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905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0年06月20日
號次:第6402號
總統參訪新泰伸銅工業公司及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八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桃園地區訪視。
總統首先到桃園縣楊梅鎮參訪新泰伸銅工業公司楊梅新廠,並聽取由林鼎凱總經理所做的簡報。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幾天前他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曾經說過,「出國拚外交、回國拚經濟」,這絕對不是口號而已,政府一定會劍及履及,全力落實,今天是回國第一次的產業之旅,第一站就來到新泰伸銅工業公司,除了表示肯定和鼓勵之外,也是要展現政府發展經濟的意志和決心。
總統也說,事實上,近來坊間普遍存有一種過度簡化的迷思,彷彿大陸是所有企業發展的唯一方向,而三通則是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唯一答案;我們當然不應忽視對岸市場的發展潛力,但也不應無視於大陸投資環境的可能陷阱,更不應妄自菲薄,否定自己長期累積、優良的經濟基礎。在台灣,企業靈活的應變能力和產業多樣化發展,一向是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根基,今天到新泰伸公司楊梅新廠來參觀,實際感受到企業界旺盛的企圖心及生命力,心中實在非常振奮及感動。
總統指出,新泰伸銅工業公司以精良的設備作基礎,進步的技術作後盾,完善的服務作前鋒,提供客戶高品質的銅板片加工材料與技術協助,其規模已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銅板製造廠,對建立國內銅材料產業產銷加工體系,促進我國發展工業之紮根與產業升級,有相當的貢獻,值得肯定。
總統並表示,新泰伸公司從民國七十一年到現在已經滿二十年,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台灣沒有出產銅礦,在這樣的條件下,靠的是公司全體成員努力不懈所獲致的成果,就像新泰伸公司的經營理念「突破、創新、追求卓越」,就是知識經濟「創新、速度、價值、進取」的精神和原則。目前正是全球經濟局勢快速變遷、國內產業結構急速轉型的關鍵時刻,這種轉變或許正像新泰伸公司製作「銅合金」的過程,經歷熔解、鑄造、加熱、軋平、洗淨後的台灣,將會呈現出更強、更佳的超合金經濟體。
總統隨後到桃園縣楊梅鎮參訪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聽取張世和經理所做的簡報。
總統於簡報後致詞時表示,目前正是全球經濟局勢快速變遷,國內產業結構急速轉型的關鍵時刻,為突破發展瓶頸,追求國內經濟永續發展,實有賴朝野、政府與民間、企業界攜手共同合作,彼此之間,正如汽車的四個輪子缺一不可,要能彼此協調、同步前行,才能在世界經濟的競技場上,領先群倫。
總統接著表示,相對於大陸等許多國家,台灣這部跑車的CC數或許不大,但只要能充分運用我們靈活的應變能力和產業多樣化的特質,在技術上持續提昇,其前景仍是無可限量,相信中華汽車的發展、成功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總統說,今天非常樂見中華汽車公司以精良的設備作基礎,以進步的研發技術作後盾,以完善的服務作前鋒,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紮根與產業升級。同時提供消費者高品質、高價值的汽車,並開拓外銷市場與技術輸出,建立了台灣汽車工業發展的新形象。
總統並強調,中華汽車三十年來獲致今天的成就,令人非常敬佩,在其經營理念中,特別強調「和諧、創新、突破」,其中能創新、突破B追求卓越,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和諧」部分,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勞、資雙方和諧,地方、中央與企業能夠和諧才能順利發展,獲致最好的成果。台灣的經濟是一個信心的問題,而信心的建立更有賴政治的進一步和諧。
