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1年09月03日
總統:18歲公民權的修憲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 向世界展現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決心
總統出席「今周刊第七屆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

蔡英文總統今(3)日下午出席「今周刊第七屆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以「未來公民行動+」為題,與學子們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總統提到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她認為修憲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並且向世界展現出我們追求民主、追求進步的決心,也希望同學們可以多多宣傳18歲公民權的意義及重要性。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連續第七年參加今周刊「高中生面對面」論壇,這是她每年都要做的功課,對她而言也是滿有挑戰性的工作,不知道同學們等一下報告或提問時會不會緊張,但她其實每次來都有點緊張。她相信每一年遇到的同學應該很少有重複。不過,她可以感受到,臺灣一屆又一屆的高中職學生,確實都相當有想法。

總統指出,有些同學透過專題研究、做簡報來表達想法,有些同學在網路上積極提出問題;也有一些同學,選擇組織社團、或是擔任志工,不論是哪一種,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公民素養養成,她非常肯定。

總統也現場調查在座同學有多少人還沒有滿18歲。她說,現場有幾位滿18歲,其他都尚未滿18歲,稍早梁永煌發行人致詞時也提到,今年11月26日除了舉行選舉外,還有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她認為,這項修憲複決案確實難能可貴,因為得到了所有臺灣政黨的支持。

總統接著說,大家都知道修憲的門檻非常高,必須在立法院有相當數額的立法委員支持才有可能,而18歲公民權的修憲案在立法院108個立委的支持下成案,確實難能可貴。可見不論朝野,對於未來世代、未來18歲的年輕人其實是抱持鼓勵,希望同學們一起承擔國家的責任。

總統談到,18歲的年輕人在現行法律之下,已經可以投公投、也可以考駕照,在刑法規定中也是成年人,而民法成年的年齡也下修到18歲,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生效。

總統認為,18歲的年輕人有完全的責任能力,能夠承擔國民的責任和義務,也應該要享有完整的公民權,一起來決定國家的未來。18歲公民權的修憲,就是要把公民參與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年齡,由現行的20歲降低到18歲,讓國民年滿18歲就可以擁有完整的公民權。

總統指出,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年輕人,也都是在18歲取得完整的公民權。就這一點來看,臺灣是有一點落後,應該要趕上。所以18歲公民權的修憲,也是為了讓臺灣民主繼續深化,並且向世界展現出我們追求民主、追求進步的決心。

總統提到,如同她稍早所講,現在已經得到朝野所有政黨的支持,下一波挑戰就是修憲的門檻非常高,必須要超過965萬張票。2020年她總統連任時也只拿到817萬張,雖然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票,但還是不足以讓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通過,所以965萬張變成是全民的考驗。

總統表示,現在18歲的同學有利害關係,所以一定要積極;其他未滿18歲的同學,未來也有利害關係,也是非常重要。她鼓勵大家,雖然這一次投票,還沒到年齡可以去投票,但是家裡一定有人有投票權,我們可以動員起來,請家人、朋友、親戚,只要有投票權都去投票。

總統認為,臺灣的民主已經發展到一個地步,很多的選舉不再只是選舉人,像是前一段時間的四大公投,就重大政策議題舉行全民投票的公投,這也是一種進步。她也希望下一次18歲的年輕人都可以加入,雖然現在可以公投,但是憲法上所規定的選舉、罷免、創制、複決這些權利,還是需要修憲才可以達到。

總統也提到,她相信這裡應該有很多網路上的高手,所以大家除了動員家裡的朋友、親戚之外,不論是在Facebook、Instagram、LINE或是巴哈姆特,還有年輕人使用的Meteor討論板,都可以多宣傳18歲公民權的意義。相信討論越豐富,臺灣離修憲過關的目標也就越近。

最後,總統說,她想請大家幫忙的事情都說完了,接下來就換同學們來表達意見。

隨後,總統聽取同學們所準備的「增進全民國防參與」、「高中生,邦交國寫信馬拉松!」、「文化數位轉型-好神祇有幸符」及「我眼中的臺灣」等簡報提案,並針對提案進行回應。

