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3年12月26日
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盼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 提升臺灣整體防衛能力、鞏固全球民主韌性、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下午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時表示,委員會的目標是透過「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等五大主軸,全面提升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並提到,今日上午,總統府內已進行第一次由中央各部會聯合地方、並有民間觀察員在內的跨領域桌上推演,展現出中央地方團結合作,共同提升社會韌性。

總統也宣布,明年開始,針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與國際演習代號接軌,並加強非軍事部門防護機制,驗證民防、災防體系執行保護國人行動的能力。總統強調,唯有結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才能提升臺灣整體防衛能力,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以及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我們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並且落實上一次的會議結論,進行了桌上推演,驗證政府各單位面對極端情境的應對準備。

回顧這一年來,國內外情勢瞬息萬變,全球威權國家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整個第一島鏈的和平穩定也正受到威權國家的集體挑戰。

面對無論是天災還是威權擴張野心的威脅,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和全體社會有準備,就能應對;有決心,就不用擔心;有信心,人民才能放心。這就是全社會防衛韌性所要達成的目標。當然,這些準備都不簡單,臺灣社會必須與時間賽跑,來共同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威脅,也能嚇阻敵人侵犯的各種能力。

也因此,這個委員會的目標是透過五大主軸來訂定行動方案,包括「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並藉此驗證中央與地方政府、因應災害時的量能,全面提升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韌性。

在今天上午,我們進行了總統府內第一次由中央各部會聯合地方、並有民間觀察員在內的跨領域桌上推演;參演的所有中央部會都由次長帶隊,臺南市除了由葉澤山副市長率隊、黃偉哲市長也前來參與,展現出中央地方團結合作,共同提升社會韌性。

這次的推演是基於臺灣成熟的災害防救體系,延伸到綜合性威脅的因應。我們採用「有想定、無腳本」方式,參演單位不事先準備講稿,而是臨機應變、面對問題來提出對策,也更加貼近危機真實發生時的狀況。

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持續威脅區域的穩定與秩序,在第一個情境中,我們假想發生「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在第二個情境中,我們假想發生「瀕臨衝突狀態」。在這些推演中,維持國人的日常生活、確保社會的正常運作,是首要的核心目標。

我要感謝三位副召集人擔任統裁官,內政部劉世芳部長與行政院季連成政委擔任副統裁官,總統府張惇涵副秘書長、國安會 林飛帆副秘書長擔任主推官。我也要感謝所有的顧問、委員和中央地方各單位的同仁,一起完成桌上推演,驗證了五大主軸的多個項目。

在過去多次演習之後,許多部會都有提高對於危機應處的能力,我要給予肯定。但我也要強調,我們必須找出現有機制的不足,並且予以補強。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單位,都不能報喜不報憂、更要仔細確認數字與實際資源的準確程度。因為在推演中發現不足、待改善之處,都是一件好事;這代表著我們有發揮驗證的功效,仍有許多可以進步、加強的空間。

我也要和各位報告,這幾年來,隨著全球疫情和俄烏戰爭的爆發,世界各國都在提升防衛韌性,包括北約或歐盟都制定了全社會韌性強化的指引。這顯示臺灣並非特例,全社會防衛韌性是全球性的課題,而臺灣持續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這個月,我訪問了太平洋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國和帛琉共和國,並過境美國夏威夷和關島。各個國家的友人除了表達對臺灣的堅定支持,更是多次重申對臺海和平穩定的期待。

我們要持續以行動回應國際社會的支持,讓臺灣有能力捍衛自身安全。身為總統,我也要特別藉這個機會,向國際社會強調,臺灣有決心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會加速腳步打造更具韌性的臺灣。

因此,我要在此宣布,明年開始,針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也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一方面與國際上的演習代號能夠接軌,讓國際更了解臺灣的努力。

另一方面,「2025城鎮韌性演習」,將完全以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參考國際最新的經驗來設計,跟漢光演習能夠有所區隔,而又能相互支援呼應。也就是說,全社會防衛韌性要特別加強非軍事部門的防護機制,驗證民防、災防體系執行保護國人行動的能力。

