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公報查詢

點閱數:550
總統府新聞稿

公布日期:92年01月08日 號次:第6500 號


總統發表九十一年年終談話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發表年終談話。總統在談話中回顧兩年來,台灣面臨新舊政權交替、景氣衰退和政局變動的交叉路口,以及兩年來他走訪全國三一九個鄉鎮,三天前到最後一站∣嘉義縣中埔鄉與農友的對話,還有收到來自南部國小基層教師的來信,這些朋友告訴他的話,讓他心情沈重而感動,而對於民眾的焦慮、憂心和痛苦,他也都感同身受。
總統強調,此時此刻他心裡只有一個單純而堅定的目標∣無論如何,要讓台灣變得更好、要讓人民過得更好。這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深切的願望、一個具體的承諾。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總統期許所有的政府同仁,未來一年必須義無反顧,結合民眾的力量,全力「拼經濟」,進行「大改革」!而當前拼經濟,最重要的是,行政的效能、立法的效率的同步提升。總統期盼,朝野政黨不但要把國家的競爭力擺中間,更應該把改革放在最前面;如果今天因循苟且、退縮逃避,明天我們就可能失去改革的契機、失去台灣未來脫穎而出的原動力。
總統並強調,今天不敢承擔改革的責任,政黨輪替就失去它的歷史意義。今天不敢付出改革的代價,以民主進步為名的執政黨,就違背了創黨的精神與人民的託付。對於有關黑金政治和買票賄選的傳聞,他支持檢調單位不分黨派、以雷霆的手段嚴查速辦。
總統最後並期許全體國人共同打開心門,達到「互助台灣、安全家園」的永恆目標,同時不僅台灣人民、海峽兩岸甚至全世界人都一起打開心門,迎接一個「互助年代、和平世界」的到來。
總統談話全文如下:
親愛的國人同胞,大家晚安,大家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幾個字,在一個人到了一個年紀,承擔一定責任的時候,似乎更能體驗其中的深意,尤其是在歲末年終,在新年與舊年交替的這個特別的夜晚。
二00二年即將過去,過去這一年,由於景氣持續低迷,使得各行各業的經營、發展遭遇困難,許多鄉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收入也減少了。加上政權輪替之後,朝野政黨都還在適應新的政治環境、建立新的民主規則,儘管大家都在努力,但是脫序的現象仍然不時地發生。
回顧這兩年多以來,台灣不但面對新舊世紀和新舊政權的交替,更處於景氣衰退和政局變動的交叉路口,不管是政府也好、人民也好,所遭遇的困難和挑戰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過去這一段時間,民眾的焦慮、憂心和痛苦,阿扁感同身受。所以,在這裡,阿扁要向所有在逆境中,依然努力不懈、勤勞打拼的國人同胞說一聲:辛苦了,大家真的辛苦了!
三天前,阿扁去到嘉義的中埔鄉,中埔是阿扁上任以來,走訪全國三百一十九個鄉鎮中的最後一站。這個一直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地方,這幾年在農政單位的輔導下,部分已經順利轉型,走向花卉種植和觀光為主的休閒產業。當我走進農場的時候,一個農友過來跟我說:「阿扁,那天我有去台北走街頭哦,不過,我連夜就趕回家照顧花卉!」。 這句話,讓我想起同樣是今年,許多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到台北表達意見之後,南部的一個國小老師寫信給我。信裡頭說,從台北回去之後雖然很累,但是,回到崗位,他們還是要繼續工作,因為他覺得,遊行也是老師的權利,但是,虼|卻是他一天都不能鬆懈的天職。
這些朋友的這些話,讓阿扁心情沈重,卻又覺得非常感動。因為阿扁不僅感受到國人同胞對現狀的焦慮、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看到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那種愈挫愈勇的韌性與責任感。愈挫愈勇的韌性與責任感不僅是台灣人民的特質,更是台灣在追求經濟發展與民主自由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力量。身為國家的領導人,深受人民的託付,阿扁的責任就是發揮台灣的特質,凝聚人民的力量,我們沒有退縮的藉口,更沒有悲觀的理由。
明天就是新的一年,此時此刻,阿扁心裡只有一個單純而堅定的目標,那就是無論如何要讓台灣變得更好、要讓人民過得更好。這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深切的願望、一個具體的承諾。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阿扁期許所有的政府同仁,未來這一年必須義無反顧,結合民眾的力量,全力「拼經濟」,進行「大改革」!阿扁相信,拼經濟與大改革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必須齊頭並進,不能分別施工的大工程。在「經發會」的共識基礎之上,行政院提出多項拼經濟的政策和相關法案,而在野黨提出的對策也有許多相似的看法,所以,當前要拼經濟,已經不是政策的問題,而是如何貫徹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行政的效能、立法的效率必須同步提升,才能創造國家競爭力、提高產業競爭力,從而降低目前的失業率。
