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1058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0年10月31日 號次:第6425號

總統就我國無法出席今年的亞太經合會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事發表聲明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九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中午在總統府就我國無法出席今年的亞太經合會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乙事發表聲明。
聲明內容全文如下:
首先,對於李資政元簇先生今年能夠同意代表本人出席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個人要表達十二萬分的感謝,更要對他在過去這一段時間,不辭辛勞地為出席會議所做的準備表示敬佩。本人相信,以李資政的法學素養和行政歷練,如果代表我國參與反恐怖主義合作及各項議題的討論,必能使今年的會議成果更為豐碩。如今,李資政無法出席,不僅是我國人的遺憾,也是今年APEC的一大損失。不過,李資政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立即全力以赴的精神,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最佳的典範,國人同胞應該予以肯定和感謝。
其次,本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遵守APEC慣例,派遣特使前來遞送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邀請函,致使我國無法出席一事感到十分遺憾與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刻意歧視、打壓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作法,不但未能克盡APEC主辦國應有的責任與義務,也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有之大國風範,更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本人要強調,我國是APEC平等參與之會員,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主辦今年APEC各項會議的過程中,一直以各種手法,對我國在APEC的身分及參與多加阻撓;甚至違背APEC慣例與應有之禮儀,以未具名受邀者、亦未署名邀請人的傳真通告,要我方派人參加在大陸舉行的各專業部長會議。對於上述情形,政府一直本於國家尊嚴與積極參與的原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據理力爭,要求停止對我歧視的作法,以顧全兩岸與APEC會議的和諧。很不幸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這次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中,仍然故技重施,完全罔顧會議東道主的身分與兩岸的和諧,也無視台灣人民的感受與朝野意見之所趨,實在是令人非常失望。對於今年我們遭受的刁難、干擾與打壓,本人要呼籲各會員體應共同譴責,並嚴禁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
過去一年多以來,我政府一直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來推動兩岸的交流,希望能促成海峽兩岸的和諧與穩定。但是,從中共此次拒發邀請函與對我國出席人選之僵化處理中,我們發現,中共當局至今還是以兩手策略與鬥爭的心態來對付我國,對於台灣國際參與空間與活動之打壓,仍不遺餘力。本人相信,中共已經傷害我國人民的情感,國人對於中共對台政策的本質當有更深刻的體認與警覺。
對本屆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中,所討論的主要議題——「反恐怖主義合作」,本人雖未能親自與會和其他經濟領袖共商,但對於反恐怖主義合作的精神與決心,以及未來會中所可能提出的各項有效具體措施,中華民國都將全力支持,並與美國等全體APEC會員共同配合,在交換情報、資訊、安檢、反洗錢、消除避稅天堂、強化能源安全機制等方面密切合作,徹底打擊並消滅恐怖組織及其黨羽的活動。本人呼籲,為了防制恐怖主義資金取得之管道,以及加強恐怖份子之追緝,APEC應該支持美國之提議,遵守聯合國第一三七三號決議,並加入「壓謜ㄘD義資金供給國際公約」,積極將以上相關的國際規範,納入APEC架構下具體落實。
在實質的經濟合作方面,由於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再加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對於全球經濟景氣復甦更是造成雪上加霜的影響,許多亞太國家受害尤深;因此,對於此次「上海約章」要加速完成APEC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及便捷化的目標,我國都將透過APEC各項機制協同推動;對於我國所倡議「縮小數位落差,創造數位機會」的各項方案,我國也將一本初衷,為APEC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後,本人要呼籲國人同胞,在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各項活動的同時,朝野政黨及全體國人一定要團結一致,做為政府最大的後盾,體認到參與出席固然重要,但國格與尊嚴更不容踐踏,否則未來只會更窄化我們國際生存的空間。本人也要再次呼籲中共當局,敞開心胸、把握機會,維持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這次杯葛我參加APEC會議的作法,只會使人民感情更加疏遠,造成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在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中共應調整心態,用建設性的作法,來面對兩岸未來在國際場合的各項互動。

總統應邀參加九十年全國運動會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應邀參加九十年全國運動會開幕典禮,及以總統的身分宣佈運動會正式開始,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廿一世紀新紀元開始,新政府第一次舉辦的全國運動會,能選擇在高雄縣的鳳山舉行,阿扁覺得很有意義。
本次賽會除了展現南台灣的熱情活力,更展現高高屏三縣市合作無間的關係。難得的是,經歷天災水患與惡劣景氣環境之際,大會籌備工作同仁能高度展現台灣之子無畏艱苦的精神,悉依亞洲運動會及奧林匹克運動會模式辦理,值得肯定與嘉許。
健康的身體,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更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基礎。阿扁的期許,藉由此次全國運動會的盛大舉行,能帶動全民運動健身的風氣,並進而活絡國家整體社會的活力,大家齊為台灣加油歡呼,一起來「全民練氣概、台灣拼未來」。現在本人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鄭重宣佈「中華民國九十年全國運動會」正式開始!