我要再次強調,當我們打造一個更強韌的臺灣,國際上理念相近的夥伴會更願意協助臺灣,共同因應各項挑戰。

我知道,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要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是相當龐大的任務,政府部門對於這些工作,必須用更開放的態度,引進民間人力資源。因為,唯有結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才能共同因應極端情境下的挑戰,也才能提升臺灣整體防衛能力,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以及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稍後,將先由內政部劉部長報告「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國安會林副秘書長會接續說明上午舉行的「桌上推演成果報告」。

接下來,讓我們暢所欲言,針對桌上推演的各個項目進行檢驗與驗證,共同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讓臺灣更安全、區域更穩定,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於聽取「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以及「桌上推演成果報告」後,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三位副召集人: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一位顧問: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政府機關代表: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郭智輝、交通部長陳世凱、農業部長陳駿季、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民間團體代表: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廖英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社團法人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暨理事長吳怡農、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台灣民主實驗室顧問曾柏瑜、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社團法人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蕭雅文、社團法人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學者專家代表: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晳、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兼創新國際學院院長杜文苓、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蕭旭君、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社團法人台灣駭客協會理事戴辰宇;產業代表: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以及執行秘書暨內政部長劉世芳、執行秘書暨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及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30日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 期許落實保衛國防安全核心價值 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防線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5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期許晉任將官以人為本,落實「保衛國防安全」的核心價值,加強保防安全工作,共同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並期盼以更靈活、創新、務實的理念,發揮現代化軍隊的效能,增強整體國防實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恭喜今天晉任的將官。每一次的晉升都是各位長年努力與堅持的成果,同時代表了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向各位和眷屬表達誠摯的祝賀,也期待大家以更高的標準,為國軍、為國家貢獻心力。 首先,我要恭喜陳俊源、孫立方兩位晉任中將。出身砲兵的陳俊源將軍,在任職43砲指部及砲訓中心指揮官期間,督導執行各項教學及備戰工作,不僅精進了砲兵的火力運用,更為我們的國防戰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孫立方將軍曾接受美國國防資訊學校公共事務軍官訓練,更於2024年獲選入該校名人堂,成為唯一入選的臺灣軍官,大家同感光榮。在擔任國防部發言人期間,針對國防政策都能精準研提輿情溝通與應處建議,展現高度專業素養和沉穩氣度,提升了國軍的整體形象。 我也要恭喜黃盈福、陳逸鴻、雷詠淇、楊永寶、江國顯、吳建冠、覃仁勇、林昇和、王石朋、李昌富、梁沅勝等11位晉任少將。 各位不論是在戰備演訓、衛勤醫療或是國防政務、指管通情、 遠洋巡護等領域,都全力以赴,讓我們的國防力量更強大。我要感謝在場每一位將軍在崗位上的努力和付出。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快速,臺灣更面臨了威權主義擴張所帶來的威脅,除了日益增強的灰色地帶侵擾,中共也不斷利用各種滲透行為,意圖竊取我們的國防機密,破壞國家安全。 今年3月,我針對臺灣面對的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了17項因應策略,與此同時,官兵警覺的提升也是關鍵。我希望各位將軍都能夠在各單位、部隊,以人為本,落實「保衛國防安全」的核心價值,加強保防安全工作,共同為國家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 同時,我們要努力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政府除了持續進行國防改革、添購新式武器及裝備,我也期待各位將軍拋棄慣性思維,以更靈活、創新、務實的理念,發揮現代化軍隊的效能,增強整體國防實力。 最後,我要感謝現場的眷屬,因為各位的支持和包容,才能夠讓各位晉任將官全心投入國防事務。我要代表國人向各位表達最由衷的感謝。 再次恭喜各位,讓我們一起捍衛國家安全,守護民主、和平與繁榮。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忠龍、陸軍司令呂坤修、海軍司令唐華及空軍司令鄭榮豐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2日
