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50
總統府九十年八月份 國父紀念月會暨宣誓典禮

公布日期:90年08月29日 號次:第6414號

總統府九十年八月份 國父紀念月會暨新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丁渝洲、國家安全局局長蔡朝明及駐甘比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林俊義等三人宣誓典禮,於八月二十日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 總統主持並監誓,中央、地方高級文武官員及民意代表等三百餘人與會,會中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專題報告│「河川│台灣的命脈」(全文如后),典禮至十時三十分結束(會後茶會至十一時)。

「河川│台灣的命脈」全文

壹、前言
河水,是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因此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命脈,在台灣尤其如此。台灣四面環海,高山險峻,河川短促,河川的保育本就是高難度的工作。如今隨著河川兩岸的都市發展及經濟開發,造成河川過度開發與河水污染,對民眾的生命安全與用水安全形成威脅,因此河川整治已經成為台灣環境保護工作最重要的課題。今天,龍斌就環保署的河川污染整治規劃與執行作一報告,敬請指正。
台灣地區由中央管理的河川包括二十四條水系、跨省市河川三條水系,以及縣市管理的九十一條水系,共計一百一十八條水系,其中二十四條河川水系提供台灣民眾百分之八十五的生活用水水源,因此河川水質是影響國民健康的關鍵因素,也是反映國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
貳、河川污染狀況
根據環保署歷年來對河川品質持續監測的結果發現,全台灣遭受嚴重污染的河段,在八十五年達到百分之十四.九,可以說是河川環境最惡化的時期,目前則控制在百分之十二左右。雖然嚴重污染河段有逐年減少之趨勢,可是改善的幅度始終無法突破此一瓶頸。尤其嚴重污染的河段往往正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特別是集中在台灣西南部,從嘉義的北港溪到屏東的東港溪,有將近十條河川都屬於「嚴重污染」,環保署對於沿岸居民生活用水的品質非常憂心。
在水庫水質方面,以二十座主要水庫來看,其有效蓄水容量佔台閩地區水庫總有效蓄水容量的百分之九八.五,但是在八十六年時曾有高達十五座水庫有優養化的情況;經過幾年的努力,八十九年的監測結果已減少為七座,其中石門、德基及曾文水庫等七座水庫已有顯著改善,可是澄清湖、鳳山等水庫的優養化指標卻有惡化的趨勢。
由以上河川水系及水庫監測結果顯示,污染狀況雖無繼續惡化的跡象,但是河川的污染改善必須長期持續進行,而且民眾對河川品質與水源水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環保署仍會繼續致力改善受污染的水源水質,並盡力維護尚未受污染的水資源,以維護生態體系平衡,提供國人良好的生活環境品質。
參、台灣地區河川污染整治規劃與執行
一、依污染特性整治河川
(一)工業污染型河川
1.優先整治二仁溪,強制拆除沿岸違章熔煉業
民國七十六年時,二仁溪發生眾所矚目的綠牡蠣事件,自此二仁溪即背負嚴重污染河川的惡名。經過環保機關多年來的嚴格管制取締,廢五金酸洗業者大多遷入工業區,配合政策上禁止混合廢五金進口,終於使導致綠牡蠣事件的重金屬污染物│銅含量減少,目前二仁溪河水中的銅含量已能符合標準。但非法熔煉業卻仍然是二仁溪的主要污染源。
由於過去流域內台南縣、台南市及高雄縣對取締二仁溪的措施與拆除決心不盡相同,使業者游走於執法空隙中,始終無法痤晶H章熔煉業污染當地的空氣與河水,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為了徹底整治二仁溪,環保署在今年六月,整合台南縣、市政府,同步執行違章熔煉業拆除工作。二仁溪沿岸共有六十八家違章熔煉業,除十一家經經濟部工業局表明將輔導於九十年十二月底前遷入工業區,並經業者切結保證不開工操作而暫緩拆除之外,其餘五十七家均在六月二十八日完成拆除。