總統參加「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開幕典禮,並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及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總統也應邀致詞,致詞內容為:
歷史的巨輪邁入二十一世紀,百年的歲月倏忽而過,曲折多變的臺灣史也剛剛經歷政黨輪替、政權轉移的里程碑。在這個眾聲喧嘩、民意沸騰的年代,社會呈現多元而澎湃的觀念,但是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價值,仍有待進一步的確立。我們國家的民主制度和主體意識是否可以落實、延續,相信歷史學者面對這種種問題,肩上的任務應是更加沉重而嚴肅的。
今天,國史館能以「二十世紀臺灣的歷史與人物」為題,舉行「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邀集各位鴻儒碩彥齊聚一堂,在今、明兩天共同討論臺灣百年來的歷史變遷與人物遞嬗,實在非常有意義。阿扁在此謹向全體與會人士表達敬佩與嘉勉之意。
臺灣島昂立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接之處,自古以來它以獨特的地理環境吸引了四周的民族,孕育了豐富的文化生態,尤其自海權時代以後,成為國際舞台上的要角之一,歷史的發展呈現出各方族群融合、政權更換頻繁、多元文化薈萃的特色。
最近這一百年的歷史變遷,同樣展現了這種特色。在二十世紀初期,臺灣受到帝國主義殖民政權的支配,而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五年接收臺灣、一九四九年遷臺後,也帶來長達數十年的威權統治。直到最近一、二十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主憲政的落實、民間社會多元的發展,終於逐步邁向自立自主的道路,建立起屬於全體臺灣人民的民主政府。百年之間,歷史如此曲折多變與動盪不安,東西方的文明和思潮在此拓殖、傳播和交會;然而不可否認的,臺灣也因此吸納更多的外來文化,不同的族群在此地相互包融、和諧共生,共同澆灌豐美的土地。
回顧台灣史研究在過去發展的歷程,彷彿也是戰後台灣社會發展的一面縮影,它曾被壓制、排斥,或是侷限在民間、地方文史、學術支流,夾雜著悲情。直到一九八Ο年代晚期以後,經過政治運動的衝擊,以及許多歷史事件和意識的爭議,台灣史的研究終於破繭而出,逐漸受到重視而進入學院體制,成為重要的學術領域,也慢慢脫離附屬於中國的觀點,建立主體的地位。相信在與會各位人士的努力下,台灣史的研究定會獲得長足的進步,成果也將更為豐碩。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我們不應再以悲情追憶過去的種種,相反的,我們應該理性而且客觀地審視過去這一百年的歷史。記得今年五月阿扁在佛光山與媒體朋友的座談中,曾經提到:「要評斷歷史人物和事件有幾個原則可以參考。第一、是非;第二、功過;第三、恩怨。在是非方面,也許一時會有扭曲和混淆,但是歷史終究會還原真相,時間會證明黑的不會變白的,白的不會變黑的;在功過方面,人民會裁判,時間會沈澱還原,有客觀標準可以判斷;至於恩怨則是一時,很快會變過眼雲煙」。
所以儘管這段歷史存在著被壓迫的事實,我們在緬懷先賢志士為臺灣奉獻心力的同時,不能忘記在歷來政權的統治中,也有不少優秀的官僚、學人為這片土地擘劃不凡的建設;還有許多原本不怎麼認識臺灣的外國旅人、宗教家、醫生或探險家,來到臺灣後,竟能胼手胝足,與臺灣人民共同奮鬥,為臺灣付出血汗。臺灣今日之成果,部分也要歸功於這些前人的辛苦奮鬥。正確而且客觀地研究這段歷史,使我們能夠互為理解個別的歷史經驗,互相體會不同的文化情懷,認識到種種的差異都是屬於我們台灣的一部份,也將融匯成我們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既可以消除族群間不必要的誤解與怨懟,也可以讓我們珍視目前所享受之民主、繁榮的甘美成果,繼續為二十一世紀的臺灣而攜手奮鬥。
歷史文化的重構是政治民主化之後重要的課題,也是新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國史館近一年多來在張館長的領導下,積極地蒐集各種檔案、資料,並努力推動昔日被視為禁忌的臺灣現代史研究,本人感到非常欣慰。我們期待與會的專家學者們,能在會議中提出卓越的研究成果與精闢的見解,為臺灣近、現代史研究奠定厚實的基礎,為我們的歷史教育提供一套恢宏、自信;而且具有包容性的歷史觀,也能為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規劃出藍圖。