最後,總統也強調,他對經濟部林信義部長有堅定的信心,對經濟部的同仁和行政院的相關同仁也深具信心,特別是林部長過去在中華汽車的表現,讓中華汽車的經營能夠起死回生,而贏得台灣的「艾科卡」的稱號,這絕對不是偶然的,林部長放棄年薪一千萬的高待遇,公而忘私,把自己奉獻給國家、社會,和台灣的產業發展,我們深信「一理通萬理徹」,只要給林部長支持和時間,他一定會有好的成績和表現。改革是需要時間的,林部長任內推動各項改革、創新和突破,他一定會給予全力的支持,我們對林部長有信心,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也深具信心。對於林部長參加APEC的相關會議,其中的表現總統也特別給予公開肯定和支持。
稍後,總統也到中壢市探視魏廷朝先生的遺孀及家屬。
總統參加國立中山大學畢業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九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國立中山大學畢業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一進到中山美麗的校園,暖暖海風迎面而來,令人充滿喜悅,這就是南台灣迷人的所在。今天能見證到這個重要的時刻,與各位分享努力有成的快樂,感到十分榮幸,沒有校方的苦心經營、家長的細心栽培和學生的用心學習,就沒有這場充滿榮耀的典禮,在場的各位不論扮演哪一個角色,都值得本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接受高等教育之後,各位都是揚帆待發的台灣之子、海洋之子(這中間包括陳主委與蘇縣長也是其中的一員),從各位炯炯有神的眼睛,洋溢自信的微笑中,阿扁知道各位都已準備好了,你們將航向光明的旅程,實現個人抱負,並為國家帶來新的希望。
所以在出航前,阿扁願以「不悲觀、不自限、不忘初衷」三句話,作為大家的畢業贈言。
一是「不悲觀」:
記得世界上第一艘蒸氣輪船,在紐約(New York)哈得遜(Hudson)河口,下水的時候,觀眾中,有一個老農夫,面對這種全新的發明,不相信地說:「我看它起動不了」。
但是過一會兒,輪船起動了,速度越來越快,向遠處開去,直到在視線中消失。
老農夫一開始很驚訝。但是過了一會,他又肯定地說﹕「我看它再也停不下來了」。
這就是悲觀的人。最近社會因經濟不景氣,普遍迷漫著悲觀的情緒,甚至有報導說,很多學生因此不敢畢業,想等待更好的時機。同樣的,有些人對政府挽救經濟的努力,也抱著懷疑否定的態度。但阿扁認為,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把握現在。樂觀的人充滿信心、勇於嘗試,愈挫愈奮;悲觀的人充滿失望,永遠讓機會在眼前消失,就像那個觀望的老農夫。
二是「不自我設限」:
有一個醉漢遺失鑰匙,一直在路燈下東張西望,雖然找不到,可是卻不到燈光以外的範圍去找。
路人問他為何堅持只在燈下找,他很生氣的回答說﹕「因為只有這裡有燈光」。
燈光可以指引方向,但不一定可以讓你找到目標。在人生的航程裡,豐富的知識和堅強的意志,才是引你渡過重洋的保證,死守燈塔範圍的人,永遠出不了別人設定的港灣,最近阿扁在外交上的努力,也是秉持這樣的理念,希望能突破對岸的層層封鎖,讓台灣走向全世界。
所以千萬不要自我設限,讓別人的燈光限制我們追尋的方向,因為在別人的燈光裏,永遠尋找不到自己生命的鎖鑰。
三是「不忘初衷」:
中山大學是以國父為名,國父在民族主義第三講中,有一個大家都熟悉,有關苦力與彩票的故事。
說有一個苦力將彩票藏在謀生的扁擔中,彩票中了獎,一時得意,卻把收藏彩票的扁擔一起投入海中。結果謀生的工具丟了,藏在竹槓之內的彩票也沒了。
這原本是國父用來比喻,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關係,但阿扁認為他也可以有另外一種啟示。
其實我們可以把扁擔當作是一個人始初起點的理想,彩票就像現實中的名利想望,名利不是罪惡、人人都可追求,但追求的過程中,不可偏離當初的理想或堅持,否則換來的將是兩頭空的失落。
相信大家在踏入社會之前,對自身及社會也一定有些美好的理想和想望。但我們常看到許多原本優秀正直的人,在經歷誘惑和磨難後,卻逐步與罪惡妥協、讓步,忘記當時的初衷,而走向與當初背道而馳的方向,令人嘆惜。
對阿扁而言,對民主自由的堅持就是我的初衷,未來阿扁仍將堅持維護,這份得來不易的珍貴成果。大家進入社會工作,困難是必然的,要時時不忘初衷,堅持到底,才能開花結果。
西子灣的海景變幻莫測,有時風平浪靜,溫柔的像一面湖水;有時驚濤駭浪,可以沖跨堅固的海堤,人生的際遇也是一樣,但只要你夠勇敢,你就能夠取得生命的光榮桂冠。就如同兩年前阿扁初初參選時,外在環境的艱困,有多少人敢想像政黨輪替的可能?如今阿扁站在這裏,就是希望把這種在困境中,永不屈服的「台灣精神」傳承下去,讓年輕的一代,超越我們的成就,為台灣開創更廣闊的新局。
海洋看似沒有止境,但夢想比海洋更遼闊,只要不放棄,就可到達成功的彼岸。
最後,再一次祝福各位畢業的同學,鵬程萬里,各位貴賓萬事如意,謝謝!
