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6月12日
培育具「雙語能力」及「數位技能」之臺灣人才並招募國際人才 總統:將臺灣打造成國際人才中心
總統出席「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白皮書發表會」

蔡英文總統今(12)日上午出席「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白皮書發表會」,強調政府將致力培育更多具「雙語能力」及「數位技能」的臺灣人才,並鬆綁相關管制,從全世界招募更多樣化之優秀人才,把臺灣打造為國際人才中心,提升國際競爭力,迎接新時代的各種挑戰。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跟各位共同見證「人才循環大聯盟白皮書」的發表。去年4月,她參加臺美共同舉辦的「女性經濟賦權高峰會」,當時第一次聽到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酈英傑處長(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分享「人才循環大聯盟」的倡議。

總統感謝美國在台協會、我們政府團隊同仁,以及所有參與這個聯盟的企業界夥伴。因為有民間跟政府攜手努力,「人才循環大聯盟」的願景才能夠實現。她提到,在各位群策群力之下,這份白皮書涵蓋的範圍非常豐富,包括新創事業的發展,女性數位經濟賦權,學術和教育交流,以及延攬國際人才等不同的面向。尤其針對人才自由循環流動,這份白皮書更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她也再次感謝大家願意分享經驗、提出建言。

總統指出,這一波疫情,帶來許多史無前例的挑戰,也讓我們更加需要這些解決方案。經過這波疫情的衝擊,更突顯出產業對創新能量的重大需求。不論是對於接觸史的追蹤、使用科技系統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遠距工作及學習,或是數位科技的創意使用,這些都是防疫生活中的最佳工具,而發展這些工具的關鍵,就是怎麼培養更多新創人才。

總統提到,現在,全球的供應鏈也因為疫情衝擊,正在轉移,臺灣已經做好準備,要把握機會,在未來的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面對這些挑戰和機會,我們在人才培育上,要特別強化「雙語能力」,以及「數位技能」這兩個面向,讓臺灣的人才,在全球化的時代,更具有脫穎而出的實力。

總統接著說明,在「雙語能力」方面,為了達到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這些年來,政府已經透過政策,讓不同年齡階段,能夠強化英語的學習。在國小教育,我們鼓勵開設英文課程。在大學教育,補助設立全英語教學研究中心,同時也組織了許多商業英語課程,提供給高階管理人士。

總統說,為了讓國際人才在臺灣生活和工作更便利,我們正在積極推動,讓政府機關和銀行都可以使用英文溝通,並計畫設置金融人才的訓練中心,提升這方面的人才素質。

談及「數位技能」,總統表示,我們要培育更多數位科技人才,來投入人工智慧、資訊與通信科技、以及網路安全等產業的發展。除了繼續提供更多客製化的專業課程,來回應產業界的需求,也將鼓勵國際企業,共同參與培育臺灣的人才。我們也會協助更多臺灣的年輕專業人才,前往國外學習以及工作。當他們回到臺灣,也可以帶回更多新的技能。

總統進一步說明,「產業全球化」是我們的目標。臺灣不論是在科技、製造業,還有研發領域,都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我們希望從全世界招募更多樣化的人才,持續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從2018年到現在,已經發出超過720張就業金卡,給來自全球的優秀人才。未來將鬆綁相關管制,僱用更多外國專業人才,同時也會提供更多政策誘因,讓更多公司願意聘僱國際人才。

總統提到,除了高階管理人才,我們也希望吸引全球頂尖大學的學生來到臺灣,進行學習、實習,以及工作。用這份白皮書裡面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要把臺灣打造成國際人才中心。所以,「人才循環大聯盟」真的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協助來自臺灣、美國,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跟需要他們的企業建立連結。這些國際人才的交流,將為臺灣帶來更多的創意、創新及創造。

總統強調,我們非常重視這份白皮書中的建議。今天國發會龔明鑫主委也在現場,她希望國發會能夠參考善用這些建議,加倍努力,讓臺灣繼續改善人力資源政策以及相關的規範。她也期待,未來臺灣和美國在人才培訓和交流上,可以建立更多樣的合作關係。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人才循環大聯盟」所有成員的參與和貢獻。只要我們攜手努力,一定能培育出更多下一個世代的優秀人才,一起迎接新時代的各種挑戰。