違章熔煉業拆除後,不僅明顯改善當地空氣與水質的污染狀況,對於河口遊憩品質的提昇亦有重要貢獻,因此環保署此一拆除行動獲得當地民眾一致支持,今後我們會繼續嚴格查察,防止已拆除的業者死灰復燃。
2.以合理的放流水標準管制事業廢水排放
近年國內業者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景氣衰退,認為是環保標準過嚴,影響其競爭力。雖然環保署認為,影響企業存在與發展的因素相當複雜,絕不應單純歸咎於環保標準,但是環保署也能體認,環保標準是整體經濟大環境的一環,因此我們會充分考量企業的經營條件、民眾對環境品質的企望及國家永續發展的願景,並參考其他國家的規定,研究制定合理適宜的放流水標準,作為未來管制的依據。
(二)畜牧廢水污染型河川
1.推動五大流域水源區養豬依法拆除補償工作
畜牧業,尤其養豬業,始終是台灣河川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為養豬廢水對水源的污染,必須增加自來水處理的消毒藥量,因而增加了民眾致癌的風險。台灣地區現有養豬頭數約七百餘萬頭,為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安全,環保署自去年開始推動高屏溪、淡水河、頭前溪、大甲溪及曾文溪等五大流域水源保護區養豬依法拆除補償工作,預計將削減六十四萬頭豬隻污染。
本計畫目前穩定執行中,到今年七月底止,有百分之八二.七的養豬戶申報表明已完成拆除工作,縣市政府正在進行複勘查核。預計今年十二月底計畫完成後,可以有效改善台灣地區一千二百萬人的飲用水水質。但由於拆除政策將影響五千多戶養豬戶生計,未來環保署一方面將執行公權力,一方面也將協調政府其他部門積極輔導豬農轉業。
2.推動高屏溪流域污染整治,提昇大高雄地區飲用水品質
針對大高雄地區飲用水水質欠佳,長期遭受民眾詬病的問題,環保署除了執行高屏溪大樹攔河堰以上水源區,五十一萬頭豬隻依法拆除補償工作,以消除畜牧業之污染問題外,同時結合相關部會推動旗美、大樹、高樹及屏東市等四處污水下水道的建設工作,以改善流域內家庭污水之污染。等全部工作完成時,高屏溪河川中的氨氮含量可大幅削減百分之八五,由四.五毫克/升,減少到0.六六毫克/升;此外並提昇澄清湖、拷潭、翁公園等處自來水廠處理功能,徹底改善大高雄地區飲用水品質。
3.推動水源區以外地區的低污染養豬技術
由於養豬業一直屬於高污染事業,因此環保署除了依法推動五大流域養豬拆除補償計畫之外,同時也推動水源區以外地區低污染養豬技術,以有效改善養豬業的污染問題。由於養豬戶往往使用大量清水沖洗豬隻與畜舍,使豬糞溶入廢水中,增加處理負荷及困難度。而目前一般的養豬廢水處理設施又無法有效去除污染物氮和磷,因此嚴重影響河川及水庫的水質,進而增加自來水處理的成本。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改變養豬戶的飼養習慣,以乾式收集豬糞,所收集的固態豬糞,可再利用焚化處理回收能源,或進行堆肥處理,製造有機肥料回收再利用。由於過程中污染物不會溶入廢水中,對於水源區外的環境方不致造成污染。
(三)家庭污水污染型河川
1.專案執行淡水河系污染整治方案
為保障大台北地區六百六十萬民眾的飲用水安全及親水空間,環保署自七十七年起推動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先期工程,八十七年起繼續進行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續實施方案,目標為河面無垃圾、確保水源水質以及增加休閒遊憩去處。
目前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已獲初步成效,省市共同設施的八里污水下水道系統已於八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通水試車,目前以每日平均約九十萬噸之水量運轉,預期全量通水運轉後,每日可處理一三二萬噸的污水量,可削減淡水河系百分之三十的污染量。
淡水河系整治改善至今,流域各測站的水質溶氧平均值已達到不缺氧的目標,魚種也有增加之趨勢,另外,我們也完成了四十六處河岸綠地,如大佳河濱公園、華江橋雁鴨公園及二重疏洪道高灘地綠美化等,為大台北地區增加將近一千公頃的綠地,提供民眾休閒遊憩的綠地空間。
2.推動朴子溪流域污染整治計畫
