以理解、包容的心情,接納並尊重每一個族群的同胞,為促進台灣社會的團結、進步與繁榮共同努力奮鬥。
最後,要再一次感謝所有與會的同仁、貴賓和朋友們,希望大家在參加會議的同時,也要參加「文化公民嘉年華會」的各項藝文活動,感受台灣多元族群豐富且澎湃的生命力,同時也預祝今天的大會圓滿,各位先進和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對於各位與談人的指教與建議,阿扁一定謹記在心,各位與談人特別提到我們的族群問題是語言和認同的問題、平等的概念,以及如何尊重,同時展現真誠,心懷仁慈,這些都是我們目前做得還不夠的地方,阿扁一定會自我惕勵、反省,以此策勵、精進。如果做得不夠好,還請大家不吝批評指教。此外,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推動絕對是刻不容緩,許多隔閡與對立是源自於語言的問題,「國家語言發展法」所要推動的是,所有各族群的語言都是我們的國家語言,但是說很容易,如無立法的保障,並且進一步強化此一理念與信念,要做到族群的和解、族群的和諧與合作,還有一段距離。「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推動,不是所有人都要懂不同族群的全部語言,最後我們還是會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國家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就像今天不同族群,我們還是有共同的語言來溝通、對話,這點非常重要。
我們即將推動的台灣新憲法,許多人建議將族群多元的理念、信念入憲,此一部分也願意聽聽各位的指教,未來有關族群在憲法中的專章,如果要訂定的話應如何呈現,希望各位專家及熱心人士在接續的研討中有寶貴的建言,阿扁將悉心聆聽、接納各位的指教。

副總統參加第二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頒獎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十七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參加第二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頒獎典禮,並親自頒獎給「華冠獎」的得主。副總統致詞時強調,歷史不只是男人的歷史,也是女人的歷史,讓男人與女人共同來寫歷史。
副總統表示,今年台灣在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帕拉林匹克運動會首次榮獲金牌,而且其中第一面金牌是由女性選手得到的,這證明了女人不是弱者,這也是為何全世界的華商婦女們有如此傑出的表現。
副總統也表示,全世界的華商婦女們漂洋過海、從台灣遠征世界各地,使得會員遍及全世界,也讓女性的光輝照耀全世界。她認為女性不只有美麗與慈悲,更要具備智慧、努力與勇氣,因為女性擔負「養兒育女」的責任,更要教育天下,應該比男性更加要追求知識、補充知識。而全世界的華商婦女們儘管面對許多陷阱、障礙,都能挑戰不可能,變成可能、成功與幸福,在不同的國度生根、開花結果、發光發亮,顯見充分具備了女性美麗、慈悲、智慧、努力與勇氣,也造就台灣了不起的成就,她以她們為榮為傲。
副總統指出,在最近聯合國發表的報告中,台灣婦女的政治、經濟參與度及成就,在全世界一九三個國家中,名列第二十名,較去年第二十一名前進一名,為亞洲第一名,這是鐵的事實,也是全國婦女同胞共同的成就。
副總統也指出,台灣的面積雖小,只佔地球的萬分之一,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百四十三名,但人口佔了世界人口的萬分之三百六十七,排名第四十九。而且台灣的外匯存底與科技指標,都是全球第三名。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二○○四年全球成長競爭力排名,台灣名列第四,僅次於丹麥、美國、瑞典,她希望大家能繼續努力,明年晉升至全世界第三名。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陳總統兩度邀請她擔任其副手,使她有幸能進入總統府輔佐國政,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女性擔任副總統,也奠定「兩性共治」的堅實基礎。而且台灣的內閣閣員有四分之一是由女性擔任,台灣女性在立法院佔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席次,她相信年底立委選後,女性在立法院的席次有可能超過百分之三十,未來也希望在不分區立委提名時,各政黨女性提名名額要佔一半,以展現兩性平等共治的決心。
副總統強調,女性參政並非要與男性鬥爭,而是要分享責任,女性應踏出廚房、走入社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只是關心,還要用心。歷史不只是男人的歷史,也是女人的歷史,她更呼籲在回顧歷史的錯誤中,女性要愛好和平、尊重生命,也要勇敢踏出傳統的第一步,共同來關心國事、天下事。
副總統也強調,目前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有六百多枚飛彈對準台灣,回顧一九九六年台灣人民第一次直選總統時,中共前後發射三枚飛彈來警告台灣,這是因為中共害怕十三億的中國人也要求直選總統,導致中共的政權崩潰,而且中共以為用武力來威脅、用飛彈來搗蛋的話,就能嚇阻台灣完成總統直選。所幸在美國的協助下,台灣安然渡過危機,完成第一次總統直選,從此奠定民主的基礎,直至此次台灣完成第三次總統直選,相信台灣的民主將會邁向健康、活潑、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副總統最後呼籲,全世界的華商婦女們在不同的國度,心中還是想到世界和平、台灣安全,有機會時也能做和平親善大使,要求全世界不要窮兵黷武來威脅任何國家的安全與人民的福祉,同時也希望世界各國能共同關切台海安全。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