包括立法院長游錫堃、科技部長吳政忠、教育部次長劉孟奇、立法院「數位國力促進會」會長劉世芳委員、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1日
副總統出席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盼臺灣與國際合作 對世界科技進步做出貢獻
蕭美琴副總統今(21)日上午出席「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感謝國際夥伴對臺灣的信賴,選擇臺灣、投資臺灣,實現對臺灣產業的承諾。並表示,世界局勢變化的挑戰是轉機,也是臺灣為人類科技尋求突破的最佳機會。期盼透過與國際合作,不斷強化臺灣實力,對世界科技進步做出貢獻。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也歡迎來自全世界聚焦新興科技領域發展的企業來臺相互交流,激盪出不同的想法,是個非常珍貴的場域。 副總統指出,此次活動討論的主題,包括低軌衛星、雲端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運用、太空科技等領域,都在臺灣當今產業發展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讓我們能更了解全球產業的現況。在世界局勢變化下,我們面臨許多挑戰,但挑戰也是轉機,也是臺灣為人類科技尋求突破、開啟新的發展模式的最佳機會。 副總統提到,昨天,總統與他就職滿一週年。在總統去年的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臺灣未來要「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相信在發展這些新的科技領域和五大信賴產業時,「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將是臺灣非常重要的夥伴。 副總統說,臺灣是世界科技的輸出者,也是領先者。我們透過與國際合作,不斷強化臺灣的實力,同時對世界科技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許多臺灣企業正積極布局全球,我們也歡迎跨國企業將臺灣作為全球布局當中的關鍵夥伴。 副總統認為,臺灣和Amazon的夥伴將能為全球科技供應鏈及未來AI、雲端服務及資訊應用提供更多進步的機會。並指出,AWS在臺灣合作的項目包括三大面向,第一,以「新智造業」為目標,協助企業打造數位創新策略,帶動臺灣AI、機器人、無人載具、低軌衛星等產業發展,加速臺灣全球布局。Amazon和臺灣供應鏈合作長達數十年,從早期的電子書到現在的太空產業,兩者將持續是最佳夥伴。 副總統接著說,第二,Amazon也擴大與政府、企業及學校合作,加速雲端與AI人才培育,透過建立創新人才資料庫,串接產業人才需求,打造數位轉型所需的關鍵人才。他近期與許多產業進行交流,了解企業最大的擔憂之一,是人才的培養速度不夠快,這是需要更積極面對的問題。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能同時加速人才養成,以貼近未來產業的需求。 副總統指出,第三,AWS提供臺灣產、官、學、新創算力與國際技術。從數十年前的純電商合作平台,到現在的雲端資料庫合作平台,更為未來次世代通訊與主權通訊的應用方案提供各種可能性。 副總統表示,臺灣已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也把握各種國際合作機會。與世界連結是臺灣持續生存發展的關鍵,他要再次感謝Amazon集團對臺灣的重視,以及持續深化與臺灣各領域的合作關係,提供臺灣產學研與世界接軌、同步向前的機會。 副總統同時感謝大家對臺灣的信賴,選擇臺灣、投資臺灣,實現對臺灣產業的承諾,相信在這樣的強強聯合下,臺灣製造和美國帶來的創新相互加持,將持續發揮讓世界科技進步的關鍵力量。最後,並祝福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 包括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臺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9日
副總統接見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總會長 盼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
蕭美琴副總統今(19)日上午接見「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總會長安德魯帕森斯(Andrew Parsons)伉儷一行」,感謝安德魯帕森斯總會長支持臺灣參與國際賽事,期盼未來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與運動員,也爭取更多賽事主辦機會。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賓來到臺灣,他相信大家每次來訪,都能感受到臺灣社會對運動的熱情不斷增長,臺灣人民始終渴望舉辦國際賽事。 副總統提到,幾天前大家都有參加世界壯年運動會的開幕典禮,臺北市與新北市投入大量心力籌辦這場盛會,是臺灣能為國際體育與競賽做出貢獻的難得機會。 副總統感謝安德魯帕森斯總會長支持臺灣參與這類國際賽事。並指出,幾年前臺灣曾主辦過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會員大會,儘管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把握每一個機會,積極推動全球體育運動普及與包容,確保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人都能參與其中,相信這也是帕拉林匹克精神所在。 副總統說,我們很自豪許多臺灣的帕拉林匹克運動員表現傑出,在巴黎帕運締造優異成績,也很榮幸在運動員返臺後與他們會面,並參觀其訓練場地。我國也將於今年9月成立「運動部」,將進一步強化我國對體育發展的承諾與資源投入。 最後,副總統再次歡迎賓客來訪,祝福訪問收穫豐碩,並期盼未來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帕拉運動與運動員,也爭取更多賽事主辦機會。 訪賓一行尚包括大洋洲帕拉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保羅博德(Paul Bird)、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會長穆閩珠等,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5日
