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12月05日
參訪「109資訊月」 副總統:盼教育結合科技 造福更多學子
副總統參訪「109資訊月」

賴清德副總統今(5)日下午參訪「109資訊月」時提到,許多國家受到疫情影響,透過臺灣科技公司的設備建置遠距教學模式,期盼未來臺灣的教育結合科技,將技術運用於遠距教學,造福更多學子。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在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童子賢、理事彭啟明的陪同下,參觀「工業局主題館」、「科技觀光主題館」、「網路偵探事務所」、「資訊月主題館」、「臺灣教育聯合展區」、「防疫不停學創新複合教室」、「VR競技錦標賽」、「樂齡科技館」等展區,並觀看「無人機智慧防護示範」。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資訊月是資訊科技界每年非常重要的一場盛會,今年也不例外。剛剛他看了很多展區,深刻感受到資訊月活動是國人了解政府資訊政策與未來發展方向一個很好的平台。另外,他也看到現場所展示的各類成果,包括工業4.0、人工智慧、物聯網、VR與AR等技術,都已經實際應用在教育、長期照護,以及電腦、電競等領域,值得高度肯定。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今天展場的另外一個重點是遠距教學。受到武漢肺炎影響,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很多教室,都變成遠距教學,也因為如此,有很多本來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就學的孩子都回到臺灣。臺灣雖然相對安全,沒有影響到實體上課,但是未來會不會因此在遠距教學方面的建置落後一步?

對此,副總統認為,可喜的是,即便外國已經建立很好的遠距教學模式,但是他們的設備,甚至解決方案,都是臺灣的科技公司所提供的。因此,他也請教育部研議與科技界合作,將技術運用在遠距教學。

副總統強調,這並不僅是為了解決偏鄉孩子的問題,如果我們遠距教學做得好,也有助促進大學的國際化。尤其是國家目前正在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未來大學若規劃雙語課程,就可以透過遠距方式招收國際學生。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例如國際上的名校可以讓其他國家的學生,透過遠距教學的方式就學,可能一個學期、一年或一季回去幾次就好。

