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公報查詢

點閱數:829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2年09月24日 號次:第6543 號


總統參加國軍「九十二年教育訓練工作檢討會」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六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國軍「九十二年教育訓練工作檢討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以三軍統帥的身分,參加「國軍九十二年度教育訓練工作檢討會」,和大家一起來關心國防建設。我們都知道,教育訓練是軍隊最重要的軟體建設,攸關戰力組建的良窳,成敗得失直接影響國軍整體素質,所以每年舉行的教育訓練工作檢討會,就顯得格外重要。阿扁深信,國防部及各軍總部,都能審時度勢,以宏觀前瞻的思維,因應未來戰爭型態與敵情威脅,策定國軍教育訓練重點,並擘劃部隊訓練願景,藉以凝聚幹部觀念與共識,共同建立堅實的國防力量。
今年的檢討會正逢國軍推動「組織精進」與「戰力轉型」的關鍵時刻,阿扁在這三年多以來,可以說跟全體官兵共同參與國軍的改造工程,從「精實案」的完成、「國防二法」的推動、「建軍備戰」的策進、「三安政策」的落實,以及「救災防疫」的成果,在在都顯示了國軍的高度效率與犧牲奉獻的精神,也因此獲得國人的高度肯定與堅定支持,阿扁特別在此表示嘉勉之意。
同時,更期許大家針對明年即將推展的國軍「兵力結構及組織精進案」,能夠結合本次的檢討會坦誠建言,策勵未來的教育訓練方針,提升國軍優質的聯合作戰戰力,藉此機會提出幾點看法,供請大家參考:
一、掌握敵情發展,創新戰略思維
中共自「十六大」由新一代的領導人掌握權力後,所謂「和平統一」與「不放棄對台用武」的兩手策略,仍為其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綱領。近年來,共軍為因應世界軍事變革潮流,在「科技強軍、科技興訓」的建軍指導下,積極加強體制改革、人才培育、準則創新及高科技武器發展,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全面推動國防現代化;國外軍事專家及學者評估,就中共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及軍力發展分析,預判在二○一二年至二○一五年間,中共將具有整體軍力優勢,勢必對國家安全造成相當的衝擊,我們必須重視並及早籌謀因應。
從科索沃戰爭到本次美伊戰爭中,我們可以體認到「高科技戰爭」與「不對稱作戰」為未來戰爭的必然型態,換言之,作戰場景將更趨複雜與快速。國軍應深刻體認「軍事事務革新」的重要,以前瞻的思維,按照十年建軍期程,依「科技先導、資電優勢、聯合截擊、國土防衛」的建軍指導原則,加速推動「兵力結構調整」與「組織精進」,並結合台海及本島兵要特性,縝密調整軍事戰略,置重點於「遠距接戰、資電攻防、反制超限」等方向,整建高素質的現代化武力,提升「針對性、關鍵性」嚇阻戰力,迫使中共不敢輕啟戰端,確保台海穩定和安全。
二、賡續兵力整建,提升整體戰力
國軍「精進案」的主軸,在組建一支高效率、高戰力的聯合作戰部隊,近期的軍事會談中,國防部已經安排了完整系列的提報。阿扁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兵力整建規劃,也是不容忽視的軍備投資,雖然我們不會跟中共進行軍備競賽,但是為了避免兩岸軍力失衡,影響國家安全,政府將透過國防預算的編列,逐步完成國軍的戰力轉型。
建軍備戰屬於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近年來國軍秉持「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建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基本武力,對整體戰力的提升已具成效。年度的「漢光十九號」演習,阿扁瞭解國軍官兵致力於戰訓本務,充分發揮「忠誠精實」的精神。最近親自主持了「反恐演練」和「三軍聯合攻擊」兩項公開展示課目,相信國人對國軍建軍備戰的成果,都有深刻的印象;前不久阿扁在金門獅山砲陣地與媒體朋友茶敘時,也特別表達了個人的觀點,整體而言,整個演練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當然任何的軍事演練難免會有些缺失,而演習本身的目的也是要找出缺點來改進,所以阿扁說「瑕不掩瑜」,我們不怕問題,我們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今天難得國軍重要幹部齊聚一堂,也利用這個機會勉勵大家,在既有的基礎上勇於任事,唯有不斷的勤訓精練,才能有效提升部隊戰力,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
三、做好教育訓練,奠定勝兵先勝
現代的戰爭,無論科技如何新銳,戰略思想如何演變,勝負的關鍵仍然操之於人的因素,尤其面對以知識為核心的高科技戰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力主導戰場優勢,這些都需要藉教育訓練來培養。國軍近年來為吸引更多優秀青年的加入,積極採取許多的作為,諸如部隊管理、福利待遇、官兵權益及工作環境,都有顯著的改善,而每年軍校招生的狀況,也已經呈現出正面的反應,這種良性的發展,對國軍建軍備戰影響深遠。因此,我們如何做好教育訓練工作,從扎根的基礎面,培育軍中現代化、專業化的人才,是非常重要而嚴肅的課題,希望國防部規劃推展的「軍事教育革新」,能夠帶動嶄新的風貌。
