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1年09月03日
總統:18歲公民權的修憲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 向世界展現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決心
總統出席「今周刊第七屆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

蔡英文總統今(3)日下午出席「今周刊第七屆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以「未來公民行動+」為題,與學子們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總統提到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她認為修憲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並且向世界展現出我們追求民主、追求進步的決心,也希望同學們可以多多宣傳18歲公民權的意義及重要性。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連續第七年參加今周刊「高中生面對面」論壇,這是她每年都要做的功課,對她而言也是滿有挑戰性的工作,不知道同學們等一下報告或提問時會不會緊張,但她其實每次來都有點緊張。她相信每一年遇到的同學應該很少有重複。不過,她可以感受到,臺灣一屆又一屆的高中職學生,確實都相當有想法。

總統指出,有些同學透過專題研究、做簡報來表達想法,有些同學在網路上積極提出問題;也有一些同學,選擇組織社團、或是擔任志工,不論是哪一種,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公民素養養成,她非常肯定。

總統也現場調查在座同學有多少人還沒有滿18歲。她說,現場有幾位滿18歲,其他都尚未滿18歲,稍早梁永煌發行人致詞時也提到,今年11月26日除了舉行選舉外,還有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她認為,這項修憲複決案確實難能可貴,因為得到了所有臺灣政黨的支持。

總統接著說,大家都知道修憲的門檻非常高,必須在立法院有相當數額的立法委員支持才有可能,而18歲公民權的修憲案在立法院108個立委的支持下成案,確實難能可貴。可見不論朝野,對於未來世代、未來18歲的年輕人其實是抱持鼓勵,希望同學們一起承擔國家的責任。

總統談到,18歲的年輕人在現行法律之下,已經可以投公投、也可以考駕照,在刑法規定中也是成年人,而民法成年的年齡也下修到18歲,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生效。

總統認為,18歲的年輕人有完全的責任能力,能夠承擔國民的責任和義務,也應該要享有完整的公民權,一起來決定國家的未來。18歲公民權的修憲,就是要把公民參與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年齡,由現行的20歲降低到18歲,讓國民年滿18歲就可以擁有完整的公民權。

總統指出,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年輕人,也都是在18歲取得完整的公民權。就這一點來看,臺灣是有一點落後,應該要趕上。所以18歲公民權的修憲,也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並且向世界展現出我們追求民主、追求進步的決心。

總統提到,如同她稍早所講,現在已經得到朝野所有政黨的支持,下一波挑戰就是修憲的門檻非常高,必須要超過965萬張票。2020年她總統連任時也只拿到817萬張,雖然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票,但還是不足以讓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通過,所以965萬張變成是全民的考驗。

總統表示,現在18歲的同學有利害關係,所以一定要積極;其他未滿18歲的同學,未來也有利害關係,也是非常重要。她鼓勵大家,雖然這一次投票,還沒到年齡可以去投票,但是家裡一定有人有投票權,我們可以動員起來,請家人、朋友、親戚,只要有投票權都去投票。

總統認為,臺灣的民主已經發展到一個地步,很多的選舉不再只是選舉人,像是前一段時間的四大公投,就重大政策議題舉行全民投票的公投,這也是一種進步。她也希望下一次18歲的年輕人都可以加入,雖然現在可以公投,但是憲法上所規定的選舉、罷免、創制、複決這些權利,還是需要修憲才可以達到。

總統也提到,她相信這裡應該有很多網路上的高手,所以大家除了動員家裡的朋友、親戚之外,不論是在Facebook、Instagram、LINE或是巴哈姆特,還有年輕人使用的Meteor討論板,都可以多宣傳18歲公民權的意義。相信討論越豐富,臺灣離修憲過關的目標也就越近。

最後,總統說,她想請大家幫忙的事情都說完了,接下來就換同學們來表達意見。

隨後,總統聽取同學們所準備的「增進全民國防參與」、「高中生,邦交國寫信馬拉松!」、「文化數位轉型-好神祇有幸符」及「我眼中的臺灣」等簡報提案,並針對提案進行回應。

