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7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2年05月28日
號次:第6526號
總統前往台北縣八里鄉樂山療養院從事志工服務工作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
今天是五二0台灣志工日,陳總統水扁先生上午特別撥空前往台北縣八里鄉樂山療養院與總統府志願服務團及青年工作團團員們一起從事志工服務工作,總統致詞時並呼籲全民團結合作,以「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志工精神,共同投入對抗SARS的志工行列。
總統一行約於上午九時許抵達樂山療養院,在與院生們親切問候後,隨即開始志工服務工作。總統穿戴志工背心及口罩,彎下腰,拿著抹布、沾上消毒水清潔院內禮拜堂內每一張桌椅,不論是桌腳、椅背或是扶手,總統都仔細擦拭;接著總統換上手套,操作除草機清除院內的雜草,在炙熱的陽光下認真地清除雜草,結束約一個小時的志工服務時,總統已是滿身汗水。
隨後,總統也在禮拜堂內觀賞院生們的表演,與他們一起唱歌同樂及合影留念。
總統致詞時表示,在五二0台灣志工日的今天,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擔任快樂的志工人,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號召更多的朋友加入志工的行列。總統也以簡單的幾個字詮釋志工及志工精神的涵義。他說,志工就是「只問付出,不求回報。」而「無私、無我,一心一意的幫助別人,心裡只有別人沒有自己」的表現,就是志工精神。
總統並以七十年前「樂山療養院」的創建者為例指出,這位英國籍的醫生戴仁壽博士,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創立了專門照顧沒有人敢接觸的痲瘋病患,這種「對生命的尊重,對別人的關懷」,就是志工精神最高的表現。而七十年以後的台灣也開始將我們的愛心傳播到國際社會,不論是替代役的醫療服務,或是長久以來的農業技術團,台灣的子弟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下,默默為非洲友邦人民服務,雖然過去我們沒有能力,只是接受別人的幫助,現在我們有能力了,關鍵只在於我們要不要選擇這樣做。
總統接著並以一則網路故事作譬喻:據說在天堂和地獄的人,都是用長一公尺的筷子吃飯,但在天堂的人,大家互相替對方夾菜,大家吃得很高興;在地獄的每個人都只想著為自己夾菜,結果沒有一個人吃得到東西。總統說,想要成為天堂或是地獄,都來自於每一個人的選擇。「如果大家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能先想到別人,我們就是生在天堂,如果每個人做任何事都只會先想到自己,那我們就等於是活在地獄裡」。
總統坦言,對抗SARS疫情,很多人認為這不是在測試台灣的醫療水準,其實真正考驗的是台灣人民的道德感與責任感。當所有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照顧SARS病患時,竟然還有人在囤積口罩想要發國難財。正當全國的民眾不分南北,各級政府不分中央與地方,全力與SARS這個敵人作戰的時候,仍然有人不斷地在媒體散播不實的謠言。當外國的防疫專家,不顧自己的安危,進入受感染的醫院,幫忙我們做好院內感染控制的工作,卻也有民眾誓死抵抗不可以在他家附近設置SARS的專責醫院。這些強烈的對比,讓他深深體會為什麼天堂是快樂幸福?而地獄是悲哀而且痛苦?顯然「志工台灣」的道路仍是十分長遠。
總統指出,全民團結合作的力量有多大,我們對抗SARS的免疫力就有多大。同樣的,「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志工精神有多大,台灣人民的快樂與幸福就有多大。而志工的工作也是永無止境的,他誠摯盼望大家要有「一日志工、終身志工」的體認,積極鼓勵更多的朋友一起來響應「志工台灣」的運動。
總統也提及,剛才他擦拭院內的桌椅,不論身材多高,最後仍得蹲下身,因為蹲下身才能看到許多藏在暗處的死角,清潔時就必須特別注意這些地方,姿態越低越看得到,才能打掃得愈乾淨。正如七十年前的樂山療養院收容痲瘋病患時,當時也遭到許多人排斥,就像我們現在對待SARS病患一樣,現今的台灣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抗SARS的志工行列,不論是第一線、第二線或是其他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鏍絲釘。
總統強調,對於平常看不到的死角及暗處不輕忽、不大意,才能成功對抗SARS,同樣地,為政之道不能只看見桌面、椅面,藏在桌椅底下的死角及暗處才是重點,如果平常不勤於擦拭,久而久之就變成問題,這就是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體認及啟示。同樣地,院內的小朋友們也不應被外界拒絕或隔離,不論在任何死角、暗處他們都應該被發現、被照顧,這才是公平,才是上帝造人的初衷及本意。我們不僅要關懷、照顧所有弱勢者,也要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作為志工與大家一樣,心中充滿著快樂與滿足。
八里樂山療養院七十年前由英國籍傳教士戴仁壽創建時,是收治當時曾在台灣流行的痲瘋病患,因醫藥進步及公共衛生改善,現已轉型為收容身心障礙者的殘障教養機構,由總統府秘書長所率領的總統府志願服務團員工並定期前往該院協助公益服務工作。
副總統訪視萬華地區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於五二0就職三週年的今天下午,關心台北市萬華地區因SARS疫情所遭受的衝擊,特別率同學者專家發起「台灣新生,萬華再造」運動。