總統參加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九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參加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是文建會舉行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的日子,本人榮幸應邀參加,首先要藉著這個機會,向關心台灣文化藝術發展的各界先進、朋友們,表達由衷的敬意與謝意。如果沒有各位的努力和參與,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就無法達到目前這種蓬勃而豐富的景象,而每一位得獎者所得到的這份榮譽,正是象徵著各位對這塊土地的一份許諾。
文馨獎的意義,是為了鼓勵民間企業團體或個人對於藝文活動的贊助參與所設置的獎項。我們仔細閱讀得獎者的背景,他們不只來自藝術、文化界,還來自各行各業,有基金會、宗教團體。有金融業、運輸業、保險業等等,這些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財產∣不論是人力、物力、財力,投注在和工作好像不相關的文藝獎助上?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富者,好行其德」,不是因為比較富有、所以作作好事,這樣想,未免就狹隘了這個獎項的意義、與得獎朋友的胸懷。文馨獎的榮譽感,來自於所謂的「利他」精神,也正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元素。
文化、藝術的美好與重要,除了專業朋友和政府單位的努力,也端賴每個人內心的感受。在座各位體會到文藝甜美滋味的朋友,其實就是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心情,不止獨善其身,更要兼善社會,獎助文化藝術。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文藝之美,是同胞愛的發揚;把私德擴展到公德,有助於利他社會的建立。同樣的心情,當世界各地有發生危難時,當世界各地還有貧窮時,我們就會看見有能力的國家全力幫忙,「人類要消除戰爭,必須利他社會」,這正是人性的重建。因此,各位得獎者對於文化的關懷,在無形中,影響了群己關係,建立利他精神,這是對社會與國家作出的最佳貢獻。
頒獎是一個短暫的儀式,而文化藝術的扎根則是一個長遠的工程。有文化先進的辛勤播種,和各界朋友的默默耕耘,我們願望與努力的方向,就是讓文化藝術更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是大家共同的經驗與共同的記憶,是台灣國民性的一部份。那麼,有一天,我們就能夠驕傲地說,台灣在創造經濟與政治的奇蹟之外,也創造了文化藝術奇蹟。
不只是恭喜,而是再次的感謝各位得獎者,對獎助文藝的努力,對利他精神的發揚。祝福各位,萬事順利。
總統參加國立清華大學畢業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九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參加國立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清大的悠久校史、卓越校譽,在國內大學教育佔有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而今天我又特別感受到的,是清華大學的自然和人文之美。進入這個全國聞名的清華園,有山坡、樹林、溪流、湖泊,有睡蓮、梅花,有筆筒樹和白頭翁,當然也不乏稀有及特殊物種。可以看得出,清華的師生早就意識、並且重視,有經濟發展的生態平衡,有智性發展的心靈充實。「綠色矽島」的「綠」,不只是有大片的草原樹林,還包涵了深刻的人文關懷。
對於齊聚在此的各位,畢業典禮代表著只是完成了一個階段教育的里程。但其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得到一個學位或頭銜,一段教育里程的意義,是幫助各位了解了生命的遼闊與精緻,生命的喜悅與悲傷,幫助各位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首先,我們從清華的校訓就可以一目瞭然,所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就是說,所有的科技、技術,都必須要先有「德」來承載,才有永續發展的機會。
這個社會充滿著多線的、包括了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這些不斷的「發展」,就是希望能夠走向一個更好的世界。台灣,經過了經濟奇蹟、經過了政治奇蹟,剛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紀,而我常說,嶄新的世紀,是需要用心的世紀,需要貼心的世紀,當大家走在清華園,能夠欣賞湖邊的花草、能夠尊重人們的悲喜、能夠撿起地上的垃圾,能夠傾聽自然的聲音,就是在培養內心的品質。有了內心的品質,才能帶來真正的行動。也就是說,我們自利於內心,就能利他於社會。
