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762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2年04月30日
號次:第6518號
總統接見第一屆「金根獎」獲獎企業代表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第一屆「金根獎」獲獎企業代表,除肯定他們選擇根留台灣,在不斷追求企業成長的同時,特別將企業的營運總部、運籌中心、研發中心、人才與核心技術留在台灣外,並期許政府與企業團結一致,為台灣的永續發展開創新契機。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阿扁要恭喜各位得獎的企業,為了達成「根留台灣、全球佈局」的目標,在不斷追求企業成長的同時,特別將企業的營運總部、運籌中心、研發中心、人才與核心技術留在台灣,而得到評審委員一致的肯定而獲獎。隨著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整體經貿體制的自由化與國際化,台灣未來一定會從生產的基地,提升為亞太地區營運與研發的中心與重鎮,各位得獎企業能以前瞻性的眼光,選擇根留台灣、深耕台灣,不但符合整體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而這樣的規劃也一定會為各個得獎企業,創造更大的利基和更優勢的競爭力。
阿扁再三的強調,台灣要在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堅強的站起來,勇敢的走出去。這樣的信念不但適用於外交的工作,同樣也適用於企業發展佈局。以台灣優越適中的地理位置、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活潑開放的社會風氣,以及多元豐富的人力資源,台灣絕對有條件,也有資格成為全球經貿體系中,最有活力,也最有創意的一員。我們不要妄自菲薄、當然也不要自我設限,一定要不斷開拓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的格局。
前不久,阿扁也曾說過:「我們不但要賺遍全中國的錢,更要賺遍全世界的錢。」這就是台灣企業應該要有的雄心壯志。為了加速外資和台商企業回流台灣,政府增訂了「推動企業營運總部行動方案」和「自由貿易港區」發展計畫等政策,分別就土地和資金提供租稅及融通等措施,全力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經過這幾年的努力,許多跨國企業,包括:美商的戴爾電腦和日商的豐田汽車等,都選擇台灣做為研發設計中心。此外,政府為照顧弱勢的中小企業,也積極研擬規劃將「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與「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共同改隸經濟部,使輔導、保證和融資的業務能三位一體,強化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升級。
最近許多輿論對於台灣貧富差距的擴大表示憂心,其實依據各先進國家發展的經驗,所得分配會隨著產業的轉型和經濟的自由化而逐步的擴大,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世界各國普遍的現象。近年來,由於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市場投資管道的增加,加深了台灣貧富之間的差距,再加上近年來傳統產業的外移和歇業,工作機會大量流失,使台灣所得分配的問題更加凸顯。儘管如此,依世界的標準,貧富差距分為五個等級,比較台灣的貧富差距僅由過去的五點多倍擴大為六點多倍。
因此,要有效改善貧富差距的問題,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增加對台灣的投資,不論是透過民間的投資或擴大政府的公共建設,不斷的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讓失業的民眾能夠擺脫沒有收入的困境。此外,也要全面推動轉業輔導和技職訓練,增加中高齡失業及低技術勞工的市場競爭力,讓大家也有機會分享到知識經濟繁榮的成果。對家庭而言,我們認為,與其把錢放在口袋,不如拿來投資腦袋,投資下一代。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投資教育是絕對值得的投資。
隨著愈來愈多的企業選擇根留台灣,表示在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下,有更多的企業重新認識台灣在各方面的優勢,而各位得獎的企業只是率先落實的佼佼者,阿扁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廠商會以大家為榜樣,積極投資台灣,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與優勢留在台灣,而為新一波的躍昇預做準備。過去數十年來,台灣憑藉著「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與奮鬥,腳踏實地的創造出台灣的「經濟奇蹟」。現在,我們的產業正經歷全球化競爭的陣痛期,阿扁誠摯的期待,企業與政府團結一致,「立足台灣、胸懷世界」,為台灣的永續發展開創新的契機。
最後,阿扁要再一次感謝「金根獎」的主辦單位「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能夠創立這樣一個深具意義的獎項,積極帶動企業根留台灣的風氣,同時也祝福各個獲獎的企業,事業昌隆、鴻圖大展。
第一屆「金根獎」獲獎企業代表上午由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兼任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監事主席)及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代理事長黃昭淵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