針對增進全民國防參與提案,總統認為,這個報告非常完整,高中生可以說出對於全民國防的想法,應該有相當的投入在整個實施發展及觀念,而臺灣社會對國防的觀念也持續地改變當中。稍早簡報裡提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想到戰爭就好像必須把槍砲拿出來打,其實在現在的戰爭,那都是後階段的事情;前階段一定是認知作戰,錯誤的訊息及文宣等來摧毀民心士氣。第二個階段則會進入灰色領域地帶,大家看到了這幾天無人機飛到金門,就是所謂的灰色領域;還有在海上,會看到很多中國漁船去包圍我們一些作業單位,這也是灰色地帶領域。所以,真正要到最後一個階段的軍事行動時,一定會先有很多這些現代戰爭的前置狀況。

總統指出,一個國家能否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國民自我防衛的意識。如果大家都有決心,也有這個意識,國家就撐得下去。如果沒有決心,有再先進的武器及所有設備,也打不贏戰爭,所以民心士氣是很重要的。認知作戰在資訊網路上是每一天在發生的事情。她相信,同學常常在網路上看很多新聞,了解很多事情的發展,也要自我訓練去辨識事情的真偽。當有假訊息或刻意製造扭曲的訊息出現時,都可以站出來澄清,甚至讓假訊息不要再傳遞。全民國防參與,不僅是當軍人而已,近來慈濟基金會訓練大家在災難時如何救災,也是全民國防的一部分,也就是在面臨戰爭的破壞時,我們有沒有能力做復原工作。

針對邦交國寫信馬拉松的提案,總統表示,不只是邦交國,很多國家雖然和我們沒有邦交關係,但往來非常密切。她相信日本國民看到我們寫的明信片,也會有相當的反應,所以不要限於英語系國家,對全世界友好的國家,都可以開始來做這件事情。政府在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時,有一項做法,希望高中可以和其他國家的高中形成一個夥伴關係,在稍早的簡報裡也有提到,比如課程共享或是進一步在各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之間,也希望同學們的英文可以更好,但更重要的,能夠透過合作關係結交更多朋友。

針對「文化數位轉型-好神祇有幸符」簡報提案,總統表示,她應該算是全臺灣拜廟最多的人之一。每次拜廟的時候,很多廟裡的主事人員、管理人員,還有志工、信徒,大家都一起來跟總統拜廟,聽總統演講。她有一個感覺,就是廟裡的人年紀都比較大,年輕人比較多出現的時候就是除夕夜、大年初一的時候,大家要去搶頭香,或在廟會有特別繞境的時候。例如白沙屯的繞境,就有一個現代的元素在裡面。白沙屯媽祖繞境時,沒有一定固定的路線,每天擲筊,決定下一段路程。祂的轎子還有一個名字叫粉紅超跑,有很多年輕人參與繞境的過程;臺中的鎮瀾宮也是一樣。

總統認為,要讓年輕人更有機會參與宗教文化活動,線上參與或用科技來參與,確實是一個好的主意,包括抽籤、祈福、點光明燈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她認為這一組同學的提案很有創意。

針對僑生同學們分享眼中的臺灣,總統說,雖然我們自己常常鬧成一團,互相批評,但是僑生朋友們可以體驗整個臺灣社會的好,給我們這麼高的評價,讓她心裡覺得滿溫暖的。臺灣好吃、好玩,但更重要的是,臺灣希望僑生們留下來,可以跟我們一起把臺灣做得更好。或許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學費可以低一點,薪水可以高一點。她非常珍惜僑生們來自海外,願意到臺灣來跟我們一起受教育。她希望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同學們除了可以得到專業的知識、融入臺灣的社會,更可以了解臺灣的文化與一切。她也請僑生們不要忘了,自己也是個資產,我們也想透過僑生們去了解他們來自的國家,比如說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在經濟與未來的發展上面,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一起來做,僑生們就是很重要的橋梁,也請僑生們一定要留下來。

總統也回應同學們的提問。談及108課綱議題,總統指出,108課綱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翻轉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生回答問題,由學生做老師的影子,變成是學生能夠主導他們自己要學習的東西,或能夠組織自己的學習歷程。因為社會變化非常的快,許多知識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找、去組織、去發現。