針對增進全民國防參與提案,總統認為,這個報告非常完整,高中生可以說出對於全民國防的想法,應該有相當的投入在整個實施發展及觀念,而臺灣社會對國防的觀念也持續地改變當中。稍早簡報裡提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想到戰爭就好像必須把槍砲拿出來打,其實在現在的戰爭,那都是後階段的事情;前階段一定是認知作戰,錯誤的訊息及文宣等來摧毀民心士氣。第二個階段則會進入灰色領域地帶,大家看到了這幾天無人機飛到金門,就是所謂的灰色領域;還有在海上,會看到很多中國漁船去包圍我們一些作業單位,這也是灰色地帶領域。所以,真正要到最後一個階段的軍事行動時,一定會先有很多這些現代戰爭的前置狀況。

總統指出,一個國家能否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國民自我防衛的意識。如果大家都有決心,也有這個意識,國家就撐得下去。如果沒有決心,有再先進的武器及所有設備,也打不贏戰爭,所以民心士氣是很重要的。認知作戰在資訊網路上是每一天在發生的事情。她相信,同學常常在網路上看很多新聞,了解很多事情的發展,也要自我訓練去辨識事情的真偽。當有假訊息或刻意製造扭曲的訊息出現時,都可以站出來澄清,甚至讓假訊息不要再傳遞。全民國防參與,不僅是當軍人而已,近來慈濟基金會訓練大家在災難時如何救災,也是全民國防的一部分,也就是在面臨戰爭的破壞時,我們有沒有能力做復原工作。

針對邦交國寫信馬拉松的提案,總統表示,不只是邦交國,很多國家雖然和我們沒有邦交關係,但往來非常密切。她相信日本國民看到我們寫的明信片,也會有相當的反應,所以不要限於英語系國家,對全世界友好的國家,都可以開始來做這件事情。政府在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時,有一項做法,希望高中可以和其他國家的高中形成一個夥伴關係,在稍早的簡報裡也有提到,比如課程共享或是進一步在各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之間,也希望同學們的英文可以更好,但更重要的,能夠透過合作關係結交更多朋友。

針對「文化數位轉型-好神祇有幸符」簡報提案,總統表示,她應該算是全臺灣拜廟最多的人之一。每次拜廟的時候,很多廟裡的主事人員、管理人員,還有志工、信徒,大家都一起來跟總統拜廟,聽總統演講。她有一個感覺,就是廟裡的人年紀都比較大,年輕人比較多出現的時候就是除夕夜、大年初一的時候,大家要去搶頭香,或在廟會有特別繞境的時候。例如白沙屯的繞境,就有一個現代的元素在裡面。白沙屯媽祖繞境時,沒有一定固定的路線,每天擲筊,決定下一段路程。祂的轎子還有一個名字叫粉紅超跑,有很多年輕人參與繞境的過程;臺中的鎮瀾宮也是一樣。

總統認為,要讓年輕人更有機會參與宗教文化活動,線上參與或用科技來參與,確實是一個好的主意,包括抽籤、祈福、點光明燈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她認為這一組同學的提案很有創意。

針對僑生同學們分享眼中的臺灣,總統說,雖然我們自己常常鬧成一團,互相批評,但是僑生朋友們可以體驗整個臺灣社會的好,給我們這麼高的評價,讓她心裡覺得滿溫暖的。臺灣好吃、好玩,但更重要的是,臺灣希望僑生們留下來,可以跟我們一起把臺灣做得更好。或許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學費可以低一點,薪水可以高一點。她非常珍惜僑生們來自海外,願意到臺灣來跟我們一起受教育。她希望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同學們除了可以得到專業的知識、融入臺灣的社會,更可以了解臺灣的文化與一切。她也請僑生們不要忘了,自己也是個資產,我們也想透過僑生們去了解他們來自的國家,比如說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在經濟與未來的發展上面,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一起來做,僑生們就是很重要的橋梁,也請僑生們一定要留下來。

