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2年09月27日
出席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 副總統盼持續推動社宅政策 滿足全國租屋需求 讓社會更安定
副總統出席「2023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

賴清德副總統今(27)日上午出席「2023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感謝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協助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他期許在目前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動,藉由興建社宅、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3項政策,滿足全國的租屋需求,讓社會更加安定。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推動成果表揚活動」,首先代表總統感謝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們,這幾年來共同參與協助推動這項國家政策。

副總統指出,落實居住正義是總統上任後非常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提出社會住宅政策,包括興建及包租代管兩個面向。目前包租代管政策即將邁向第7年,累積媒合數超過8萬戶,其中存續中的租約有5萬9千戶左右,現在正以每季媒合約7千戶的速度持續成長,預計明年可望達到8萬戶之多。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包租代管政策,國家主要以「3稅減免、3費補助、3年服務」等措施,來支持、鼓勵房東共同參與。參與包租代管政策的房東,可以比自己招租房客享有更多優惠。他希望讓社會更多人知道這項政策,除了照顧到房客的租屋需求,也關注房東的權益。

副總統表示,在蔡總統的基礎上,未來他希望能持續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包括「興建社宅」的12萬戶新增13萬戶,達到25萬戶;「包租代管」的8萬戶新增17萬戶,達到25萬戶;「租金補貼」則從25萬戶增加到50萬戶。透過3項政策達到總數100萬戶的目標,滿足全國80幾萬戶的租屋需求,讓整個社會更加安定。

包括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7日
德穗安居社會住宅動土 副總統期盼落實「三贏」社會住宅計畫
蕭美琴副總統今(17)日上午出席「德穗安居社會住宅暨板橋監理站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協力落實三贏的社宅計畫,期盼工程能如期、如質完成,為地方帶來新的活力與夢想。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能來共同見證動土典禮,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協力,讓這項社宅計畫能在中和落地。並指出,現今社會住宅品質越來越好,青年如能抽中社宅,往往象徵人生第一個夢想得以實現,不論在工作或生活都將更加踏實。 副總統提到,政府推動「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有許多環節,需仰賴各界夥伴共同努力及促成,在推動均衡臺灣的概念下,使都會區、偏鄉乃至離島青年都能逐步實現居住夢想。並指出,這項社會住宅可以達到「三贏」,讓想要安居樂業的青年能找到安全宜居的住所、讓監理站獲得更好的辦公環境,也為地方社區帶來年輕人的活力,同時受惠於新增的托育、托嬰與長照等公共設施,使社區更完善。 副總統說,今天參與動土,能再次碰到金鏟子也是件大喜事。現在的鏟子具有好幾項意義,首先是最近花蓮有許多鏟子超人,象徵在人民遭受困境時,社會相互幫忙、彼此關懷,及用行動來付出愛心。第二,今日動土是一件喜事,也是新夢想的開始。第三,國家少子化危機相當嚴重,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產子」。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包含中央、地方政府、議員以及工程團隊的共同協力。並表示,今天高標準的耐震、消防及綠建築相信都是居住品質的新標竿,未來仍有許多需要繼續協調之處,期盼工程能如期、如質完成,為地方帶來新的活力與夢想,也祝福今日動工順利,讓未來入住的每一位青年及家庭都能幸福平安。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內政部部長劉世芳、立法委員蘇巧慧、張智倫、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及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3日
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 總統:持續加速推動社會住宅 落實居住正義、均衡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出席「臺南市南區『鯤鯓安居』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今天是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政府擴大社會投資,建立一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努力的人,都能獲得支持的社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並期盼大家攜手努力,共同落實「均衡臺灣」。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花敬群董事長簡報中央興辦社宅工程說明。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能回到臺南參加「鯤鯓安居」社宅的動土典禮,這也是中央直接興辦社宅的第100場動土典禮。「鯤鯓」就是臺南沿海的沙洲地形,今天動土的地方以前叫做「四鯤鯓」。