總統視察「福衛八號」進展及產業深耕計畫成果 期許產學研共同為啟運及發射做好萬全準備
賴清德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新竹視察國家太空中心「福衛八號」進展及產業深耕計畫成果時表示,「福衛八號」是我國競逐太空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第一個計畫。未來,政府會從法制、預算、人才等面向,除了建構自製衛星,也會積極部署下個世代的多軌道通訊衛星,提升國家數位韌性;並持續推動「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因應未來產業轉型、智慧生活及國家安全等需求。期盼產學研持續全力以赴,為啟運及發射做好萬全準備。 總統抵達後,由國科會吳誠文主任委員陪同參觀整測廠房,接著至衛星操控中心聽取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簡報,以及了解我國太空產業計畫成果及太空產業元件研發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他在就職演說中宣示臺灣產業發展的三大方向,其中之一就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今天來國家太空中心看到各位努力的成果,他要代表政府感謝大家的付出,讓臺灣一步步挺進太空,「大家都辛苦了」。 總統感謝吳主委、吳主任及業界的協助與投入。並表示,太空計劃是未來國家政策重點,大家可以放心進行研發、生產、製造,且不斷投入。國家需要大家,政府也會做後盾,當力量結合在一起,我們就是國家隊,一起往「競逐太空」的方向前進。 總統提到,他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及的國家產業三大方向,第一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前瞻未來」代表臺灣要持續發展、推動及運用科技。「智慧」是因為我們邁入全球智慧化的世代,人工智慧非常重要,臺灣要成為智慧國家。「永續」則是因應氣候變遷,我們要藉由淨零與數位轉型,讓國家產業升級,也讓人民生活能更進一步提升。 總統接著表示,第二個方向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第三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如同稍早吳主委所言,未來的太空科技,如果能將衛星智慧化,就有辦法立足臺灣,行銷全世界,他期勉大家都要有這樣的抱負。 總統指出,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核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現在身為總統,要將計畫延長及調整,展現決心。探索太空一直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如今,太空科技與產業更成為全球蓬勃發展的戰略領域,特別是太空科技產業中,遙測、通訊、導航等民生及非民生應用,都是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韌性基礎建設。 總統認為,臺灣不只要掌握全球趨勢,也要善用自身科技優勢,持續在全球太空科技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更重要的是,要讓屬於全人類的太空夢,在臺灣落地生根、成長茁壯。 總統表示,「福衛八號」代表著臺灣的太空夢,更是我們競逐太空的重要里程碑。它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第一個計畫,除了為臺灣建構更高解析度、更綿密的國土監測網絡,更是讓臺灣競逐太空、邁向國際低軌道衛星市場的基石。 總統提到,「福衛八號」從設計、製造到整合測試,除了有超過20家產學研單位共同參與,更有高達百分之84的關鍵元件完全由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展現國內強大的自主整合能力,穩健打造出屬於臺灣的太空產業供應鏈。 總統說,未來,隨著「福衛八號」的8顆衛星逐步完成部署,將會建立每日多次取像、全球覆蓋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星系,大幅提升地表影像獲取能力,可以廣泛應用在國土安全、環境監控及災防應變領域,進一步增強臺灣的安全韌性。更重要的是,這段發展過程所累積的技術與經驗,將結合臺灣既有的資通訊、精密機械、電機等產業優勢,協助臺灣太空產業練兵,穩健邁向國際太空市場。 總統表示,接下來,政府也會從法制、預算、人才等面向,繼續致力推動「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除了建構自製衛星,我們也積極與國際合作,部署下個世代的多軌道通訊衛星,讓通訊服務涵蓋全臺,提升國家數位韌性。同時,我們持續推動「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提升臺灣太空通訊衛星科技的自製量能,以建立更具韌性的通訊能力,因應未來產業轉型、智慧生活及國家安全等需求,讓臺灣在全球低軌通訊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總統也表示,太空科技是一場漫長的挑戰,更攸關臺灣的產業升級及國家安全。未來,請大家繼續全力以赴,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福衛八號」所有的環境測試與驗證工作,為啟運及發射做好萬全準備。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各位的貢獻,並邀請更多產學研的夥伴一起加入臺灣的太空產業,讓「臺灣製造」飛向宇宙,「我們一起加油」。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肯定青志獎獲獎團隊 期許保有關懷社會初心 讓臺灣充滿溫暖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接見「第2屆青志獎獲獎志工團隊代表」,肯定所有青年志工積極投入社會公益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發展的基石,行政院在這個月初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盼青年成為更具備民主素養與全球視野的行動者,並持續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協助青年到海外學習,持續促進國家的進步發展。