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公報查詢

公報內容

點閱數:734
公布大法官議決釋字第五五六號解釋

公布日期:92年03月05日 號次:第6510號

司法院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玖拾貳年壹月貳拾肆日
發文字號:︵九二︶院台大二字第○二七二六號

公布本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五五六號解釋
附釋字第五五六號解釋

院長 翁 岳 生

司法院釋字第五五六號解釋

解 釋 文
犯罪組織存在,法律所保護之法益,即有受侵害之危險,自有排除及預防之必要。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乃以防制組織型態之犯罪活動為手段,達成維護社會秩序及保障個人法益之目的。該條例第三條第一項及第三項所稱之參與犯罪組織,指加入犯罪組織成為組織之成員,而不問參加組織活動與否,犯罪即屬成立,至其行為是否仍在繼續中,則以其有無持續參加組織活動或保持聯絡為斷,此項犯罪行為依法應由代表國家追訴犯罪之檢察官負舉證責任。若組織成員在參與行為未發覺前自首,或長期未與組織保持聯絡亦未參加活動等事實,足以證明其確已脫離犯罪組織者,即不能認其尚在繼續參與。本院釋字第六十八號解釋前段:﹁凡曾參加叛亂組織者,在未經自首或有其他事實證明其確已脫離組織以前,自應認為係繼續參加﹂,係針對懲治叛亂條例所為之釋示,茲該條例已經廢止,上開解釋併同與該號解釋相同之本院其他解釋︵院字第六六七號、釋字第一二九號解釋︶,關於參加犯罪組織是否繼續及對舉證責任分擔之釋示,與本件解釋意旨不符部分,應予變更。又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所為過渡期間之規定,其適用並未排除本解釋前開意旨,與憲法保障人身自由之規定並無牴觸。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