副總統肯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貢獻 盼攜手應對各項新興挑戰 共同守護臺灣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下午出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70屆總會通常議會」,肯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160年,是臺灣社會改革與進步的重要推手。並表示,面對各項新興挑戰,臺灣要強化社會整體韌性,並與其他國家交流經驗,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期待大家持續站在一起,共同守護臺灣,也讓臺灣更加成長、繁榮與進步。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年一度的總會通常議會,今年也是基督長老教會在臺宣教160周年的特別時刻。今天活動非常熱鬧,有全國各地超過600多位的教會代表,還有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的長老教會貴賓,共同關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現況及未來。 副總統說,他很榮幸身處於長老教會的大家庭中,並在這個溫暖大家庭的慈愛中成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深耕160年,長期引領臺灣走在社會的最前面,是社會改革與進步的重要推手,也是臺灣走向民主自由最關鍵的力量。 副總統指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地緣政治、社會、經濟、安全及環境等各種快速變化,不論是遭逢極端氣候所引發的天災,或是人為因素的災難,都需要長老教會為這塊土地代禱,帶領我們走出困境,讓臺灣人民在每個艱難時刻,都能彼此扶持、共同度過。 副總統談到,日前馬偕紀念醫院資訊系統遭受網路攻擊,如今網路防衛已更加堅固完善,顯示每次挑戰都是讓自己更茁壯的機會。不僅臺灣的醫療院所,還有政府及公民營企業,全世界也都面臨類似的挑戰。例如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海底纜線近期頻遭破壞,影響周邊各國整體通訊韌性;前幾年,美國「殖民管線」(Colonial Pipeline)公司遭到駭客攻擊,導致美國東岸的油品供應幾乎全面癱瘓,嚴重影響民眾生活。這些都顯示出全球正面臨各種新興挑戰與威脅,更需要以各種方式強化臺灣社會的韌性,以面臨全球性的挑戰。 副總統指出,臺灣位處東亞地震帶,也時常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風險。透過這些歷史經驗與困難時刻,我們學會如何讓社會更具韌性,甚至以此來關懷並幫助世界,只要其他國家遇到災難,臺灣人民就會發揮力量,共同參與協助工作。 副總統表示,臺灣需要與世界同步建構韌性,因此,賴總統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希望從民力訓練、物資整備、能源及基礎設施、醫療避難、資通網路等五大主軸,強化臺灣社會整體韌性,並同時與其他國家交流經驗,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副總統感謝長老教會在社會民力養成過程中,長期扮演關鍵角色。並提到,今年2月,臺中發生氣爆意外,2位在現場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立即投入急救工作,在生死存亡之際展現急難救助的精神。這種互助互救的能力,就是政府全面推廣防災士培訓的原因,讓每位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發揮更大的功能,讓人民安心、國家正常運作,並與世界接軌。 副總統表示,長老教會長期深耕臺灣,不忍臺灣這片土地及任何一位人民受到傷害或面對災難。政府建構更大韌性的目的,就是要降低大家面臨挑戰時可能遭遇的風險。期待持續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弟兄姐妹們站在一起,不論面對天災地變或各種新興挑戰,大家共同守護這塊心中最熱愛的美麗寶島-臺灣。 副總統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標誌是焚而不燬的荊棘,這是上帝為了鞏固及強化摩西的信念,向其展現出的神蹟。荊棘在火中焚燒,卻沒有燒燬,在最困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聳立。如同臺灣身處世界級的挑戰,依然團結向前。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60年來陪伴並帶領臺灣,歷經各種困難與境遇,以堅定的信心陪伴大家勇敢向前。這焚而不燬、犧牲奉獻的精神,將持續照亮臺灣民主之路,引領我們走向更好、更強的未來。並祝福今天活動圓滿,長老教會的腳步能越走越堅定、深入臺灣社會,也代表臺灣更加成長、繁榮與進步。 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Fuyan Suda 張培理 、副議長潘恩盛、總幹事陳信良、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蕭聰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張文瀚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3日
總統視導慰問臺南榮家 盼世代傳承愛國、反共、服務的榮民精神
賴清德總統昨(12)日下午視導暨慰問臺南榮譽國民之家時指出,榮民是臺灣重要的資產,盼愛國、反共、服務的榮民精神在臺灣社會代代相傳;國人團結,國家才會安全,社會才會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臺南榮家及榮民服務處簡介,隨後致詞時表示,臺南榮家是他在臺南市長任內規劃,後續由黃偉哲市長與市府團隊,以及歷任輔導會主委及同仁共同努力,從新建到完成搬遷歷經多年,在去年正式啟用,且鄰近高雄榮總臺南分院,是落實「醫養合一」的榮民之家,提升榮民就醫和生活便利性。 總統指出,榮民過去在軍中一生戎馬,現在年紀大了,來到榮民之家,政府有責任照顧他們。過去榮民報效國家,現在國家照顧榮民,這是應該的事情。他期許輔導會同仁都能做好對榮民的服務,將他們視同自己的親人般照顧。 總統說,榮民是臺灣重要的資產,特別是榮民精神要在臺灣社會代代相傳。榮民精神:第一,愛國。過去榮民在臺灣不分族群,一起擋下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砲戰,守護臺灣,捍衛中華民國。他擔任總統後,於金門參加八二三戰役紀念活動時看到來自全臺灣的遺眷深受感動,也從他們的故事了解榮民愛國、保衛國家、犧牲奉獻的精神。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而不分族群、團結合作才能守護臺灣。 總統提到,第二,反共。我們尊敬榮民,除了感念他們保家衛國的犧牲,更感念他們反共的精神。我們要阻止共產黨併吞臺灣,團結守護臺灣、捍衛中華民國,這就是榮民精神。 總統接著說,第三,服務。