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880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3年07月28日 號次:第6587號

總統接見「中華衛星二號」、「探空三號火箭」工作團隊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十九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中華衛星二號」、「探空三號火箭」工作團隊,並致詞。
會晤中,訪賓也將甫於七月十六日由華衛二號攝影完成、傳回地面的台南官田空照圖送給總統,對於這幅影像清晰的衛星空照圖,總統表示印象深刻。
致詞時,總統表示,華衛二號順利升空,象徵我國晉身為衛星影像輸出國,台灣也從此邁進太空國家的行列,在尖端太空科學研究的領域擁有自己的一片天;而探空火箭的研發成功,更印證了我國的太空科技實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在此和大家會面,本人還記得五月二十一日一早曾透過視訊系統,舉行「華衛二號」與台灣的訊號通聯按鈕儀式,當台灣首次收到「華衛二號」自太空傳回的訊號,當時大家喜悅歡騰的情景,本人仍猶記在心,這可說是五二○總統就職最好的獻禮,也可以說是我國科技發展的證明。
華衛二號,又稱為「福爾摩沙二號」,是台灣第一顆完全自主、操之在我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歷經五年的努力,執行期間並受到國際壓力及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一路走來過程倍加辛苦。幸好在全體工作團隊鍥而不捨、兢兢業業努力下,終能突破國際困境完成任務。
去年十二月國人自行研發的「探空三號火箭」,在屏東發射成功,除了支援人造衛星關鍵元件的太空驗證,也為日後台灣上空的太空探測奠立基礎。幾年來,「探空計畫」工作團隊秉持著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於獲得最後的成功,對於發展台灣太空、國防科技,可以說貢獻卓越。
「探空三號火箭」順利完成任務及「華衛二號」的啟動,是國家太空計畫室、中央大學及中山科學研究院全體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台灣太空科技重要的里程碑,本人在此代表政府以及國人同胞,對兩個團隊及「太空計畫室」全體員工幾年來的辛勞和奉獻,表示高度的肯定與嘉勉之意。
華衛二號的順利升空,象徵我國晉身為衛星影像輸出國,台灣也從此邁進太空國家的行列,在尖端太空科學研究的領域擁有自己的一片天,而探空火箭的研發成功,更印證了我國的太空科技實力。
我們將經由「華衛二號」的鏡頭,以更寬廣的視野「俯瞰世界、放眼全球」,並藉由「探空火箭」計畫,擴展科學實驗的空間至地球表層上,以探索更深奧的太空科學。本人深信,我國未來在遙測、科學酬載,甚至太空國防的發展,絕對是潛力無窮。
希望各位在任務崗位上,能繼續精進專業能力,保持優良團隊傳統,並期盼太空計畫室針對關鍵技術做好研發工作,以突破技術取得的瓶頸,早日實現自主發展的具體目標。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多年來的努力,並祝福我國太空科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訪賓除感謝總統撥冗接見及對二個團隊的鼓勵之外,也與總統分享工作心得及成果。
「中華衛星二號」工作團隊代表陳正興、陳金昆、吳豐敏、林、徐銘煌、吳明仁、陳維鈞、洪珩瑑、葉嘉靖、許吉元、賴建芳、曹建凱、陳立尉、林新發、劉安順,及「探空三號火箭」工作團隊代表吳岸明、龔明覺、林榮吉、鄭紹達,下午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茂昆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卓榮泰也在座。

副總統主持「人文、產業與國土保安討論會」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十六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在總統府主持由總統府人權、科技諮詢委員會主辦的「人文、產業與國土保安討論會」,副總統於討論會中表示,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天然災害接踵而來,面對此一挑戰,國人的態度應該由消極救災轉變為積極防災,並注重永續發展的平衡與公平原則。
副總統致詞全文為:
七月二日的水災,造成死亡二十九人、受傷十六人、失蹤十二人,農業損失八十九點七億元,淹水面積六萬六千公頃,道路中斷一百三十四處,房屋不堪居住共七百八十一戶,復建所需經費初估需二十點六億元。
昨天座談會的專家學者們,已經說明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種種問題,特別是全球地表溫度上升,降雨分布型態改變,聖嬰事件頻率、強度增加,突發性氣象災害損失增加。
台灣的氣候變遷也造成同樣的問題,近十年來台灣平均溫度上升零點六度,近百年來降雨減少百分之二十,降雨成極端分布,台灣重要水庫長期處於缺水,未來洪水與旱災機率將增加。
