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2年12月18日
接見青年大使 副總統鼓勵年輕人多到海外交流 盼臺灣與各國持續建立更緊密合作
副總統接見112年「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訪團及「農業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訪團

賴清德副總統今(18)日上午接見112年「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訪團及「農業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訪團,肯定青年大使的貢獻與辛勞,讓國際更了解臺灣,並看見臺灣年輕人的活力。他鼓勵年輕人到海外交流,了解各國特色、長處與優勢,並期盼臺灣未來能與各國持續推動農業及協助年輕人創業,與友邦及印太地區國家建立更緊密的交流。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代表總統在總統府歡迎訪團,並感謝大家完成使命,進行一場非常成功的國民外交,不僅讓菲律賓、印尼及聖露西亞等國更了解臺灣,也讓他們看見臺灣年輕人的活力,建立良好關係。

副總統提到,聖露西亞是我國在加勒比海的重要友邦,非常支持臺灣。因為兩國共享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聖露西亞總理與副總理訪臺時都表達對臺灣的強力支持,並持續在國際上為臺灣仗義執言。而我國農業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也與聖露西亞進行許多計畫,成功創造彼此雙贏,相信未來合作將更加緊密。

副總統指出,今年「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與聖露西亞政府合作,走訪筆筒山拍攝旅遊宣傳影片,並參加露國青年局舉辦的青年論壇,分享創業經驗。他期盼未來雙方能持續交流合作,協助年輕人創業與追逐夢想。

副總統表示,印太國家對臺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農業青年大使團前往菲律賓及印尼交流,意義重大。尤其因應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議題更成為各國關注的議題。印太地區有許多國際糧倉,若臺灣能有計畫地持續與印太國家進行農業交流合作,對臺灣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他也期許從農業青年大使開始做起。

副總統說,蔡總統上任以來,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臺灣與新南向夥伴國家的貿易總額自2016年958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約1,800億美元,成長88%,顯示臺灣與印太地區國家在經貿方面的往來越來越緊密。

副總統指出,臺灣農產品的品質非常好,備受國際肯定。近幾年,政府積極拓展我國農產品外銷,包括至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尼及菲律賓等國。去年,美國已成為臺灣農產品最大海外市場,日本則是我國水果最大的外銷市場。期盼未來藉由「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及「農業青年大使交流計畫」,讓我們與印太地區國家建立更緊密的交流。

副總統表示,臺灣是民主、自由、人權的社會,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每位年輕人都是在多元、民主且自由開放的空間成長,有很豐富的想法、創意,甚至創業計畫。未來,他希望推動「百億海外圓夢基金」,支持臺灣年輕人多到海外交流,了解不同國家的特色、長處與優勢,並找到與他們合作的方式,相信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莫大助益。

