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8月28日
進一步開放美豬美牛 總統:這個決定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能促進臺美關係 亦符合食品衛生標準 更是確保臺灣豬農生計不受影響的決定
總統針對國際經貿情勢發表談話及接受媒體相關時事提問

蔡英文總統今(28)日下午在總統府敞廳針對國際經貿情勢發表談話指出,她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

總統強調,政府已經做過整體評估,認為現階段進一步開放美豬、美牛的決定,不僅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及未來戰略發展目標的決定,也是能促進臺美關係的決定,更是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決定,也是確保臺灣豬農生計不受影響的決定;政府會做好安全把關,強化進口肉品的檢疫及查驗,也會落實食品標示規定,請大家一起勇敢的踏出這一步,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我們主要是要來替臺灣做出一個關鍵的決定、解決一個懸宕已久的問題。

有關於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的議題,經過這幾年的謹慎評估,現在,我已經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

這是一個是基於國家經濟利益,符合未來總體戰略目標的決定。

臺灣的經濟,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我們必須掌握戰略機運,為臺灣推開障礙,打開活路,走向全球經濟的新舞台。

大家都知道,美中貿易戰和這次疫情,對世界經濟帶來結構性的改變,也加速、加大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面對經濟的巨大變局,臺灣因為致力於經濟改革及疫情控制得當,我們不僅撐過來了,經濟成長更回到四小龍第一,股市也締造歷史新高。

同時,我們也迎來近數十年來最大的臺商回臺投資潮;還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看好臺灣,在臺灣加碼投資,這可以說臺灣經濟脫胎換骨,迎向未來的契機。

接下來,臺灣要成為全球供應鏈重整中的關鍵力量,我們必須跟世界各經濟體加速連結,尤其是跟我們最堅定的戰略夥伴、也是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強化連結。

臺灣是美國重要、且極具關鍵的貿易夥伴,臺美企業間也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但不可諱言,因為我們的相關法規,尚未跟國際規範完全接軌,成為臺美經濟進一步合作的障礙。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在美豬、美牛的議題上,跨出關鍵的一步,將是臺美經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起點。未來我們的經貿戰略,可以更靈活、更有力地展開;對於這兩年受到美中貿易衝突及疫情衝擊的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今天的決定,也是一個能夠有效促進台美關係的決定。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的議題,從陳水扁前總統、到馬英九前總統,都對美方做出承諾,要解決關於美牛、美豬的問題。雖然兩位前總統,在當時的時空環境及條件下,做了努力,但也僅能處理部分的問題。

這讓臺灣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國際的質疑,我們貿易談判的信用,也受到質疑。它所影響的,不只是臺美間的經貿關係,甚至包括CPTPP等區域貿易協定的參與,也會讓其他國家抱持疑慮,質疑我們是否有決心解決困難的貿易問題。

此時此刻,臺美關係達到了數十年來最好的狀態,美國從國會到企業界,都明確期待,臺灣跟美國有更廣泛和深化的經貿往來,甚至對臺美BTA都樂觀其成,這是對臺灣經貿發展最好的契機。但是,我們必須要展現面對以及解決問題的決心。

當然,我們也知道,從現在開始,到真正洽簽貿易協定,還有一段路要走。但貿易協商的前提,是必須要合理化貿易管理措施,要以同樣的國際標準,對其他國家互惠開放。

今天的決定,也是一個符合國際食品衛生標準的決定。政府有責任確保市場上所有的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的標準。這一點,我們沒有任何妥協與讓步。

在2012年之前,國際上針對萊克多巴胺的含量,並沒有規範標準。而美國牛肉也因為狂牛症的問題,曾經引發疑慮。我們也確實曾經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豬肉進口有所保留。

但是在2012年的7月,經由國際標準的制定,以及後續的風險評估,逐漸累積出更多的科學證據。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也因此修正了立場,要在以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基於科學證據、國際標準,對進口食品做出相關規範。這也是我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的立場。

這個原則,我們並沒有改變、也沒有退讓。但是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使得過去所沒有成就的條件,如今正逐步實現,讓我們能夠有空間做進一步開放的決定。