十大建設中有許多工程是榮民的貢獻,他們忠於國家,服從領導,參與國家建設,我們要延續這種服務精神,感念榮民對國家的貢獻,除了提供實質照顧,把他們當作家人,更要延續榮民精神,國人團結,國家才會安全,社會才會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最後,總統期許輔導會及相關單位都能好好照顧榮民,傳承榮民團結、愛國、反共精神,共同服務社會、建設國家。 隨後,總統視察「門診區」、「復健中心」及「療癒花園」的設置與使用現況,並與榮民長輩親切寒暄話家常,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情形。 包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林俊憲、王定宇及臺南榮家主任王風勝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26日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 期許以不對稱思維及堅強軍事實力守護臺灣民主自由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4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期許以不對稱思維及堅強的軍事實力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守護臺灣的民主自由,讓區域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並強調,政府會給予國軍最大支持,除了從下個月開始施行的待遇調整方案,也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挹注充足的國防資源,推動現代化部隊的管理,為國軍帶來人才穩定、效率提升的多重效益。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向各位晉任將官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今天的晉升除了代表各位在過去的表現受到肯定,也是對各位未來的軍旅生涯有更多的期許。 我要恭喜董帥谷、湯成、張景泰、李宗泰、黃超興、周文祥等6位晉任少將。各位在人才培育、戰備演訓、文宣心戰、後備動員以及網電作戰等各項領域,都戮力以赴,達到提升國防能量的目標。 我希望各位能夠了解,面對威權勢力的集結與合流,以及中共日益增強的灰色地帶侵擾,我們必須要用不對稱思維及堅強的軍事實力,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守護臺灣的民主自由,讓區域和平穩定、繁榮發展。 我希望,各位在晉任後,能夠以「檢討組織編裝,提升作戰韌性」為目標,全面檢討主戰、守備與後備部隊的組織架構,並且透過年度各項演訓,驗證部隊執行聯合作戰計畫的能力。像是上個禮拜完成的「立即備戰操演」,就是採取狀況誘導的方式,希望讓各級部隊對於防衛作戰備戰部署階段的整備都能夠更加熟悉,貫徹實戰化訓練,持續強化國軍的戰力。 政府也會給予國軍最大的支持,除了從下個月將開始施行的待遇調整方案,我們也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挹注充足的國防資源,推動現代化部隊的管理,為國軍帶來人才穩定、效率提升的多重效益,讓國家的人才能夠更加聚集,國家一天比一天更強大。 今天我也非常高興能夠和各位寶眷共同見證晉任的榮耀。各位的支持和包容是國軍最堅強的力量、也是最溫暖的後盾,我代表國人向各位表達十二萬分的謝意。 再次恭喜各位,我會和大家團結努力,一起守護我們所珍惜的民主、和平與繁榮,謝謝大家。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陸軍司令呂坤修、海軍司令唐華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25日
三總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 總統期勉守護國軍與國人健康 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使命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出席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肯定松山分院過往臺灣在遭遇到重大公衛事件時所展現的醫療量能,並期勉該院航空醫學大樓啟用後,繼續造福國軍、嘉惠民眾;也希望未來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航空醫學大樓介紹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來到空軍醫療的前哨—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建航空醫學大樓的誕生,他要代表國人感謝國防部、軍醫局、三軍總醫院,以及松山分院全體醫護同仁的努力和辛勞,讓這棟大樓能夠如期完工,也祝福未來大樓啟用後,不僅造福國軍、嘉惠民眾,同時讓航空醫學更上一層樓。 總統提到,從稍早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松山分院儘管歷經多次的更銜,但80年來肩負起許多使命,也具備光榮的歷史,相信未來松山分院一定可以發揮更大功能。回顧過往,當臺灣遭遇到重大公衛事件,像是SARS及COVID-19,松山分院都配合衛福部政策成為專責醫院,顯示出松山分院的醫療量能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總統表示,松山分院平時除了照顧國軍及眷屬,也照顧一般民眾,是地方健康的守護神,當疫情來臨時,更站在第一線守護國家及民眾健康。此外,松山分院也肩負起離島醫療防疫工作,甚至遠赴烏坵,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指出,最近政府為了要落實「健康台灣」的目標,在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主要是因為國人平均餘命增長,但不健康年數也超過8年,我們希望能讓國人活得長壽、健康,且縮小不健康年數。為了達到此目標,政府有幾項作為,包括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年齡往下調整,並推廣更多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總統接著指出,總統府也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不論是天災地變,或發生重大意外有大量傷患時,希望每家醫院都有能力肩負起醫療服務工作。在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協助下,松山分院編制「前進外科小組」,是臺灣少數幾個前進外科醫療小組,提高後送傷兵的存活率,希望未來松山分院也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 總統說,總統府也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近來林口長庚醫院舉辦講習分享節能減碳的成果與經驗,值得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檢視空調等各項設備有否必要汰舊換新,提高電力使用效能,或考量與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合作,有效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松山分院的所有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照顧國軍,也照顧民眾的付出與辛勞。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用儀式,並視導「空勤健檢中心」及「航空視聽感知評估站」,也體驗空勤視力箱檢測項目。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國防部次長黃佑明、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元皓及松山分院院長蔡宜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5日