最後,副總統再次代表總統及國家,感謝農業部、外交部,以及所有參與計畫的老師和青年大使。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田中光、農業部次長陳添壽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8日
總統出席APPU開幕典禮 盼以維護區域和平決心、強化與邦交國及亞洲國家合作三項行動 共同促進亞太和平與繁榮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第53屆『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APPU)開幕典禮」,感謝APPU長期提供平台讓各國進行國會外交與交流合作,促進亞洲繁榮進步。未來臺灣也將透過展現維護區域和平的決心、加強與邦交國的合作、以及透過APPU平台強化與亞洲各國合作等三項行動,共同促進亞太區域和平、繁榮及經濟發展。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及全國人民歡迎各國貴賓不遠千里來臺參加APPU第53屆年會。並提到,APPU的前身為「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APU),由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在1965年倡議創辦成立,今年已邁入第60年,臺灣能主持此一歷史性年會,深感榮幸。同時感謝立法院韓國瑜院長、江啟臣副院長與朝野各黨派委員承擔此重責大任,以及APPU多年來讓各國國會議員透過這個平台,進行國會外交與交流合作,促進亞洲繁榮與進步。 總統指出,今年APPU的主題是「亞太區域社會韌性強化與國會合作」,特別聚焦於經濟永續發展、社會韌性強化及進行各項議題合作,這些都符合我國發展需求,也是當前亞洲區域非常重要的項目。尤其亞太區域共同面臨包括2002年SARS及2020年COVID-19疫情,氣候變遷及地緣政治變化等挑戰,因此如何在APPU這個平台上強化各國合作非常重要。 總統表示,臺灣將採取三項行動與各國合作。第一,臺灣會展現維護區域和平的決心。國際社會已有共識,臺海和平穩定是印太區域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因素,臺灣不僅有責任守護自身國家安全,也有義務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因此,臺灣將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首先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臺灣的國防預算將達GDP 3%以上,預期在2030年前比照北約的標準,國防預算占GDP達5%以上。其次是強化經濟韌性,讓臺灣企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2010年臺灣對中國投資占對外投資的83.8%,去(2024)年已降至約7%,臺灣當前的投資標的轉為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地;接著要強化與各國的合作,秉持民主、自由、人權的精神,肩並肩共同發揮嚇阻力量,以實力達到和平;最後,只要對等、尊嚴,臺灣樂意與中國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和平共榮。 總統接著提到,第二項行動是加強與邦交國的各項合作。去年曾拜訪吐瓦魯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及帛琉共和國等三個邦交國,感謝三個邦交國的總統、總理與國會在去年訪問時給予的熱烈歡迎,並見證臺灣與邦交國在氣候變遷方面的密切合作。未來也將結合日本、美國、澳洲、亞洲地區等國家,進一步與邦交國進行各項合作,促進彼此繁榮發展。 總統進一步表示,第三項行動,臺灣會藉由APPU這個平台強化與亞洲各國的合作,並請APPU各國國會議員支持與臺灣各面向的合作。團結合作力量大,不僅對所有會員國有幫助,對區域的繁榮發展也有莫大幫助。最後,祝福年會順利圓滿成功,國會議員們能利用此行更深入了解臺灣。 包括立法院長韓國瑜、外交部次長葛葆萱、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7日
總統接見IPAC訪團 強調臺灣將持續提升國防實力 與民主國家共同守護民主、和平與繁榮
賴清德總統今(27)日下午接見「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訪問團,感謝IPAC持續以具體行動展現對民主臺灣的堅定支持。並強調,未來臺灣將持續提升國防實力,與民主夥伴加強合作,共同發揮嚇阻力量。期盼IPAC透過跨國議會網絡,串聯號召更多理念相近的盟友並肩同行,守護區域及全球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訪賓來臺展現對民主臺灣的堅定支持。並提到,去年7月IPAC在臺北舉辦年會,籌組歷來規模最大的跨國國會議員訪問團來臺,並通過「IPAC聯大第2758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協助臺灣反制中國的法律戰。也因為IPAC的正義之舉,英國、荷蘭、捷克等國國會以及歐洲議會,相繼通過相關友臺的決議或動議,並有多國行政部門就此公開表達力挺臺灣的立場,很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國家群起響應。 總統感謝IPAC今年以來持續以具體行動支持臺灣,包括關切4月中國環臺軍演,譴責中國去年3月策劃撞擊蕭副總統當選人訪問捷克期間的座車,以及在丹麥「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期間辦理活動與臺灣高階訪團互動交流。 總統指出,近年來中國對臺灣及周邊國家的文攻武嚇不斷,嚴重影響區域的和平穩定。面對中國、俄羅斯等威權國家持續合流,民主國家唯有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共同守護和平、民主和自由。 總統表示,未來臺灣將持續提升國防實力,並與民主夥伴加強合作,共同發揮嚇阻力量。臺灣明年度的國防預算比照北約標準將占GDP3.32%,目標在2030年前達到GDP5%,以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也為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持續做出貢獻。 總統進一步表示,臺灣也會在能源、AI高科技產業等領域跟其他民主國家攜手打造更有韌性的產業結構及民主供應鏈,展現更強大的團結力,讓彼此的經濟更繁榮、民主更鞏固。期盼未來IPAC能透過跨國議會網絡串聯,號召更多理念相近的盟友並肩同行,守護區域及全球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隨後,IPAC共同主席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下議員致詞時首先感謝賴總統撥冗接見。