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副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雲林出席「消滅C肝健康台灣-雲林縣肝炎防治全民檢測活動」,說明目前雲林的C肝篩檢相當完整,將有限的資源投入給真正的C型肝炎病人,讓病人受益;也希望在2025年臺灣可以達成全面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雲林縣政府衛生局副局長張翌君簡報「雲林縣C型肝炎防治策略」。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來到雲林縣土庫鎮參加「消滅C肝健康台灣-雲林縣肝炎防治全民檢測活動」,用具體的行動表示支持,同時也代表蔡總統感謝所有扶輪兄弟姊妹提供免費C型肝炎的篩檢,展現對臺灣民眾健康的關心。
副總統指出,肝炎造成肝硬化,嚴重危害國人的健康。在1984年7月,政府開始施打B型肝炎疫苗,從此之後肝炎的盛行率就逐漸地降低,表示公共衛生的手段非常有效。
副總統接著指出,另一個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原因就是C型肝炎。臺灣是在1989年左右才發現C型肝炎,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這個疾病也會造成肝的嚴重傷害。他在當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時,C型肝炎藥物的藥效並不好,時間久、費用高,病人又辛苦,經常因為副作用太大,而無法完成整個療程。後來他雖然棄醫從政,但也一直關心C型肝炎藥物的發展。之後,相關藥物的藥效愈來愈好。2017年,政府更將C型肝炎的(口服)藥物治療納入健保給付,使廣大的病人族群受益。
副總統進一步提到,儘管如此,但是我們卻面臨不知道誰才是C型肝炎病患的情況。因為病患通常不會去篩檢,而是在已經有症狀時,到醫院接受檢查,才得知有C型肝炎。因此,他也非常感謝國際扶輪社出錢出力,協助政府篩檢C型肝炎病患,讓患者可以及早接受藥物治療。
副總統也指出,雲林的C型肝炎盛行率很高。相較於其他縣市肝癌病人的死亡率,雲林的肝癌病人死亡率也特別高。在這種狀況之下,的確應該將資源優先運用在雲林縣,找出更多的病人,及早治療,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談到雲林的C肝篩檢,副總統指出,目前雲林的精準治療、檢查及追蹤相當完整,將有限的資源投入給真正的C型肝炎病人,讓病人受益。他也非常肯定雲林縣政府與地方鎮公所及議會,甚至醫院,互相合作,有計畫的去推動C肝篩檢活動。換言之,我們不應該被動等病人已經有肝病的症狀之後才進行篩檢,現在國際扶輪已經在做,政府也責無旁貸。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監獄的服刑人因為集中管理的因素很容易造成傳染,法務部同意進行篩檢;此外,臺灣的勞工有1,000萬人,勞動部也應該要增列C型肝炎的檢查項目;第三,慢性病患者到醫院去接受定期治療時,可以同時做C型肝炎檢測;這幾個部會共同響應國際扶輪的號召,希望在2025年臺灣可以達成全面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
副總統認為,如果我們只靠國際扶輪社到每一個縣市,用有限的資源來做篩檢,速度可能會比較慢一點;但是,政府跟民間力量結合在一起,與立法院共同執行,相信很快可以把病毒找出來,給予適當的治療,就能消滅肝炎病毒,「這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目標」。
隨後,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陳健弘陪同下,副總統也實地了解雲林C型肝炎精準篩檢過程與成果。
包括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陳健弘、國際扶輪台灣總會理事長李翼文、台北市雲林同鄉會醫療急難救助委員會主委王茂生及土庫鎮鎮長張榮麗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