今天阿扁應邀參加開幕典禮,能夠與在座各位學者專家共同回顧二十世紀臺灣這一段艱辛的歷程,深感榮幸。預祝這次大會能圓滿成功,也希望未來國史館能在歷史研究和史料保存上獲致良好的成果。

總統主持「政府改造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以主任委員身份主持「政府改造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除聽取有關政府改造委員會設置及委員會組織報告外,會中並就政府改造之理念、目標、原則等事項進行討論。
總統在結語時指出,建立具有「高效能」、「負責任」與「應變力」的政府,是當前國家發展的願景藍圖,而改造成功的關鍵在於人的改造,他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的政府改造,也一定要成功。
總統表示,政府改造的對象不應只限於行政院,而應是包含國會和地方政府在內「廣義的政府」,唯有透過整體政府間職能與角色的合理劃分,才能重建彼此和諧、合作的新關係,建構高效率及責任政治的國家體制。
總統強調,政府改造的當務之急是處理「行政院組織修正案」,在兩年內,精簡行政院部會三分之一,並檢討修正人事法規及考銓制度,爭取社會菁英投入政府機關,建立第一流人才組成的第一流政府。而行政院、立法院與總統間關係應如何定位、制衡,究應走向內閣制或總統制,一直是社會各界普遍討論的焦點,因此,「國會改造」與「憲政改革」的問題,將是次一階段政府改造的重點工作。
總統談話全文如下:
今天召開政府改造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非常感謝各位委員在百忙中撥冗參加,並在會議中提供寶貴的意見與建言。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充分討論後,對本委員會之任務目標已凝聚相當的共識,請幕僚單位詳細紀錄作為未來工作規劃的參考,希望日後大家能夠持續從不同的角度提供建議,使本委員會規劃審議各項決策方案更為周延。綜合大家的意見,阿扁在此也願意提出個人淺見供各位參考。
政府改造的緣起方面
建立具有「高效能」、「負責任」與「應變力」的政府,以實現「年輕臺灣、活力政府」的理想,是本人一貫的主張,也是當前國家發展的願景藍圖。長期以來,社會對政府的批評,包括:行政組織相對僵化而缺乏彈性、機關層級過多而權責不清、決策過程複雜而費時、對外在環境的改變反應遲鈍並缺乏效率,在在顯示出民眾對政府改造的殷切期盼。尤其,台灣在面對這一波全球化經濟的競爭壓力下,政府體制必須進行功能性與結構性的雙重調整,才能回應民眾與國際社會對政府施政的期許與挑戰。
所以今年八月間,阿扁在經發會的開幕典禮上,就曾指出:「為了配合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全力推動政府改造工程,重新釐清政府角色與經濟職能,精簡政府組織,並改變預算運用方式及人事制度。」的構想。而後經發會委員也達成「推動政府再造」以提升政府效率的共識,並建議由本人邀集各界人士組成「推動政府再造委員會」,「集中全力推動調整政府角色、改變政府運作模式」。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展開政府組織及職能的調整工作,以回應民意需求。畢竟政府改造不只是為政府,不只是為公務員,而是為人民而改造,人民觀的政府改造,才是真正成功的改造。
人的改造是成功的關鍵方面
政府改造是挑戰自我的工作,有球員兼裁判的角色衝突,也需面對既有利益與傳統習慣的束縛,而這也正是過去十多年來,政府改造工作一直未能有具體成效的主因。這令阿扁想到:以前,馬戲班訓練小象耍把戲,訓練完畢後,就將它綁在一根小木柱上。等小象漸漸長大,訓練完畢,依舊將牠綁在小柱子上。這時,以這隻大象龐大的身軀可以輕而易舉地拔起這根小柱子;但是,長久養成的習慣,讓這隻小象看到繩子或柱子,就認為跑不動了,依舊乖乖地被綁在這根小柱子旁。所以阿扁認為政府改造雖有諸多困難要克服,但成功的關鍵仍在於「人」的改造,透過一些思考的轉變,我們就能解開那一條限制行動效率的無形繩索,而各位委員手上正握著這個無限可能的答案。
阿扁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的政府改造,至少是最重要的一次,也一定要成功。因為改革的時間已是刻不容緩,改革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阿扁有信心,藉由這股政府改造浪頭的推動,將可使台灣與世界的進步潮流緊緊相扣,共享繁榮。