總統認為,現在學生取得知識的方式非常多,管道也相當多元,如果要先教好老師、老師再教學生,那樣的速度太慢了,因此學校需要輔導學生如何組織自己的學習歷程。但這畢竟是一個很大的變革,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執行上的問題,一方面是要改變家長跟學生們的想法,另方面,也有很多人因為不適應而產生抗拒的心理。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退縮,必須一再地討論與溝通,讓教育部針對過程所反應出的問題,進行制度的變革。此外,教育部也必須盡可能去縮小城鄉差距,讓這套新的教育制度與概念可以繼續做下去。總統說,我們必須要經過陣痛,只是希望這個陣痛期能夠短一點,然後快點結束,這是我們大家一起要做的功課。

針對目前疫情的控制,總統認為,疫情不是可以單獨去控管的,因為病毒一直在變異,在這過程中,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施打足夠的疫苗,有基本的防禦能力,但最重要的,對於應該遵守的一些指引,臺灣社會也反應出公民的素質,要戴口罩時,大家都戴口罩;要保持距離時,大家保持距離。當然我們熟悉的生活型態發生改變,不過臺灣社會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用科技補充了很多在生活型態上,因為人與人的接觸減少所產生的障礙,臺灣社會調整得不錯。

總統提到,在疫情期間,也建立了遠距教學及在家學習的情況。我們在下一個階段,希望強化學生的數位能力及英語能力,而遠距或線上教學與互動創造了一個機會。所以當一些挑戰發生時,也是培養另一種能力的時候。至於未來,她知道大家都希望國境趕快開放,防疫鬆綁,讓生活可以如常。其實臺灣的生活已經非常接近正常生活,只是還有一些限制。她希望在幾個方面,大家一起來做。第一,我們必須要把疫情控制住,所以每一個人疫苗還是要打。另外,也希望防疫指引逐步放寬,到一定程度時,邊境管制也會解除。政府採取的不是絕對清零,也不是像有一些國家是絕對放寬,而是以整體疫情的情況,朝放寬的方向來走。

有關同學詢及如何避免臺灣人才外流,總統指出,現在的情況其實是一直在改善。以前在她那個年代、或是再晚一點的年代,大家都要出國去念書。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留在國內,因為國內的教育水準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工作機會及整體社會與經濟發展也有提升。事實上,現在全臺灣大家都引以為豪的半導體產業是領先全球的,有很多從業人員其實是臺灣本土所教育出來的,也有很多從國外回來。

總統提到,很多國外留學生都想回來,希望能在臺灣有機會。這幾年臺灣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也讓世界發現臺灣的經濟發展潛能。比如說,國際評等機構也評論臺灣的研發能力及投入的人力素質非常強。因此,她相信,臺灣的社會已經開始產生吸力,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她憶及曾在臺南看到有一組外國人在受訓,他們就是被台積電帶進來訓練,將來要回台積電的美國廠工作。換句話說,現在有很多人才的訓練反而是在臺灣進行。

總統指出,很多的臺灣人才,現在選擇留在臺灣接受教育,或許有一段時間出去進修,但是基本上以臺灣做為就業的地方。我們這幾年的經濟跟社會發展結果,創造了很多的機會,很多在國外的人才也陸續回來受聘就業或創業。尤其是在研發領域的創業非常多,因此我們會持續把在國外的人才引進回來。

總統提到,理工科的人才在臺灣的條件比其他的地方都好,但是在金融領域,我們還有很多人才在國外的金融機構也想回來。這部分我們的金融機構跟金融產業要再加油。

有關同學詢問轉型正義議題,總統認為,臺灣能夠走到今天,其實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犧牲了青春或者更好的生活,就是要成就臺灣,讓臺灣從威權時代走出來,進入到民主的時代。只有在民主時代,社會發展的基礎才會更穩固,經濟發展也會在民主的機制下更公平、更透明,經濟發展也能更穩定。

總統談到,雖然每次選舉,政黨或候選人之間會相互攻擊等,但這只是一個過程。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社會大眾,大家能夠辨別、理智地面對很多社會不同的看法,並且能夠去思辨是否正確,不會因為是屬於不同陣營的人,而有所影響。