總統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發表談話
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賴清德總統今(5)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以及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所造成。並表示,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很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鎖定在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事實上,中央銀行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總統強調,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的三大原則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期盼國人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所有關心臺灣經濟發展的朋友,大家晚安。從上週到今天,許多人關心臺灣匯率市場的變動,和新臺幣升值的情形,我有五點要向大家報告說明。 首先是,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而形成市場預期心理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去年臺灣整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達4.59%,創下三年來最佳的表現,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概估將達到5.37%。 即便面臨美國川普總統「對等關稅」的新政策衝擊,但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川普關稅政策後,所修正的各國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來看,在亞洲四小龍裡,香港、韓國、新加坡都是下修,只有臺灣是從2.7%上修到2.9%,甚至比日本的0.6%還要好。 臺灣經濟表現良好是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打拚的扎實基礎,這也顯示,雖然臺灣不同產業間競爭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臺灣的經濟體質仍然強韌良好,大家要對自己有信心,對臺灣有信心。 第二,新臺幣匯率升值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從4月2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後,全球股市都產生劇烈影響,臺灣也不例外。臺股曾經一度跌到1萬8千點以下,但也漸漸從谷底回升,雖然歷經幾次震盪,但仍回到2萬點以上。而外資擴大買超臺股,也升高近期對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不過,這也表示,即便面臨美國關稅政策挑戰,外資仍然對臺灣的產業深具信心。 第三,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卻有許多不實訊息,企圖影響市場的預期心理。我們非常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竟然鎖定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了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 身為總統,我必須再次強調,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政黨可以競爭,人民不能犧牲。 第四件要跟大家報告的是,中央銀行,以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過,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沒有涉及匯率議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臺美貿易逆差,主要是長年所累積而成的國際貿易分工結果,就以今年二月的統計來說,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有將近7成,集中在由美國買家主導的電子產品,包括了人工智慧、資通訊、半導體跟相關產品。這不僅證明臺美供應鏈之間的分工,也表示臺美之間的供應鏈,可以互利、互補。 另外,雖然因為貿易逆差的原因,臺灣被列入美國的觀察名單,但從未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也正因為造成臺美貿易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臺美之間的談判,自然不會提及匯率議題。因此,我也要請有心人士,不要再刻意散佈不實訊息。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當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以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這三大原則之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 臺灣的經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打拚,才從家庭工廠,成為世界大廠,不分朝野政黨,無論政治立場,我們都有責任共同守護。 我也要拜託所有好朋友,把我報告的分享出去,把正確的訊息,分享給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我們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來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