台灣平地佔總面積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山坡地佔百分之二十七點三一,山地合計佔全台灣百分之七十三點三。由此可見,台灣山地與坡地面積廣闊,在豪雨集中,地震後鬆動的時候,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
面對氣候改變而來的挑戰,傳統防災工程與手段已不足因應。過去消極承受,現在要積極防制;過去政府主導,現在要做到全民防災;過去救災搶險,現在要做到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變、災後復建。
在國土規劃原則要注意生態間的平衡、世代間的公平、區域間的均衡、族群間的和諧。國土劃定禁止開發、限制開發及可發展區,建立土地儲備制、全國交通運輸網及劃設原住民保留地。
昨天由自然科技的方面討論國土保安,今天由人文、產業的角度來討論國土保安,相信這兩天的座談會將會對於未來台灣永續利用自然資源與地力,提供寶貴意見以供參考。
副總統於致詞完畢後,仔細聽取與會專家學者的報告。座談會報告主題與報告人分別為:
行政院國土保安計畫實施報告|行政院經建會副處長陳麗春;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觀光產業與國土保安|交通部觀光局長蘇成田;原住民自治區|施正鋒教授;國土保安與原住民生存發展之雙贏策略|高建文董事長;現行國土保安法令及管理措施檢討|監察委員黃煌雄;農業海外發展績效及前景|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廖世傑;台灣國土改造新願景|內政部次長林中森。
各報告重點為:
行政院國土保安計畫實施報告:行政院於九十一年一月正式核定「國土保安計畫│解決土石流災害具體執行計畫」後,政府加強取締濫墾盜伐,收回違法竊佔林地種植檳榔、嚴格防救森林火災及改正租地造林違約種植。
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面對台灣國土保安問題,政府應貫徹執行國土分區規劃,有效落實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及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厚植森林資源,保持林地的良好被覆、輔導農企業,致力農業升級。
觀光產業與國土保安:發展台灣觀光事業,可為山地聚落帶來經濟生機,因此在山岳地區觀光實有必要。但山區觀光應在環境容許承載量之下進行最基礎的建設,嚴格限制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並確實做好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水土保持工程及建設管理。
原住民自治區:原住民自治區為原住民運動的一部分,成立自治區符合國際潮流,也是第三類人權的範圍。未來自治區成立,將可發揮國土保安的功能,有效保育山林土地。
國土保安與原住民生存發展之雙贏策略:歸還原住民保留地以供從事傳統漁獵耕作,不一定有助於原住民生存發展,因為傳統作業方式,容易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壞,且產值不高。雙贏策略是將土地換算為金額,由政府編列預算成立「原住民發展基金」,由原住民自主管理,以創造就業機會,原保留地則仍列歸中央管理。
農業海外發展績效及前景:為更有效協助我友邦提升農業技術,目前台灣駐外技術團積極朝下列四大方向轉型:(一)著重推廣具銷售潛力之產品;(二)協助計畫戶初期資金取得,進而達到計畫執行之持續性;(三)將成功的農業技術合作計畫複製於其他地區;(四)瞭解駐在國當地經貿現況,發掘具投資潛力的經貿合作機會。
現行國土保安法令及管理措施檢討:國土保安議題的本質與族群問題無關,而應著重於保安工作本身是否有效執行。大自然才是台灣真正主人,台灣應該以積極方式關心土地復育,發展人與土地共存共榮的理念。為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政府應持續於原住民鄉鎮推動「行政院擴大就業計畫」,協助原住民高水準文化產業推廣於國際或與高科技產業結合,並設立原住民部落認養山林制度,由熟悉土地的原住民擔任巡山員,以保護重要山林資源。
台灣國土改造新願景:國土計畫法草案中,將於全國國土計畫之下增設特定區域計畫及都會區域計畫,具體區隔土地之使用概念,並將國土依功能區分為「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和「城鄉發展地區」,以統一水、土、林業務事權,確保完整農業生產環境以及整合設置城鄉地區公共設施。
副總統於結論時再次表示,她對原住民的關懷從未間斷,也盼望政府在政策上能夠更加照顧原住民權益。她也強調,台灣國土保安問題的解決,應該以大地之愛為基礎,本著尊重土地的原則,國人應充分瞭解,大自然才是台灣的主人,人類只是地球的過客,而她在推動國土保安的工作中,希望結合新太平洋兩岸關係的理念,期盼透過與中南美洲友邦農林漁牧產業的合作開發,增進實質合作關係,強化我國與友邦的邦誼。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