總統也回應同學們的提問。談及108課綱議題,總統指出,108課綱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翻轉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生回答問題,由學生做老師的影子,變成是學生能夠主導他們自己要學習的東西,或能夠組織自己的學習歷程。因為社會變化非常的快,許多知識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找、去組織、去發現。

總統認為,現在學生取得知識的方式非常多,管道也相當多元,如果要先教好老師、老師再教學生,那樣的速度太慢了,因此學校需要輔導學生如何組織自己的學習歷程。但這畢竟是一個很大的變革,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執行上的問題,一方面是要改變家長跟學生們的想法,另方面,也有很多人因為不適應而產生抗拒的心理。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退縮,必須一再地討論與溝通,讓教育部針對過程所反應出的問題,進行制度的變革。此外,教育部也必須盡可能去縮小城鄉差距,讓這套新的教育制度與概念可以繼續做下去。總統說,我們必須要經過陣痛,只是希望這個陣痛期能夠短一點,然後快點結束,這是我們大家一起要做的功課。

針對目前疫情的控制,總統認為,疫情不是可以單獨去控管的,因為病毒一直在變異,在這過程中,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施打足夠的疫苗,有基本的防禦能力,但最重要的,對於應該遵守的一些指引,臺灣社會也反應出公民的素質,要戴口罩時,大家都戴口罩;要保持距離時,大家保持距離。當然我們熟悉的生活型態發生改變,不過臺灣社會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用科技補充了很多在生活型態上,因為人與人的接觸減少所產生的障礙,臺灣社會調整得不錯。

總統提到,在疫情期間,也建立了遠距教學及在家學習的情況。我們在下一個階段,希望強化學生的數位能力及英語能力,而遠距或線上教學與互動創造了一個機會。所以當一些挑戰發生時,也是培養另一種能力的時候。至於未來,她知道大家都希望國境趕快開放,防疫鬆綁,讓生活可以如常。其實臺灣的生活已經非常接近正常生活,只是還有一些限制。她希望在幾個方面,大家一起來做。第一,我們必須要把疫情控制住,所以每一個人疫苗還是要打。另外,也希望防疫指引逐步放寬,到一定程度時,邊境管制也會解除。政府採取的不是絕對清零,也不是像有一些國家是絕對放寬,而是以整體疫情的情況,朝放寬的方向來走。

有關同學詢及如何避免臺灣人才外流,總統指出,現在的情況其實是一直在改善。以前在她那個年代、或是再晚一點的年代,大家都要出國去念書。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留在國內,因為國內的教育水準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工作機會及整體社會與經濟發展也有提升。事實上,現在全臺灣大家都引以為豪的半導體產業是領先全球的,有很多從業人員其實是臺灣本土所教育出來的,也有很多從國外回來。

總統提到,很多國外留學生都想回來,希望能在臺灣有機會。這幾年臺灣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也讓世界發現臺灣的經濟發展潛能。比如說,國際評等機構也評論臺灣的研發能力及投入的人力素質非常強。因此,她相信,臺灣的社會已經開始產生吸力,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她憶及曾在臺南看到有一組外國人在受訓,他們就是被台積電帶進來訓練,將來要回台積電的美國廠工作。換句話說,現在有很多人才的訓練反而是在臺灣進行。

總統指出,很多的臺灣人才,現在選擇留在臺灣接受教育,或許有一段時間出去進修,但是基本上以臺灣做為就業的地方。我們這幾年的經濟跟社會發展結果,創造了很多的機會,很多在國外的人才也陸續回來受聘就業或創業。尤其是在研發領域的創業非常多,因此我們會持續把在國外的人才引進回來。