總統指出,轉型正義最重要的責任,在於我們要傾全力建構一個更堅韌的民主機制。民主機制是臺灣生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她認為民主不是只有選舉,民主在於能夠去辨識很多在周邊發生的事情以及言論,讓我們可以思辨,並且做理性的決定。

總統說,到現在為止,臺灣社會還一直在演進並且進步當中。雖然看似吵吵鬧鬧,但是在吵吵鬧鬧之中,臺灣還是穩定地往前走,她覺得是很好的,並且必須要大家一起參與。她也提到,事實上總統常常挨罵,每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都經常被批評,換句話說,在民主社會中沒有所謂的訴諸權威,每一個人自己的辨識能力才是權威。

對於如何增加公民的思辨能力提問。總統認為,學校可以教哲學及很多事情,但是自己要時時刻刻有一個辯論的準備,準備挑戰別人的講法。有問題就提出來,有質疑就講出來,必須透過和別人的討論及辯論,讓頭腦能夠思辨問題。她也常常會找幕僚辯論,因為怕自己的思考不完整,整個過程邏輯可能發生錯誤,也可能資訊錯誤,必須從辯論過程中,找出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在得到正確答案之前,不是別人說正確就是正確,自己要去檢驗它。

有關同學詢及廢死及社會安全網議題,總統認為,廢死確實是一個理性與價值的問題,更是一個情感的問題,某種程度,也有情緒的問題。比如說,是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權」?這個問題之所以在臺灣社會引起這麼大的討論,就是因為每一個人切入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在廢死這條路上會有這麼大的爭議,是因為社會上有很多人心裡還是不安,希望透過死刑來阻卻這些犯罪,尤其是那種社會難以接受、很殘酷的犯罪行為。

總統說,問題在於整個社會有沒有信心,相信國家的制度能夠提供足夠的安全,而不需要依賴非常嚴厲的刑法來嚇阻犯罪。因此,這種對國家制度的安心與自信心的建構就變得很重要。例如犯罪偵查的系統是不是有效,能否管制住社會裡可能產生的風險?甚至於有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當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社會安全網可以把他接起來。

總統提到,整體國民信心的建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政府也持續在努力。首先,我們要有強而有力的治安機制。在行政院長的主導下,對整體治安有經常性的檢討 。第二,是社會安全網。我們看到社會裡很多殘酷的犯罪行為,其實犯罪人的精神狀態都有一些問題,以至於當我們面臨有精神狀態的人,做了非常殘忍的犯罪行為時,社會要怎麼給予評價?

總統說,我們的社會可不可以在最早的時候找到有精神性疾病的人,照顧他、防止他犯罪,這就是針對精神性疾病的人的風險管控。我們這幾年也開始針對有精神性或潛在型精神性的患者,建構如何去照顧、發掘、防止他們去做激烈的行為。另外,有一種是家庭性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人有沒有因為家庭或社會背景的問題而有潛在的犯罪可能。所以必須有大量的社工進入社區去掌握這一些人,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幫他們一把,不要讓他們一直往下掉下去。因此,政府正在執行計畫,把社工的量能擴增一倍,讓社工可以真正走進社區,去掌握社區裡的風險。

總統提到,我們曾經做過調查,大學社工系的畢業生,很少比例的人真正最後成為社工。換句話說,我們某種程度浪費了這些大學教育。所以政府現在在改變制度,把資源集中,讓社工可以真正做社工的工作,而且待遇也必須符合一定的水準,讓社工可以替我們把社會安全網撐起來,「他們是最重要的人」。