首先,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的資料,已經比較充分,許多科學證據,也經過時間的累積慢慢浮現。再者,從2012年開放至今,美國牛肉並沒有在臺灣構成任何食安問題,而國人對於美國牛肉的消費量,更是大幅度成長。

環顧周邊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也陸續開放含少量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臺灣政府的相關單位,在2012、2019年,都曾經對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豬肉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而結論也都證實,在CODEX標準底下,都沒有食品安全疑慮。

另外,2013年以後,美國已經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同樣的,衛福部也在2019年進行了嚴謹的風險評估,結論也是安全無虞。

不過,人民重視食安,這點政府很清楚。對於未來美國牛豬肉的進口,我跟大家保證,政府會做好安全把關。

我們會強化進口肉品的檢疫及查驗。我們也會落實食品標示規定,清楚標示食品來源國,提供消費者充足的資訊可以選擇。從散裝食品和包裝食品,從零售市場到餐廳,以及便當業者等,未來都必須讓消費者得知完整的食品資訊,來確保食品安全。

今天的決定,也是一個確保臺灣農業生計不受影響的決定。請大家放心,政府絕對不會犧牲本國豬農的權益。

我知道國人會擔心臺灣的養豬產業,在開放美豬後會不會受到衝擊。但我也要提醒大家,即使在前階段,我們開放外國豬肉進口,目前國人對豬肉的消費,還是以國產豬肉為主,進口豬肉只占了一成,並且以加拿大和西班牙為大宗,美國豬肉的市場占有率並不高。這代表前一階段的美國豬肉開放,並沒有對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不僅如此,我們在這幾年來,積極提升養豬產業的實力。在今年,我們更做到了過去24年來的政府,都無法達成的任務。除了讓臺灣從口蹄疫疫區除名,我們也成功防堵非洲豬瘟,讓臺灣的豬肉能夠順利出口。

現階段國產豬肉的市占率達到九成,競爭力也在持續提升當中;但我們仍將設立一百億元的「養豬產業基金」,確保豬農的收益不會受到影響。

我們也會努力提升養豬產業的競爭力,讓臺灣養豬產業在戰勝口蹄疫和非洲豬瘟後,走入新的里程碑。目前豬肉已經可以出口到新加坡和澳門,接下來,我們會傾全力打開更多的市場,讓更有競爭力的臺灣豬肉,可以賣到全世界。

有關美牛、美豬開放進口的議題,在食安上,「科學證據、國際標準、清楚標示」就是我們開放進口的原則。在產業上,保障豬農收益,提升國產豬肉的出口競爭力,打開國際市場,就是我們的目標。

在稍後的行政院記者會,權責部會會向大家說明具體的細節、以及相關措施。

最後,我也要再一次強調,我們已經做過整體評估,認為現階段進一步開放美豬、美牛的決定,是一個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及未來戰略發展目標的決定;也是一個能夠促進臺美關係的決定;更是一個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決定;也是一個可以確保臺灣豬農生計不受影響的決定。

這是臺灣有機會邁開腳步,走向世界的契機,我們已經做出決定,請大家跟我一起,勇敢的踏出這一步,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隨後,總統接受現場媒體提問。詢及民進黨過去在野期間,強烈反對開放美牛、美豬進口,但現在會否擔心被外界評為雙重標準,總統表示,在2012年,國際標準還沒有出來之前,我們確實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肉或豬肉進口是有所保留。但到2012年的7月,國際標準出來以後,當時民進黨主席,也就是現在的蘇貞昌院長,就代表民進黨,說明我們會調整立場,會接受國際標準、科學證據來處理美牛、美豬的問題。而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時,她也是抱持同樣的立場。

總統進一步指出,從2012年到現在,歷經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在當時沒有成就的條件,現在也間接成就了。我們所需要、所累積的資料、資訊及研究觀察,在這段時間中,讓我們更有信心。尤其是在2019年,我們也做了一個很嚴謹的評估。

針對媒體詢問開放條件逐步成就的時機點是否與美國大選有關、是否涉及修法,總統表示,這個決定的實施與美國的大選沒有關係,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機,是因為現在疫情告一段落,全球經貿供應鏈也正在快速重組當中,關係到我們整體的經貿戰略。