流經嘉義縣市的朴子溪屬於遭受工業、生活污水以及畜牧業污染的混合型污染河川。環保署自今年開始推動整治計畫,相關措施包括:加速推動流域內生活污水處理、加強推動沿岸事業稽查管制、推動河面及河岸垃圾清除管理、建置河岸高灘地生態園區及推動執行河川環境教育。我們預期計畫完成後的效益包括:水質標準的達成率由目前的百分之二八提昇至百分之六十;確保上游飲用水水源水質;建立中下游生物多樣性河川;確保河口養殖業的安全。
二、提昇河川環境品質,創造休閒遊憩空間
環保署自九十年開始推動河川流域經營管理方案,九十一年持續辦理二仁溪、將軍溪的污染整治,並將北港溪、曾文溪等河川納入。這個計畫的重點主要在於清理河川沿岸的髒亂點、改善河川生態,例如將河川高灘地綠美化,開闢六處溼地魚塭生態學園,共計約三十公頃,提供民眾休閒親水空間。另外,在地方民眾要求下,今年高雄市前鎮河也將展開綠美化工程,使都市居民也能享受河川之美。
其次,專案稽查河川沿岸及流域內的污染行為、控制流域集水區內的污染,提昇上游水庫集水區的水源水質,推動高灘地的溼地處理,並改善市鎮污水污染問題,整體說來,預期可以削減百分之三十的污染量。
三、研擬經濟誘因,徵收水污染防治費
河川污染整治除了加強執法外,亦可藉由經濟誘因,達到消減污染的目標。在各種經濟誘因制度中,除了罰款外,以徵收水污染防治費對削減污染最為有效。徵收水污染防治費的基本理念,是基於「污染者付費」的精神,以經濟工具促使污染源降低污染量或削減污染的排放。歐洲採取此一制度的國家,如荷蘭、德國及法國徵收污染費後,污染指數均隨生產指數的升高而有明顯降低。
徵收水污費一方面可以促使業者加強其廢水處理功能,減少排放量,進而改善水污染現況;一方面也可以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刺激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項有預防性積極意義的污染防治費。我國在通過水污染防治法後,本已具備水污費的徵收法源,對排放廢污水者,依其排放之水質水量,徵收水污染防治費,專供水污染防治之用。但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於八十七年一月發布後,因為徵收對象以及授權等問題,暫緩辦理。現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條文已送至立法院審議,環保署將繼續努力完成水污染防治費徵收的法源建制。
四、寬籌經費、增加人力,執行河川污染整治
環保署成立十四年來,水污染防治始終是重點工作,但隨著都市與經濟的發展,河川污染的性質日益複雜,管制困難度相對提高。加上近年來河川污染類型傾向於移動性污染,經常發生隨意傾倒廢棄物、廢液等有害物質的情形,導致執行管制的人力無法負荷;同時在財政條件的限制下,整治經費也明顯不足。以本署規劃的二十三條重要河川污染整治計畫為例,除了興建下水道工程需要龐大經費外,僅是環保署部分,十年的整治經費就需要四百多億元,但是以九十年為例,河川污染防治經費僅獲編列二.三億元,與目標差距極大。
此外,地方環保經費亦有不足的情形。由於原有中央補助地方之經費調整為地方統籌款後,部分縣市財政困難,用於河川污染整治的經費就更為短絀。因此,如何以極為有限的防治經費,達到有效執行污染防治的目標,是環保署面臨的重大課題。
肆、結語與願景
前面曾經提到,河川是台灣的命脈,因此整治河川,消除污染,提供民眾安全的飲用水源與生活環境品質,可以說是環保署的天職。環保署於七十六年成立至今,台灣的人口增加了一.一三倍,工廠增加了一.一七倍,養豬頭數增加了一.○五倍,環境污染的負荷大幅增加,但是各級環保機關仍在有限的經費、人力下,盡力執行各項污染防治工作。今天河川水質的改善工作已稍具成效,然而我們不能滿足於目前的改善績效。我們希望能更進一步,為民眾提供生態豐富多樣的河川休憩區,讓民眾能夠親水游泳垂釣,真正享受福爾摩沙的青山綠水之樂。
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我們期待相關部會、產業界、環保團體以及所有民眾的配合與支持,大家群策群力,一同努力維護河川,維護台灣的命脈。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跟我們一樣,在青山綠水河畔快樂地成長,相信這也是所有在座長官的願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