什麼是自利於內心?不是要汲汲於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名位,而是多豐富、多利益自己的內在。
今年三月,個人和太太去聽了大提琴家馬友友先生的演奏會,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這次的演奏內容是他籌備許久的「絲路之旅」。在這之前,他就有過不少的音樂「跨界、整合」經驗,他到了非洲沙漠和布希曼人長期相處,探索了阿帕拉契地區的提琴音樂型態,和不同藝術領域的朋友合作巴哈的音樂,然後,他和民族學家、歷史學家及音樂家合作了「絲路之旅」,這一個個的計劃,都是在不同文化中尋找共通點,而不是在發現隔閡。馬友友的音樂成就眾所皆知,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他在哈佛選擇的是人類學系,二十五歲因為脊椎側彎休息了半年、當時並不知道能不能繼續拉琴,個人相信,經過這些社會科學的薰陶,經過手術必須重新對生命停看聽,也是他能有更豐富思維的基礎之一。
自利與利他更是相輔相成的。古書中教導我們,存心養性、知止慎獨、或是溫良恭儉讓,這些注重於個人私德的修養,讓我們的獨善其身、自利的傳統道德很發達,可是這個社會更需要利他精神的崛起。
下午,個人在台北參加文建會第四屆文馨獎的頒獎典禮,深受感動。文馨獎,是文建會為了鼓勵民間企業團體或者是個人贊助藝文活動所設置的獎項。這些未必是文化專業工作者的朋友,因為深刻了解到文藝的美麗與重要,而拿出人力、物力、財力,積極的獎助文化藝術。個人也知道,在新竹科學園區裡的許多廠商,常常在竹科或書店主辦免費的藝文講座,擴展了更多人的視野。這在在顯示了這些社會傑出者在功成名就之後,仍然相當重視人文精神的啟發,而這種將私德強化為公德的態度,正是改變群己關係、建立利他社會、甚至利他世界的最佳貢獻。當全球各地發生了災難與貧窮,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世界上有能力的國家伸出援手,這種毫不猶豫、相互扶持的美德,正是利他精神的同樣道理。
對於這個需要用心、需要貼心的世紀,我常記在心裡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一代從事政治,是為了讓下一代能夠享受音樂、舞蹈、文藝等藝術。在座年輕的同學們,在這個對於各位相當重要的日子裡,我專程來到這裡對於各位的期許,不在於要求各位要成為另一個陳水扁總統、另一個張忠謀董事長、或是另一個李遠哲院長。不論你們在各行各業將是多麼的卓越,都一定要先了解到,作為一個「人」的可貴人性,我想與各位共勉的是,不斷的作一個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理性的自利於內心、溫柔的利他於社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那麼,我們就會有一個更好的世界。再一次的恭喜大家、祝福各位。
總統接見台灣地區模範水利小組長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一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台灣地區模範水利小組長十多人,嘉勉他們為台灣農田水利事業所做的貢獻與努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欣逢一年一度的水利節,諸位會長及模範水利小組長,平時為農田水利事業奉獻心力,今天在總統府和大家見面,感到非常愉快,除代表政府恭喜各位接受表揚外,亦藉此對諸位平時的辛苦與貢獻,表示敬佩與感謝。
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展現了空前的傲人成就,生物科技創新與資訊科技革命,使農業得以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樣化、更多量的產品,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將農產品行銷到更遠的地方。這些先進科技的應用,不僅直接影響二十世紀末人類的生活,也將二十一世紀導向講求效率、重視生態及倡行電子商務的新時代,應此一時代趨勢,維護我國農業永續發展,未來農委會將加強掌握社會脈動,引領我國農業續求精進,發揮農業的多元功能,突破小農經營瓶頸,使其成為科技的、經濟的、文化的、休閒的、生態的現代化事業,以增進農民福祉、滿足消費需求、促進生態平衡,來提昇全體國人生活品質。邁入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政策目標,不僅在於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也必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及維護自然環境資源,讓台灣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尊嚴活力的農民生活」及「萬物共榮的生態環境」。