總統強調,現在這個時間點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在調整經貿戰略方面,我們必須跟其他主要的經濟體有更緊密的結合,在供應鏈的關係上,形成一定的合作關係。另外一方面,經過我們在這一段時間的努力,美國的國會與企業都支持臺美經貿關係能夠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對我們來講,這應該是一個最有利的時機。

至於今日宣布決定是否涉及修法,總統回應,這一次的開放以行政命令就可以解決。

詢及開放美豬、美牛之後,有關貿易協定的進度,總統表示,我們希望在下一個階段,能與美國全面提升雙方經貿關係,會特別聚焦在疫情之後,國際經濟情勢改變及供應鏈重組的過程,這是我們真正想在下一個階段,與其他國家可以有更好合作關係的地方。

媒體詢及臺灣安全與美豬、美牛進口的關係,及政府對於農業部門具體的協助為何?總統重申,開放美豬、美牛與臺灣安全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是在疫情過後、國內經濟振興的過程,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局勢均在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掌握機運,也必須要跟其他的經濟體及國家有更深的連結。尤其是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總統也強調,國內目前的豬肉消費,有九成都是國產豬肉,因為國人比較喜歡食用國內生產的生鮮豬肉,即便在上一個階段開放外國豬肉的進口,到現在為止,進口的豬肉也只佔一成,而這一成當中,主要仍以加拿大及西班牙的豬肉為主,美國豬肉佔的比例相當小。

總統表示,加上臺灣在防堵非洲豬瘟及口蹄疫除疫的處理上都相當有成效,使臺灣豬肉產業相當具有競爭能力,期盼未來還能打開其他國家的市場。事實上,我們現在也在跟好幾個國家洽商中,我們對這方面也有樂觀的期待。另外,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會有一個100億的基金,以確保我們豬農的收益,不會受到影響。

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傳出健康因素請辭,及臺日關係未來進展事,總統表示,安倍首相一向對臺灣友善,不論是在政策上或在對臺灣人民的情誼上,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我們也很珍惜他對臺灣的友情,也希望他身體健康。

