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44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1年04月24日 號次:第6459號

總統接見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紀登思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教授時表示,紀登斯教授作為阿扁總統的經師可說是當之無愧。
訪談時,總統首先對紀登斯教授的來訪表達最高歡迎之意。總統指出,紀登斯教授不僅是享譽全球的政治學理論大師,也是「新中間線路」政治思想的倡導者,所造成的影響不只在英國及其它的社會民主國家,也包括台灣在內。
總統說,一九九六年他就注意到美國總統柯林頓在面臨許多爭議性問題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連任成功,這和柯林頓總統提出「議題革命」息息相關;以及一九九七年英國工黨一舉成功贏得國會大選,使得布萊爾成為一八一二年後,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布萊爾首相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願景並大膽調整、修正、甚至揚棄工黨一些過時基本教條是重要關鍵。另外,一九九九年四月在他台北市長連任失利、展開學習之旅時,也發現柯林頓總統、布萊爾首相、德國總理施洛德等一起參加北約組織高峰會時所談論的重點是所謂的「中間路線」,證明「中間路線」已成為二十世紀末的新政治潮流。
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當然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所以他在參加公元二○○○年總統選舉時,即大膽而正確提出台灣的新中間路線,就教於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事實證明,這個議題的提出與最後的勝選,關聯甚大。而他在所著的「台灣之子」第五章,即詳細介紹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哲學,以及他個人的信念與主張;另外,在一九九九年七月十日民進黨提名大會的演講,他也介紹了新中間路線,並說明國家安全、財經政策、公共政策、人文台灣、知識台灣、志工台灣的六大訴求。
總統也告訴訪賓,當初總統競選活動開始時,他的選情低迷,大家普遍不看好,尤其在九二一地震後,他的民調排名甚至降至第三,但是他仍舊充滿信心,因為他知道新中間路線是台灣必走的一條正確道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他應紀登斯教授之邀,前往倫敦政經學院,以「台灣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揭櫫伙伴政府、綠色矽島、全球化公民社會、兩岸關係正常化從經貿正常化開始,並以積極管理代替消極管制等理念。回國後,選情即開始逐漸回升,漸入佳境。總統有感而發地表示,紀登斯教授身為世界級社會學大師,知音難尋,是寂寞的、孤獨的,但大師畢竟是大師,和大師一起走,一定不會錯,並且獲致最後的成功,也才能於今日在總統府歡迎紀登斯教授;由於紀登斯教授「第三條路」政治思想對總統的影響與啟發,所以總統說,作為阿扁經師,紀登斯教授可說是當之無愧。
紀登斯教授則表示,新中間路線是動態而非靜態的逐漸演化變動,新中間路線現已超越第一個演化的階段,有關公部門的現代化、公有化與私有化之間的均衡等問題,是新中間路線第二階段的問題;但因為國情不同,無法以一個國家做為新中間路線的典範,整體而言,英國工黨、布萊爾首相是成功的。
總統非常認同紀登斯教授的看法,他說,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相同,我國雖然無左、右派的爭議,但卻有別的國家所沒有的統獨、族群、省籍等問題;總統認為,有些問題並非是絕然的二分,我們可以W越意識型態,試著調和省籍、統獨、市場經濟與社會福利、個人與集體利益等。
總統並強調,他倡議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也是認為在發展科技的同時,要兼顧台灣的綠色革命,重視台灣的永續發展。而他也曾提及「入股台灣」的理念,強調政府、民間、企業的伙伴關係,地方能做的中央不要做,民間能做的政府不要做,政府不再是主導者或管理者,而是推動者與支援者。
總統最後除再次歡迎紀登斯教授的來訪外,並表示紀登斯教授有關新中間路線與公部門的現代化觀點,將是我國政府改造、公部門進一步現代化並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參考。