總統提到,理工科的人才在臺灣的條件比其他的地方都好,但是在金融領域,我們還有很多人才在國外的金融機構也想回來。這部分我們的金融機構跟金融產業要再加油。

有關同學詢問轉型正義議題,總統認為,臺灣能夠走到今天,其實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犧牲了青春或者更好的生活,就是要成就臺灣,讓臺灣從威權時代走出來,進入到民主的時代。只有在民主時代,社會發展的基礎才會更穩固,經濟發展也會在民主的機制下更公平、更透明,經濟發展也能更穩定。

總統談到,雖然每次選舉,政黨或候選人之間會相互攻擊等,但這只是一個過程。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社會大眾,大家能夠辨別、理智地面對很多社會不同的看法,並且能夠去思辨是否正確,不會因為是屬於不同陣營的人,而有所影響。

總統指出,轉型正義最重要的責任,在於我們要傾全力建構一個更堅韌的民主機制。民主機制是臺灣生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她認為民主不是只有選舉,民主在於能夠去辨識很多在周邊發生的事情以及言論,讓我們可以思辨,並且做理性的決定。

總統說,到現在為止,臺灣社會還一直在演進並且進步當中。雖然看似吵吵鬧鬧,但是在吵吵鬧鬧之中,臺灣還是穩定地往前走,她覺得是很好的,並且必須要大家一起參與。她也提到,事實上總統常常挨罵,每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都經常被批評,換句話說,在民主社會中沒有所謂的訴諸權威,每一個人自己的辨識能力才是權威。

對於如何增加公民的思辨能力提問。總統認為,學校可以教哲學及很多事情,但是自己要時時刻刻有一個辯論的準備,準備挑戰別人的講法。有問題就提出來,有質疑就講出來,必須透過和別人的討論及辯論,讓頭腦能夠思辨問題。她也常常會找幕僚辯論,因為怕自己的思考不完整,整個過程邏輯可能發生錯誤,也可能資訊錯誤,必須從辯論過程中,找出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在得到正確答案之前,不是別人說正確就是正確,自己要去檢驗它。

有關同學詢及廢死及社會安全網議題,總統認為,廢死確實是一個理性與價值的問題,更是一個情感的問題,某種程度,也有情緒的問題。比如說,是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待「人權」?這個問題之所以在臺灣社會引起這麼大的討論,就是因為每一個人切入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在廢死這條路上會有這麼大的爭議,是因為社會上有很多人心裡還是不安,希望透過死刑來阻卻這些犯罪,尤其是那種社會難以接受、很殘酷的犯罪行為。

總統說,問題在於整個社會有沒有信心,相信國家的制度能夠提供足夠的安全,而不需要依賴非常嚴厲的刑法來嚇阻犯罪。因此,這種對國家制度的安心與自信心的建構就變得很重要。例如犯罪偵查的系統是不是有效,能否管制住社會裡可能產生的風險?甚至於有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當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社會安全網可以把他接起來。

總統提到,整體國民信心的建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政府也持續在努力。首先,我們要有強而有力的治安機制。在行政院長的主導下,對整體治安有經常性的檢討 。第二,是社會安全網。我們看到社會裡很多殘酷的犯罪行為,其實犯罪人的精神狀態都有一些問題,以至於當我們面臨有精神狀態的人,做了非常殘忍的犯罪行為時,社會要怎麼給予評價?

總統說,我們的社會可不可以在最早的時候找到有精神性疾病的人,照顧他、防止他犯罪,這就是針對精神性疾病的人的風險管控。我們這幾年也開始針對有精神性或潛在型精神性的患者,建構如何去照顧、發掘、防止他們去做激烈的行為。另外,有一種是家庭性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人有沒有因為家庭或社會背景的問題而有潛在的犯罪可能。所以必須有大量的社工進入社區去掌握這一些人,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幫他們一把,不要讓他們一直往下掉下去。因此,政府正在執行計畫,把社工的量能擴增一倍,讓社工可以真正走進社區,去掌握社區裡的風險。