朝野政黨不但要把國家的競爭力擺中間,更應該把改革放在最前面。民眾對金融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司法的改革和政治的改革都有最深的期待。但是,改革無法討好每一個人,一定會影響部分的人,也必須經歷一段艱難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陣痛難免;這樣的過程,爭議、衝突、怨言和責難也在所難免。但是,如果今天我們因循苟且、退縮逃避,明天我們就可能失去改革的契機、失去台灣未來脫穎而出的原動力。所以,阿扁曾經說過,寧可失去政權,也不放棄改革。儘管改革的過程會有波折、也有挫折,但是我們的意志和決心絕不打折。因為阿扁認為:今天不敢承擔改革的責任,政黨輪替就失去它的歷史意義。今天不敢付出改革的代價,以民主進步為名的執政黨,就違背了創黨的精神與人民的託付。
親愛的國人同胞,阿扁相信,唯有在挫折和考驗之中堅定信念、展現魄力的政府,才能恢復人民的信心、得到人民的信任。最近,有關黑金政治和買票賄選的傳聞引起激烈的議論,全國人民和社會輿論可以說是同仇敵愾。民主,是台灣立足於國際社會的根本,我們絕不允許黑金、賄選侵蝕台灣民主的根基。所以阿扁支持檢調單位能夠不分黨派、以雷霆的手段嚴查速辦,也相信司法的正義能夠回應民意的期待,維護台灣清明的政治環境。
要讓台灣變得更好、讓人民過得更好,政府所倚賴的,就是人民的力量、朝野的智慧、開闊的胸襟以及務實的作為。阿扁認為,這些不僅是我們突破當前困境的基礎,也是因應國際局勢、開展兩岸關係的根本條件。今年十一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六大」,順利完成權力的轉移,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樂觀其成。因為唯有台灣和大陸都維持穩定進步的發展,才能為兩岸人民創造最大的福祉。
過去五十幾年,台灣海峽兩邊不同的發展,就像一句台灣話所說的——「一人一家代、祖先各人拜」。雖然有民主和共產的分別,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可以成為好鄰居、好兄弟,只要彼此之間沒有惡意,甚至還有機會做好親戚、結好連理。中國大陸的經濟變革,尤其是市場的磁吸效應,對台灣和亞太地區、甚至全球都有很深的影響,我們必須誠實面對,更要審慎因應。
阿扁今天也要指出,過去二十年,台商對於大陸的經濟開放一直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也有相當的貢獻。然而,台商的權益、甚至生命財產的安全,仍有許多不確定的疑慮。我們相信,「深耕台灣、佈局全球」以及「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絕對可以為兩岸共創雙贏,期盼兩岸當局能透過協商和對話,為台商的權益以及兩岸經貿的發展營造共同的利基。
因為時間的關係,有關未來政府施政的重點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阿扁將在明天的元旦談話中提出明確的方向,希望國人同胞能夠繼續給政府支持,給阿扁指教。
幾天前,阿扁到南投參加一項意義深遠的活動,那是「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結合民間資源,完成了五十棟集合住宅的落成及動工儀式。重建區的鄉親們送給阿扁一把鑰匙,叫做「臨門之鑰」,希望藉此打開每一個人的心門,達到「互助台灣、安全家園」的永恆目標。
此刻,阿扁覺得,不僅台灣人民、海峽兩岸,甚至全世界的人,手中似乎都應該擁有這樣的一把鑰匙,好讓我們一起打開心門,迎接一個「互助年代、和平世界」的到來。
親愛的國人同胞,也許今年有一點失意,有一些怨氣,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放棄。再過幾個小時,又是新的一年開始,阿扁願意在此重申我的願望和政府的決心,期盼在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相互協助之下,明年的此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更豐富的收穫。
二00三年,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好,讓每一個人過得更好!敬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全國同胞吉祥圓滿。謝謝大家。