包括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及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等亦出席記者會。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6日
總統出席亞洲動物保護大會 強調政府將持續精進動保政策 期許拓展動保領域國際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出席「2025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開幕典禮時表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政府持續致力於建構與推動動保政策及精進各項工作,期盼與民間共同努力,讓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也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政府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動保專家學者來到臺灣,分享動物保護的經驗,以及感謝臺灣所有關心動物權益的團體及夥伴們長期的貢獻。並指出,「亞洲動物保護大會」是亞太區動物保護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今年首度在臺舉辦,是臺灣對動物權益保障的新里程碑。除了感謝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也感謝「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臺灣動物與人學會」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努力爭取,促成今天的大會。 總統提到,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反省與跨越」,將深入探討遊蕩動物管理、動物經濟利用、動物科學應用、水生動物福利及動物展演等重要議題,讓我們從國際經驗中學習反思,並與世界分享臺灣的寶貴經驗。 總統表示,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在動物保護這條路上,無論是寵物、遊蕩動物或野生動物,都展現出愛人愛物的理念與智慧。期盼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打造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因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正是我們追求永續發展、建構美好社會的重要基石。 總統說,這些年來臺灣致力於動保政策的建構與推動。農業部於前年成立「動物保護司」,落實「One Health」的理念,也就是人類健康和動物健康相互依存,加強促進生態平衡與動物保護。在遊蕩動物管理方面,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持續與動保團體合作,推動人道捕捉絕育政策,以降低遊蕩動物的數量;在野生動物保護上,政府也和保育團體協力推動野生動物棲地復育,並積極打擊非法貿易。 總統也分享在擔任臺南市長期間,曾積極推動「零撲殺、零安樂死」的理念,這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現在臺灣也透過制定法律,期盼完整保護動物權益。此外,去年農業部也修正《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強化展演動物的福利與稽查制度。政府未來也會繼續努力,集結各方力量,精進各項動物保護工作。 總統說,身為總統應當以身作則,實踐動物保護與「領養不棄養」的理念。去年6月,曾在屏東縣動物之家領養「斑斑」,雖然牠因為意外而截肢,行走不便,但在細心照護下逐漸康復,展現出驚人的生命韌性與對世界的熱情。很高興能領養「斑斑」並成為家人、相互陪伴,相信真正的動物保護不僅是守護一隻動物的安全,更是守護整個物種與生態系的未來。 總統認為,應以科學為基礎、倫理為指標,深化並尊重不同意見的討論,設計出同時尊重個體生命與整體環境的保育策略,更要特別強化特有種的保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與萬物共存」的願景。 最後,總統感謝大家的共襄盛舉,動物保護不分國界,需要每一分力量。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做出更多貢獻,期望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努力建構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未來,並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農業部次長杜文珍、立法委員陳培瑜、鄭正鈐、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長吳宗憲、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林宗穎、亞洲動物保護聯盟理事長尼爾(Dave Neale)、執行長葛蘭特(Sarah Grant)及Sirjana Nijjar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5日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盼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接見「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肯定並感謝得獎人對臺灣農業長期付出與貢獻。並表示,政府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表示,「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選拔已邁入第49屆,恭喜所有得獎者從405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以及對臺灣農業長期的付出與貢獻。同時感謝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台灣農業交流協會秉持社會服務精神,透過公開透明評選,肯定各個不同領域專家,積極奉獻農業精神與價值。 總統提到,本屆10位得獎人雖來自農業不同領域,卻都有專業、創新與堅持的共同特質:在植物保護與作物育種領域守護農民的邱燕欣科長、鍾嘉綾教授;在動物防疫、畜牧創新方面表現傑出的邱明堂院長、程梅萍副所長;在加工加值、循環利用領域積極開創新局的江伯源特聘教授、何振隆組長;在智慧農業領域,創造豐碩成果的楊智凱組長;國際農業防線的守門人-葉文斌系主任;在地方與教育扎根,為農業播下希望種子的孫正華副研究員、彭克仲處長。因為所有得獎者的投入,不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也讓臺灣農業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優勢。 總統說,當前臺灣農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極端氣候肆虐、全球經貿秩序重組以及農民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在在都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才能一一克服。 總統接著說,面對美國新的關稅政策,政府已經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提供從生產到外銷等各種不同層面協助。不只要協助農漁經營者短期資金穩定,更要著眼於長期發展趨勢,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從根本來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讓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投入,而在座各位就是未來農業領航者。對於各位得獎者甫完成與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研討交流返國,不僅為臺灣農業拓展國際視野,也期許未來和政府一起攜手,助農民一臂之力,讓農產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並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感謝大家的付出。 訪賓一行由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總會長甄啓剛率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2日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與漁業業者座談 盼確實解決漁民問題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下午前往宜蘭蘇澳區漁會出席「與漁業業者座談」,強調政府因應美國關稅政策的各項支持措施,不會僅限於科技業或中小微型企業,也包括受到影響的漁民和農民,期盼透過座談方式聽取大家意見,確實解決農民、漁民及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總統稍早先前往鮮品冷凍食品公司,實地關心鬼頭刀漁業產銷情形,隨後出席與漁業業者座談。在抵達後,先行聽取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就「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之簡報。 總統表示,今天特別來到宜蘭跟漁民站在一起,展現政府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的因應對策,不會僅限於科技業或中小微型企業,也包括漁民和農民。對於受影響的產業及從業人員,政府都有責任提供幫助。中央和地方政府長期支持農漁民,但仍擔憂做得不夠周延,因此舉辦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期確實解決農民、漁民及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總統提到,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先後和中小微型企業座談已超過20場,今天來到鬼頭刀產業重鎮-宜蘭,聆聽產業界的聲音。王署長稍早簡報提出包括金融支持、提升競爭力、對漁民的照顧方案等相關做法,都會臚列其中,希望進一步聽取大家的意見。 隨後,針對臺美水產貿易現況、貸款利率補貼、外銷獎勵等議題,總統也與漁業業者進行意見交流。 包括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次長黃昭欽、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臺灣鬼頭刀漁業協會理事長陳春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