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大家獲得「青志獎」的表揚,並表示,「青志獎」的精神是肯定青年在志願服務上的堅持與創新,現場的得獎團隊都代表社會中最具行動力的青年公民,更是國家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要向大家的付出表達最深的感謝。 總統特別提到,「青年志霸獎」得主—內農機車志工服務隊,他們善用汽車科的專業技能,利用假期深入社區,為獨居長者提供機車、腳踏車、身障輔具及農具的檢修服務,足跡遍及屏東原鄉部落,是用技術實踐公益的最佳典範;以及同樣獲得「青年志霸獎」的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該社團已經成立17年,長期深入社區、偏鄉與澎湖離島,透過義診、衛教與醫學營隊,把醫療知識與健康照護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總統指出,除了這兩個團隊,在場各個得獎團隊都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以亮眼的表現和傑出的貢獻,在激烈的選拔中脫穎而出,他要再次表達肯定之意。此外,青年志工的成長往往來自願意陪伴、用心引導的師長,要感謝在場獲得「績優指導獎」的施朱娟老師,也向所有支持青年、默默付出的師長們,致上最高的感謝與敬意。 總統表示,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更是發展的基石。這個月初,行政院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希望以青年為主體,考量教育、就業、心理健康、居住與公共參與等各層面的需求,也強化政府與青年的對話,讓青年在國家的支持下,成為更具備民主素養與全球視野的行動者,持續促進國家的進步發展。 總統接著提到,政府也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協助青年到海外學習、交流,今天上午在總統府與第一梯次獲選青年代表見面,總共有超過660位青年代表,即將前往五大洲、40多個國家追逐夢想,他也鼓勵大家能踴躍參加這項計畫,到海外逐夢。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青年志工,大家的努力讓臺灣發光發熱、充滿溫暖,希望大家在人生每一段旅程中,都能繼續保有這份關懷社會的初心,讓志工精神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發芽、開花、結果。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接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獲選代表 期許年輕人逐夢踏實 讓國家社會更進步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上午接見「114年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第一梯次獲選青年代表」時指出,該計畫今年第一梯次有超過660位青年,將分別前往5大洲、40幾個國家追求夢想,令人感動。並強調,政府重視教育平權,要幫助有夢想的年輕人搭起逐夢的舞台,讓每個人都能逐夢踏實、人生更豐富,也讓社會、國家更進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在總統府歡迎「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第一階段獲選代表,恭喜大家通過審核。從稍早的影片及同學們的分享中,他深刻感受到大家都對未來懷抱夢想,也具備追逐夢想的勇氣,更難得的是,還提出追求夢想的創新作法,大家對人、社會及地球懷抱熱情與關懷,令人欽佩。 總統指出,今年計畫的第一階段共有超過660位獲選代表,即將前往5大洲、40多個國家追求夢想。他請大家想像,超過660位臺灣青年翱翔天空,奔向世界,追求夢想,這景象多麼壯觀且令人感動。他要祝福獲選的青年代表乘風破浪、逐夢踏實,平安順利成功。 談及「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的緣由,總統提到,有一天他看到關於不老騎士騎著哈雷機車環臺的報導,這群不老騎士不約而同向記者表示,他們年輕時就有這個夢想,但當時因為個人或家庭因素無法實現,直到年紀大、退休後,有錢有閒才開始做這件事。他了解到,原來有這麼多人跟他一樣,年輕時擁有夢想,但因為客觀條件而無法付諸實現。因此提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政見,幫助有夢想的年輕人搭起逐夢的舞台,讓每個人都能逐夢踏實、人生更豐富,也讓社會、國家更進步。今天則代表政府率領團隊一起搭起年輕人逐夢的舞台;期盼未來大家回國後變得更強大,也能為下一代年輕人搭起更大、更穩固的舞台。 總統認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希望透過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夢想使人偉大,追逐夢想的人不應該因為家庭條件而失去逐夢的機會,這是教育平權的理念。當國家社會進步,政府必須把經濟發展稅收的其中一部分用於教育。像是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幫助年輕夫婦分擔養兒育女的責任,同時持續推動高中職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補助等政策。 總統也提到,過去,政府長期以來對於就讀公立大學補助較多,有礙於教育平權;現在政府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每學年3萬5,000元,並對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提供每年1.5至2萬元的補助,目的就是要幫助偏鄉學生有更多機會考上大學,且不會因為私立大學學費較貴而無法接受教育。 總統說,我們深信政府透過教育栽培人才,人才多、人才好,國家、社會就會好;個人透過教育取得專業知識改善生活,個人生活好,國家、社會也會跟著好。今天看到大家齊聚一堂,從一開始的發想到計畫實現,在此蓄勢待發分享未來夢想的旅程,他跟大家同樣高興。 最後,總統感謝教育部這段時間辛苦的規劃,也提醒獲選的青年代表出國在外如果碰到困難,外館是很好的協助單位。在啟程之際,祝福大家平安、健康、順利。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環境部長彭啓明、教育部次長葉丙成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