水是農業生產必須之資源,其地位的重要性就像人體裡的動脈,農田水利會是主要農業用水管理組織,農田水利會一直在農田水利事業與農業發展中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各界對現行水利會組織及其營運功能期望甚高,政府一向甚為重視。為改善水利會財務,加強其營運功能,減輕農民負擔,並保障農民福祉,政府已實施減免水利會費及工程費,政府今後將針對農田水利會發展需要,寬籌預算繼續補助,以強化農田水利會營運機能。
因此,各位模範水利小組長,為農田水利會基層組織最優秀之領導人才,對農田水利會之營運及農村社會之安定,均擔負重要橋樑角色,希望各位平常能多反映會員之意見,俾使政府之農田水利施政措施及水利會之服務有效落實於會員,共謀農業之永續發展。
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李總集帶領台灣地區模範水利小組長陳福山、黃榮吉、詹錦標、黃勇郎、田景星、洪樹霖、張振興、謝炎輝、楊清黨、張教、張勇吉、劉進來、丁連吉、莊賢洲、陳仁金、陳志成等人,上午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希煌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
總統接見泰國參議員訪華團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二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泰國參議員訪華團,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歡迎訪賓的遠道來訪。
總統首先表示,中華民國與泰國的實質關係密切,可從以下幾項數據顯示出來:第一、在台合法泰國勞工近十五萬人之多,是台灣的外勞最大宗,也佔泰國在海外勞工的半數;第二、截至去年,中華民國在泰國的投資已達一百零三億三仟萬美元,佔泰國外來投資第三位;第三、去年兩國雙邊貿易為五十三億美元以上,泰方享有約二億美元的順差;第四、台灣前往泰國觀光的人數去年高達六十五萬人。
基於上述所示,總統對泰國提出以下三點呼籲:
第一、雙方商業、經貿往來如此密切,自一九九一年中斷至今的「中泰經貿諮商會議」即應儘速恢復召開,定期舉行,如此對於兩國經貿進一步的合作,必能產生莫大助益。
第二、過去中華民國政府有南向政策,現在新政府則鼓勵台商投資東協國家,請泰國全力支持我國參與東協組織活動,與東協建立對話機制,以及協助我國成為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正式會員。
第三、為有更好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應增加兩國間的高層互訪,以增進彼此最高利益。
訪賓則表示,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與東協的地位與角色非常重要,過去如此,未來也一樣,他們也絕對樂見中華民國以觀察員的身份,積極參與東協各項活動,並支持提高兩國互訪官員層級等提議;而兩國的良好關係絕不僅止於經貿往來而已,還包括人民的親戚、血緣關係;另外,泰國政府非常感謝台商在當地的大量投資,協助發展經濟,並謝謝我國政府接受泰國勞工在台工作。
總統指出,泰國勞工是非常優秀的一群,感謝他們對台灣經濟建設所做的付出與貢獻,而有關減少赴台工作的仲介等費用問題,應透過雙方勞工主管單位進行協商,一同為勞工、僱主的利益而努力。
泰國參議員訪華團成員包括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威鵬(Wiboon Shamsheun)、科技暨能源委員會副主席魏悌亞(Wittaya Masayna)、教育暨文化委員會委員兼發言人魏財(Wichai Krongyuth)、教育暨文化委員會委員杜哇財(Thawatchai Muangnang)等人,上午由外交部次長吳子丹、泰國駐華代表祝立朋(Jullapong Nonsrichai)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總統出席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四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出席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我國尊重多元民主社會的一個重大時點,本人十分高興,因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成立了。