社會住宅選擇蓋在此處,不只要照顧南區民眾,更要延續這樣的歷史,讓臺南優秀子弟及各地人才都有機會返鄉、移居這裡,一起建設臺南市,落實「均衡臺灣」的理念。 總統提到,上個月臺灣贏得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大家都很高興臺灣棒球有希望了;也很多人提到,臺灣的球員從不被看好到拿下冠軍。他認為,這是大家共同努力打拚的結果,因為每一個人在崗位上的努力,臺灣才能不斷地向前進。 總統認為,政府要做的就是擴大社會投資,建立一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努力的人,都能獲得支持的社會。因此,他上任後,政府持續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來落實居住正義,要讓「社會住宅」成為「國家希望工程」的重要力量。 總統指出,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的「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目標是用兩位總統、4任任期,共16年時間,來擴大興辦社會住宅、滿足臺灣社會的租屋需求,亦即預計在2032年,不論是直接興辦或是包租代管,加上蔡英文前總統已經推動的戶數,都要分別達到25萬戶,共計50萬戶,再加上租金補貼50萬戶,就是100萬戶。 總統說,現在由政府直接興辦的社會住宅,有將近4成住戶是18歲到40歲,讓年輕人可以好好打拚事業,不用擔心居住問題。另外也有4成5的住戶屬於經濟或社會弱勢。相信隨著社會住宅越來越多,政府可以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國人更大支持。 總統同時表示,今天是中央第100處社會住宅動土,未來也會繼續推動。他要特別感謝住都中心同仁的辛苦付出,在很多社會住宅中採用新式工法與綠色建材。像今天動土的「鯤鯓安居」預計採用鋁板模,就是可以循環使用的綠色建材;代表政府同時透過社宅,為永續的營建業立下標竿。 總統感謝內政部及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以及中央和地方民意代表的支持,讓工程得以順利進行。並強調,政府絕對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續加速推動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最後,他祝福「鯤鯓安居」社宅工程圓滿順利,也期盼大家攜手努力、共同落實「均衡臺灣」。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臺南市長黃偉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1月30日
高雄鳳山社會住宅動土 副總統:中央地方共同合作 提供民眾安身立命、追求幸福的居所
蕭美琴副總統今(30)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高雄市鳳山區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社會住宅政策是推動居住正義重要的一環。期盼中央、地方政府團隊及民意代表共同合作,讓每個世代都有安身立命、追求幸福與人生勝利的居所,也為地方帶來活力和希望,帶動國家整體均衡發展。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花敬群董事長簡報「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設計構想及工程規劃。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受邀見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動土活動。去年11月,她剛從美國回到臺灣,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讓下一代在臺灣安身立命,以及確保每個世代的居住正義,要實現這個希望與夢想,社會住宅顯得十分重要。 副總統指出,每個重要政策的推動,除了中央的宏觀戰略規劃及資源投入外,也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及執行,才能有快速的進程和亮眼的成果,這有賴於地方政府團隊及各級民意代表的共同努力。 副總統提到,「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興建,也同時考慮到公園、大眾交通工具等公共活動空間及設施,面面俱到。近年來,高雄不斷進步,市容也越來越美麗,相信能引領南臺灣,成為國家整體均衡發展的最佳動力,她要感謝所有參與的政府團隊和民間夥伴。 副總統表示,從蔡英文前總統開始,社會住宅政策一直是政府推動居住正義非常重要的一環。賴總統也提出「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從直接興建、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三大方向持續努力。在政策推動過程中,有賴立法委員們全力支持預算的審核,以及地方政府努力執行,達成政策推動的全國共識。 副總統指出,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除了堅固耐用,也希望建物符合綠建築及節能減碳的國際趨勢。期盼新造鎮計劃中的公共設施能符合讓居民住得安心、鄰里關係友善等高品質生活的期待。 副總統表示,今天是中央社會住宅第99處動土。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才能造就幸福。期盼未來入住「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青年或其他符合資格的民眾能在此安居,並放心邁向人生勝利的方向。最後,並祝福社會住宅興建案為鳳山區帶來更多活力、希望與勝利,大家一起加油。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林岱樺、邱議瑩、柯志恩、許智傑、賴瑞隆、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0月01日
總統參觀臺灣社會住宅展 了解近年住宅政策執行成果及未來社宅的生活面貌