總統提到,我們曾經做過調查,大學社工系的畢業生,很少比例的人真正最後成為社工。換句話說,我們某種程度浪費了這些大學教育。所以政府現在在改變制度,把資源集中,讓社工可以真正做社工的工作,而且待遇也必須符合一定的水準,讓社工可以替我們把社會安全網撐起來,「他們是最重要的人」。

最後,總統也與同學們一起合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包括教育部長潘文忠、文化部長李永得、原民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僑委會副委員長呂元榮、《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9日
副總統接見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總會長 盼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
蕭美琴副總統今(19)日上午接見「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總會長安德魯帕森斯(Andrew Parsons)伉儷一行」,感謝安德魯帕森斯總會長支持臺灣參與國際賽事,期盼未來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與運動員,也爭取更多賽事主辦機會。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賓來到臺灣,他相信大家每次來訪,都能感受到臺灣社會對運動的熱情不斷增長,臺灣人民始終渴望舉辦國際賽事。 副總統提到,幾天前大家都有參加世界壯年運動會的開幕典禮,臺北市與新北市投入大量心力籌辦這場盛會,是臺灣能為國際體育與競賽做出貢獻的難得機會。 副總統感謝安德魯帕森斯總會長支持臺灣參與這類國際賽事。並指出,幾年前臺灣曾主辦過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會員大會,儘管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把握每一個機會,積極推動全球體育運動普及與包容,確保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人都能參與其中,相信這也是帕拉林匹克精神所在。 副總統說,我們很自豪許多臺灣的帕拉林匹克運動員表現傑出,在巴黎帕運締造優異成績,也很榮幸在運動員返臺後與他們會面,並參觀其訓練場地。我國也將於今年9月成立「運動部」,將進一步強化我國對體育發展的承諾與資源投入。 最後,副總統再次歡迎賓客來訪,祝福訪問收穫豐碩,並期盼未來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與運動員,也爭取更多賽事主辦機會。 訪賓一行尚包括大洋洲帕拉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保羅博德(Paul Bird)、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會長穆閩珠等,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肯定青志獎獲獎團隊 期許保有關懷社會初心 讓臺灣充滿溫暖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接見「第2屆青志獎獲獎志工團隊代表」,肯定所有青年志工積極投入社會公益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發展的基石,行政院在這個月初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盼青年成為更具備民主素養與全球視野的行動者,並持續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協助青年到海外學習,持續促進國家的進步發展。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大家獲得「青志獎」的表揚,並表示,「青志獎」的精神是肯定青年在志願服務上的堅持與創新,現場的得獎團隊都代表社會中最具行動力的青年公民,更是國家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要向大家的付出表達最深的感謝。 總統特別提到,「青年志霸獎」得主—內農機車志工服務隊,他們善用汽車科的專業技能,利用假期深入社區,為獨居長者提供機車、腳踏車、身障輔具及農具的檢修服務,足跡遍及屏東原鄉部落,是用技術實踐公益的最佳典範;以及同樣獲得「青年志霸獎」的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該社團已經成立17年,長期深入社區、偏鄉與澎湖離島,透過義診、衛教與醫學營隊,把醫療知識與健康照護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總統指出,除了這兩個團隊,在場各個得獎團隊都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以亮眼的表現和傑出的貢獻,在激烈的選拔中脫穎而出,他要再次表達肯定之意。此外,青年志工的成長往往來自願意陪伴、用心引導的師長,要感謝在場獲得「績優指導獎」的施朱娟老師,也向所有支持青年、默默付出的師長們,致上最高的感謝與敬意。 總統表示,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發展的基石。這個月初,行政院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希望以青年為主體,考量教育、就業、心理健康、居住與公共參與等各層面的需求,也強化政府與青年的對話,讓青年在國家的支持下,成為更具備民主素養與全球視野的行動者,持續促進國家的進步發展。 總統接著提到,政府也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協助青年到海外學習、交流,今天上午在總統府與第一梯次獲選青年代表見面,總共有超過660位青年代表,即將前往五大洲、40多個國家追逐夢想,他也鼓勵大家能踴躍參加這項計畫,到海外逐夢。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青年志工,大家的努力讓臺灣發光發熱、充滿溫暖,希望大家在人生每一段旅程中,都能繼續保有這份關懷社會的初心,讓志工精神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發芽、開花、結果。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7日