並表示,此行訪臺收穫良多,有助於IPAC規劃未來一年的發展方針。 史密斯共同主席指出,IPAC聯盟將於今年11月於比利時舉行更大規模的年會,探討當前日益嚴峻的挑戰。尤其烏克蘭情勢更為明顯的例證;俄羅斯對烏克蘭野蠻入侵,包括伊朗、北韓及中國都支持俄羅斯的行動,這象徵威權國家集結的趨勢,不僅對許多領域造成影響,亦影響臺灣未來的處境。因此,IPAC致力於喚起各國政府一同關注此議題,並阻止威權國家採取類似行動。 史密斯共同主席表示,IPAC有來自全球53個會員國的跨黨派議員,無論是左派或右派政黨,均團結一致,共同面對中國專制政權所帶來的威脅。也希望所有熱愛自由的國家都能攜手合作,正視目前自由民主所受到的挑戰,並保護臺灣的自由與民主。 訪賓一行尚包括波蘭前外交部長芙緹嘉(Anna Fotyga)、瑞典國會議員博特森(Magnus Berntsson)、IPAC創辦人兼執行主任裴倫德(Luke de Pulford),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6日
副總統出席IPAC晚宴 盼與國際夥伴並肩守護民主、自由與和平
蕭美琴副總統今(26)日晚間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晚宴」,感謝IPAC基於民主、自由等共享價值,選擇與臺灣站在一起,共同捍衛自由與和平。並表示,民主得來不易,臺灣將持續守護與維持前人辛苦爭取來的成果,並與國際夥伴並肩捍衛彼此珍視的價值。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首先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歡迎IPAC訪團成員來訪,並感謝訪團在此重要時刻遠道而來,展現對臺灣堅定不移的支持,也向世界民主國家及熱愛自由的人民傳達強而有力的團結訊息。 副總統指出,IPAC長期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近年來也在對抗中國惡意影響、支持臺灣民主蓬勃發展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面對臺灣所面臨的各項灰色地帶侵擾、軍事脅迫、恐嚇及認知戰威脅等,聯盟成員始終以清晰且堅定的立場,對威權政體所帶來的挑戰發聲。這對臺灣而言是極為珍貴的鼓舞,協助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與嚴峻挑戰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持續穩步前行。 副總統感謝IPAC成員選擇和臺灣站在一起,共同捍衛自由與和平。大家的支持不僅反映正義和道德信念,還有我們追求全球繁榮和穩定的共同利益與民主價值等共同信念。臺灣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我們深知自身責任,將持續與國際夥伴並肩捍衛彼此珍視的價值。 副總統提到,這不只是臺灣與國際夥伴的團結,也是臺灣內部的團結。感謝許多臺灣人民,秉持著與IPAC共同的價值觀,共同推動IPAC所追求的目標和使命。正因為大家的付出,讓臺灣的民主不斷發展茁壯。臺灣的民主,是許多國際社會成員,包括IPAC選擇支持我們的關鍵原因之一。 副總統說,最近常聽到很多人說,當臺灣人真的不容易,民主之路充滿艱辛與坎坷,讓每個人都傷痕累累並深感挫折。事實上,這真的非常困難。臺灣不僅400年來歷史都是如此,在國際社會中也被霸凌、脅迫、威脅和邊緣化,甚至被孤立。但這些都沒有讓我們退縮,也無法動搖我們對自由與民主的追求,再怎麼辛苦,我們仍以身為臺灣人及對臺灣過往的成就為傲,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副總統強調,臺灣的民主得來不易,因此我們從不把自由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知道,必須不斷努力去守護與捍衛那些前人辛苦爭取來的成果,這是我們至今仍在努力保護與捍衛的價值。 副總統感謝關注臺灣民主自由、和平、安全和繁榮的議員,以及許多與臺灣站在一起的國際友人。去年IPAC在臺灣舉辦跨黨派、跨國議員人數最多的聚會,來自超過20個國家、近50位國會議員齊聚在臺灣,展現與臺灣人民站在一起,堅定支持民主的力量。 副總統表示,儘管在民主的道路上有許多挫折,但是我們沒有放棄的權利,因為我們是臺灣人。國際友人的支持讓臺灣更加強大也更有自信,期盼大家共同努力,持續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 包括「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訪團團長英國下議院議員史密斯爵士(Iain Duncan Smith)、IPAC創辦人暨執行主任裴倫德(Luke de Pulford)、立法委員范雲、陳昭姿、Hello Taiwan執行長江明信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6日
總統出席亞洲動物保護大會 強調政府將持續精進動保政策 期許拓展動保領域國際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出席「2025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開幕典禮時表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政府持續致力於建構與推動動保政策及精進各項工作,期盼與民間共同努力,讓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也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政府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動保專家學者來到臺灣,分享動物保護的經驗,以及感謝臺灣所有關心動物權益的團體及夥伴們長期的貢獻。並指出,「亞洲動物保護大會」是亞太區動物保護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今年首度在臺舉辦,是臺灣對動物權益保障的新里程碑。除了感謝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也感謝「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臺灣動物與人學會」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努力爭取,促成今天的大會。 總統提到,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反省與跨越」,將深入探討遊蕩動物管理、動物經濟利用、動物科學應用、水生動物福利及動物展演等重要議題,讓我們從國際經驗中學習反思,並與世界分享臺灣的寶貴經驗。 