副總統訪視東沙島並宣示「海洋立國.海洋戰略」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在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國防科技組委員、海洋學者專家及政府部門相關首長陪同下,前往東沙島訪視,並宣示「海洋立國.海洋戰略」。
副總統有關「海洋立國.海洋戰略」的宣示內容如下:

海洋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空間,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和門戶,控制了海洋即可加大安全縱深;反之則可能使海洋成為敵人入侵的跳板,增加國家安全的隱憂。隨著國際政經格局的重心逐漸由歐洲轉移至亞太地區,海洋競爭的重心也轉移至亞洲大陸東岸及東南海域的利益爭奪。台灣必須從更宏觀的高度來看海洋、重視海洋,才能有效地維護海洋利益。
台灣的經濟發展主要仰賴外來資源的供應,在亞太國家中,南海交通線對台灣的重要程度,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大,而東沙及南沙領土在維護國家海上生命線與控制南海戰略要衝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海洋立國」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新藍圖;發揚台灣的海洋地緣戰略優勢,將成為台灣突破國家發展瓶頸與國際困境的戰略新思維。我們必須以海權思想為核心,海洋戰略為指導,規劃我們的海洋政策,落實海洋立國的目標。
二十一世紀台灣海洋戰略的發展目標應以台灣為中心,呈輻狀全方位向海洋發展;並以民主、和平及永續發展為核心的柔性海洋戰略,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與亞太周邊國家共同推動南海區域的海洋政策:(一)以東沙為基地,共同發展南海海洋資源與海洋產業,以提供亞太各國生存與發展所需的海洋利益;(二)以東沙為基地,維護南海海洋環境,讓海洋可以持續發展,成為人類永遠的樂園;(三)以東沙為基地,確保南海海域安全,以維護亞太各國海上交通及漁船作業安全。
東沙島的多元開發是台灣海洋戰略發展的第一步,也是台灣生存、安全與發展新思維的開始,讓我們在此呼籲亞太各國摒棄爭議,擴大資源共享理念,以建構二十一世紀海洋文明的新紀元。
首度踏上東沙島的副總統,對於能於公元二○○三年元旦這個特別的日子前往該島,她相信所有同行的人都將有特別回憶,她表示,東沙不僅是教科書上的地理名詞而已,其意義對中華民國而言,也特別重大。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除了宣示「海洋立國.海洋戰略」外,此行也有四個意義:(一)彰顯東沙島是中華民國領土主權的範圍;(二)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島嶼國家,而是海洋國家,我國領土除了台灣島外,還包括離島、金門、馬祖、東沙島、南沙島以及領海與專屬經濟區,領域更為遼闊;(三)前來向島上戍守人員慰勞,致贈加菜金,並祝賀新年快樂;(四)藉由與學者專家的前來參觀訪視,帶動國人一起認識東沙島。
在訪視行程方面,副總統首先聽取行政院海巡署副署長游乾賜、東沙巡防指揮部指揮官陳義和的簡報,隨後分別前往據點、電廠、沙畫教室、碼頭、氣象台、大王廟等處參觀,對於島上設施留下深刻印象。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801051632 & 201801051632.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