副總統出席全大運開幕 期許選手們超越自我、邁向顛峰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晚間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幕典禮」,期許選手們不斷超越自我、邁向顛峰。並提到,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只有國防與經濟,文化和體育更是臺灣不可或缺的軟實力。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會持續做所有選手最強的後盾,除了支持競技專業發展,更要推廣全民運動,讓運動更普及,讓國人更健康。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代表總統來到長榮大學,參加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幕典禮,親自感受臺南的熱情與文化,以及欣賞精彩的競技運動,迎接更多臺灣體壇的明日之星。 副總統感謝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率領全校師生,花了超過1年的時間籌備,以及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的市府團隊大力協助,讓所有選手都有完善的設備跟場地,可以展現平時努力的成果,相信每個學校的好手都會全力以赴,為大家呈現最精采的比賽。 副總統指出,一個國家的實力,不是只有國防與經濟,文化跟體育更是展現臺灣軟實力最重要的方式。有人說,經濟讓一個國家強大、文化讓一個國家偉大,他認為,「體育讓國家更團結」。因為有體育及運動,臺灣有更多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在每場比賽中凝聚全體國人共同的祝福與加油聲。相信在接下來幾天的運動賽事中,除了來自選手親朋好友和同學們的加油,還有全國人民期盼臺灣運動的未來更上一層樓的祝福。 副總統說,全大運是選手們能盡情展現實力的舞台,從1970年開辦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多年來,許多從全大運脫穎而出的選手成為臺灣國手,不但在國際賽事中取得優秀成績,更是團結國人最重要的代表。 副總統提到,接下來國家將成立運動部,會持續做所有選手最強的後盾。除了競技運動之外,更要推廣全民運動,讓運動更普及,讓國人更健康。 副總統表示,今天很高興看到全國100多個學校,將近1萬名大專選手報名參加今年的運動會,非常期待看到大家在挑戰中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我、邁向顛峰。並再次感謝所有參賽的運動員,以及幕後教練、工作團隊、長榮大學與臺南市政府,大家都是選手們最強的後盾。期待臺灣的體育持續在世界發光發熱,各位選手持續突破自己、挑戰自我。 隨後,副總統宣布今年全大運正式開始,並與現場貴賓共同見證會旗進場及升起、運動員與裁判員代表宣誓,以及聖火進場與點燃聖火儀式。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臺南市長黃偉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葉政彥、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董事長陳信良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9日
總統出席「全中運」開幕 盼透過「運動部」成立 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擁抱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9)日晚間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開幕典禮」時指出,今年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主要有3項目標:第一、推廣全民運動;第二、幫助有志在國際上追逐夢想的臺灣健兒完成夢想、為國爭光;第三、推廣社區俱樂部和職業運動。盼透過「運動部」的成立,讓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能夠擁抱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欣逢「全中運」睽違22年之後,再度來到臺南舉辦,特別是今年22個縣市都沒有缺席,1萬8千位運動好手參與22個競賽項目,精彩可期。他非常榮幸能參與盛會,並代表臺灣各界祝福「全中運」順利圓滿成功,每位選手在競技場上都能發揮平時的訓練,奪得最好的成績。 