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45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0年09月28日 號次:第6419號

總統前往南投視察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交通部次長賀陳旦、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林陵三、九二一重建委員會二位副執行長郭清江及吳聰能的陪同下,前往南投縣信義鄉聽取交通部有關信義鄉道路橋樑修復計畫簡報,並實地視察愛國橋施工情形;隨後,總統並轉往水里鄉上安村及郡坑村關心災後重建狀況。
總統在聽取簡報及實地視察後指出,對於災害防治及重建工作,無論政府或民眾都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首先是「防重於治」的觀念,亦即災害的預先防範,重於事後的救災,才能避免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其次,中央與地方政府必須通力合作、相互支援,遭遇問題應該儘速協調解決;總統並以水里鄉上安村三部溪的整治為例說,有關整治的規劃及經費可由中央統籌,但是用地取得及河川疏濬則應由居民及地方政府共同配合,因為重建工作不只是中央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及民眾更應積極主動提供協助。
對於桃芝颱風造成水里鄉郡坑村土石崩落嚴重阻礙道路及溪流的情形,總統也表示,雖然自己的土地及房屋遭到土石壓毀,但是為了清除阻礙道路及溪流的大量土石,仍必須做些許的配合,提供必要的土地,協助政府清除土石,如果再爭執不休,最後可能任何事都無法保全和完成。
下午,總統接著轉往南投縣中寮鄉龍安村瞭解龍安社區重建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情形,並聽取農委會及九二一重建委員會有關「農村聚落重建計畫」及「社區總體營造」簡報。
總統在聽取簡報後,對於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也提出他的觀點及想法與政府同仁及國人互勉,他說,社區營造的根本意涵,就是他一直所倡導的「台灣精神」|從下而上、從無到有、從有限、惡劣的環境中,開創無限最大可能的價值觀,社區營造就是希望藉由社區民眾的共同參與,來落實重建工作,以減少災害的損失。
總統同時指出,他深刻感受到民眾的需求殷切,政府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政府從事各項建設及重建工作時,也需要民眾的配合,從災後重建、社區重建、到社區總體營造,都需要政府、民間、企業及公益團體形成良好的伙伴關係,中寮鄉龍安社區,就是社區總體營造和重建的最好示範,值得肯定及鼓勵。
總統也進一步表示,民眾希望政府整治溪流、清運土石,但是所需的用地又要求政府補償徵收,如果處處計較,則溪流永遠也無法整治,土石仍然留在原地,重建工作就不可能有完成的一天。總統並再度強調,大家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有「大我」的完成,才會有「小我」的存在,而犧牲「小我」,最後得到真正保障的還是「小我」,因此,大家應該秉持社區營造的精神,共同攜手做好重建的工作。
總統也重申,「防災、減災」觀念的重要,總統並以犯罪偵防為例說,犯罪偵防的上上策是預防犯罪,「防」比「偵」重要是犯罪防治的根本理念,就如同等到火災發生後,才來滅火就已經為時已晚。總統也再度強調,災害防救的重點不在於「救」,而在於「防」,「防災」比「救災」重要,總統呼籲國人應該要重視及加強「防災」的工作,絕不能掉以輕心,心存僥倖。
對於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總統也認為,仍有改善及進步的空間,因陛u地方的小事就是國家的大事」,尤其上午他實際勘察桃芝颱風所造成的大量土石災害,仍留在現場還未清運,必須要儘速進行清除,否則第二次的災害隨時可能發生。
總統最後並籲請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公務人員,對於防災的工作絕不能掉以輕心、心存僥倖,而災後重建更需要大家全力以赴,公務員尤其要有「時間」及「效率」的觀念,「對於重建要提前完成、對於防災要提前準備」,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生命及財產損失。

總統參加原住民人權婚禮暨宣達邵族為原住民族第十族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參加二○○一年原住民人權婚禮暨宣達邵族為原住民族第十族典禮,並應邀致詞及宣告世居日月潭的邵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十族。
總統在宣達儀式中致詞內容為:
在納莉颱風侵襲全台,造成重大災害,全國同胞正積極重建家園之際,今天我們以格外堅毅振作的心情,聚會在這個莊嚴隆重的場合,共同見證台灣原住民族族系發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現在本人鄭重宣告:世居日月潭地區的邵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十族。今後,邵族將與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阿美、雅美(達悟)等原有的九族,分別成為整個原住民族十族中的個別一族。
近年來,經過邵族同胞的積極努力,學者專家的深入研究,以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審慎評議,分別從民意、學術、行政等三個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邵族以其民族特徵、文化特色,和明確的自我族群認同感,足以認定為台灣原住民族的個別一族,成為原住民族的第十族,已經獲得各界的共識,政府也依據行政程序正式通過認定。
台灣這一塊美麗之島,世世代代居住著不同的族群,各種文化現象交互激盪融合,孕育了多元的社會文化,累積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啟動了堅韌的民族生命力,邵族同胞在這個長期文化創建的過程中,始終參與其間,從未缺席。
然而,百年來的身分錯置,總讓許多邵族同胞感到失落,彷彿遺落民族的尊嚴,深感對於祖靈的愧疚與不安。經歷了九二一的大地震,地底釋放的能量,驅使同胞緊緊的結合在一起,重新建構邵族永續經營的文化觀,並以身為邵族子孫為最大的榮耀。邵族族系的重新認定,正是這種族群榮譽感重要而具體的呈現。
阿扁要在這裡強調,邵族族系認定的完成,並不是政府關心邵族未來發展的終了,而恰恰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後政府對邵族,以至所有的原住民族,在文化傳承、教育培養、就業輔導,和產業經營等各方面,都將以更多的資源、更好的規劃,積極落實政策,為原住民族創造更進步的福祉和更開闊的前景。
邵族確定為原住民族其中的個別一支,絕不是要從原住民族中孤立起來,更不是要從國家共同體中孤立出來,而是要以更高的尊嚴和自信,參與整個原住民族和國家共同體的永續經營,謀求全體國民福祉的增進與發展。
國家屬於全體國民,全體國民組成國家,我們應該在各族群平等互利、友愛互助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不畏任何困難,克服一切挑戰,為我們國家開拓光明的前途。憑著這種體認和精神,面對類似這次納莉颱風這樣的天然災害,我們必定能夠以堅毅不屈的團結奮鬥意志,早日重建家園,再創新機。
最後,阿扁特別要向所有的邵族同胞,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之意。祝福你們,也祝福所有的原住民族,祝福我們的國家!謝謝大家!
總統在原住民人權婚禮致詞內容為:
剛剛本人宣布邵族為原住民族第十族,緊接著又參加這場深具意義的原住民人權婚禮,接連親身參與原住民族的喜事,讓阿扁今天來到此地感染到愉快的心情,感謝大家在台灣經歷風災的侵襲後,帶來這份難得的喜訊。
今天在這裡,各位彼此相愛,共結連理,迎向美好的未來,接受我們大家的祝福。相信各位永遠會記住今天在日月潭畔的人權婚禮,祝福大家的婚姻,未來都像太陽一樣明亮,像皎潔的明月一般聖潔,像日月潭一樣被人們所欣賞、所欽羨、所稱頌。
這場人權婚禮,尤其具有特別的意義。人權是對人的基本價值的尊重和體現,而幸福的婚姻正是從夫妻的互重、互尊、互愛開始,實質上就是從實踐人權的真義開始。懂得人權的真義,婚姻必然更加美滿,家庭必然更加幸福。
因此,可以說,美滿的婚姻來自於正確的人生觀,必須要自己去經營、去創造。各位是彼此的鏡子,要能從對方時時看到自己,時時體諒、時時包容;也要相互尊重,在彼此的良善中共同成長;更要理性相待,在兩性平權的現代意識中,彼此依靠,相互慰勉,攜手同行。
特別是,人生是永無止境的奮鬥旅程,家庭尤其是夫妻兩人永不止息持續經營的共同事業,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也絕不會永遠荊棘滿地,重要的是環境愈困難,愈要用真情與愛緊密相守,既能同甘,也要共苦,凡事盼望,凡事相信,不畏艱難,堅貞以赴,同心同德開創美好的人生。阿扁相信,依靠這份力量,台灣的子民雖然屢遭考驗,仍將堅強站起,重建家園。
各位幸福的新人,謹記著今天,此時此刻,眾多的親友為大家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在這一個人生最美好的起點,有山光水秀為大家證婚,在天地之間結為連理,互許人生,相依相持,相愛相隨,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恭喜大家,祝福各位!也願台灣平安!

總統參加「城市防衛‧志工台灣」活動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到台中市參加「城市防衛‧志工台灣」活動,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能夠來到台中市,參與「城市防衛‧志工台灣」的活動,和大家互相鼓勵!