紀登斯教授下午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哲和、外交部次長邱榮男、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國俊及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處長寇大偉(David Coates)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總統參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八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及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本會召開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對一年多來會務推動的相關報告進行審議,也將策定未來的工作綱領和方向,各位在百忙之中能夠撥冗出席,關心會務,提出建言,本人特別要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由衷的謝意。
此外,也對本會在全體會員的熱心參與及秘書處工作同仁的積極推動下,成功舉辦首屆「總統文化獎」,並開展一系列多元活潑的文化活動,為台灣的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具體的貢獻,表示最大的肯定。
台灣社會的民主進步,已經發展到充分自由、充分參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年代。民主政治解除了威權體制加諸於人民身上盤根錯節的思想束縛,恢復了每一個人的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為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最寶貴、最重要的養份。近年來,台灣社會不論是草根的鄉土文化,還是學院的精緻文化,到處蓬勃發展,生機煥發,不能不歸功於民主政治所開拓的廣闊空間和無窮活力。
同樣的,文化總會在過去的時空背景下,雖已發揮其重要的歷史功能。然而,面對民主政治的精進與社會文化的蓬勃發展,卻也標示著本會與時俱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對於文化總會新時代的定位,本人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曾宣示「文化台灣、世紀維新」的主張,而這也是文化總會自民國八十九年改組以來,致力打造的新願景。在全球邁向網路紀元之際,文化總會當不自外於此一趨勢,而應積極思考如何透過網際網路的資源優勢,實踐並展現「文化台灣」豐富的樣貌與內涵。基於此,文化總會計劃建立的「文化台灣|網路文化園區」此一整合型網站,正可將「文化台灣」的理念思考化為具體的行動歷程。以「文化台灣」為體,以「主體性、多元性、包容性、互動性」為四大支柱,架設出一個可供國內各族群、各類別文化交流互動平台,同時向華人世界乃至全球開啟一個認識台灣的重要入口。此一開放、共享的網路文化園區,不僅將整合網路世界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並將開拓交流互動、參與創造的空間。透過網路文化社群的相互尊重、理解包容,進一步凝聚國內各族群、階層共享的文化台灣圖像。
除了網路建構的文化空間之外,實體的空間環境亦是文化總會首要進行突破、改造的重點。文化發生在空間之中,而文化的質性,則應反映在文化機構上。文化總會既以打造「文化台灣」為宗旨,首應營造自身為一個積極開放、融入社會、激起交流互動的優質文化空間。有鑑於此,文化總會的「空間再造計畫」勢在必行:「空間再造」不只是建築體的整修,其核心精神更在於文化思維的體現,以及文化行動的實踐。文化總會的「空間再造」,代表了政治民主、文化民主過程中,「空間解嚴」的具體展現,並明確示範了一個文化機構面對文化的未來發展,所應有的反省與調整。
我們深切期許,文化總會本身,隨著在虛擬與實體空間中的創建與再造,展開新的功能定位,讓文化總會在文化創造的歷史進程中,再度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這將是本會極具挑戰性,卻也極具意義的新階段目標。
各位會員女士、先生,國家的進步沒有止境,文化的發展是永續常新的過程,需要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積極參與,逐步積累,以至枝繁葉茂,博大精深,導引國家不斷走向文明幸福的境界。今天,文化總會在各位努力耕耘之下,也必定會在明天留下深刻的烙印,參與整個新時代文明的建構,共同為一個美好家園的願景,添增更豐富的內涵,啟發更光明的未來。

副總統參加台中縣大甲鎮鎮瀾宮媽祖遶境起駕典禮及交通大學建校一百零四週年暨在台復校四十四週年校慶活動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三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參加台中縣大甲鎮鎮瀾宮媽祖遶境起駕典禮時表示,媽祖是古典新女性、現代海洋女神,而媽祖以祂的無私、慈悲與智慧,得到大家永遠的尊敬。