政府改造的對象方面
審視今日政府機制的運作,不可諱言的,在總統與政院、政院與立院、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政府與企業之間,都存在著許多問題,政府體制的不良設計,屢屢造成政府機關間的衝突亂象,而成為民眾眼中「妨礙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改造的對象不應只限於行政院,而應是包含國會和地方政府在內「廣義的政府」,唯有透過整體政府間職能與角色的合理劃分,才能重建彼此和諧、合作的新關係,以提昇政府的施政效能,建構高效率及責任政治的國家體制。
政府改造的次序與議題
由於待改革的事項很多,而且問題是廣泛而複雜的,無法一蹴可及,因此須要分階段來進行。而當務之急是處理「行政院組織修正案」,原則上,政府希望在員工權益百分之百獲得保障的前提下,在兩年內,精簡行政院部會三分之一,並檢討修正人事法規及考銓制度,以爭取社會菁英投入政府機關,提升工作士氣,建立第一流人才組成的第一流政府,為民眾提供第一流品質的服務。
此外,中央政府職能的定位與釐清,自必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的調整。自從精省以後,地方政府的職權與功能均已大幅度提高,我們深信,健全的地方自治是強國的根本,中央政府必須體認到地方政府為夥伴關係,政府的職責必須滿足地方人民的需求,而依據我國憲法規定,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是採均權主義,無論是縱向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新關係的建立,或者是地方政府之間橫向的協調合作關係的建構,以及中央與地方資源的合理分配,都應以「全民福祉」為依歸,作合理的規劃,重視授權,權力下放,並儘可能民營化,作好目標管理,以提高政府效能。
推動「國會改造」與「憲政改革」方面
最後,行政院、立法院與總統間關係應如何定位、制衡,究應走向內閣制或總統制,也一直是社會各界普遍討論的焦點,而國會制度的良莠,更攸關民意是否能真正體現,因此,「國會改造」與「憲政改革」的問題,儘管複雜、棘手,如何形成全民共識,凝聚全民意志,將是次一階段政府改造的重點工作。
人民是最後的裁判方面
在此,阿扁要特別強調,當民眾在感受到政府服務品質的提升而有口皆碑的時候,政府全體成員都會感覺到與有榮焉;相反地,當機關之間在爭功諉過的時候,事實上已經賠掉了整個政府的形象。因此各機關應體認到政府團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在本委員會未來通過各項改革方案後,應一本為民服務之初衷,積極落實推動,切勿為個別利益或不同看法,阻礙了政府的改造工作與進程。
我們更期盼「政府改造」是全國民眾共同參與的全民運動,希望各界多多提供高見,在全體公務人員秉持「政府用心,人民安心」的理念下,群策群力地推動政府改造,阿扁有幸與各位先進共同參與影響深遠的政府改造工作,彙集眾人的期待,共同承擔成敗與責任,提出具體可行的計畫,讓我們能夠不負國人期望,建立一個高效能、負責任、有應變能力的政府。

副總統參加「生物科技及醫療的未來願景研討會」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九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表示,北京當局主辦今年的亞太經合會,拒絕陳總統參加,也不讓陳總統指派的李元簇資政參加,甚至未依慣例,派人遞送邀請函給陳總統,對待台灣的代表團及記者也粗暴、無禮,嚴重傷害台灣人民的情感,這種「霸權主義」的心態和行為,令人深感遺憾。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及世界市場研究中心昨日所發表的報告,台灣經濟競爭力及電子化政府等各項評比都名列前茅,表現遠比中國大陸優異,而卻無法加入聯合國,甚至在亞太經合會中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對待,希望各國在反「恐怖主義」的同時,也要反對「霸權主義」。
副總統也指出,沒有國家,企業就沒有前途,台灣優勢的發展潛力深受國際肯定,國內企業界應該更加珍愛台灣。