在這短短的兩個星期中,我們目擊了國際間的恐怖事件,以及颱風肆虐侵襲我們自己的家園。令人震驚的是任何一個啟動暴力的人,對於生命的漠視;令人傷心的是每一個人、物數字的損失,背後還代表著更多幾倍數字的家庭人數的哀慟。
我們並沒有忘記九二一地震、或是每一次風災水患災害裡受傷的每一位同胞。因為,沒有哪一個災難比較不令人難過,只要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一個家庭的身心健康,就會讓我們掛在心上。
但是,在每一場傷害之中,我們都能源源不絕的感受到,從一通安慰的電話,從運送緊急的物資,從不畏風雨的搶救,甚至從店家堅守崗位,我們看到了彼此幫助的真情,奮不顧身的勇敢和永不放棄的希望——阿扁衷心的認為,這是人性中最可貴善良的一種能力。
例如昨天,本人到了九二一地震重建區的南投縣中寮鄉,但在同時,中寮卻有一些阿公阿嬤前往台北去協助救災,他們說,中寮站得起來,台北一定也站得起來。我也相信,能夠走過九二一的鄉親,就能夠陪我們走過各種的艱難。
因此,本人要誠懇的感謝各位在此攜手合作,在災難中散發出的溫馨光芒,讓災難不是只有黑暗恐怖,還有許多感動、感情和感恩。而「志工精神」,就是不論人生的甘苦順遂,都時刻的發揚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三年前,阿扁和蔡明憲立委提出了「人文台灣」、「知識台灣」、「志工台灣」的方向,而當台灣遭受九二一大地震時,全國人民全心全力投入救災賑災的工作,就是「志工台灣」的實踐與精神之所在,今年—也就是新世紀的第一年,聯合國也訂為「二○○一國際志工年」,志工精神是世界必然的潮流,也是台灣與國際必須的接軌,而台灣志工精神也是台灣最原本、草根的精神,大家都有共同的記憶,祇要鄰居朋友有困難,大家都會互相照顧扶持,這就是最早先的志工精神。
阿扁更認為,由一千個人各花一個小時來做志工,比一個人花一千個小時行善,還來得有用、有意義,因此,今天看到在場的各位,共襄義舉,讓志工力量更加的組織化、系統化,與政府相互補足、合作,用愛來防衛城市、用愛來防衛台灣,這樣的行動必須予以肯定,這讓我們感受到,只要我們團結、合作,這股由心而發的力量,就是一股改變社會的新力量!阿扁要再一次的感謝各位為親朋好友、為左鄰右舍、為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為自己家園的貢獻,謝謝大家,祝福各位!

副總統參加九二一南投祈福守夜活動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凌晨和南投鄉親一起在新建的縣府前祈福守夜,並在一時四十七分與縣長彭百顯共同扣響和平之鐘。
副總統表示,前年九月二十一日她正在中東訪問,聽聞台灣發生大地震後,立即趕返國內投入救災的行列;去年九二一週年,她也專程來到南投守夜,並在靈隱寺敲響和平之鐘;如今九二一大地震已屆兩週年,看到南投鄉親在歷經地震和風災之後,仍致力重建工作,勇敢站起來,這種精神讓國人同感欽佩。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九二一大地震後,風災接二連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慘重的損失,經濟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有些人感到驚懼而怨天尤人,而怪罪政府,這並非正確的態度,她要特別利用這個機會就天地人的因素提出說明。
副總統指出,台灣歷經四百萬年的造山運動而形成,至今地質並不堅實,常有地震乃屬正常現象,而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的結果,大氣溫度不斷昇高,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象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台灣附近海域溫度高達攝氏二十九度,由於海水蒸發大增,大氣水份充足,因此每遇颱風來襲,必挾帶大量雨水而造成慘重的災害,這是難以避免的自然現象,以後仍會發生,無法在短期之內解決。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不要以為人定勝天,在大自然之前,人是卑微渺小,應該謙卑以對,不要與之對抗,面對雨水和土石的奔流,最好退讓,讓大地也有機會休養生息,相信有朝一日必能恢復好山好水的好人間。