客家委員會從去年九月一日籌備以來,在徐兼主任正光的領導下,全體籌備委員、諮詢委員及社會各界,以九個月加緊腳步的努力,包括在全國各地客家鄉親較多的縣市鄉鎮,舉辦分區座談會,直接聽取地方的聲音,彙整成決策的重要參考資料,將走動式的管理作進一步的發揮,使政策更能有效落實、順利完成籌備工作,這樣的過程與成果,我們必須感謝,也值得恭喜。
同時,個人也要藉此機會特別感謝王院長及饒副院長所領導的立法院,繼去年通過「大眾運輸場站語言平等使用保障法」以後,全體立法委員再次透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組織條例」的立法行動,一起展現將憲法有關「尊重多元文化」及「平等權」規定的精義,落實到實際憲政的決心,所以這項立法,是我國社會呈現與維護多元民主上,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在歷史的長河中,跨過黑水溝的客家族群不畏艱險、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不但在近代反清、抗日的史頁中有令人感動的表現。文字呈現上也是無懼危險、大放異彩,例如吳濁流先生,為創建台灣主體性的基礎,寫下不朽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為了傳承台灣的作家精神,創辦「台灣文藝」雜誌,更以「無花果」及「台灣連翹」兩本書,忠實地記載當代台灣的史實。吳先生和首先撰寫歷史大河小說「台灣人三部曲」的鍾資政肇政先生以及撰寫「寒夜三部曲」的李喬國策顧問,都是水扁和大家所尊敬的作家,在他們的身上以及作品裡,客家人「堅毅硬直」的精神更令人印象深刻。客家族群不僅有所堅持,也深知通權達變、大破大立,這是個人在台灣、以及在遍佈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身上所看到的族群特質。
台灣,本就是個由多種語族構成的移墾社會,客家族群為這塊土地的進步繁榮,犧牲奉獻、流血流汗,和各個族群一樣是台灣能有今日成就的主要形成因素。雖然在過去數十年,由於政策的偏差,使得相對少數的客家族群,隱沒無聲,客家語言文化甚至有些部分因而未能與時俱進,但因為客家文化原本的源遠流長,具有多樣內涵,我們若能善加闡揚,對於族群豐富的台灣來說,必能在多元文化的特色上,有最佳的貢獻。
基於以上認知,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設置「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台北市客家藝文活動中心」、開闢「台北電台客家頻道」,以及每年定期舉辦「客家文化節」,為的就是要從台北市做起,透過「點」、「線」乃至全「面」的努力,使一度隱形退縮的客家鄉親,能夠自我認同,建立信心。這是我國各級政府中首次運用公權力,將協助保存、闡揚客家文化列為政府職責的具體作法。這就是我們始終相信「唯有培養真正的多元文化,才能建立和諧尊重的民主社會」信念的實踐。
客家發聲,客家現身。上一代的客家人因為政治環境有所不敢承認客家身分,這一代的客家人因為不會客語又不知道怎麼去認同客家身分,母語流失並不是客家鄉親唯一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卻是最急迫的問題,唯有語言的繼續保存使用,才會有活的文化。也因此,在水扁去年競選總統時,便提出具體的「客家政策白皮書」,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在行政院成立部會級的專責機關,從事保存、發揚客家語言文化的工作。
於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在今天正式成立之後,水扁有三點期望:
第一,本人深切地盼望「客家委員會」能夠儘速協調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地方政府,並善用民間資源,從學術研究—特別是即將設立的客家大學、廣播電視、以及文化事務的其他層面,一起推動「客家文藝復興運動」,發揚客家語言、文化。