蔡英文總統今(1)日上午前往松山文創園區參觀「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了解我國居住運動的演變,以及近年住宅政策執行成果。展覽以《我們+》作為主題,希望傳遞社宅不只是社宅,而是各個生活面向的總和,也是未來「可以這樣好生活!」的新選擇。 總統抵達後,由內政部次長暨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陪同導覽,分別參觀「我們+住宅」、「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規劃設計特色」、「租屋經驗分享」、「社宅的營運管理」、「喂喂!這裡是3490村」、「社宅的推動挑戰」等展區,也透過六都展示的社宅特色及國際社宅發展趨勢,感受未來社宅的生活面貌。 「《我們+》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展覽日期為9月23日至10月1日,由內政部、營建署、六大直轄市之地方政府,以及國家住都中心攜手相關企業共同舉辦。該展覽以倡議、實踐、趨勢以及生活為主題,讓民眾藉由展覽了解國家如何透過社宅回應未來社會趨勢,傳遞居住政策的核心價值。展覽也邀請六直轄市政府共同展出,並攜手相關企業,透過創意展品來回應循環經濟與高齡化議題,向大眾展示友善家居生活的實際應用與未來趨勢。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內政部長林右昌、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黃景茂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9月11日
視察國家住都中心 總統: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 努力發揮更大效果 讓公共支持體系更完整 照顧更多人
蔡英文總統今(11)日下午前往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視察,並與包租代管房東、房客交流。她表示,社會住宅政策從起步時的艱辛,到現在速度越來越快,期盼持續累積成果,並藉由租金補貼或社會住宅政策,讓社會的公共支持體系更完整,照顧到更多人。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努力發揮更大效果。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內政部次長暨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簡報住宅政策成果,以及包租代管業者、房東代表與房客代表的心得分享。 隨後,總統致詞時表示,社會住宅政策是她在2016年競選時非常重要的政策,執行起來挑戰性很高,許多國家實行的社會住宅政策,都是好幾十年累積的成果。在我們起步較慢,且有強烈住屋需求的情況下,如何加速實行,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談及社會住宅政策執行情形,總統提到,她從剛開始一個月來視察好幾次,到一個月一次,現在2-3個月視察一次。社宅政策從一開始執行時的艱辛,到現在已經進入軌道,速度越來越快。她希望速度可以再更快一些,期盼不論是包租代管或直接興建,都可以持續累積成果,讓民眾有租屋需求時,國家有一套機制來提供協助。 總統說,今天來國家住都中心,除了來督察內政部,更重要的是,她要感謝所有參與「包租代管社會住宅計畫」的國家住都中心與內政部同仁、公會,也感謝房東、房客們願意相信並體驗這項政策,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才能夠更深刻體會社宅政策背後隱含的精神。這讓我們受到鼓舞,也讓社會認知到這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政策,這項政策在社會的接受度越大,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總統提到,這段期間,政府也修訂了幾項法律,包括在2016年修訂《住宅法》,讓社會住宅的興辦,有更扎實的基礎。2017年,政府制定了「租賃專法」,發展包租代管的服務;在2018年,國家住都中心成立之後,更加積極落實社會住宅和公辦都更的政策。 總統指出,早期的法規建構,都是一步步到位,所以剛開始的速度確實很慢,許多法規必須經過立法院同意後,才有法律的基礎推動政策。此外,早期社宅政策仍以地方政府推動為主,但因量能有限,後續由中央接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總統說,除了包租代管與直接興建社會住宅,政府也推動租金補助。因為即便政府加速經營,但仍有不足,許多人希望能得到國家的協助,降低住屋負擔。近來,包括「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及「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等專案,都是要幫助有租屋和購屋需求的民眾。 總統表示,今年,租金補貼的申請目前超過44萬戶,預計將突破去年。無論是租金補貼或是社會住宅政策,都是希望讓整個社會的公共支持體系更加完整,照顧到更多人。 總統再次感謝房東代表,因為大家願意參加「包租代管社宅計畫」,政府才有更強大的力量,照顧更多有居住需求的家庭,也減輕年輕世代的居住壓力。她也感謝在場的房客代表,願意嘗試這項政策並分享經驗,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這項計畫。 總統提到,9月是大學開學季,過去幾個月以來,政府發放18到20歲的文化成年禮金,也推出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TPASS通勤月票。這降低了通勤族的通勤費用,讓他們可以選擇的居住範圍擴大,某種程度也是替都市減壓。加上前面提到的租金補貼,就是希望讓年輕學子能夠生活減壓,學習力增加。也希望讓社會新鮮人感受到政府的溫暖與照顧。 總統表示,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努力發揮更大的效果,也會推出各項友善年輕人的政策。也請現場房東及房客代表們踴躍發言,提供政府寶貴的建議。 包括內政部長林右昌、營建署長吳欣修、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桃園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貞君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