其次,大家知道台澎防衛作戰是一個戰區型態,發揮三軍聯合作戰效能至為重要。觀察「美伊戰爭」聯軍致勝的主因,實繫於「三軍兵力與系統有效的整合」,以及「部隊精湛的戰技」。國軍於更新武器裝備,調整指管機制的同時,務須結合「博勝專案」建案期程,加強聯合作戰軟、硬體建設,並擴大軍事交流管道,透過國外派訓及演訓觀摩方式,擷取實戰經驗,發展準則戰法,積極培訓聯戰專業人才,強化部隊兵種協同及軍種聯合作戰訓練,俾能於複雜的戰場空間,確實明辨敵我,尋求敵軍弱點,掌握決戰有利時空,加速決策與指揮速度,發揮三軍聯合優勢戰力,奠定「勝兵先勝」的基礎。
四、激發憂患意識,深化全民國防
兩岸和平形勢的營造與增進,是台灣二千三百萬同胞共同的願望,也是阿扁上任以來努力的重大方向,在兩岸關係上所展現的善意與誠意,為的就是希望兩岸的關係能朝著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維持台海的穩定與和平。但是對岸中共從來不承認我中華民國的存在,用盡一切手段孤立我們、打壓我們,企圖將我們地方化、邊緣化。身為國軍,大家要時時刻刻堅定「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信念,為捍衛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保衛二千三百萬人民安全福祉而戰,這是攸關國家存亡大是大非的問題,絕對沒有任何可以妥協模糊的地方。國軍官兵務必建立正確的憂患意識,深切體認「避戰要先備戰」的真諦,秉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戰備警覺,全力投入建軍備戰的本務工作。
我們從本次美伊戰爭可以瞭解到「全民國防」以及「全民抗敵意志」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台澎金馬因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形成「戰略縱深短淺、預警時間不足」的作戰特性,面對中共先發制人的攻勢企圖,國土防衛作戰,已無平時與戰時、前方與後方區隔,係「軍民一體、同舟一命」的國家生存及生命財產的保衛戰。今年度的萬安演習將「反恐演練」及「災害防救」納入演練,具有實質的效益,希望國軍能持續運用年度相關演習時機,透過不斷的演練,結合媒體文宣力量,深化「全民國防」的概念,使國人同胞平時能支持國防、參與國防,積儲總體力量,戰時能夠充分支援作戰,具體實踐全民國防理念,確保國家生存發展。
曾胡治兵語錄「論將」中強調,「有不可戰之將,無不可戰之兵,有可勝不可敗之將,無必勝必不勝之兵」。在座的各位都是國軍重要的領導幹部,身繫著國家安全、人民的付託,責任無比重大。阿扁期勉大家要深體「天下強兵在將」、「兵隨將轉」的道理,充實自己,以身作則,做好教育訓練工作,據以強化國軍整體戰力,只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我們絕對可以克服任何的橫逆艱難,建構「團結、鞏固、精練」的國軍,進而確保國家安全。
最後,祝福大家身心健康、萬事如意,並祝會議圓滿成功。

總統接見美國西南地區傳統僑社負責人回國訪問團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西南地區傳統僑社負責人回國訪問團,除代表政府與人民對僑社長期在海外為中華民國的外交打拚,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肯定外,並強調,政府一定會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服務僑胞,也希望僑領在結束這次「見證進步台灣之旅」後,能夠分享所見所聞給在美僑胞們。
總統致詞內容為:
歡迎各位回到自己的國家!阿扁首先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向各位長期在海外為國家打拚的努力,表達最高的敬意和謝忱。各位都是替中華民國在美國拚外交的先鋒,也是台灣最珍貴的外交資產,有了大家在美國為中華民國發聲、為台灣開疆闢地,台灣才可以不斷在國際社會發光、發亮,阿扁要再次肯定各位的辛苦與成就。
各位僑領及嘉賓大部分是來自美國洛杉磯地區羅省中華會館暨所屬僑團負責人與重要幹部,羅省中華會館創館超過百年,歷史悠久,動見觀瞻,始終堅持反共立場,且支持政府不遺餘力,堪為全美最具指標性地位之傳統僑社之一。作為政府與華僑之間最佳的橋樑,阿扁要敦請各位先進能夠在返回僑居地後,轉達阿扁對僑界鄉親的思念與景仰,阿扁也要用最誠懇的態度重申政府將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服務僑胞工作的誠意與決心。
三年多前,我們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的政權和平轉移,那是台灣民主鞏固的重要指標。三年多來,阿扁秉持「讓人民生活過得更好」的理念,全力拚經濟、大改革,無非就是希望台灣的民主能更進一步的深化。過程固然艱辛、抗拒改革的阻力也從未間斷,但是我們憑藉實踐對人民承諾的信心,逐步完成各項改革工程,也即將度過這一波經濟的不景氣。這些進步的成績不容抹煞,因為這些都是海內外同胞共同創造的成果。