最後,總統也與同學們一起合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包括教育部長潘文忠、文化部長李永得、原民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僑委會副委員長呂元榮、《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0日
副總統接見盲人棒球隊 盼落實推動運動平權政策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Taiwan Home Run台灣盲人棒球隊」時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熱情與拚勁。期盼共同努力,讓盲人棒球運動持續發展,每位喜愛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參與。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台灣非視覺運動文化發展協會」邱文昇理事長、台灣紅不讓盲人棒球隊宋展宇領隊及所有選手、教練和志工夥伴。並提到,十幾年前曾參與紅不讓盲人棒球的活動及比賽,深受感動也由衷敬佩,當時還獲得一顆可以發出聲音的盲人棒球(Beep Ball)。 副總統指出,臺灣國人都非常喜愛棒球,政府也持續提倡,希望讓不同身心狀況、熱愛運動的民眾都有參與機會。因此,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參與體育的熱情與拚勁,也同時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副總統表示,無論結果如何,相信每次的拚搏都是累積實力的過程與經驗,也是學習的機會。期盼臺灣所有的盲人棒球活動都能在大家的協助下持續發展,讓每位愛好棒球和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能參與。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9日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 期許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三大領域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本(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林致源校長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並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5日
副總統出席防災教育活動 期許做好準備面對突發風險 展現韌性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守護臺灣探險記-Child Safety We Care」暨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時表示,防災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與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感謝多年來各相關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的投入,讓防災觀念深耕基層,並透過相關訓練,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與防災、減災的專業知能。期許大家做好準備,以面對各類突發風險,並在需要時伸出援手,展現具有韌性的力量。 副總統指出,臺灣是座美麗的寶島,但也同時受到極端氣候變化影響,以及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碰撞釋放的地震壓力,包括近期丹娜絲颱風對南部地區造成的傷害,以及早年921地震、八八風災、花蓮地震、臺南地震等天然災害,都對臺灣人民生命與居家安全帶來衝擊。因此,防災教育不是選擇題,而是維護國家安全及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很高興今天的活動過去也在不同縣市輪流舉辦,讓更多小朋友認識生活中潛在的風險。 副總統感謝長期參與防災工作的政府機關夥伴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協力,透過教育及防災訓練深耕基層,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讓防災、減災專業更為精進。並提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建構屬於自己的韌性架構,臺灣也從芬蘭、法國、瑞典等國學到許多寶貴經驗,並透過國際交流學習及分享臺灣經驗。 副總統說,今日特展結合科技、傳統知識、文化及在地經驗,以探險記為主題分享生活中會面臨的各類風險。期盼大家有更好、更周全的準備,才能有更大的信心面對各類突發風險,甚至有能力幫助他人。 副總統認為,臺灣的互助精神是世界模範,過去多年來,臺灣除了對內互助,也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因此當臺灣需要幫忙時,也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愛,這樣的互助精神在防災、減災過程中展現出韌性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會場攤位,了解防災教育推廣的相關資訊與體驗活動。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內政部次長馬士元、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Gibson)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31日
總統肯定世大運代表團勇奪佳績為國爭光 盼以運動壯大臺灣 強化臺灣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