副總統也呼籲,要敬天惜地愛人,並將防災、避災、救災的機制徹底落實到地方社區,大家心連心、手連手,一起努力創造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生活好環境。
副總統也和地方首長一起點燃和平祈福之燭,並發表和平祈願文,該文如下: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在九二一兩週年的歷史時刻,我在台灣心臟南投,為災區、為全民敲扣希望之鐘後,抒發我內心的祈願。
前年此刻,是南投人一輩子刻骨銘心的傷痛,一夜之間奪走了近千條人命,人心惶惶,福爾摩莎心臟之風華,竟成人間煉獄。九二一短短數十秒,重寫了南投的歷史、台灣的歷史,是毀滅,亦是重生。它讓南投人陷入史無前例的困境,也帶來全新蛻變的機會,在全國各地的熱情關注下,凝聚了台灣生命共同體的堅定意志。它讓南投從矗立路邊的一朵小花,變成人人注意垂憐的一朵玫瑰。在一切歸零的起點上,大刀闊斧的重新建設,化毀滅為轉機。
九二一種種苦難讓我們為歷史做見證,見證大地的無情,見證了人間的冷暖,見證重建是南投唯一希望,見證我們已擺脫悲情,在重建之路大步邁進,讓世人為我們做見證,我們已浴火重生。
今天大家齊聚一堂,在這裡敲響希望的鐘,我們誠摯地祈願,希望前年九二一用生命承載歷史的人間菩薩在光明國度享有無憂生活;祈願災區民眾堅強面對苦難,重建順利成功;祈願全國民眾遠離災難,擁抱美好。
親愛的朋友,九二一已屆滿二週年,南投重建委員會及在彭縣長領導下,重建成果已逐步展現,在道路、公共設施、產業、住宅、校園及辦公廳舍重建,均有不錯的成果展現在縣民眼前,從這裏我們看到了南投人堅強的一面,重新尋回昔日笑顏,竭力奮進,再現南投美麗風華。
在九二一大地震兩週年哀悼日,我們肩並肩,攜手同心,追悼逝者,為生者祈福。今晚,我們在此守夜,共同為南投縣民及全國同胞,敲下和平鐘。盼望災難不再,幸福相隨,讓和平、光明、希望充滿人間,共同再造美麗新家園。

副總統參加世界宗教合作會議舉辦的祈福法會

中華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台中市國立體育學院體育館,參加世界宗教合作會議舉辦的祈福法會,並以「將煙囪變成燈塔」(From Chimney to Light House)為題演講。
副總統首先表示,九二一大地震和日前納莉颱風等天災使台灣受到重創,而九月十一日四架被恐怖份子挾持的美國客機分別撞上紐約市中心及華府的五角大廈等地,此一慘絕人寰的暴行,顯示現代文明也能被用來釀成巨大的災難。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由近來台灣的天災及美國的人禍可知,科學對現代的生活或有貢獻,但無法完全保護人們免於天災人禍的肆虐,也無法保證人類維持人道文明的行為。自十八世紀啟蒙以來,理性和科學抬頭,而宗教隨居於後,今天科技和人道,以及自我和利他之間已出現很大的鴻溝,而最讓人類沮喪的是當他們遭受天災及現代科技的蹂躪時卻束手無策。
副總統指出,科學與宗教彼此是互補的,對宗教或科學過度的崇拜都絕非人類生活正確的方向。
副總統說,事實上所有的教義都是在幫助人們發現自己的內在美,以及整體的至善,而愛即是達到此一目的最重要的關鍵,無論是印度教、儒教、回教、佛教或基督教等,都強調利他的博愛,透過愛與宗教可成為撫平各種鴻溝的橋樑。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她一再提倡民主、人權、和平、愛心、高科技的柔性力量,因為這些是普世的價值,也是促使社會共存共榮的重要因素,而她也一再強調高科技的發展在於服務而非奴役人類,而且一定要優先考慮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問題。
副總統也告訴與會賓客,她自去年開始發動一連串人道活動,包括認養拉丁美洲貧苦兒童、送愛到印度、送愛到西藏等活動,並在最近邀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及愛好和平人士來台為世界與台灣的和平發聲,她堅信和平與愛心都無國界,只要台灣將其柔性力量與世界分享,則其力量將可無限地延伸。
副總統認為,冷漠是所有暴行的共犯,唯有大家心中充滿了愛,必能使滿是灰泥的煙囪變成照亮別人的燈塔。副總統也期盼全世界十八位宗教領袖以愛、慈悲和正義的智慧來撫平當前美國與回教世界的緊張情勢。
之前,副總統也應邀為南投復建完成的南投縣政府及台中霧峰新落成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剪綵。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