民主深化的工程是要為台灣後代子孫奠立長治久安、和平繁榮的基礎,未來我們所要面對的將是更嚴厲的挑戰,包括內部的政府改造,國會、教育及司法的改革,對外則包括捍衛中華民國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和應有的國際尊嚴與地位。
阿扁有信心克服重重的挑戰,因為我相信各位和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都是政府最好的後盾。目前全球經濟,已從衰退泥沼中漸漸復甦,國內也從水災、風災、地震、SARS疫情及產業轉型的關卡上突破,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也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基礎上逐步持續推動。這些都顯示出政府各部門全力以赴拚經濟的成績,相信我們的努力,大家都可以做最好的見證。
海外的僑胞是中華民國最珍貴的資產,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原動力,希望各位先進、各位僑領在結束這次「見證進步台灣之旅」,回到僑居地後,能夠將所見所聞完整客觀的向僑胞們說明,讓他們對政府各項政策的推動繼續給阿扁指教,阿扁也將化各位的建言與支持為繼續打拚的最大動力。
訪賓上午由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副總統將以「太平洋世紀的柔性文明」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明天將以「太平洋世紀的柔性文明」為題∣在「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開幕典禮中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在演講中首先表示,回顧人類戰爭的歷史演進,從古代到二十世紀初,主要的戰爭大都是以陸上為競爭的舞台。嗣後,由於陸地資源減少而世界人口不斷增長,海洋資源的戰略價值愈來愈高,各國為了國家長遠的生存與發展,無不積極制定海洋戰略,以爭奪這塊人類的新高地。尤其,冷戰結束後,國際體系逐漸形成多元格局,各國由於在陸地上競爭獲益較少,因此紛紛向海洋發展,這項趨勢同時也催化了多元海洋格局的形成,使得當前國與國之間對海洋利益的爭奪,並不亞於陸地上的衝突,尤其在資源蘊藏豐富的太平洋廣大海域,更是屢見不鮮。
副總統指出,太平洋區域幅員廣闊、國家眾多,沿岸主要有三十餘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這個地區的資源極為豐富,魚產量佔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與海洋相關的產品皆來自太平洋地區。太平洋區域的大陸架是世界石油及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太平洋深水區海底蘊藏的錳、鎳、鈷、銅的儲量,亦比世界陸上多幾十倍,甚至千倍以上。太平洋區域國家的工業十分發達,經濟發展迅速,橡膠、糧食、汽車、船舶、機械等的產量在世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美國、日本這兩個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就位於太平洋兩岸;在西太平洋的東亞地區,俄羅斯的鋼鐵、石油、煤炭產量,以及火箭、太空技術和原子能、超音速飛機等方面也居世界前茅。亞太地區中,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四小龍」的經濟實力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更為舉世所矚目。但是,相對的也因為各國國力快速的成長而衍生出許多問題,威脅到此區域的正常發展。其中,由於人口增加和工業污染等種種因素,已導致太平洋的漁業資源逐漸枯竭,沿岸生物種類日益減少;氣候暖化效應威脅了部分海洋國家及沿海城市的生存;全球森林的大量被砍伐、摧毀,也連帶引起水資源的嚴重缺乏等生態負面效應。這些問題的解決正有待太平洋各國之間的通力協調與合作,整合資源和資訊,以彰顯海洋文化、落實民主價值、維護區域內人民的生存及發展。
副總統認為,區域整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許多成功的經驗帶給我們寶貴的啟示。奇怪的是,歐、美、非洲能夠完成區域整合,為何亞洲不能?這是因為亞洲的三十九個國家中還有十五個尚未實現民主,而全世界現存的五個共產政權有四個在亞洲∣包括中國、北韓、越南及寮國。今年五月,印度著名地緣政治學者那拉帕特開始倡議建立一個由印度及美國主導,以亞洲民主國家和地區為主的「亞洲版北約」,以對付恐怖主義行為和組織,此一「亞洲版北約」確定將一切專制或宗教國家|中國及巴基斯坦排除在外,可見民主與和平是互為因果的要素。從歐盟整合的經驗來看:整合來自避免戰爭的願望;整合不得以強迫方式完成;整合應從經濟及人文交流合作開始;此外,整合必須以各成員國家平等主權原則為基礎。以這四項特徵來看,目前在亞洲各國民主化未達到一定程度並發展出共同的人文價值之前,亞洲聯盟勢必遙遙無期。但是,如果我們東望太平洋,以海洋文化的柔性思維為主軸,結合環太平洋民主國家,建立民主和平的合作機制,共同經營太平洋,以塑造廿一世紀的人類新文明,不但是具體可行,而且美景無限。