賴清德總統今(31)日上午接見「2025年第32屆萊茵魯爾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代表團」選手、教練及隊職員,肯定本屆世大運代表團奪得5金、13銀、7銅,獎牌榜名列世界第9,也感謝全體後勤團隊的支援,讓選手能全心投入比賽,為國爭光。並強調,政府要以運動壯大臺灣,「運動部」將在今年9月9日「國民體育日」掛牌成立,是推動國家體育運動政策轉型與升級的關鍵引擎,盼運動成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並強化臺灣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世大運代表團在本屆一共奪得5金、13銀、7銅,獎牌榜名列世界第9,精采表現,值得肯定。並感謝代表團在國際舞台上,努力為國爭光,以及感謝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教育部體育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在組團和參賽期間的行政支援,讓計畫順利圓滿。另也祝福沙灘排球選手陳安庭的膝蓋受傷早日康復。 總統提到,本屆世大運我國許多選手創下重要紀錄,例如跆拳道品勢女子團體項目的楊長螢、郭彥妤、陳歆雅,開張取得我國首面金牌,也是跆拳道品勢女子團體項目隊史上首金。桌球男子團體項目的高承睿、馮翊新、黃彥誠、張秉丞,斬獲世大運男團首金,以3比2讓從未丟冠的中國7連霸夢碎,奪得歷史性首金,也是項目史上第2個冠軍國家,表現亮眼。射箭選手湯智鈞在射箭男子個人反曲弓項目最後一箭決勝負,以完美的10分擊敗中國隊,讓臺灣拿下這屆第3面金牌,也是睽違20年再獲男單金牌。 總統接著說,這屆羽球一共斬獲2金、3銀、1銅。在羽球混合雙打共有吳軒毅與楊筑云、陳政寬與許尹鏸、林煜傑與鄭宇倢三組,在這次世大運首度獲得羽球混合雙打的包牌金銀銅,創造歷史。男子單打丁彥宸面對中國隊更是一局未失,拿下男子單打金牌,非常難得。 總統也提到,田徑傅兆玄、游泳王冠閎、跆拳道對打黃映瑄,連續2屆獲得銀牌,非常不容易。在場每一位選手都是全力以赴,希望實現自我目標也為國爭光,相信國人都會給予大家熱烈掌聲。 總統指出,這屆世大運為了讓選手沒有後顧之憂,政府比照巴黎奧運服務選手的精神,首度增設中繼站,設立膳食公寓、物理治療以及體能訓練站,提供後勤支援服務,讓選手可以全心投入比賽。另外,這次賽會期間中國仍然多次打壓我國代表團,包括要求撤下中繼站懸掛的國旗、試圖搶奪教育部頒發給選手的賀電。感謝教育部體育署鄭世忠署長在世大運現場坐鎮,並與駐德國謝志偉大使協同大專體總,分別與德方政府部門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交涉得宜,讓賀電頒發以及國旗懸掛都能順利完成,維護選手權益及國家尊嚴。 總統強調,政府要以運動壯大臺灣。「運動部」將在今年9月9日「國民體育日」掛牌成立,未來「運動部」將是推動國家體育運動政策轉型與升級的關鍵引擎,讓運動成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並強化臺灣在國際體壇的競爭力。 總統請選手們汲取本次經驗,充分休息,為接下來的名古屋亞運會等國際賽事做好準備,繼續挑戰世界。並再次感謝教練、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運動科學研究人員等支援人員的默默付出,作選手們最堅實的後盾。期盼未來繼續一起努力,讓臺灣在國際賽場持續閃耀。 訪賓一行由代表團團長、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長王淑音率領,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及體育署署長鄭世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25日
總統接見全國科展得獎師生 期勉保持熱情精進學習 展現臺灣未來世代的科技創新能力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接見「中華民國第6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第一名作品師生,期許同學們勿忘初衷,保持對科學的熱情,讓世界看見臺灣未來世代的科技創新能力。並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優質科學教育,吸引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行列,讓臺灣科學教育及發展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在各領域、各組別獲得第一名的師生。並讚許各獲獎者,從學校科展、地方科展再到全國科展一路過關斬將,從1萬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不僅為校爭光,也讓世界看見臺灣未來世代的科技創新能力。並表示,獲獎同學能有如此優秀表現,除具備旺盛的好奇心、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也要感謝指導老師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辛勤指導與付出。 總統同時也感謝評審團的專業審查,不僅選出最優秀作品,且提供後續研究建議,讓獲獎師生未來能進行更深入研究,對臺灣科學發展貢獻良多;以及感謝贊助單位長期支持,提供獲獎學生及學校更多研究資源,才能無後顧之憂,積極展現科學長才和成果。 總統認為,科學是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一把鑰匙,誰能掌握這把鑰匙,誰就能主導未來。當前臺灣之所以擁有卓越的科技產業和創新能力,並成為全球半導體和人工智慧重鎮,都是長期不斷累積做好科學教育扎根工作的成果。 總統表示,面對未來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地緣政治變動等各項挑戰,政府除繼續致力於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也將持續推動優質科學教育,透過各種升學獎勵、科學教育推廣等政策,吸引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行列,讓臺灣科學教育及發展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總統說,獲獎同學都是全國青少年科學研究佼佼者,也是臺灣未來最具潛力科學家,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勿忘初衷,保持對科學的熱情精進學習,讓世界因此變得更好、更美麗。最後並感謝教育部的長期支持、以及主辦單位科教館與新竹市政府的投入,讓今年科學展覽活動圓滿成功。 訪賓一行包括評審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士鍾邦柱、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林沛練、國立臺灣大學教授劉雅瑄,以及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劉火欽等,由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5日
TEST
測試用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