總統夫人獲選「時代周刊」(TIME)亞洲英雄人物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陳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今天對於獲選「時代周刊」(TIME)亞洲英雄人物表示,她個人感到非常榮幸,但她強調,這是國際社會對台灣所創造「民主奇蹟」的一種肯定,她能夠獲得這份殊榮,都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而這個光環百分之一百是屬於偉大的台灣人民,她不願獨攬功勞,更不敢掠美於前。
總統夫人認為,人生沒有永遠的圓滿,任何人都不喜歡有殘障,但既成事實,就勇於接受,她不願躲在陰暗中哭泣,而要向困難反擊;她說,從前她很羨慕俠女可以救人,可以伸張正義,現在,她終於也可以扮演俠女的角色,為弱勢團體代言、募款。
總統夫人表示,今後她仍會一秉初衷,與大家共同攜手奮鬥,繼續為台灣、為人民的福祉,奉獻一己之力。
將於本月廿八日出刊的時代周刊亞洲版將總統夫人評選為二十九位亞洲英雄人物之一,這些英雄人物皆以表現人類精神力量而獲選,該刊並以整頁圖文介紹吳淑珍女士。
副總統訪視嘉義市政府及國立嘉義大學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前往嘉義市政府聽取陳麗貞市長所作的市政簡報,並與地方各界代表及人士座談。副總統致詞時並期許,嘉義縣市共同攜手努力,實現嘉義地區成為「科技養生文化園區」的美好遠景。
副總統表示,嘉義市對她而言有著特殊的情感,因為她的阿嬤就住在嘉義,對於嘉義昔時景物十分熟悉,而嘉義也以交阯陶及石雕兩項藝術創作聞名,她希望在她所大力推動的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的「台灣之窗」中也能看到嘉義的交阯陶及石雕作品,讓來自世界的外國人士欣賞到台灣之美。
副總統同時指出,嘉義市也是台灣女權的發源地,歷屆嘉義市長都是女性,在歷任具有醫療、公共衛生背景的市長經營、規劃之下,嘉義市擁有良好的醫療及衛生環境,加上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農業轉型為生化科技產業及未來故宮的南部分院將設置在嘉義地區,嘉義縣市發展「科技養生文化園區」的未來必定可期。
副總統並強調,嘉義地區的發展有賴嘉義縣市的共同攜手合作,而嘉義地區未來也應走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三生有幸」環境,特別是人口老化與長壽化的含義大不相同,長壽化的生理機能應與年輕人一樣,嘉義藉由石雕、交阯陶、生物科技發展、故宮南部分院的設置及高鐵的興建,同時結合了嘉義的過去與未來,嘉義縣市成為「科技養生文化園區」,也為全體嘉義縣市民眾提供了最美好的願景。
隨後,副總統也和嘉義縣地方人士座談,在場陪同的包括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及中央相關部會主管官員,對於嘉義市政府所提各項建設補助案及地方代表的提問,與會主管部會官員也當場一一答覆並作回應。
下午,副總統轉往國立嘉義大學與該校校長楊國賜及嘉義市長陳麗貞共同主持該校中草藥研發中心揭牌儀式,並參觀該校以研發花卉種苗聞名的園藝技藝中心。副總統致詞時除肯定國立嘉義大學為嘉義地區傳統農業轉型所作的努力外,也為中草藥研發中心在政府與學術單位的共同合作下順利成立感到欣慰,她並期許該中心能帶領嘉義農業成功轉型,進而邁向世界。
稍後,副總統並在國立嘉義大學瑞穗館以「從生命科技談生命價值」為題,向研習生命科技的嘉大師生演講。
副總統首先以聖經創世紀故事中美好的伊甸園來比喻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因為上帝創造萬物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原本如同伊甸園般美好,但如今地球上超過六十億的人口共同使用和地球初始時同樣的資源、生態及環境,造成地球生態環境大量破壞,而鑽研生命科技的人似乎扮演著人間上帝的角色,可以掌控生命的樣態及壽命,但她認為,人終究不是地球的主宰,上帝創造萬物讓人類得以依憑生存,而萬物所賴以生存的伊甸園不能只適合人類生存,任何人都不具有糟蹋地球的權利,她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生命科技領域之餘,也要多認識地球,認識地球的現在、過去和未來,才能更珍惜地球生態、能源和資源。
副總統也提醒同學們在選擇生命科學研究的同時,也要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先問自己離開時要留下些什麼?與其事後遺憾,不如先為自己規劃人生的方向及價值。
談及自己的人生歷程,副總統深深感謝曾讓自己命運發生重大轉向的許多人,包括她的兄長、陳總統水扁先生,甚至在威權時代讓她入獄坐牢的人,因為沒有他們就不會造就今天的自己,副總統說,從小時差點成為童養媳、回國後從事婦女運動、參政,二十年前三月間因美麗島事件判刑十二年入獄,而後因罹患癌症而提前假釋出獄,到今天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成為副總統,這些雖不是豐功偉蹟,卻是血淚交織的故事,只因為堅持理想,做一般人認為的傻事,只想為台灣土地及人民做有意義的事,而從未為自己的權位打算過。
副總統並有感而發地表示,過去我們的社會只是汲營於經濟利益,經濟利益一旦泡沫化之後,人生也隨之泡沬化,從各國股市這兩年來因為國際經濟不景氣導致市值大幅下跌,這其間的差距高達數十兆,這讓她不禁反思究竟什麼是虛幻?什麼是真實?
副總統也藉此再次提醒同學們,在鑽研科技的同時也要規劃自己的人生,不要讓自己的人生泡沬化,要強化自己的人文關懷,科技就如同政治般是一項工具,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絕不能以仇恨的心來研究生命科技,否則會為人類帶來浩劫。
副總統最後強調,地球是人類所共同擁有,上帝只是經由人類的手來代管地球,沒有人有權利破壞大家所共同生存的地球,這就是她所主張的共生主權觀,她期許研習生命科技的人應抱持著敬天、惜地、愛人的胸懷,因為生命充滿著神聖與奧妙,要以謙卑的心看待地球每一種生命。
對於媒體指稱她是「以退為進」希望和陳總統搭檔參選下屆副總統的說法,副總統在演講中指明,任何人四年任期一到就鞠躬下台是很平常的事,她的人生禁得起檢驗,不是外界以庸俗的眼光及價值所能看待,她始終相信做人比做官重要。
隨後,副總統並前往嘉義市竹崎鄉與嘉義縣長陳明文共同主持連結內埔村與白杞村的仁博橋樑通行典禮,該座橋樑係由嘉邑行善團所興築的第二九三座橋樑,對於嘉邑行善團三十八年來流血、流汗,以疼惜的心情,不惜心、不惜情在台灣的窮鄉僻壤默默行善,副總統表達高度的肯定與感佩之意,副總統並祝福此座橋樑完工通行後,促使該鄉鄉民往來更頻繁,關係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