副總統強調,改造台灣,必須從萬華開始,她並期望以生命、生活、生產、生態四個全新的面向,集合產官學界為萬華把脈規劃,以賦予萬華嶄新的生機,作為台灣新生運動的發源地。
副總統是下午在萬華龍山寺參訪致詞時,作了以上表示。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正當世界各國全力準備迎接全球化、科技化時代來臨的二十一世紀初,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連台灣都不能倖免。人們的恐懼不僅來自於SARS的神秘傳染力和日漸增加的死亡病例,也來自於其對人類既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巨大衝擊。無疑地,SARS對於人類的「生命、生活、生產、生態」已然產生錯綜複雜的衝擊。在人類發明SARS特效藥、有效對抗SARS之前,我們必須下定全民全面與SARS長期抗戰的決心,並且從SARS的啟示中努力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和先機。
對台灣而言,SARS危機使得大家提早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化戰攻擊,讓我們學習如何應付危機,管理危機。此刻的台灣需要的不僅僅是抗疫的知識和勇氣,更需要由中央與地方充分合作,積極確立「三心」∣只要防疫得當,大家可「放心」、對政府有「信心」、對受感染者有「愛心」。
SARS危機啟動了「台灣新生」的契機。讓我們重建「三心」,一起來推動生命、生活、生產、生態等全方位的「四生」改造:
∣對生命價值的重新體認
SARS危機讓我們體認到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重新定位生命的價值。落實全面疫情通報體系的建立、醫療資源的重新配置、防疫知識與觀念的落實、公共衛生環境的改善,將是保障人類生存安全的重要課題。
∣全面提升生活品質
SARS危機讓我們重新檢討現有的生活習慣。婚喪喜慶、食衣住行育樂都應該全面檢討改善,以提升有意義、有品味的生活內涵為目標。大眾活動將由精美的小眾文化所取代,生活的內涵和品味應該更符合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觀。
∣生產方式的變革
SARS危機讓台灣有機會重新思考在經濟全球化、大陸經濟磁吸效應和生活形態的重大變革等三重衝擊下台灣企業應有的戰略佈局。而因應人際關係的改變與生醫科技的發展,新的產業將創造新的商機。且讓台灣再創新奇蹟!
∣建立「共生主權」的新生態觀
如果此次SARS危機是自然界對傲慢人類的一次反撲,則人類應該認真思索如何學習與大自然共處。我們應該察覺到「人不能勝天、人也非萬物之主」的事實,以敬天、惜地、愛人的「共生主權觀」,善待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惟有重拾對大自然應有的謙卑,我們才能在地球上與萬物共存共榮。
∣重建三心、改造四生
我們與其把SARS視為肆虐台灣的一場瘟疫,不如把它看成向上提昇的新契機。對個人而言,SARS迫使我們重視強身養生;對國家而言,SARS也迫使台灣必須強化體質、提升國家尊嚴和競爭力。但願透過「三心」的重建與「四生」的改造,台灣能從裏到外脫胎換骨,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寶島」!
∣再造萬華
台北市萬華區是此次SARS危機中嚴重受創的地區。綜觀台灣歷史,萬華曾是先民自唐山到台灣的踏板石,也是南部人到台北發展的灘頭堡。萬華的獨特性更凸顯在其匯聚的日本殖民時代遺跡,以及歷史因緣際會下所產生的眷村文化。無論在歷史、地理、人文、社經活動都處於轉承樞紐的地位。如今,萬華在台北都會區裡卻是一個老化落後的社區:衛生下水道嚴重不足,狹窄的街道伴隨著擁擠與髒亂,與現代化的台北格格不入。改造台灣,必須從萬華開始。期望以生命、生活、生產、生態四個全新的面向,集合產官學界為萬華把脈規劃,以賦予萬華嶄新的生機,做為台灣新生運動的發源地!
結束龍山寺訪視後,副總統並徒步參訪廣州街及華西街夜市,為當地居民加油打氣。在華西街夜市內聽取台北市建設局市場管理處有關華西街觀光夜市防治SARS疫情擴散因應措施簡報後,副總統表示,此行可以證明萬華因SARS被污名化應可告一段落,她並建議華西街夜市應以多種植花草及彩繪街景方式,加強淨化與美化工作,如此定能帶來不一樣的商機。
隨後,副總統轉往艋舺服飾商圈關懷店家及居民,她呼籲大家對SARS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驚慌恐懼,面對SARS,大家一定要勇敢站起來,也要作為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後盾;對於那些對抗SARS不幸犧牲的人,她說,他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替我們承擔罪過,他們也是無辜的菩薩,國人對他們要追思感念。
副總統也前往環南市場、第一果菜市場訪視,瞭解兩市場在SARS防疫工作的作法,對於市場所採取各種得當的防疫措施,表達肯定之意;之後,副總統並到青年公園、理教總公所、西門町紅樓等地參觀,對於當地的未來發展表達關心,並希望能為當地景觀再造建設,提供助力。
下午隨同副總統訪視萬華的建築、景觀、觀光旅遊、生活休閒等方面專家及業者包括中華投資公司董事長胡錦標、里歐集團董事長高建文;古蹟建築保存專家、建築師李重耀;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淡江大學教授李學宗、潤福生活事業總經理廖燿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