總統感謝教育部及體育署每年籌編經費,協助各縣市政府舉辦「全中運」,尤其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市府團隊,從比賽場地選擇、賽程規劃、交通運輸安排及各項行政工作,不眠不休,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要向臺南市政府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說,臺南市政府為了要讓所有選手對臺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安排最好的賽程,也讓大家看到各表演團體跨歷史、跨時空、跨國際的精彩演出,並製作臺南美食地圖供大家旅遊參考,用心可見一斑。他也請每位選手、每個團隊一定要抽空安排城市旅遊,相信會讓大家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總統提到,今年大會主題是「榮耀的起點」,每一場比賽都有勝負,勝負固然重要,但榮耀更重要。「榮耀的起點」在於每位選手拚鬥、全力以赴的精神,同時勝不驕、敗不餒,將每次競賽作為提升實力最好的評鑑。此外,「全中運」也可以作為每位選手有志在國際上為國爭光、爭取理想的榮耀起點,包括林昀儒、戴資穎、郭婞淳及陳傑憲等,許多在奧運、帕運、亞運、世大運等比賽為國爭光的選手都出自於「全中運」,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這難得的舞台,為未來在國際上追求夢想扎下更好的基礎。 總統指出,今年政府即將成立「運動部」,主要有3項目標:第一、推廣全民運動,希望民眾能健康,國家能更強;第二、幫助有志在國際上追逐夢想的臺灣健兒完成夢想、為國爭光,也是黃金計畫的延伸;第三、推廣社區俱樂部和職業運動,臺灣職業運動不只有棒球、籃球,現在也已成立職業排球聯盟。  最後,總統期盼,透過運動部的成立,讓臺灣民眾更健康、國家更強,世界能夠擁抱臺灣,「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隨後,總統宣布今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正式開始,並與現場貴賓共同見證會旗進場及升起;運動員、裁判及教練代表宣誓,以及聖火進場與點燃聖火儀式。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體育署長鄭世忠、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陳亭妃、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葉政彥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2日
總統出席崑山科大60週年校慶 肯定該校培育無數英才 領航臺灣產業大學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下午前往臺南出席崑山科技大學「創校60週年慶祝活動」、「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啟用典禮」,肯定該校為國家培育無數英才,且重視因應氣候變遷議題,不僅是一所綠色大學、國際化大學,更是臺灣產業大學的領航者。相信未來該校的電動車研發成果,一定可以協助臺灣產業布局全球。 總統致詞時表示,欣逢崑山科技大學60週年校慶,他很榮幸與大家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家衷心感謝崑山科大60年來春風化雨,為國家培育無數英才,在海內外為國家及社會做出貢獻。 總統說,崑山科大是一所綠色大學,不僅傳道、授業、解惑,也非常重視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同時發揮學校的社會責任,專注於綠色及科技淨零議題,成立綠色科技研發中心,並結合南部科學園區,串連產學研等不同面向,在2024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該校於全球近1500所大學中榮獲314名的佳績,他要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接著說,崑山科大是臺灣產業大學的領航者,2023年他到該校見證電動車領域產學合作成果,今天更見證成立「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此項計畫由教育部補助七成、崑山科大出資三成,總計投入超過1億元。相信未來該校的電動車相關研發成果,一定可以協助臺灣產業布局全球,特別是對於美國市場,這將是非常有遠見的投資。 總統提到,崑山科大已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每位學生受益經費排名全國私立科大第一;根據人力銀行雇主最滿意大學評比,該校也名列雲嘉南區私立科大第一,代表該校學生不只會讀書,還會實作,是「肯幹、實幹、能夠做事」的優秀人才。 總統指出,崑山科大也是一所國際化大學,他在臺南市長任內曾與李天祥校長一起到東南亞國家尋求校際合作;2022年他也代表蔡英文前總統,陪同邦交國貝里斯布里仙紐(John Briceño)總理接受該校榮譽學位表揚。目前該校已和全球超過300所大學建立姐妹校,每年更吸引30多國國際學生前來就讀,今日現場就有來自菲律賓20多個大學的校長或代表。他希望教育部未來繼續協助崑山科大,也祝福該校校運昌隆,大家共同努力,團結一致,迎接更燦爛的60年。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及進行「氫能電動運具產官學研推動聯盟」成立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臺南市長黃偉哲、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立法委員林宜瑾、陳亭妃、林俊憲、王定宇、崑山科技大學董事長曾韋龍、校長李天祥及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席暨駐臺代表葛若菲(Cheloy E. Velicaria-Garafil)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