副總統強調,在台灣,我們已體認到廿一世紀是發展海洋文明的新紀元,「海洋立國」也是台灣國家發展的新藍圖,台灣將從戰略高度來看待海洋、重視海洋。廿一世紀台灣海洋戰略的發展目標將以台灣為中心,呈輻射狀全方位向海洋發展;以民主、和平及促進繁榮為核心的柔性海洋戰略,並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所有的太平洋民主國家共同、有效維護海洋利益,確保太平洋永續發展。以柔性海洋戰略為基礎,我們願意在廿一世紀太平洋這塊生命磁場裏,扮演太平洋新文明的推手,讓柔性國力成為太平地區的普世價值,共同經營太平洋使其成為永續發展的柔性海洋,避免淪為你爭我奪、烽火連天的海上戰場。為實踐這個理想,我們設定了短、中、長期三個目標來逐步達成:
一、短期:民主太平洋大會(年度大會)Democratic Pacific Assembly
二、中期:民主太平洋聯盟(非政府間組織)Democratic Pacific Union(NGO)
三、長期:太平洋民主國家聯盟(政府間組織)Union of Pacific Democracies(IGO)
副總統表示,柔性力量是廿一世紀人類文明的新思維,它可透過「民主」(Democracy)、「和平」(Peace)與「繁榮」(Prosperity)三項指標具體落實並推展開來:首先民主是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民主化,端看它是否符合如下指標:第一、民主原則;第二、法治原則;第三、實行政黨政治;第四、保障人權;第五、軍隊國家化;第六、領導人的意願。其中,人民能否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擇自己的國家領導人及決定國家的前途,為最起碼的指標。本屆民主太平洋大會所邀請出席的國家,便是以此一標準而決定,至於各別社會的民主化深度及廣度,有待今後民主太平洋聯盟來相互切磋。
副總統指出,和平一直是人類普遍卻難實現的渴望,過去它存在於政治思想與宗教信仰中,並未成為國際社會的規範。一直到一九七○年代隨著第三代人權的產生,「和平」作為一種權利的想法才開始萌芽。一九七七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正式提出「和平權」這個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辯和發展。一九八四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人民和平權利宣言」,確認「全球人民均有享受和平的神聖權利」,宣告「維護各國人民享有和平的權利和促進實現這種權利是每個國家的基本義務」,從此確立和平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權利。但是,當今世界上仍然存在著五個共產國家和數十個非理性反民主的國家,他們對和平構成各種威脅。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打擊恐怖主義威脅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的核心,美國對於打擊反恐主義,由國家為中心轉變為區域為中心,再次轉變為以全球為中心的反恐怖主義政策;影響所及,國際安全環境也進入了一個新舊戰略格局更替的過渡時期。
副總統特別說明,過去半世紀以來,台灣人民締造出三項奇蹟∣經濟奇蹟、民主奇蹟與和平奇蹟。而創造這三個「台灣奇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原動力是「柔性國力」。柔性國力是以高超且具吸引力的道德、思想或價值體系來做為國內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動力;柔性國力更是台灣與全球社區互動和接軌的黏著劑。所謂柔性國力包括:人權、民主、和平、愛心與高科技,那是台灣人民五十年來一步一腳印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五項國力不同於傳統建構在經濟掠奪與軍事威脅的剛性國力;柔性國力深具創造性而非毀滅性,是利己利人、合作分享,而非你死我活、弱肉強食,這種柔性國力堪稱廿一世紀人類文明的特質,值得發揚光大。
最後,副總統並強調,台灣的奇蹟除了讓台灣的人民享受民主和繁榮之外,也對世界做出一定的貢獻:在亞洲,台灣協防、阻擋了共產主義的蔓延,在美洲則是幫助美國照顧後院,讓美國高枕無憂。如果沒有台灣五十年來阻擋中國共產主義,今天亞洲可能被全面赤化,而且也由於美國的後院|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十四國選擇與台灣作朋友,拒絕中國共產黨政權,所以作為世界超強的美國才能無後顧之憂。不止美國來協防台灣,台灣也在協防自由世界!過去五十年,我們有很多的艱難、困苦與挑戰,但我們咬緊牙根默默地發展我們的柔性國力,形成一種極為特殊和珍貴的生存發展之道。人類文明早已拒絕叢林法則,剛性國力不再是締造人類福祉的法寶。唯有本於「和平及愛」、「合作與分享」的柔性思維,才是廿一世紀的普世價值;唯有深化民主,才能促進和平;也唯有民主與和平,才能確保繁榮和進步!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801051632 & 201801051632.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