副總統是上午參加在圓山飯店舉行的「生物科技及醫療的未來願景研討會」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致詞時,也以「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身分,說明政府積極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的策略。副總統表示,與光電、資訊等產業相較,台灣生物科技發展仍有待加強。一九九八年台灣生物科技產值為新台幣一百七十二億,二○○○年增為二百億,佔世界的百分之三,我們希望在二○○五年時,能達到九百億,並佔世界的百分之六。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為達到此一目標,政府已將生物科技列為三大指標性的科技之一,每年將撥一百億台幣,用於生物科技的研發,今後五年輔導五百家生物科技公司有效營運,目前台灣已有南港軟體園區、花蓮東華大學、竹北生物醫學科學園區等,全力投入生物科技的研發,而最近規劃的台中、雲林科學園區,生物科技產業也是重點之一。
副總統指出,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人才、設備、資金、創業精神等條件,台灣人才缺乏,法令過時,智慧財產權、專利權的保護也有待加強,這些都是台灣不足的地方,不過,台灣優勢的科技基礎,在中藥的研發上潛力無窮,未來應可成為亞洲生物科技的門戶。
副總統也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同時希望應邀來台與會的一九九八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慕勒博士能為台灣指引出生化科技發展的方向。

副總統參觀2001年花蓮國際石雕展及參加花蓮觀光產業座談會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花蓮縣文化局參加二00一年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以及花蓮第一屆金石獎頒獎典禮並在該縣縣長王慶豐的陪同下,參觀各國金石家的精心創作。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在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接近尾聲之際,能夠受邀躬逢其盛,感到非常高興。來到石頭故鄉的花蓮令她倍感親切,因為她父親的名字就叫「石生」,因此她對石頭有特殊的喜好和崇敬,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本次活動有四十個國家的藝術工作者共襄盛舉,這些石雕家透過靈巧的手,讓原來硬梆梆的原石變成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硬中帶軟,軟中有硬,並將對人生的熱愛透過石雕藝術展現出來,讓人讚嘆和欣羨。
副總統也指出,宜蘭每年舉辦國際童玩節、國際名校划船競賽,綠色博物館等活動,苗栗也有國際假面藝術節,這些活動不但有助當地觀光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台灣推上世界舞台,希望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能由二年一次,改為每年舉辦,如有問題,她極願從旁襄助。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廿一世紀是「三生有幸的世紀」,也就是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世代,希望花蓮在發展各項產業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和生活,讓花蓮永遠是台灣的香格里拉。
隨後,副總統前往花蓮亞士都飯店參加花蓮和桃園、南投二縣觀光業者的座談會。
副總統表示,觀光是國家在廿一世紀中重大的資源,新政府極為重視,她特別呼籲國人共體時艱兩年,減少國外旅遊,增加國內觀光,藉以深入了解台灣的傳統之美,同時也規定軍公教人員,唯有在國內旅遊,才能獲得補助。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花蓮觀光業的水準相當高,因此今天特別邀請桃園和南投的觀光業代表同來和此間業者座談,交換經驗,並希望台灣的觀光業者形成策略聯盟,大家合作分享,避免惡性競爭。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