副總統說,臺灣科技相當進步,可以幫助他國解決遠距教學的問題,也期許未來持續推廣相關方案,促成教育數位轉型。

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孟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5日
副總統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 期許成為帶領臺灣向前與改變世界的力量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動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期許工研院持續在融合產、官、學、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艱難處境中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帶領臺灣繼續向前,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副總統抵達工研院中興院區後,首先參觀「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並觀賞52週年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再次受邀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及第一屆「ITRI Innovation Week」開幕。每次來到工研院都感到十分振奮,一方面看到許多技術上的突破,深刻體認到學無止盡,更對所有院士推進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充滿感謝。另一方面,也看到臺灣科技在醫療、工程、AI等領域持續突破,創造新的機會,改變人類,讓世界更好。 副總統提到,今天很榮幸為工研院的新科院士授證,每位院士都經過千挑萬選,成就非凡。第一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同時帶動國內業者成為全球關鍵夥伴;第二位是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強化臺灣工程供應鏈競爭力,帶動產業國際拓展以及經濟成長,讓世界看到臺灣工程的實力;第三位是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院士,同時也是亞洲大學暨附屬醫院創辦人,領導中醫大附醫屢獲國際肯定,在推動新藥、基因、癌症及 AI 研發,奠定臺灣生醫國際地位。 副總統接著介紹,第四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院士,帶領團隊取得全球多項專利,突破技術瓶頸,並帶動供應鏈成長;第五位是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院士,在 B型肝炎防治、腸道菌應用與兒童健康政策皆有卓越貢獻,並建立符合國人體質的創新醫療體系,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副總統指出,五位新科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泰斗,實至名歸,也要恭喜工研院第九度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工研院在臺灣產、官、學、研融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創造一個從傳統工業到AI應用、從實驗室到工廠或商業領域、從教室到醫療院所的平台,讓臺灣的人才、技術能與世界連結。副總統也歡迎大家撥冗參觀「價值創新 ITRI 前行」特展,希望未來在不同場域都可以持續看見工研院在科技、工業等各領域所創造的成就。 副總統認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國人對工研院有更多期許,即便處境艱難,臺灣人始終沒有停止尋找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遠方的衝突或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或全球貿易體系重組帶來的風險,臺灣從過去到現在,總是在挑戰中不斷創造奇蹟。回顧歷史曾經遭逢困難的時刻,包括在1970年代、1980年代工研院成立之初,及世界石油危機在經濟領域帶來的嚴竣挑戰等,在這些過程中,臺灣的造山者及工研院的夥伴異軍突起,創造也奠定今日臺灣經濟發展和工業的基礎。 副總統相信,工研院在過去基礎之上,不僅可以看到現在的成就,更可以預期到未來的奇蹟,且在持續努力創新的過程中,帶領臺灣向前。副總統再次代表國家感謝所有工研院院士及夥伴,也恭喜新科院士,相信大家的成就代表臺灣的造山者或造浪者,都是改變世界、也是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焦點儀式,逐一頒授5位院士「證章及證書」,並頒發2025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工研院及愛迪生獎予各獲獎代表,感謝得獎者對臺灣科技產業的貢獻。 包括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經濟部長龔明鑫、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期勉「玉山永續講堂」成為企業與學術合作新典範 共同守護臺灣永續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前往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出席「玉山永續講堂」動土祈福典禮,肯定玉山銀行與臺北大學用教育孕育永續力,也期許「永續講堂」除了是教育創新的新地標,更能成為企業與學術攜手合作的新典範。盼共同努力,用知識和行動守護臺灣的永續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永續講堂」這座嶄新的建築不只是一個空間的誕生,更象徵產業、學術與政府在永續發展這條路上寫下合作新篇章。並向玉山銀行及臺北大學在永續教育領域上的貢獻,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 副總統說,玉山銀行長期深耕臺灣,不僅是金融界在永續金融領域的領航者,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這份堅持是企業的成就,更是對社會及未來的責任。玉山銀行捐建「玉山永續講堂」並提供後續的營運和維護基金,落實對跨世代的承諾。這種用教育孕育永續的力量,也展現玉山銀行對教育的熱情以及對永續價值的堅定信念。 副總統接著提到,臺北大學在公共事務、商管和法律領域深耕多年,成立「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和經營,透過課程和國際交流,培育具有永續視野的專業人才。永續發展需要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更依賴人才的培育與知識的傳承。期盼「玉山永續講堂」能成為孕育永續人才的重要基地,讓這份知識與責任跨越世代延續。 副總統指出,「永續講堂」這座建築符合對淨零、環保的期待,不僅導入雨水回收、節能空調與智慧燈控系統,更朝向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ED)、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的認證邁進,與民間和政府推動的「綠色建築」及「智慧校園」方向高度契合,更是跨界合作的實踐場域,也是孕育知識、凝聚行動、連結產業的重要搖籃。 副總統認為,教育和產業的連結是讓永續力量持續擴散的關鍵,期許「永續講堂」未來除了是教育創新的新地標,更能成為企業與學術攜手合作的新典範。期盼一起努力,用知識和行動守護臺灣的永續未來。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共同為動土典禮進行祈福儀式,並參觀工程看板,了解工程相關資訊。 包括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建築師安藤忠雄、玉山金控創辦人黃永仁、董事長黃男州、臺北大學校長林道通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0日
副總統接見盲人棒球隊 盼落實推動運動平權政策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Taiwan Home Run台灣盲人棒球隊」時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熱情與拚勁。期盼共同努力,讓盲人棒球運動持續發展,每位喜愛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參與。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台灣非視覺運動文化發展協會」邱文昇理事長、台灣紅不讓盲人棒球隊宋展宇領隊及所有選手、教練和志工夥伴。並提到,十幾年前曾參與紅不讓盲人棒球的活動及比賽,深受感動也由衷敬佩,當時還獲得一顆可以發出聲音的盲人棒球(Beep Ball)。 副總統指出,臺灣國人都非常喜愛棒球,政府也持續提倡,希望讓不同身心狀況、熱愛運動的民眾都有參與機會。因此,政府積極推動運動平權政策,並鼓勵國人在國際賽場上展現參與體育的熱情與拚勁,也同時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副總統表示,無論結果如何,相信每次的拚搏都是累積實力的過程與經驗,也是學習的機會。期盼臺灣所有的盲人棒球活動都能在大家的協助下持續發展,讓每位愛好棒球和運動的朋友們都有機會能參與。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9日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 期許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三大領域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本(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林致源校長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並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5日
副總統出席防災教育活動 期許做好準備面對突發風險 展現韌性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守護臺灣探險記-Child Safety We Care」暨國家防災日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時表示,防災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與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感謝多年來各相關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的投入,讓防災觀念深耕基層,並透過相關訓練,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與防災、減災的專業知能。期許大家做好準備,以面對各類突發風險,並在需要時伸出援手,展現具有韌性的力量。 副總統指出,臺灣是座美麗的寶島,但也同時受到極端氣候變化影響,以及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碰撞釋放的地震壓力,包括近期丹娜絲颱風對南部地區造成的傷害,以及早年921地震、八八風災、花蓮地震、臺南地震等天然災害,都對臺灣人民生命與居家安全帶來衝擊。因此,防災教育不是選擇題,而是維護國家安全及推動社會永續的根本工程。很高興今天的活動過去也在不同縣市輪流舉辦,讓更多小朋友認識生活中潛在的風險。 副總統感謝長期參與防災工作的政府機關夥伴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協力,透過教育及防災訓練深耕基層,強化社會互助精神,讓防災、減災專業更為精進。並提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建構屬於自己的韌性架構,臺灣也從芬蘭、法國、瑞典等國學到許多寶貴經驗,並透過國際交流學習及分享臺灣經驗。 副總統說,今日特展結合科技、傳統知識、文化及在地經驗,以探險記為主題分享生活中會面臨的各類風險。期盼大家有更好、更周全的準備,才能有更大的信心面對各類突發風險,甚至有能力幫助他人。 副總統認為,臺灣的互助精神是世界模範,過去多年來,臺灣除了對內互助,也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因此當臺灣需要幫忙時,也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愛,這樣的互助精神在防災、減災過程中展現出韌性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會場攤位,了解防災教育推廣的相關資訊與體驗活動。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內政部次長馬士元、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Gibson)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