第二、在今後我國的各項文化建設裡,「客家委員會」不只要提升、結合客家社團的力量,更可以因應全球化的趨勢,結合海外各地的客家社團,甚至透過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讓國內外各界都有機會欣賞客家文化之美,例如台灣第一支應邀到歐洲各國巡迴表演的美濃客家「交工樂團」,如此便能夠為我國在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我國即將加入WTO,農業首當其衝,而客家鄉親中有極大比例從事農業活動。因此「客家委員會」要與農委會、交通部、文建會及各地方政府密切協調合作,將深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與休閒產業結合,不只對客家農村的轉型有所助益,對於客家傳統文化也將注入活水,耳目一新。
水扁相信,在這樣生生不息之下,我們的目標,不僅在豐富社會的多元文化內涵,更可以「建立台灣成為全世界傳承及發揚客家文化的中心」自我期許。
因此,我們深深地期許行政院在新世紀所成立的新機關│客家委員會,能為客家語言文化豐富了更現代的內涵,使其充滿活力,不斷創新,也希望我國的社會文化,能夠因此更快速地邁向多元民主的美好新世紀。與大家共勉之,再次謝謝各位,祝福大家!
副總統參觀教育部「九二一新校園運動階段成果展」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八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由教育部部長曾志朗、次長范巽綠等陪同,參觀在該部舉行的「地動綻開的花蕊—九二一新校園運動階段成果展」。副總統看到飽受地震摧殘的災區學校,都已完成完善的規畫,且具體的模型也呈現眼前,令她感到非常欣慰。
副總統表示,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則破壞就是建設的開始,九二一大地震無疑是驚天動地的天災,造成了無盡的傷痛,然而也湧現了無限的愛心,一群富有愛心、創意、信心的建築師們,致力將災區殘破的校園全面更新、創新,讓新校園成為社區文化、精神的靈魂中心,校園重建的歷程,展現我們是踩不扁的玫瑰、燒不死的鳳凰,這也正是台灣精神。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上天還是仁慈的,九二一大地震並未發生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也未發生在白天,因此傷亡減至最低,震災傷亡的同胞可說是世間活菩薩,為全體國人承擔苦難,她衷心期盼災區重建工作能早日完成,而災區人民也能開創嶄新的人生。
副總統也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災區校園重建的愛心工程師、建築師及企業家們,並希望真、善、美的新校園能早日在災區完成。
副總統參加靜宜大學、台北大學及海洋大學畢業典禮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九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分別前往靜宜大學、台北大學及海洋大學參加該等學校的畢業典禮,除祝福畢業生前程遠大外,也期勉他們繼續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副總統表示,畢業典禮總讓人充滿喜悅,也離情依依,畢業生所戴方帽有四個角,這代表大家即將奔向四方,她並以下列四點來期勉大家:
第一,大學畢業代表基礎學業已告一段落,然而並不表示學習的終止,大家離校後就要進入社會大學、人生大學,要學習的知識永無止境,二十一世紀是知識和科技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與財富,因此大家一定要抱持終生學習的心態。
第二,進入社會後,在做人處世上一定要努力表現,有朝一日讓母校以自己為榮。
第三,離開學校後,已無法再依賴師長,從今以後要為自己負責,成為自己生命的舵手,各種困難挑戰才要開始,「晴時多雲偶陣雨」,不止是氣象術語,也是人生的寫照,要有準備面對各種嚴厲考驗,不要懷有學問的傲慢,要謙卑以對,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現階段,求職不易,一定要務實面對,不要好高騖遠。另外,大家踏出校門後,對愛情與婚姻的追求一定相當渴望,有人順利,有人吃盡苦頭,無論如何,兩性交往要立於平等地位,要互敬、互重、互愛。
第四,畢業後,大家進入不同領域工作,成為納稅人,也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家事國事天下事,要事事關心」,台灣雖小,但小而美,小而強,我們的人權、民主、和平、愛心、高科技等柔性國力,已受到全世界的肯定,在面對中共的軍武威脅及外交困境下,大家要一起努力,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揚眉吐氣。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人生路途非常分岐,她時常以以下幾句來惕勵自己:「在最需要我的時候,到最需要我的地方,說最需要我說的話,做最需要我做的事」;副總統也以守時、守信、守法等「三守」以及良心、信心、愛心等「三心」來期勉畢業生,希望大家「Always do something higher」、「Do something better」。