總統表示,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在動物保護這條路上,無論是寵物、遊蕩動物或野生動物,都展現出愛人愛物的理念與智慧。期盼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打造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因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正是我們追求永續發展、建構美好社會的重要基石。 總統說,這些年來臺灣致力於動保政策的建構與推動。農業部於前年成立「動物保護司」,落實「One Health」的理念,也就是人類健康和動物健康相互依存,加強促進生態平衡與動物保護。在遊蕩動物管理方面,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持續與動保團體合作,推動人道捕捉絕育政策,以降低遊蕩動物的數量;在野生動物保護上,政府也和保育團體協力推動野生動物棲地復育,並積極打擊非法貿易。 總統也分享在擔任臺南市長期間,曾積極推動「零撲殺、零安樂死」的理念,這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現在臺灣也透過制定法律,期盼完整保護動物權益。此外,去年農業部也修正《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強化展演動物的福利與稽查制度。政府未來也會繼續努力,集結各方力量,精進各項動物保護工作。 總統說,身為總統應當以身作則,實踐動物保護與「領養不棄養」的理念。去年6月,曾在屏東縣動物之家領養「斑斑」,雖然牠因為意外而截肢,行走不便,但在細心照護下逐漸康復,展現出驚人的生命韌性與對世界的熱情。很高興能領養「斑斑」並成為家人、相互陪伴,相信真正的動物保護不僅是守護一隻動物的安全,更是守護整個物種與生態系的未來。 總統認為,應以科學為基礎、倫理為指標,深化並尊重不同意見的討論,設計出同時尊重個體生命與整體環境的保育策略,更要特別強化特有種的保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與萬物共存」的願景。 最後,總統感謝大家的共襄盛舉,動物保護不分國界,需要每一分力量。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做出更多貢獻,期望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努力建構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未來,並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農業部次長杜文珍、立法委員陳培瑜、鄭正鈐、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長吳宗憲、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林宗穎、亞洲動物保護聯盟理事長尼爾(Dave Neale)、執行長葛蘭特(Sarah Grant)及Sirjana Nijjar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5日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盼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接見「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肯定並感謝得獎人對臺灣農業長期付出與貢獻。並表示,政府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表示,「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選拔已邁入第49屆,恭喜所有得獎者從405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以及對臺灣農業長期的付出與貢獻。同時感謝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台灣農業交流協會秉持社會服務精神,透過公開透明評選,肯定各個不同領域專家,積極奉獻農業精神與價值。 總統提到,本屆10位得獎人雖來自農業不同領域,卻都有專業、創新與堅持的共同特質:在植物保護與作物育種領域守護農民的邱燕欣科長、鍾嘉綾教授;在動物防疫、畜牧創新方面表現傑出的邱明堂院長、程梅萍副所長;在加工加值、循環利用領域積極開創新局的江伯源特聘教授、何振隆組長;在智慧農業領域,創造豐碩成果的楊智凱組長;國際農業防線的守門人-葉文斌系主任;在地方與教育扎根,為農業播下希望種子的孫正華副研究員、彭克仲處長。因為所有得獎者的投入,不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也讓臺灣農業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優勢。 總統說,當前臺灣農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極端氣候肆虐、全球經貿秩序重組以及農民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在在都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才能一一克服。 總統接著說,面對美國新的關稅政策,政府已經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提供從生產到外銷等各種不同層面協助。不只要協助農漁經營者短期資金穩定,更要著眼於長期發展趨勢,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從根本來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讓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投入,而在座各位就是未來農業領航者。對於各位得獎者甫完成與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研討交流返國,不僅為臺灣農業拓展國際視野,也期許未來和政府一起攜手,助農民一臂之力,讓農產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並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感謝大家的付出。 訪賓一行由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總會長甄啓剛率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