副總統說,我們的祖先翻山越嶺,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台灣,其間經歷許多艱難、風險與災難,幸有媽祖以慈悲、智慧與勇氣,救苦、救難,而媽祖捨身救人、慈悲、智慧正代表著台灣精神的一部分。現在,我們要以海洋立國,現代海上女神媽祖的意義就更加重大。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媽祖身為女兒身,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就能擁有獨立的思想,真正是位新女性;此外,媽祖更無私地保佑兩岸人民,所以今天我們不能只求自己的平安,更要祈求國家的平安、世界的和平,這樣才不會違背了媽祖的無私精神。最後,副總統更期勉所有信徒,要說良心話,做良心事,賺良心錢。
隨後,副總統前往新竹參加國立交通大學建校一百零四週年暨在台復校四十四週年校慶活動,盛讚交大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傑出貢獻,是台灣科技的棟樑。
副總統在應邀致詞時首先祝賀交大「生日快樂」。副總統說,交大四十四年來伴隨台灣這塊土地走過艱辛,最後終能奠定台灣科技基礎,如果沒有交大,科技對台灣而言,就會像是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這是交大的驕傲,也是台灣的驕傲。
副總統指出,為了打造台灣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要以科技立國,要建立台灣成為世界島,要讓台灣成為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艦。現在,我們要因應全球化的衝突,或許有人產生困惑,懷疑台灣是否太小會被淹沒,而想要選擇比台灣大的地方來發展。
副總統強調,台灣要走出去,也要讓世界走進來,但全球化不必然等於中國化,大陸地區只是個中途站而已,千萬別忘了一定要根留台灣、心「流」台灣、錢「流」台灣,我們要走出去,但心和錢一定要流回台灣來。另外,我們也為世界敞開大門,要引進全世界豐厚的資源,也就是她常說的「招財(才)進寶」。
副總統最後也希望交大人一同來傳遞對台灣有信心、有愛心,同時讓大家安心,也讓所有人開心的訊息。

副總統參加「第十七屆全國技術暨職業教育研討會」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八日

呂副總統秀蓮今天南下屏東,參加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舉行的「第十七屆全國技術暨職業教育研討會」,並針對研討會主題「邁入WTO新紀元 迎接技職新挑戰」發表專題演說。
副總統表示,相對於過去強調的主權至上,全球化將使主權觀念逐漸淡化,我們對時空的概念,也要有全新的思考,才能與全球接軌。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我國於今年一月一日加入有經濟聯合國之稱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項全新的里程碑,WTO對台灣有兩層意義,一層是WIDEN TAIWAN OUTLOOK,另一層是「OPEN TAIWAN WINDOW」(OTW),為台灣打開了通往全球的視野,也歡迎世界進到台灣,我們只要掌握此一雙向的旋轉門,就可以瞭解台灣在新世紀的責任所在。
就教育領域而言,副總統說,我們已承諾要開放准許外國人來台設立高等學校、跨國性遠距教學、准許外國人來台設立補習班、及從事留學仲介服務,這些措施,雖然對我們有衝擊,但也帶來機會,我們要以「世界島」來看台灣未來發展的走向。
副總統強調,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全球化絕不是中國化,一味中國化而把前往中國大陸發展視為終點站,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不能回饋台灣,將會讓台灣停留在過去的階段,不出十年,台灣將成為第二個澎湖島,她並以前往大陸留學的例子表示,當愈多學子選擇無語言障礙的中國大陸求學,認為學業容易達成而不思學問是否充實時,她要懷疑,這究竟是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沈淪。
副總統也提醒與會學者專家指出,中國大陸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遭遇重大的挑戰,內部有許多問題,而我們不能僅以上海浦東來看中國大陸,相對的,以台灣所具有的優質條件與潛力,我們有條件成為全球運籌管理的重鎮。
副總統並就技職教育方面提出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人文與科技並重:沒有人文素養的科學發展是怪獸、是武器、是對人類的浩劫。
-本土與國際要雙軌進行:在國際化的同時也要本地化。
-傳承與創新兼顧。
-要大我、小我齊修,否則會因個人小我危害社會大我的利益。
-兩性要平等共和,要互相尊重。
此外,為配合全球化,副總統也提出三個e化做為全民運動,來與從事技職教育的老師們共勉。第一要電子化,透過學校推廣教育,擴大人民e化的範圍;第二要英語化,在全球三分之一人口說英語的情況下,全民說英語是台灣成為世界島重要條件;第三要輸出化,透過與友邦國家的合作,協助我國農、林、漁、牧、民生等傳統產業前往中南美洲投資,以達到我國與友邦國家雙贏的目標。
結束研討會的行程後,副總統並前往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家畜廢棄物管理中心參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