副總統在海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也特別強調未來「海洋立國」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起朝這方向努力,提振海洋文化、弘揚海洋民族性,開創海洋新文明。
副總統今天也參觀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並前往苗栗探望她在行政院擔任科長時的老長官李前副總統元簇先生。
副總統參加「二十一世紀生醫科技國際研討會」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一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前往台北圓山飯店,應邀參加由立法院主辦的「二十一世紀生醫科技國際研討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生醫科技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新高科技,自桃莉羊的複製及人類基因族譜的解讀成功後,人類對此一科技領域更寄以厚望。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為因應世界潮流,生物科技的研發經中研院李遠哲院長登高一呼,陳總統也承諾在未來的五年內,每年挹注一百億做為相關研發經費,行政院經建會也將花費一千五百億來輔導五百家生物科技廠商,估計可以增加二萬五千個就業機會,而在全國各地建立生物科技走廊,也是政府施政的重點。由以上的數據及規畫顯示,新政府決心和大家一起努力,來因應生物科技發展的潮流。
副總統也指出,一九○○年時,全球人口才十六億,現在已增至六十三億,三十年後將高達一百億,這主要是拜生醫科技發達所賜,然而在人類可以掌控生老病死的同時,生醫科技的發展也要考慮宗教、文化、倫理、人權等問題,尤其要深入探討生命的意義何在?生物科技的進步不但在改寫歷史,也在挑戰上帝,如果人由創造(creation)變成了製造(production),「人」將變成了「物」,而此一科技若被強勢族群所利用,則可能會為人類帶來更多的麻煩。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也要考慮地球生態的問題,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整個環境能否負荷不斷增加的人口,這也有賴與會專家學者的智慧未雨綢繆。
副總統也期勉大家,要將生物科技的研發與人文相結合,讓台灣能與世界接軌,並進而在此一領域研發出耀眼的成就。
副總統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晚宴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三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晚上前往圓山飯店,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晚宴並應致詞。
副總統表示,她也是半個客家人,今天能夠參與這個盛會,感到非常興奮。她說,這一千年來,客家人顛簸流離的歷史正是中國興衰的紀錄,在數量上客家人雖屬少數族群,但質量上絕非少數,因為目前產、官、學、研各界的菁英,很多都是客家人,而許多台灣人也像她一樣,都有客家血統。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在台灣的住民都是由外而來,不同的族群因不同的原因先後來台,大家既然都選擇在台灣安身立命,就要全心全力來愛這塊土地,不應有過客或作客的心態,也不要再有本省、外省的分別,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外籍人士等各族群要融合一起,大家攜手迎向五族共和的新世代。
副總統也指出,台灣不只是島嶼國家,更是海洋國家,我們都是海洋民族的後代,具有不畏艱險、冒險犯難的海洋個性,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以擁有人權、民主、和平、愛心、高科技等豐沛的柔性國力,創造了舉世稱羨的柔性奇蹟,未來我們更要發揚海洋民族性,以海洋立國,乘風破浪在新世紀中為台灣的前途開創更輝煌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